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道經講記 第102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102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6十善業道經》,佛在這段經文裡面說,經文裡面對象是娑竭羅龍王,「娑竭羅龍王」代表的意義,要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這個世間各個行業裡面的領導人;「龍王」是代表領導人,「娑竭羅」就是講我們的世界,我們要懂這個意思,你才曉得佛在經上講的不是神話、不是迷信。「舉要言之」,這是列舉最重要的一個項目。「行十善道」,以『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這一段大意已經跟諸位介紹過了,今天我們用這點時間做一個總結,因為這一段實在講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在報紙、信息裡面,看到今天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動亂不安,有些是政治,有些是金融,有些是族群,有些是宗教,帶給社會許許多多人民痛苦。我們要細細思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動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爭執?這個問題究竟要怎樣去解決?現代人反對從前帝王專制的那些作法,崇尚民主自由。民主自由跟帝王專制到底哪一個好?有沒有人去做深入的研究探討?我們不能盲從,人云亦云是會吃虧的。一定要細心去觀察、去研究、去思惟、去探討。

我過去對這個事情也曾經說過,這兩種不同的制度各有利弊,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缺點。專制有專制的好處,有專制的不好處;民主自由有民主自由的好處,也有它的不好處。我們要把好與好做個比較,不好跟不好做個比較,讓我們的頭腦清醒過來。實際上說,制度沒有什麼好不好的,好不好在人。孔老夫子說的話,很值得我們深深去省思,他說:「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如果這個人好,專制也好、民主也好;這個人不好,專制也招損,民主也招損。可見得關鍵是在人的問題,決定不在制度,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

這個人是聖人、是賢人,什麼叫「聖賢」?中國「聖」的意思,是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事實真相通達明瞭,這種人稱為「聖人」。中國人講「神聖」,「神」也是這個意思。「神」這個字,是會意字,這個字左面是個「示」字,我們講開示的示。「示」是什麼意思?《說文》裡面的解釋,「示」是講上天垂象;它上面是個「上」字,兩橫,上面一橫短,下面一橫長,是「上」字,「上」字下面畫三條,這是表示上天垂象。「上天垂象」,用現在話來說,就是自然現象。右面是個「申」字,「申」是什麼意思?你要是看篆字的寫法,你就很容易體會到,它是「貫通」的意思。就是說,這個自然現象你完全貫通、完全明瞭,一點都不迷惑,這個人叫「神人」。所以「神」跟「聖」的意思是相通的,就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這樣的人,不管他是專制、是民主,都好,一定做得好。為什麼?他沒有私心。反過來,如果說是儒家講的小人來當政,不管他作皇帝好、作總統好,人民都遭殃。為什麼?他自私自利,他不顧百姓,也不顧國家。由此可知,人最重要,制度在其次。

由此可知,國家培養人才,這是第一樁大事情。能把教育辦好了,不管什麼制度都好。儒家,真的是聖人,他看到了,他很清楚,他很明瞭,所以在《學記》裡面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培養人才。建立一個國家,建立一個政權,統治人民,領導人民;「君民」,君是領導的意思。什麼最重要、什麼最優先?教學,「教學為先」。講到教學,教學裡頭哪一個最優先?「四攝法」最優先。老師如何能攝受學生?「攝受」的意思,讓學生對老師心服口服,這叫攝受。國家領導人如何攝受全國的人民,讓全國人民對國家領導人心服口服?佛教我們四攝法。所以「四攝法」,我講這一段用的時間多一些。最小是夫婦,一個房間裡兩個人,你能夠懂得四攝法,夫妻和好,家庭興旺。大到國家、到世界,你想想看這一句話多重要!天下事,只要人與人能夠相處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人與人不能相處,什麼樣的好制度都是枉然,都會徹底被破壞、被摧毀。

我們學佛,身為佛弟子,無論是出家、在家,我們有弘法利生的使命。弘法利生完全是站在一個社會教育,今天講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的立場,幫助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我們是從旁協助,幫助他推動古聖先賢的教育。在這裡面我們必須要認知,古聖先賢的教育是不是他們自己的教育?我們今天問問:佛教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儒家的思想教育,是不是孔老夫子的思想教育?如果我們說是,他們本人否定;孔老夫子否定,釋迦牟尼佛也否定。他們怎麼說法?孔老夫子說他一生他自己一無所有,他所說的是古人所講的,「述而不作」;他自己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他所講的是古人所說的,不是他自己的。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是過去佛所說的。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也是「述而不作」,這個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退到極致!佛在經上說了實話,這個教育不是哪一個人講,是你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絕對不是別人的,是性德的流露,「法爾如是」。

《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個「人」是一切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我們的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已經不善了。佛在《華嚴》裡面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就是本善。所以如來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真實圓滿的智慧;「德」是講能力,「相」是講相好;智慧是圓滿的,能力也是圓滿的,相好還是圓滿的,佛家講的平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裡面,為什麼會有差別現象出現?佛說,眾生迷失了本性,迷有淺深不一樣,所以就變成差別。聖人的教誨沒有別的,教導我們、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所以聖人教化眾生他不居功。你說功勞,他沒有功勞,他有什麼功勞?你的智慧德能不是他給你的,他給你會有恩惠、有功勞,不是他給你的,是你自己本有的。不過他是告訴我們,我們怎麼樣迷失的,現在應該用什麼樣方法把這個迷關突破,讓我們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現前,如此而已,不是從外頭得來的。

我們細細觀察古今中外大聖大賢的教誨,確確實實是如佛所說,我們這才恍然覺悟,原來他們所說的不是他們自己發明的,不是他們自己的見解,是他們本身覺悟了,把這個事實真相跟我們說出來,這是我們自性體相用的實相。這個我們才真的五體投地,沒有話說。我們信他,是不是「信他」?不是信他,是「信自」,他所說的是我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所以佛家講「信」,你們看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信、願、行,講「信」,他說了六個信,頭一個「信自」,第二個再「信他」。「他」是什麼?他是已經自覺的人。我還沒有覺悟,他覺悟了,我要從他覺悟的經驗、覺悟的這些道理方法,幫助我也覺悟,就這麼回事情。借他的經驗,幫助自己破迷開悟,這樣才功德圓滿。所以佛說「自他不二」,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這個概念在佛家名詞上講,「清淨法身」。你有這個概念,你肯定、承認,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你證得清淨法身。

所以愛心,愛心是自性裡頭本具的,不是從外頭學來的。我們今天凡夫的愛迷失了自性,自性的愛是圓滿的,迷失了的自性就透了一分,這一分又被五欲七情混攪在一起,這個愛變成自私自利的愛。自私自利的愛跟自性本具的慈悲,體上講沒有兩樣,事上講有迷悟不同,所以作用就不一樣。覺悟的愛,在佛教叫「慈悲」,它能幫助你修行證果,能幫助你作佛、作菩薩;迷染的愛造成的業報,是餓鬼、地獄、畜生。由此可知,迷悟、染淨,果報差別很大;這個差別,是相上的差別,用上的差別,體上沒有差別。

我們凡夫做學問、求學,不能夠契入真實的學問,主要一個觀念就是分別執著太嚴重了:「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那是孔老夫子講的,他的思想。他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他講的話現在未必適用,落伍了,不適合潮流了。」所以自自然然產生一種排斥意識,這是錯誤,不知道他們所講的是我們自性流露的。如果要懂得是我們自性流露的,你就不會排斥,你就很歡喜接受。

所以,要怎麼樣教學?怎麼樣幫助別人破迷開悟?怎麼樣幫助別人轉凡成聖?怎樣幫助別人斷惡修善?四攝是第一課;不懂得四攝,沒有辦法教人,沒有辦法跟別人相處,這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所以佛菩薩他們是有真實智慧,他也很有耐心,眾生業障有的很深重,佛經裡面常講的「闡提根性」,決不是一生一世能勸他回頭的,多生多世、無量劫中幫助他回頭。一生不能回頭的,太多太多了。沒有真實的智慧心,沒有真實的慈悲心,那個人會退心。我們看到修行人退心的很多,好像現在我們同學當中悟善不來了,要退心了。為什麼會退心?沒有智慧、沒有慈悲,煩惱現行了。他要有智慧、有慈悲,就決定不會退心。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十善業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