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道經講記 第115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115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六面,經文第四行看起:

【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忘,寂然調順,斷諸煩惱。】

這一段是說,如果我們將十善業道落實在五根,就能夠得到下面四句的殊勝利益。『深信堅固』,我們現在修學迫切需要的;『精勤匪懈』,也是我們嚮往的;『常無迷忘』,這是智慧現前;『寂然調順』,這是真實的功夫。果,斷一切煩惱。五根有五種。所謂根,什麼叫「根」?世尊在此地是用比喻說的,如同植物,它有根,它就能夠抽芽,它就能夠成長、開花、結果。佛說「信、進、念、定、慧」,這五條是無上菩提的根本,如果沒有這個根,我們怎麼修都不能成就,這五條是有順序的,有先後次第的。第一個就是「信」,第二個是「精進」。沒有「信」,哪來的「進」?沒有「進」哪裡來的「念」?由此可知,《華嚴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兩句話說得有道理,說得一點都不錯。

念佛,古來祖師大德跟我們講,淨宗三個條件叫「三資糧」,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不具足,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只是跟西方淨土結一個善緣,這一生決定不能往生,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三個條件,第一個就是「信」,第二個是「願」,第三個是「行」。所謂「行」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老實念佛。古人又說:老實念佛是正行,斷惡修善是助行,這個話講得也有道理。可是更重要的,蓮池、蕅益大師都教導我們「正助不二」、「正助雙修」,不要把助修看輕,我們才會有成就。

三資糧第一個既然是「信」,信什麼?教下一般說「信諸諦理」、「信忍樂欲」。於一切真理,這個「諦理」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真理,真實的道理,你要相信。「信」下面一個叫「忍」,「忍」這個字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肯定」。我信了,但是還不能肯定,這個「信」不能算是根;你有信,這個信沒有根。不但要肯定,還要愛好。你相信了,你肯定了,你不喜歡它,有什麼用處?到了很喜歡了,很喜歡,要不能把它落實,還不叫做根。末後有個「欲」,欲是慾望,把它變成自己的慾望。我們今天以淨土來說,我們信阿彌陀佛,我們信極樂世界,我們信了之後,我們心裡肯定、愛好,確確實實變成自己的慾望:我一定想生極樂世界,一定希求親近阿彌陀佛,這個信才叫有根。如果沒有一個強烈的慾望想求生、想親近阿彌陀佛,你這個信沒有根,雖有信沒有根。

由此可知,古人講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們不就明白了嗎?為什麼往生的人少?修念佛法門的人,我們知道,他都信,但是能不能肯定?不一定。舉最明顯的例子來說,我們今天修淨土,依《無量壽經》會集本。在台灣、在中國,有一些人對會集本提出質疑,於是很多念佛人信心動搖了。那就是他有「信」,他沒有「忍」,下面兩個字當然更沒有了。如果沒有別人提出異議,也許他這個「信」慢慢能夠培養成,亦能往生;這些提出異議的人,把這些人的善根破壞掉了。諸位要曉得,這些人破不了佛法,也破不了善根深厚的人,只有善根薄弱的人,被他全部破壞掉了。因為善根深厚的人他有根,他的信有根,他不會動搖,說得再有理,他也不會動遙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裡頭所說的。

會集所節錄的經文,字字句句是佛說的,不是會集這個人說的。字字句句都有來源,都有根據,都是依據五種原譯本節錄下來的,哪裡有錯?假如我們對會集本真的產生懷疑了,我們可以不用這個會集本,我們採取原譯本。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度眾生不是一個法門,無量法門。佛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性。哪個法門適合我的根性?我看了能生歡喜心,我能看得懂,這個對我就有緣,就能夠契合我的根機。所以現在世間流通的《無量壽經》譯本、會集、節校總共有九個本子,九個本子都好,要記住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會集是佛說的,即使不是佛說的,只要符合佛的法印,佛統統承認它是佛經,你看看佛的心胸多麼開闊!諸位都知道,佛經有五種人說,佛只是五種裡頭的一種,有弟子說,有仙人說,只要說得符合佛的法櫻佛的法印是什麼?我們同學都知道,小乘三法印,無常、無我、涅槃,大乘一法印,實相。「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所講的是宇宙人生真相,諸佛如來所說的也是宇宙人生真相,那怎麼不是佛經?佛教我們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信心是我們自性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性德,我們凡夫迷失了自性,性德不能現前。佛菩薩來幫助我們,啟發我們,讓我們恢復性德,幫我們明心見性,於是我們才真正能夠體會、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信根」是從這個地方生的。

凡夫之人,佛常講,上上根人煩惱輕、智慧長,對於佛所說的,他一接觸就能夠深信不疑,這是上根。另外一種下下根人也有好處,他雖然沒有智慧,他是真的過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他遇善知識教,他深信不疑,我們一般講「老實」,下下根人是指老實人,他不懷疑,他相信老師,相信老師有德行、有智慧,相信老師決定不欺騙眾生,所以對老師的話完全相信,沒有一絲毫疑惑,這種人容易成就。

我們讀書,看到書本記載過去的修行人,如果我們留意,看看眼前周邊的這些修行人,真正有成就的,修其它的法門我們接觸比較少,修淨土法門我們接觸比較多,我們看到很多往生的瑞相希有。再仔細打聽,觀察一下,這些人都是老實人,都是對於經教深信不疑,依教修行,他才會有這樣殊勝的成就。佛家常說「三轉*輪」,這些人的往生,這些人的成就,叫「作證轉」,他給我們做了證明。

最近往生的,是去年八月間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他八月初七往生的,三個月之前他就預知時至,三個月前他在一張紙上寫了「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家裡人看到,也不敢問他什麼意思。八月初七那一天往生的,三個月之前曉得。這個往生的瑞相,我們親眼看見的。他的一些冤家債主到我們居士林念佛堂,附在一個杜居士的身上,這個也大家都見到的。附在杜居士身上,說他是老林長的冤親債主,他們看到老林長念佛往生,非常讚歎,不但不找麻煩,很歡喜,要求到居士林來皈依。來求皈依,要求到居士林聽經。所以居士林的二樓跟一樓裝上電視,二十四小時播放講經的錄像帶,那不是給人看的,那是老林長的冤親債主要求的,日夜不間斷放給他們聽的。我們如果要不好好認真去修學淨土,真的連鬼都不如,這是最近的事實真相。

所以佛法修學能不能有成就,你成就有多大,關鍵在信心。你的信心愈堅定,你的成就愈大;如果你信心有問題,半信半疑,你在這個法門不會有成就。不僅是淨宗如此,佛法無論哪個宗派,無論哪個法門,沒有例外的,都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礎上,所以信心比什麼都重要。而信心確確實實很難建立,這與過去生中所修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成就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過去生中有善根福德,這一生中遇到很好的機緣,這一生當中肯定成就。你遇到真正善知識,對善知識的教誨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真正從信,到肯定,到歡喜接受,到落實在自己生活行持當中,這個「信」才有根,根才能夠生長;這個生長是長道心,菩提心增長了。

淨宗所具有的,是「無上大菩提心」。這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所說的,「堅定的信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是無上大菩提心」。我們要從這個地方扎根,從這個地方認真修學。為什麼別人能信,我不能信?為什麼別人不懷疑,我懷疑?多去想想。追隨古來的祖師大德,近代的印光大師,明末清初的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傚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十善業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