十善業道經講話
第一講
南亭法師講述
-供中國佛教會、廣播組,各特約電台廣播之用。-
各位聽眾!今天的佛教之聲,由南亭法師宣講十善業道經。這部經文很短,可是內容卻包含了人類社會道德的基礎,也是學佛成佛的第一課。下面是南亭法師的話,由本台代為播送,歡迎各位收聽!
各位聽眾!今天開始宣講十善業道經。這部經文很短,只有二千三四百個字。他的內容,是說明十種善法的利益。這十種善法,確實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道德。就是修行成佛,也要以他為最初步的準則。
劉宋的時候,有一位何尚之居士,他曾對宋文帝說:假如有一百家的一個鄉村,有十個人持五戒,這十個人的性情,一定非常諄謹;假如再有一百個人修十善,這一百個人,一定也非常和睦。像這樣的風氣,能擴充到整個的天下,則編戶一千,仁人百萬。老百姓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了一惡,則省去一刑。一刑息於鄉,百刑息於國,則何患不坐致太平呢!宋文帝是個有善根的人,聽了這話,非常贊成。他並且說:我剛才看到顏彥之著論,發明佛法,確有至理,很能開獎人意。假如普天下的人,皆受到同樣的感化,那末!我就可以垂拱而治了。
這個故事,足以證明我所說的,十種善法是人類社會道德的基矗再進一步說:十善更為我們成佛的基礎,假如有人不相信我的話,只要一讀華嚴經的十行,十地等品,就可以知道了。
我們生當二十世紀的今日,是生存競爭的時代,不但人與人爭,抑且物與物爭。可是競爭得愈激烈,反而迫使多數人不能生存,只造成了弱肉強食,集權主義奴役他人的口號。眼前國際的局勢,是血淋淋的事實。然而,佛教徒,卻不因群眾都趨向於競爭的末路,而灰其悲天愍人的初心,假使能化得一個兩個,至少也是釜底抽薪的辦法,所以我便講這部十善業道經。
我對於學佛的步驟,也有一個口號,我這口號就是:‘從高處著眼,就低處著手’。佛陀的地位是:無上正遍知覺。所謂無上,就是修行人最高的頂點,修行至於成佛而後,再沒有高於佛的地位了。學佛的人,應以成佛為唯一的目的,這是從高處著眼。因為唯有成佛才能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可是成佛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長時間的薰修鍛煉,自利利他,集功累德,才能獲得這最高的榮譽。但是、我們又不能因為時間的長遠,廢棄這信仰和修學。因為我們如果不信仰,不修學,那就永遠沉淪在六道輪迴,生死苦海裡,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雖經過恆河沙數的劫數,仍然沒有了期。而且辜負了自己本來具有成佛資格的佛性。然而、我們應當怎麼樣呢?這很容易解答。我們是人,我們應該先發菩提心,而後從人本位做起,這就是從低處著手。假如有人問,我們難到連人都不會做,這不是污辱了我們的人格,也太瞧不起自己嗎?對不起,就佛教的立場,嚴格的說起來,我們的確不會做人。因為十善是做人的標準,違反了十善,就變成十惡,不管你是什麼人,你觸著了十惡,你信佛也好,不信佛也好,你是要遭遇到墮落的。墮落、就是你如造了十種惡業當中的一種或多種,你就要失去人身,而墮落畜生、地獄、餓鬼的三種惡道。所以佛陀曾說過: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我們檢討自己的一生,對於十種善法,做到了幾種?如果沒有做到,那末!還能算會做人嗎?
十善業道,確是我們做人的標準,上面已經說過。下面我就開始講這經的題目:
佛說十善業道經
這是一經的題目。這一個題目共計七個字。第一個佛字是能說的人。十善業道四個字是所說的法。說字是能說所說二者之間的一個介紹詞。經之一字是全部文字的一個名稱。
現在第一先講一個佛字,‘佛’、就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他姓釋迦,名牟尼,佛是他所證到的果位,如人間最高名位的總統。他是中印度迦毗羅國的王太子。父王名叫淨飯,母后名叫摩耶。十七歲娶妻,妻名耶輸陀羅。他因知道人世間有生、老、並死種種的苦惱,人類中因階級的高低,高級的固然夠不上有所謂真正的快樂,而低級的人確實是太苦惱了。他為解除自己和他人的苦惱,在十九歲上,毅然絕然的,拋棄了父母之恩,夫妻之愛,以及將來王位的尊榮,而隻身遁入深山。經過五年的訪問,六年的靜坐,苦心參究,才澈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就是成佛。成佛而後,周遊各國,說法度人,前後達四十九年之久。這部經就是他所說的許多法中的一種。所以釋迦牟尼佛,是歷史上的人物,不是理想上空空洞洞的一個什麼神。
第二、講十善業道。‘十善’:就是十種善的行為。善字的意義很多,這裡的解釋是:良好的意思。善的行為,就是良好的行為。不損害他人的生命、財產、名譽、的德行,都叫做良好的行為。這些行為歸納起來,共計有十種,而分屬於身、口、意、三者。屬於身體上的有三種: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婬。屬於口頭上的有四種:第一、不兩舌。第二、不惡口。第三、不妄言。第四、不綺語。屬於意識上,也就是心理上的有三種:第一、不貪慾。第二、不嗔恚。第三、不愚癡。這十種善行為,將來會一一詳細的講到。
業道的‘業’、就是事業,或職業的業。善惡的行為,做成功以後,就凝積成業。好像草木一樣,由於開華而結成了種子。這草木的種子,天然的含有一股生發的能力,他一得到水土、陽光、空氣,他就會發芽、長苗、開花、結種子。這種子依然有一股生發的能力,因此就生生不已,以至於無窮。人類的行為,也是這樣。都如我們救了一個人的命,那被救的人,他很感激我的救命之恩。他那感激的心理,就是業種,不管距離多少時候,在他未報答我以前,他這感激我的心理,都不會消失。一遇到機會,他就會報答我。我受他的報答,又很感謝他,如此往反來去,就演變成生生世世,不能開的善緣。甚而至於將來因利害關係的衝突,演變成仇恨,也是理想中的事。反過來說:你如果殺死了人一條性命,那被殺者的本身,身體雖然死去,而他那心理上,所受的恐懼、痛苦、而凝積成的仇恨種子,卻帶到另一環境裡去,永遠不會消失,後生後世,不管在什麼地方遇到,他一定會,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而千方百計的去報復你。如果他報復了,那末!過去殺人的人,現在是被殺者,他又懷恨在心,再等待機會報復他。如此冤怨相報,也是沒有了期的。過去有個婦人,寵愛姑息他的孩子,那孩子偷了人家東西,他不禁止他,不教訓他,反而獎勵他有用。這孩子由小偷做成大強盜,後來案發,被判處死刑,臨上殺場時候,他才覺悟到,他是被母親誤了他的一生,而怨恨痛罵他的母親。以因果情理來推測,他這母親不是他的母親,而是他的仇人,這是一種變相的報復。因果複雜,不可思議,也許連那做母親的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佛教裡有兩句格言,說:‘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這是十善業道,業字的解釋。
業道的‘道’字又怎樣講呢?道、就是路道。佛學上講,人們的一生,由於行為上有善有惡,善惡兩面,又各有上中下三等的輕重差別。假如一個人,一生行為是善的他壽命終了以後,就乘上中下三品善的業力,而轉生到天道、阿修羅道、人裡頭去;如果他一生行為是惡的,他就乘上中下三品惡業的力量,而轉生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裡去。這六條道路,就叫做六道。眾生所造的業,不出善惡,所走的道路,也不出這六條。
這裡所說的十善業道,只是就十種善業,所嚮往的道路上說的。
這三再講‘經’字。我們讀的書,都有個名字,如學校裡學生讀的書,叫做課本。敘述遊山玩景的書,叫做遊記。記載個人一生行為的書,叫做傳。而聖人如孔子說的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就叫做經。釋迦牟尼佛,是聖中之聖,他所說的話,譯到中國來,仿照中國孔聖人的例子,也叫做經。經、實在就是一根線。譬如一大把珠子,用一根線,就能把他穿起來,不會散失。經裡的文字,等於一根線,能把許多道理一連貫的表達出來,所以叫做經。
第四、講佛說的‘說’字。說、就是用語言把他心理上要說的話,表達出來就叫做說,記載下來就叫做經。
綜合起來說:這一本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說、有關十善業道的道理的一部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