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152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七面,我們從第一行念起:
【止莊嚴故,悉能滌除一切結使。】
【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
「止觀」在前面跟諸位概略的報告過了,在這個地方我們做一個總結。「知止」非常重要,不但是出世間的證果、開悟,連世間的人天福報都以這個為基矗所以人要是不知止,世出世間法都不會有成就。縱然你過去生中累積很大的福報,你在這一生當中,世間人所謂「得志」,榮華富貴你都得到,在極短的時間,你這一生當中就把你多生多劫累積的福報統統耗盡了,不但自己死後要墮惡道,你的子孫也如世間人所說的「家破人亡」,甚至於子孫都斷絕。什麼原因?不知止。所以這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要特別注意到,能知止。這裡總結,『止莊嚴』,「莊嚴」就是修得很好,修得很如法;止一切惡,這是消極,積極的是修一切善,止惡修善,這才能把一切煩惱斷荊『結使』是煩惱的另一個名稱。所以人要不能夠止惡向善,這個人前途是一片黑暗。
而善惡的標準,都以這一部經做準則。「止惡」,一定止十惡,修十善。本經末後所引用的,概括了全部的佛法。全部佛法都是以「十善」為基礎,換句話說,都是以「斷惡修善」為基礎;世間的人天福報也是以這個為基礎,然後才知道這一樁事情的重要性。「止」就是講放下。在我們凡夫位上,我常講「放下自私自利」,這是總說,要覺悟!就我們凡夫現前煩惱裡面最嚴重的,一個是財,一個是色,這兩樣東西不放下,不但道業沒有成就,世間的福報你也沒有辦法累積,「積功累德」你做不到。所以你要問:我們從哪裡做起?底下這一條,「方便莊嚴故」,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也就是下手之處,一定要從財、色,這是最嚴重的,要從這下手。出家人有的時候他對於財色比較淡薄一點,好名,那也是重大的障礙,他要名、要頭銜,人家怎麼尊重他,這都是嚴重的煩惱習氣。
我們仔細再觀察,古時候這些祖師大德們,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確實是我們的好模範。印光大師一生沒做過住持,沒做過當家。他在沒有出名之前,只是在普陀山藏經樓;在藏經樓裡面服務了三十年,看守藏經樓。這個差事不錯,就像負責圖書館一樣,他有時間涉獵經教。老法師國學的基礎好,有這麼長的時間,等於閉關一樣,心定下來「深入經藏」,那個果就是「智慧如海」。離開普陀之後,有很多地方請他作住持,他不幹,他讓給別人、推薦別人,自己在寺廟裡頭還是做一個清眾;但是大家都非常尊重他,聽他的教誨。一生做清眾,一生不管事。十方的供養全部拿來做法佈施。用這些供養做基金,他辦了一個弘化社,就是現在的佛經流通處,全心全力就做一樁事情,法佈施,一生就做這一樁事情。慈善救濟的事情,偶爾為之。錢從哪裡來?印經的款項撥出來,我們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那個小冊子裡面看到的。這些作法都是教導後學,無論做什麼事情要專,專一才有成就。
我們有今天,是得力於老法師的餘蔭。我們跟老法師一脈相傳,李炳南老居士傳他的法,在台中三十多年,依教奉行。他在台中建立蓮社、建立慈光圖書館,也做了不少事業,完全遵照大師的教誨。我是李老師的傳人,我跟你們講過,我在他會下十年,真正得力兩句話,「一門深入,至誠感通」;兩句話一生受用不盡,讓我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這個多幸福、多圓滿!所以我們是受印祖的餘蔭。我們要把老法師的德教傳給後人,希望代代都有傳人。所以我們懂得止,我們也懂得觀;觀是看破,止是放下。尤其我們生在這個亂世,一定要像祖師那樣高度的警覺,常常想到死到臨頭,我們隨時隨地都會死。你想想看,死了以後,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能帶去?凡是帶不去的,充其量有一個妥善的安排,傳到下一代,代代往下傳。不能有絲毫貪心,有一絲毫貪心你就錯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我舉例子,你們大家能看到。我們在澳洲建這個道場,我原本都談好了,請葛來姆作會長,黃居士作秘書,柴居士作財務,用他們名義去登記;我在那個道場,也是清眾一個。可是沒有想到它起了個變化。澳洲的法律規定,登記的人居住距離道場不能夠超過七十五公里,而且資格限定要澳洲的公民、要澳洲永久居民身份才可以。我們家裡沒有這個身份,我才拿到永久居留,我能算一個,另外就找不到了。很難得,柴居士住進我們的道場,他也是最近拿到澳洲公民,我們再要找一個人,找不到了。所以逼著沒有辦法,現在登記我是會長;秘書一定要公民,我們請柴居士作秘書;另外一個王居士,跟我一樣也是永久居留,請他作財務。這是現在這麼安排,不是我的意思。在那邊的同修,我們盡量幫助他們將來申請永久居留;如果拿到永久居留,在澳洲住滿兩年,就可以拿到公民。所以我估計五年的時間,我們同學當中拿到身份之後,我這裡馬上就移交了;我們的會長、秘書、財務,統統交給下一代了。我們在沒有走之前,在旁邊協助。所以要放下!要為後世著想,如何妥善安排正法久住世間,這就正確。我們看到有一些人貪戀名位,抓到之後,一生都不放棄,死都不肯放棄,這個錯誤了。
我在早年講經講過很多遍,四十歲以前用功努力學習,既然出家了,出家的工作只有兩樁事情:一個是弘法,一個是護法。有這個天分、有這個條件,學講經;學講經的人一生作清眾,道場裡面任何執事都不擔任,讓你專心在經教上,教化眾生。第二種人,我沒有講經的條件,發心護法,擔任常住執事,內護,協助講經的同學。弘護是一體,我常用鐘錶做比喻,弘法的人是鐘錶表面上的指針,護法是後面的機器,少一個它都不會動。你說哪個重要?一定要配合。如果說是弘法的人嫉妒護法的:「他作住持、他作當家,他在道場權力這麼大,大家都得聽他的。」護法的人嫉妒法師:「他講經講得不錯,大家對他讚歎、對他禮敬。」這道場就毀掉了。
無論弘法、護法,心量要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外面來的毀譽,那是世間人的看法,世俗的觀念;我們是覺悟的人,跟他們的看法、想法不一樣。所以我們護法的人聽到有人讚歎弘法的人,歡喜:「我護的這個人不錯,我真有功德。」一點嫉妒心都沒有,更愛護他,更護持他。弘法的人聽到信徒們讚歎住持、讚歎執事,歡喜!決定沒有嫉妒心,完全是一體。
我們今天在新加坡,諸位看得非常明顯,如果得不到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的護持,我們一愁莫展,我們在新加坡別說弘法了,立足之地都沒有。所以我們聽到人讚歎居士林,讚歎李木源,我歡喜!我也讚歎他是菩薩再來。他的成就,就是我們整個佛法的成就;他要是失敗了,那是整個佛法的不幸。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全心全力來配合,全心全力來協助。
培訓班這幾年同學們的成就,我們聽到信徒的讚歎。我在馬來西亞到處普遍聽到大家讚歎,我們同學在那邊各處講經,普遍受到歡迎,我們歡喜。這是個開端,希望要勇猛精進,一定要虛心謙下,要瞭解事實真相。別人為什麼讚歎我們?因為沒有人講經,我們能講,他就讚歎。我們真的行了嗎?比起從前古來祖師大德,我們差遠了。從哪裡知道?看看古來大德的批注,我們都看不懂。所以知道別人對我們的讚歎,我們自己要曉得我們自己到底是幾斤、幾兩,要清楚!不可以貢高我慢。別人對我們讚歎是不是超過了實質,自己心裡要有數;我們心裡對他們非常感激,但是,自己曉得自己不夠,差得很遠。所以從這些地方,天天去檢點,去反剩
『能如實知』,「如實」是真的知道了,『諸法自性』就是諸法實相,全部都落實在斷惡修善。十惡不斷不行!十善不修不能成就。我們自己修行,教化眾生,從哪裡開始?從十善業道開始。不但是印祖常說,虛雲老和尚也常說。我過去講不少經,一開端都引用虛老和尚的話,「深信因果,斷惡修善」。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的祖師大德,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所以深信因果,斷惡修善,是世出世間修學的根本,我們不在這上下功夫,無論你怎麼用功精進,最後都落空。好,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