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66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面,倒數第三行看起:
【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二、無瞋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
貪、瞋、癡是三毒煩惱,要用現在大家容易懂的話來說,就是三種根本的病毒。我們人身體不健康,有很多病痛,是從這兒來的;人有六道生死輪迴,也從這兒來的。如果把三毒煩惱拔除,不但你身體健康長壽,永遠不生病,而且六道輪迴也沒有了。所以佛在一切經論裡面特別強調十善業道,特別在這一部經上,這一部經是佛家修學,無論是大乘、小乘,是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這是共同學習的科目。離開了十善,就不是佛法。而且佛在此地特別囑咐我們,菩薩何以能成菩薩?就是晝夜常念十善,沒有間斷的,思惟十善,觀察十善,不容許毫分不善間雜,這就成菩薩,這就超越六道,就能轉凡成聖。
我們凡夫修行,為什麼這麼艱難?十善沒有完全做到;縱然做到幾分之幾,還摻雜著不善在裡頭。我們自己很冷靜的做一個深深的反省,我們的十惡多過十善,這樣的人念佛都不能往生。所以諸位要記住,為什麼念佛不能往生?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不是上善,阿彌陀佛縱然慈悲接引我們,那個地方的大眾不能容納你,所以你還是去不了。由此可知,十善是多麼重要。不僅僅佛家重視,我們再看看,所有的宗教都講到十善。由此可知,十善業道是世間所有宗教共同修學的法門,我們怎麼能疏忽!來生要得人身,要積十善業道;來生要生天,也要修十善業道。如果不能修十善,還是造十惡業,三途就有分。
我們的眼光要看得遠一點,不要怕死。哪一個不死?人都是要死的,早一天死跟晚一天死毫無差別,所以我們不怕死。問題是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個問題嚴重了。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是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永遠在循環,所以它是轉變不空、循環不空、相續不空,這是真理,世出世間法的定律。我們真正明白、覺悟了,絕不貪圖眼前這幾年的享受,這個享受是將來痛苦的根源。我們能夠放下這幾年物質、精神上的享受,你得來是生生世世永遠的安樂,要懂這個道理。善行的標準,什麼是「善」?利益社會、利益眾生。怎麼樣利益?自己要做一個樣子給社會人看。
學佛,佛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樣子,我們要能夠倣傚。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王子出生,他可以繼承王位,他能夠捨棄。捨棄他的地位,捨棄他的富貴,捨棄他五欲六塵的享受。他有妻子,他能捨棄。過什麼樣的生活?過世間最貧苦的生活,給我們做榜樣。他教我們放下,他自己確實徹底放下了。世尊如是,你再看看《新舊約全書》,耶穌基督亦如是、伊斯蘭教穆罕默德亦如是。再仔細觀察佛家諸大菩薩、祖師大德,個個示現的無不如是。我們從這個地方覺悟,從這裡省悟過來。
怎麼救自己,怎麼救世人,來挽救這個劫難?要以身作則。如果說的是一套,行的是一套,無濟於事,不能轉變業報。不但不能轉變業報,而且我們還有很重的罪業。什麼罪業?破壞佛教的形象;這一條罪業就是等於破和合僧,四眾弟子都有分。我們要曉得,決定不能大意,決定不能疏忽。佛家的四眾弟子,在家出家,唸唸為眾生,唸唸為正法久祝這樣殊勝的大法,今天為什麼衰落到這個地步?沒有人依教奉行,沒有人為人演說。為人演說就是弘法利生,依教奉行就是自度。依什麼教?依十善業道。
我們大家都修淨土,修淨土何必要這樣重視十善業道?諸位看看《觀無量壽佛經》,佛跟我們講修學的基錘淨業三福」。淨業三福裡面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就是指這部經。孝親、尊師、慈心,落實在十善業道;沒有十善業道,你前頭都做不到,你不孝、不敬,沒有慈悲心。這個慈悲心是對一切眾生無私無我的愛心,把十善業道做出來給大家看,讓他在見聞覺知裡面有所體悟。覺悟他才回頭,不覺悟是不會回頭的,所以世尊這麼重視。有這個基礎,才能夠修淨土。淨土是大乘法,但是我們其它的沒有,只有這麼一條,念佛能夠往生凡聖同居土;淨業三福具足這一條,少分,我們修這個法門能成就。如果再能具足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三句話你能做到,你念佛往生方便有餘土。如果再把第三條也做到,「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往生的是實報莊嚴土。修行的根基在此地。
《無量壽經》裡面,關於十善講得也很多,「三輩往生」就具足十善法,我們怎麼能夠疏忽?淨宗的同學,我們的朝暮課誦,早課選讀的是四十八願,晚課選讀的是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內容是什麼?五戒十善,這裡面講得詳細。每天做晚課,用它來反盛檢點:佛教我做的,我有沒有做?佛不許可我們做的,我有沒有犯?這樣做晚課就有功德。不是早晚課念一遍給佛菩薩聽,那有罪過。什麼罪過?欺騙佛菩薩。早晨在佛像前騙他一次,晚上又騙他一次。你的罪過不落地獄誰墮地獄?早課用意是叫我們發心,我們要發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心、一樣的願。晚課是檢點我們自己的心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改過自新。
煩惱裡頭最嚴重的是貪慾,我們在這一段講得也特別詳細。瞋恚怎麼起來的?貪不到才瞋恚;如果你所貪慾的都能得到,你就不會起瞋恚了。諸位要曉得,貪瞋癡是妄念、是妄心、是邪知邪見,自性裡頭本來沒有這個東西。我們很不幸,無量劫前迷失了自性,長劫輪迴染上這個毛玻就像吸毒的人染上了毒癮,自己總要覺悟,染上這個毒癮,現在要決心戒除。世間吸毒的人戒毒都不容易,這個無始劫以來的毒癮已經生根了,要戒除它當然是更難。怎樣能戒除?佛菩薩教導我們,我們自己這一生修學的經驗,證明佛在經論上所教導我們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只有這一個辦法我們才能夠戒除這個毒癮,才能回頭是岸。
每天讀經都還不夠,要研究討論,要詳細講解,一天都不能放過。古時候寺院叢林每天有八個小時講經,有八個小時修行。修行是什麼?反盛思惟,改過自新,這叫修行;修行是把自己的過失、把自己的毛病修正過來,這叫修行。現在一般寺院庵堂裡這樣的功課已經沒有了,都流於形式,所以才叫迷信。佛法原本是教學,流於形式,實質內容沒有了,就變成宗教,變成迷信。沒有能力辨別是非,沒有能力辨別善惡,當然更沒有能力辨別真妄,甚至於連對自己利害得失都不能夠辨別,這是迷惑到所以然處!我們自己迷惑,帶給社會大眾是痛苦,一定要覺悟。我個人覺悟,個人解脫了;幫助別人覺悟,別人也能得解脫。
諸位要記住一個事實,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兩三個人而已。」什麼原因?這兩三個人真干;念佛不能往生的沒有真干。在古代,每一個人知道自己修行,所以佛只是講經說法,從來沒有領眾共修過。我們在經典裡面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帶領大眾打個禪七、打個佛七,沒有這個事情,世尊四十九年只有講經說法;修行在個人,各個人聞經明理之後,都知道修行,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可是到了末法時期,眾生根性鈍了,煩惱業障重了,不知道修行,懈怠懶散,這很可惜。所以馬祖道一和尚跟百丈禪師發心提倡共修。共修是依眾靠眾,儒家所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大眾在一塊的時候,我們懈怠就不好意思,用這個方法成就了不少人,功德無量。個人能夠修行成就的,跟諸位說,上上根人;中下根人個人修行成就很困難,必須要依眾靠眾,這才有大家共修,集合同學們,志同道合的,每天在一起研究討論。理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瞭,我們才有能力應付這些複雜的事相,在這個滾滾紅塵裡面得清淨心。
生活在一起,互相協助,互相照顧,這就叫依眾靠眾。靠大家幫助,靠大家協助,成就自己,務必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消除掉。淨宗是大乘,古德告訴我們,大乘當中的大乘,一乘當中的一乘,無比殊勝的教法。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的話,你的觀念、你的言行,必定不同於凡夫。為什麼?一定要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自己一個人躲在家裡修行成就了,不足以為社會大眾做榜樣。所以菩薩能夠捨己為人,唸唸為社會著想,唸唸為世界的和平安定、眾生幸福著想,從這個地方做出貢獻,這是大乘菩薩。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介紹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