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道經講記 第95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95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五面,經文倒數第四行:

【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

這是菩薩行,十善業道以『悲莊嚴故』,落實在悲心。「悲」是悲憫,憐憫一切眾生。眾生愚昧無知,不但是我們人間,即使是天上依舊不能夠避免。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也相當複雜,從豎的上去看就有二十八層,二十八層天,這是一尊佛的教區;從橫的面看,每一層都是非常非常大的範圍,現在人概念當中,都稱之為天文數字,範圍比我們地球大得太多太多。何以說天人不究竟?佛法說到究竟處,它有兩層意思。第一層,至少要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才算是究竟,否則的話,生到四禪天、生到四空天,壽命到了依舊還要墮落,出不了輪迴,這是不究竟。更深一層的意思,是要超越十法界,才算是真正的究竟;如果不能超越十法界,只在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還是不究竟,不究竟就有苦、有難。

佛跟我們說,六道凡夫要受兩種生死之苦,一種是「分段生死」,一種叫「變易生死」。我們這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這叫分段生死;我們常講的生生世世,這都是屬於分段生死的現象。另外一種叫變易生死,變易是變化;沒有分段,不是這個分段。譬如說我們在學校唸書,這一年非常認真努力的學習,學習得很辛苦,到明年升級了,從一年級升到二年級,譬如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這叫變易。其實這並不是一段一段的,是變易。你每用一段很辛苦的功夫,才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一級,這叫變易。六道裡面有兩種,變易跟分段兩種生死都有;而四聖法界分段生死沒有了,只有變易生死。變易也很苦,修行也相當苦。這兩種生死都沒有了,才叫究竟;所以真正究竟是在一真法界,我們一定要懂得。這樣你就能理解佛講十法界都苦,不僅是講六道,十法界都苦。

六道之苦,佛在經上講得太多太多了,講欲界苦、色界苦、無色界苦。欲界苦,常說的三苦、八苦,統統都要受,我們在欲界生活確實非常之苦。色界天人「苦苦」沒有了,也就是八苦他沒有了,但是他有「壞苦」,他有「行苦」。這個「壞」就是一切不能夠常住,不能夠永久的住世,它會變壞。像我們建一棟房子,這棟房子你建得再好,兩百年、三百年它還是會倒塌,還是會壞;到壞的時候,苦就現前了,這一類是屬於壞苦。我們想想什麼樣物質不產生變化?身,人身一年一年衰老,衰老是壞苦。我們要知道,所有一切的物質現象都不能夠長久保存,包括自己的身體,一定要知道。

「行苦」是剎那剎那遷流不祝以我們人來講,你沒有辦法永遠保住青春;人不是十年十年老,不是一年一年老,剎那剎那老化,剎那的變化就叫做行苦。色界天人雖然沒有苦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這些色界天人沒有了,但是他有壞苦,他有行苦。到無色界天人,無色界連身體都不要了,這個是三界裡面的高級凡夫。我們念《老子》,老子就很感歎,他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是我有身體。無色界天人身體不要了,我們一般人講的「靈界」,無色界才是真正的靈界,他沒有身體,沒有身體就沒有壞苦,所以他也不需要宮殿,也不需要居住環境,靈界。但是他有行苦,行苦就是他這個境界不能夠永遠保留,最長的時間,佛講是八萬大劫,這到了極限;他最長的時間只能保持這麼久,八萬大劫到了,還是墮落,還是要搞生死輪迴。

世尊在《法華經》裡面講三界統苦,比喻說「三界火宅」、「三界無安」,佛說這些話都是警惕我們,讓我們在這裡面覺悟:人一定要立志超越三界,超越三界才真正叫離苦得樂。超越三界得的樂是小樂,佛法裡面講的二乘的小果,是屬於小樂,不是真的,真的還要超越四聖法界。我們這個地方說菩薩都是講法身大士,法身大士看到六道十法界眾生的狀況,都深深的感歎這些人可憐愍,一定要幫助他。

慈悲喜捨這四法是天人修的,如果具足十善,十善落實到慈悲喜捨,你就是不學佛,不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你將來的果報是在天道,最低限度都是在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一層比一層殊勝,一層比一層福報大,如果能夠離相修福,「離相」心就清淨,我們一般講就得定了,隨著你定功的淺深,你上升到色界跟無色界。佛對我們這些凡夫,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是不是先幫助我們生天,然後慢慢再幫助我們提升?不是的,如果佛用這種方法,那就對不起眾生了。佛用的是什麼方法?隨機攝教,一定看眾生的根機。根機利的,教你在一生當中就成無上道,佛才對得起我們;根機鈍的,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很重的,就慢慢幫助你向上提升,決定防止你墮落。這個方法就是這一部經典,這一部經典份量不多,可是它是佛家修行的基本法。總的殊勝功德利益就是「愍諸眾生,常不厭捨」,悲憫一切眾生,不會厭煩,也不會捨棄。由這個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佛家常說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話是千真萬確的,不捨一人。

可是我們要記住,佛法裡面又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佛確實不捨一人,為什麼又說:「不度無緣之人」?「無緣」是什麼意思?無緣是眾生不接受,佛對他沒有辦法。這個「不度」是暫時不度,看到他什麼時候願意接受,佛就來了;感應道交,感應現前,絕不失時。你什麼時候想佛幫助你,佛就來了;佛幫助你,你不能夠接受,你拒絕、你排斥,佛就走了。佛來,是慈悲;佛走,也是慈悲。為什麼說他不來也是慈悲?因為緣不成熟,來了你不但不接受,你還要譭謗、還要侮辱,譭謗聖賢罪過很重,所以他不來,是避免你的譭謗、侮辱,不讓你造罪業,這是慈悲,我們一定要懂得。

我們天天盼望佛來幫助我們,佛為什麼不來?說實在話,我們這個盼望的心不是真誠心,我們自己不曉得,佛曉得。你盼望,果然佛來了,來了你都不相信,來了你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裡,你一定會起這種煩惱,所以佛有真實智慧,什麼時候該來,什麼時候不來。雖然不來,佛還是天天看著我們的行為,他完全瞭如指掌,看著我們造罪業,看著我們墮三途,看著我們受苦報。這個時候為什麼不來救我們?救不了;不是不救,是沒有辦法救。所以等到三途惡報受盡了,苦頭吃盡了,這才想心裡向善了,這個時候佛就現前。所以一定要明瞭,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絕對沒有離開我們,實在講就在我們的周邊,一切處、一切時無處不在,只是他隱而不現,我們看不到他、聽不到他,六根接觸不到,但是他確實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他對我們的瞭解太清楚,我們自己對自己沒有法子瞭解,他瞭解。

世尊在此地教我們要學菩薩,要學菩薩就是要認真努力修十善業,把十善業落實在大慈莊嚴,落實在大悲莊嚴。現在這個世間,我們是開始覺悟,雖然沒有大覺,小小覺悟,比不覺悟的是殊勝多了。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沒有覺悟的眾生,幫助他們覺悟,決定要有能力辨別善惡,決定要相信「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必得惡報」,要深信不疑,這樣自自然然就能夠斷惡修善。

我們要幫助人,從哪裡幫助起?看看佛菩薩的作為,我們就得到啟示,佛菩薩幫助眾生是教化。眾生為什麼作惡?迷惑。由此可知,教育是幫助眾生消災免難、離苦得樂最重要的手段。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我們學佛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在做教學的工作。現在跟過去的緣不一樣,過去擁護我們的人少,不多,同修對我們的供養也很微薄;現在這個情形好轉了,跟我們在一起同學的人多了,供養也多了。這些供養多了,我們拿來做什麼用處?絕對不是建道場,釋迦牟尼佛沒有建道常所以有這麼多的供養,我們應該去辦教育,我們去建學校、幫助學校。像我們往年,我們差不多也做了十年,我們在學校設獎學金,在中國大陸我們做了差不多有一百多個學校,在裡面設獎學金。現在供養更多了,我們不僅設獎學金,我們可以辦學校,幫助地方民眾、邊遠地區。

這一次李木源居士到中國內陸走了一些地方,看到這些地方依舊還是貧窮落後,我們怎麼幫助他?一定要辦學校,讓這些地區的小朋友都能夠受到教育,唯有受到教育,他的生活才能夠改善,這是根本的辦法。我們先辦小學,接著再辦中學,然後再辦大學。五月份我到中國,我是答應他建一百所學校,現在李居士回來,看了之後,我就告訴他,我說學校我們盡這一生的力量,全心全力去做,多多益善,決不限於一百所,我們希望能建一千所、一萬所、十萬所、百萬所,我們全心全力去建學校。這是屬於「愍諸眾生,常不厭捨」,愈是苦難地方愈要去。昨天晚上我請李居士做一個準備,希望他對大眾把這一次到中國去訪問的見聞、感想,給大眾做一個報告,我們把它做一個紀錄片來流通,讓大家曉得內陸那些生活艱苦的狀況,激發我們同修,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幫助他們改善。改善從教育上做起點,這是決定正確的。這個錢用的決定是功德,決定不會造罪業。好,今天時間到了。

《十善業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