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147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八正道最後一條是「正命」,命是講我們生命。我們人活在這個世間,一定要懂得怎樣來養我們的生命。養生之道聖人說得很多,而養生的方法那就太多了,我們今天所謂是這個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行業。批注裡有一句話很重要:「常知止足,住於清淨正命故。」所以人如果要讓自己身體健康長壽,遠離疾病,你就得要懂得養生之道。這在佛法裡頭講得最透徹,講得最圓滿。
生命的真諦,或者我們說,生命的原理是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生命的原理是什麼?念頭。真的想什麼它就變什麼。佛家的修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它的總綱領都是在觀想。我們天天想佛,不知不覺就變成佛;想菩薩,就變成菩薩。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心想生。我們天天讀佛經,天天想經典,這是想佛。「憶佛念佛」,憶跟念都是想,天天想佛,不知不覺自己就作佛了。
天天要是想這個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財、色、名、食、睡,想這些東西,貪著這些東西,人就變餓鬼。鬼是什麼原因?鬼是慳貪這個思想變現出來的;人的慳貪心很重,貪名、貪財、貪色,他就變餓鬼。世間一般人講:「人死了都作鬼。」這個話是錯誤的。至少有六道,人死了到哪一道去,不見得都墮鬼道。但是仔細想想這個話,也不無道理,什麼原因?人都貪心重,貪心變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癡變畜生。常常想五戒十善,人道,得人身,上品的十善業,天道,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如果要想身體好,想善不要想惡,行善不要造惡,身體就好了。身,是我們最親近的第一個物質境界,所以諸位一定要懂得,是心作主,不是身作主。這個身是物質,物質是附帶的,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從心想生。在大乘經教裡面,法相唯識講得最透徹,物質從哪裡來的?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見分是念頭,念頭裡頭有一種堅固的執著,執著就變成物質;這個東西本來沒有,幻化的。見分是屬於精神,相分是屬於物質,見相同源。「源」是什麼?源是自證分。見相同源,換句話說,物質跟精神是一源,是不能分的。這跟哲學裡的說法不一樣,所以歐陽竟無講「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它是教育,它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我自己是怎麼來的?佛法無非把這個真相跟我們說明而已,所以它不迷信。
《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說得簡單,說得扼要。心現相,但是相千變萬化;十法界依正莊嚴,那是變的相。什麼能力讓它產生這樣複雜的變化?識,識就是心想,「從心想生」。我們一個人生在這個世間,逐漸成年了,成家立業了,有了兒女,兒女長大,再看到你的孫子,自己就天天在想:我老了,他都叫我「公公」、叫我「婆婆」了。你為什麼會老?就是因為你想老,就老了。你看到底下一代一代成長,「我老了」,果然就老了。老了怎麼樣?老了一定就會生病,所以你就會注重醫藥保險,年輕人把這個疏忽掉了,他不懂得這個重要性,年老的人才想這個;就天天想病,他本來沒有病,天天想,什麼病都來了。到多病的時候,就想到:我什麼時候要死?很快就死掉了,所以統統是從心想生。如果你要把這些妄想統統丟得乾乾淨淨,你就不會老,你也不會生病,說老實話,也不會死。都是一個念頭的問題。所以這個念叫妄念,錯誤的念頭。你為什麼不想佛?為什麼不想菩薩?佛菩薩不老。中國有個諺語常常說:「菩薩,菩薩,年年十八。」菩薩不老,你想菩薩多好!你就不老了。所以這是個觀念的問題,養生之道首先要把自己觀念搞正確,不要把念頭搞歪了、搞錯了,那吃虧就大了。
至於生活,最重要是知足,知足常樂。人生在世,要快快樂樂的過一輩子,何必一天到晚愁眉苦臉?愁苦是病態,容易老,我們中國古人講:「憂能使人老。」換句話說,喜悅,人就不會衰老;常生歡喜心你就不會衰老,要常生歡喜心。歡喜心從哪裡生?知足常樂。所以人一定要知足,生活愈簡單愈好,飲食愈少愈健康,為什麼?營養全部吸收,身體器官負擔很輕。現代人,尤其是所謂開發國家當中,人民比較富裕的,飲食起居都過分了;不需要吃那麼多,他吃太多了。貪!一個「貪」字。所謂是「病從口入」,飲食本來是養生的一種方式,但是你如果是貪,過分了,這就變成病,所以不可以過分。
修道人他懂得養生之道,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僧團「日中一食」,身體健康,吃的東西非常簡單。現在在中國大陸,農村裡面非常貧苦,但是人健康長壽,八十、九十、一百多歲的很多。許多外國專家學者到那邊去調查,找不到原因。看他們日常生活習慣,看他們吃的東西,好像都沒有營養,為什麼他們健康長壽?澳洲也是如此,澳洲農村裡面,八、九十歲、一百多歲的人很多。我曾經去訪問一個農村,他們在那裡讓我跟他們講一點佛法。聽眾裡面很多都是九十以上的人,身體非常健康,一點毛病都沒有,走起路來很輕快,我看到非常歡喜。他們確確實實,雖然沒有聽過八正道,他真的在修八正道。非常喜歡佛法,問他:「信什麼教?」「信基督教。」很喜歡佛法,很喜歡聽。所以我們悟琳師到那個村莊裡頭講了不少次。每一次在那邊講,他們知道了,有很多開車開好幾個小時來聽,非常難得。所以他們養生之道是純正的,正命。
正命裡頭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我們選擇謀生的行業,要對社會眾生有利益的,這是正命,決定不能夠傷害社會、傷害眾生。由此可知,殺生這個行業不是正命,這是邪命,果報很可怕。你在造作的時候不知道,果報現前後悔莫及。我們只要冷靜的去觀察屠戶,殺豬這個行業,到他老的時候,你看他的形態就像個豬一樣,死的時候跟豬被殺死的情況很相似。他到哪裡去了?一生心也好、做人也好,但是他從事這個行業,他到畜生道墮豬胎去了;墮豬胎還債,你過去殺多少豬,你也要被別人殺多少次,這是邪命。現在在外國,外國人喜歡吃雞,喜歡吃牛、羊肉,我們看看炸雞,從事這個行業的,他所養的小孩就像雞一樣,你仔細看,很可怕!因果實在講就在眼前,而是粗心大意沒有發覺;如果很冷靜的觀察,你立刻就發現,果報原來就在眼前,逐漸逐漸在形成,你說多可怕!
殺生的行業不可以做,偷盜的行業不可以做,邪婬的行業不可以做,這都屬於邪命,不是正命。正命的標準,一定要隨順聖教。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我們遵照佛陀的教誨,選擇謀生的行業。最殊勝的正命,往往我們世間人所講的「清高」,清是清貧,所以講知足;清貧知足,我們才能真正的斷貪瞋癡。如果不能夠甘心忍耐貧苦,人會增長貪心,從貪心連帶起來的,貪瞋癡慢全都起來了。貪是根,所有煩惱的根本,唯有知足才能把貪心伏祝人只要沒有貪心,瞋癡慢都容易控制,你才能伏得住煩惱,確確實實能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所以,健康第一個因素是心清淨。我們今天總結佛法修學的綱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如果諸位能這樣用心,決定健康長壽,不必向外求,一切都從內心裡頭去做起;佛法是「內學」,內學就是決定不向外求。物質生活非常簡單,心清淨了,我們所需要攝受的養分就少,這個道理我是很早就發現了。我在作學生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我學他的生活,他老人家日中一食,我也學他;我學他日中一食,我做了五年。我好像是在第八個月的時候,我才把這個事情向他老人家報告,我說:「我現在學您吃一餐。」他說:「多久了?」我說:「八個月了」他說:「你感覺怎麼樣?」我說:「感覺一切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遠這樣做下去。」為什麼?生活簡單,可以不要求人,「人到無求品自高」,生活簡單容易。我跟他提出一個理論上的問題,我說:「人攝受的養分,養分等於是燃料一樣。人身體能量的消耗,需要飲食來補充,這是能量的補充。每個人能量消耗不相同,就像汽車一樣,有耗油的、有省油的,我們身體也是如此。而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消耗在妄念上,對於勞心、勞力,那個消耗量很少。」老師對我這個說法非常同意。
修道人心地清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消耗得少,所以一天吃一餐就夠了。阿羅漢心地更清淨,比我們凡夫清淨多了,人家一個星期,七天吃一餐,這是經典上記載的。辟支佛心比阿羅漢又清淨,半個月吃一餐。阿羅漢一個星期出來托缽一次,辟支佛半個月出來托缽一次;他消耗得少,他一次的補充就可以用那麼長久的時間。我們現在吃三餐,還要吃點心,吃五餐、吃八餐,可見得那個妄想之多!全部都消耗在妄想上了。妄念紛飛,這個才是給身體帶來一身的疾病,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修身還是從修心做起。心好了,身體就好了;心不好,用什麼醫藥來調整,用什麼東西來滋補,都是假的,都會補出一身毛病出來。講到「正命」,我們要懂得選擇行業,要知道怎樣養心養生,使自己真正得到健康長壽幸福。「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懂道理、懂方法。八正道我們就講到此地,經裡面給我們總結的一句話:『得正智慧,常現在前。』只要正,智慧就能現前。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