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講記 第二講

藥師經講記 第二講

 智海法師講述

2007年4月23日·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大雄寶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尊敬的演法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今天是講《藥師經》第二天晚上。昨天已經把《藥師經》的一種理念,跟大家一起學習了。《藥師經》,我們昨天說了和彌陀法門、藥師法門,和釋迦牟尼佛,這樣它是一種圓滿的法門。它所對應的,也就是我們三世道當中的圓滿次第。比如說《藥師經》那就是對應於增上身,這樣的一種法門,我們說下士道那就是修的這個法門。能夠思維地獄之苦,能夠明瞭因果關係,能夠按照這種因果來把現世的事業做得很圓滿。因為現世的事業做得很圓滿,我們現世就可以離苦得樂,這是今生今世的利益。我們今生今世都能夠做得很好了,後世的利樂呢?那也一定能夠得到。所以說,把佛法落實在我們今天的當下,依照當下的斷惡修善,我們也能盡未來際的受用,包括趨向於後世的安樂。

可以說,這就是《藥師經》倡導人間淨土,需要大家向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個大願那樣,向藥師佛學習。我們發這十二個大願心,把現實的事情做好,建設一個現實的人間淨土。所以說這是藥師法門。彌陀法門呢?對應於後世的安樂,乃至對應於整個菩提道上的修行,希望我們修行能夠生生增進,希望我們的修行能夠永遠不後退。我們在長遠的菩提道的修行過程當中,最怕的就是一日撲,十日懶。今天精進,幾天之後我們就後退了,走三步退五步。這樣的一種修行什麼時間才能成功呢?所以說,我們凡夫還沒有達到不退轉位的時候,我們依據淨土法門好好地修,就可能得到保障。釋迦佛在《法華經》當中也就跟我們所說,實際上諸佛出世唯有一個大事因緣,那就是讓所有的眾生都要究竟成佛。我們曉《藥師經》也好,曉《彌陀經》也好,到最後都是要成佛。所以說,這應該是對應於三世道的一種次第。

那麼我們學習《菩提道次第》你就知道三世道的次第非常科學、非常圓滿。我們把人間淨土建設好以後,那麼彌陀淨土也能夠遭遇上。《藥師經》裡面也可以說,你稱念藥師佛的名號,到最後我們就是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也究竟能夠成就。所以說,藥師法門和彌陀法門不是相背,那是釋迦佛一大佛法當中,對應於不同的根基所安定的這些法門。

所以佛陀是一個大智慧的人,因為他已經圓滿徵得了世出世間的一切真理。正因為如此,我們這一生、這一世才皈依釋迦佛。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他呀?就因為他圓滿地證到了世出世間的真理,他有能力,他有智慧。如果我們皈依一個沒有覺悟真理的人,他怎麼能夠導引我們到達究竟的真實,究竟的圓滿?這是沒有辦法的。所以說,佛陀是大智慧的人,佛陀又是大慈悲的人,佛陀隨時隨地以平等心,去幫助一切可以幫助的人。所以說他對於每一個眾生是不挑揀的,對於每一個眾生都是慈悲的。哪怕你就是十惡不赦,對你也是慈悲的。

所以說,我們現前的眾生就不要妄自菲保我們說:“哎呀!我這個業障深重啊!佛救不救度我呢?”你業障再深重,佛也要救度。越是業障深重的人,佛越是要救度;越是可憐的人,越是愚癡的人,佛越是要救度。這是他老人家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所在。從多生累劫以至今生,他都是這樣去行持,所以說我們不要顧慮。“我們自己業障很深、很重啊!釋迦佛會不會救度我們啊?藥師佛會不會救度我們啊?阿彌陀佛會不會救度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非常慈悲,對於眾生都是平等對待,所以我們應該要相信各個佛。把我們自己的業障,一個方面依托於三寶,求三寶加被,在三寶的加被當中來消除這些業障。

我們要想求得加被,就要以恭敬心稱念釋迦佛的名號,稱念藥師佛的名號,稱念彌陀佛的名號。因為這些諸佛,他們的名號不是像世間上一般人,一般人的這種名字沒有多少意義,但是這些諸佛的名號,那是通過多生累劫修行而成就的。經書上說是萬德莊嚴,由三大阿僧祗劫、無量阿僧祗劫當中修行來成就的。所以說,他們的名號是真實功德而成就的。我們以恭敬心去常念、常稱這些諸佛的名號,就可以得到諸佛的慈悲攝受。佛陀更是一個善巧包容的人,對於一切眾生的內在追求,他都是非常理解的。比如說,你要想求官、求名、求利。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他非常理解、非常同情。

比如說我們今天,你要發了出離心,發了菩提心,又擔心自己在菩提道上修行退惰,於是釋迦佛慈悲地給你設立了一個彌陀法門,來解救你,讓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讓你搭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一旦搭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你在整個菩提道的修行過程當中,就不至於退惰了。在西方極樂世界裡面,受到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的攝受和保護,積極地修行,那你一輩子就可以成佛,一生就可以成佛。那麼這是一種法門。

但是我們在修行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我們修行西方淨土法門的時候,好像還有一個要求,比如說,你要厭離娑婆世界,要欣喜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對於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你要想叫他厭離娑婆世界,好多人還發不起這種心。天天說得好:“各位師傅啊,各位居士啊,要發出離心哦!”出離心是啥玩意兒?不懂。搞不懂。說:“對娑婆世界要厭離,為什麼要厭離呢?那個娑婆世界這麼好!”所以說,我剛剛回到四川的時候,我講《淨土五經》,很多人就在跟我說:“法師,你跟那些老年人你可以講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更好,你趕緊往生,趕緊往生,但是年輕人不能這樣講。”我說:“為什麼年輕人不能這樣講呢?”他說:“年輕人他來日方長,你要是這樣給他講,他會理解為你咒他死。” “我這麼年輕你就叫我往生,我離死還遠著呢!”他不幹。

所以說,許許多多的人修行西方極樂世界法門,為什麼不成功呢?原因就是對現在世間上太貪戀了。現在那些跳舞、唱歌,花前月下、朋友三四。對不對?事業上這些,零零種種他都放不下。你要叫他放下,“你不如把我殺掉!” “我要喝酒,我要抽煙,我要幹啥,我就是放不下!”所以說,你叫他修行極樂法門他很難成功。放不下,他有很多牽掛。就由於這一生、這一世他的牽掛太多,所以說念“阿彌陀佛”,他還不如念錢來得有益。你說念“阿彌陀佛”一定可以往生,“我就不求往生,我現在要求錢!”所以今天你說,今天修財神法門,能夠發財,他跑得比誰都快。但是你叫他往生,他不忙,“這個要等一等,幾十年以後我才往生。”

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這一類人,對現在的世俗五欲太看重,放不下。所以說,哎呀,你這個人成佛沒有希望,對現世五欲太執著、太貪戀。這就沒有辦法了。所以說,阿彌陀佛救不了。阿彌陀佛救不了,有沒有誰救你啊?有。藥師佛來救你。就是專門針對你這種根基來的。你不是不願意放下嘛,你不是喜歡去追求現世的利益嘛。金錢、名利、地位,婚姻要求美滿,愛情要求和諧,事業要求成功,什麼現世利益你都要抓祝這個好。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說你放不下,修不成功,修藥師法門嘛。藥師法門就是教你,現世怎麼樣去成就這些利益。所以說,釋迦牟尼佛又特別地安立了這個藥師法門,把藥師法門介紹給你,把藥師琉璃光如來介紹給你。

藥師琉璃光如來,發了十二個大願。這十二個大願,願願都是救度眾生,而且就是叫你在現生今世就要成就這些利益。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他是針對每一種根性的眾生,都有法門。你放得下的,我教你放得下的法門;你放不下的,我教你這種放不下的法門。放不下,就提起來嘛。怎麼提呢?你要追求金錢,要追求美女,要追求帥哥,要追求汽車,要追求別墅,那都可以。只要你明因識果,知道這種道理,那就很好了。所以說,你說釋迦牟尼佛善巧嗎?他就太善巧了。你說釋迦牟尼佛包容嗎?他就太包容了。所以說,對於一切眾生的內在需求,都非常理解。釋迦牟尼佛就是基於這種理解和同情,所以說他總是因應於眾生的追求,總是無私無我地去成就眾生,去提升眾生,去圓滿眾生。

而我們這些眾生呢?就是這樣被佛陀所感化著,就跟隨著佛陀,一步一步走向離苦得樂的康莊大道。逐漸地,我們能夠發財了;逐漸地,我們事業也能成功了;逐漸地,我們在現世事業當中,求什麼得什麼。不學佛的時候,好像什麼都不圓滿;學了佛以後,好像這個路怎麼樣走怎麼樣通順。為啥呢?因為你找對路頭了。所以說,這些都是三寶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我們就是被佛陀這種寬廣的一種心胸,善巧的一種度化,還有他智慧的一種方法,慈悲的一種心腸,我們就是被他這些所感化著。一步一步跟隨他老人家,來認識無常,來認識世間是苦,來認識因果法門,來根據善惡因果來成就我們這一生、這一世的所作所犯。你看看,針對不同根性的眾生,安立不同的法門。

而我們今天,學學學地,學到一邊去了。只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於那些現世上放不下的人,怎麼辦呢?放不下你就受苦吧!能不能這樣幹呢?這也不能。你放不下,有放不下的一種方法;你放得下,有放得下的一種方法。不管你什麼樣的根基,都能夠得到佛、法、僧三寶的救度。所以說,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寬廣的心胸。我們現在學法的人,也要有這種寬廣的心胸。你喜歡學密法,來,來,來,來,來,灌頂、念誦,然後好好修。你不喜歡修學密法,你喜歡修禪宗?哎呀!好好好!修禪宗。來參禪、打坐、參話頭。你說密宗、禪宗我都不喜歡,那幹什麼呢?我喜歡念佛,那你就念吧!念誰呢?念阿彌陀佛。好!念阿彌陀佛,信、願、行,好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早日成佛。成了佛不是一樣了嘛,也就是一樣的了。

他說我不喜歡念“阿彌陀佛”,你喜歡念啥?“藥師琉璃光如來”。都對!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現在事業上你也可以成功。依據這種,現世事業越走越輕鬆,越走越寬廣,越走越順暢。哎,他就感覺到佛法真是美妙啊!所以說,他從每一道門進來,都能夠得到許許多多的寶貝。從哪一個門進來,學哪一種法,他都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就是由於這些真實的利益,他對佛法的信心就逐漸增長了。只要有信心,慢慢地他從這道門進來,以後就有機緣了。他又從另一道門再進來,感覺到佛法不僅僅是一道門。“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到最後成佛都是一樣的。但是為了成佛的方式方法,有多種多樣。

所以說,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他那個超市裡面啥都有。你想要買什麼都有,都能夠成就。所以,佛不施一人。大智慧、大慈悲、大平等、大善巧、大包容。所以說我們今天,只要讓眾生隨他的喜好,隨他的力所能及,能接觸三寶真實功德。能認識三寶的一種真實作用,他就對三寶真實有皈依了。所以說,我們要有這些的時候,你救度萬萬千千的眾生才有可能。就像現在的醫院裡面一樣,你說你當醫生只治心臟玻除了心臟病,還有那麼多眾生呢?你說我就治不來,那就糟糕了。所以說,你當大醫生,那就啥病都要治。那就是佛為大醫王,能包治眾生一切的病症。所以說,你看看,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感受到佛的偉大。

所以說,我們來講《藥師經》,你可以感受到針對現世上,我們很多人不能夠把現世上放下。放不下怎麼辦呢?放不下我們就提起來嘛。你要追求事業的成功,追求家庭的圓滿,依照《藥師經》的一種方法,我們很好地去學習,它就很好。我們現在的人,他就重視這種現世今生的安樂。我們現世今生的安樂和追求,也不為過,也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作用。所以說,我們說這種快樂它有多種多樣,一種是現在的快樂,一種是後世的快樂,還有一種是究竟解脫的快樂,那就是成佛,那就是圓滿成道。所以說,這三種快樂根據你自己的投入,看你是怎麼發心,看你是怎麼修行,它就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相應的東西。

所以說你看那個世間上,各種各樣要求的,各種各樣職業的,他都能夠得到滿足。做生意的,在生意當中得到利益;出家的,在出家當中得到利益;信宗教的,在宗教當中得到利益;不信教的,在不信教當中得到利益。對不對?今天,我們要講和諧,就要講這種包容。你不能夠說這個世間上只有這個東西,其它的沒有,那就不現實。世間上的千奇百怪,就像我們昭覺寺一樣。昭覺寺被我們稱為什麼?大千世界。啥叫大千世界?啥人都有。正因為啥人都有,它也就啥法都有,什麼佛法都有。對不對?學顯宗有顯宗,學密宗有密宗,學淨土有淨土,學禪宗有禪宗,啥都有。這就是大千世界。這就是非常和諧的一種世界。

今天早上,我去散步,去看看那些放生池,那些樹上的鳥,乃至從青龍場進來的,每天在那鍛煉的男男女女。你就看到非常和諧,這幾十年了都是這樣,只要有昭覺寺它就是這樣。人們一走進昭覺寺,各取所齲進來燒香的也是,這個要求財,那個要求名,這個要求利,那個要求婚姻,這個要求娃娃。你的所有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所以說,這就是佛法,非常圓融、非常和諧。那麼,我們世間的眾生,就是因為有種種苦痛的一種煎迫。你在世間上所感受到的這些苦,他都是為這些世間上不如意的事情所煎迫。正因為遭受到這些世間上的苦,都要求出離於這些苦海。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內心所嚮往的一種快樂。但是我們一般所需求的這種快樂,它總不超出於現世的快樂和後世的快樂,或者說是究竟解脫的一種快樂。這是因為,我們這些眾生的根性是千差萬別的。

你看我們在座的人,雖然說大家都有眼睛,都有鼻子,都有耳朵。但是,每一個人的眼睛、鼻子、耳朵都不一樣。“人過一百,形形色色。”那就是這樣。哪兩個人的臉,你要找到兩個相同的臉都很不容易。這就是說,眾生是千差萬別的。因為眾生生活在不同的時空領域裡面,所以說他們希望的那些境界,他們所希望的快樂、平安的境界,那也就是各有不同。有的眾生,傾向於後世的快樂。你跟他說做事上升天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喜歡。有的眾生,他是追求究竟解脫的,比如說正智,根基稍微利一些的,對於現在世間上的快樂他就不削一顧了。為啥呢?弄了幾十年到最後,不管再快樂還是要死去地,不管再快樂還是要無常地。

不僅僅是對今生今世這些快樂,他不削一顧,就是對於後世的安樂,他也不削一顧。比如說,上升天堂,那個天人的福報,雖然說很大,但是天人也有五衰象限的時候,他的福報也有享盡的時候。他的福報享盡了,他照樣是在生死輪迴當中。所以說他能夠知道這種色界、無色界、欲界,這三界生死都是有漏的。都是不究竟的,所以說他能夠追求究竟解脫的一種快樂。所以說,佛法最終也是出世的。但這些眾生的要求不同,你只說究竟解脫的快樂,那就不能普遍地應化於這些廣大的眾生。所以說,釋迦牟尼佛把這種東方藥師淨土和西方彌陀淨土,兩種淨土都開示給我們,乃至於這兩種淨土都要求我們現在身、口、意三業當中去修。

因為啥呢?“心淨則國土淨,心不淨則國土不淨。”我看你這一生這一世,你的心不清淨,不要說修彌陀法門,就是修藥師淨土你也沒辦法。對不對?你心不淨,藥師淨土你也沒辦法往生,彌陀淨土你也沒有辦法往生。不管是彌陀淨土,還是藥師淨土,都是要求我們用心來修行,要淨化內心。所以說,學習一切佛法,都要求我們要明心見性,要識心達本。你說你不能夠明心見性,好多人說:“哎呀!明心見性好厲害呀,要求好高啊,一般的人達不到!”達不到沒有關係,最至少你能夠認知我們自心的一種功用,能夠識心達本,能夠認識我們的心為萬法之根本。所以說“三界唯心造,三界唯心所顯”。由心所造,由心所顯。心就是根本。萬萬千千的佛法,都是對治於我們自心,都是讓我們好好地修心。

所以說,這個根本大家要清楚。藥師佛的這種淨土,也是要我們修心。所以說,你要講究因果之後,它就不一樣。所以說,我們講《藥師經》就是對應於不同眾生的根性,就是對應於我們很多還放不下的這些眾生。放不下,我們就教你提起來的法門,你就從這種因果過程當中去學習。所以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好好地去修學。你不要說我是修淨土法門的,我就排斥其它法門,什麼藥師淨土、彌勒淨土、上師香巴我們都排斥;什麼密宗、禪宗我們都排斥。好像佛法就只有一個彌陀淨土法門。其實不一樣的,你要知道釋迦佛他的百寶箱當中,八萬四千法門,乃至無量無邊的法門。所以說,你要把佛這種偉大要能夠顯現出來。

你如果說與淨土法門有緣,你就好好地修淨土法門;如果說你與藥師法門有緣,你就好好修藥師法門。在這個所有的佛法當中,都是平等的。我們都要相互團結,不要去你鬥爭我,我鬥爭你。人家不信佛法的,還不鬥爭你,就是我們信佛法的,你鬥爭我,我鬥爭你,搞得佛法當中烏煙瘴氣。你容納不下我,我容納不下你。那個就是其心不淨。如果其心不淨,我們要想求生哪一個淨土都很艱難。如果說我們對所有的佛法當中,你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你讚歎這個,你又批評那個。這就是心不平等,對於佛法,就很容易造成誹謗佛法的重罪。誹謗佛法,捨棄佛法,這種重罪在經書上說,比五無間重罪還要厲害。

五無間重罪是哪五無間呢?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乃至出佛身血。你看看!這五種大罪惡,那是要墮落於無間地獄的。這五種罪惡,一般來說我們就很恐懼了。但是,如果說你在法門當中,以不平等心,以不包容心讚歎這個,批評那個;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這個時間,就很容易從我們眾生的一種愚癡和無明的角度,對法門就產生不平等心,對於佛法也就會產生相應的誹謗心。一旦有這些誹謗心,將來這種結果比那種五無間重罪還要厲害。你看看!這個罪過大不大?這個罪過就非常大!所以說我們今天,不管是弘法的人,還是聽經聞法的人;不管是我們自己修行,還是教他人修行,都要注意心態的一種安寧。要有一種包容,要有一種整體的涉利,要對形形色色的眾生都要慈悲攝受。

所以說,這個事情就相當於給大家提個醒。在學習《藥師經》的時候,你要有這種觀點。你沒有這種觀點,沒有這種心胸,你就很難把《藥師經》領會進去。所以說,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夠以這種整體的包容心,在釋迦牟尼佛整體的佛法當中,來認識藥師法門。這個就很好。所以要不然,我們今天念佛的人很多,念“阿彌陀佛”的人很多,這當然很好、很殊勝。但是另外也出現了一些弊玻什麼弊病呢?好像佛法就只有彌陀法門,其它的法門好像都不得行了。今天說這種話的人,要慎重,要好好地去思維。佛法哪有不得行了?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對應於一切眾生的根基,隨時隨地都能夠發生作用。一切眾生的根基不同,他選擇的佛法也不同。只要他能夠有效地對治自己內心的煩惱,只要他有效地能夠離苦得樂,那就可以了。

所以說,要站在這種角度上來認識佛法。我們今天,就面臨著這樣的挑戰。有的人說:“我修禪宗,只有禪宗才能了生死。”有的人說:“我修淨土,只有淨土才能了生死。”在讚歎自己的法門,在讚歎自己的修行的同時,它要產生其它的過患,就是要誹謗其它的,“哎呀,其它法都不行!”所以說,說這種話的那種過失就非常大。所以說,我們今天講《藥師經》,一個方面是針對於我們現在的人,重視現生的安樂,我們要滿足這一種人的希望和願求。讓他們對現實生活當中,他們一切善良的願望,一切內在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讓現在的人民,安居樂業;讓現在的國家和社會,五穀豐登;讓現在的世間,都能夠和諧、安寧。這就是我們佛法,對世間上的一種祝福。不僅僅是祝福,還有一種因果上的導向。

你要追求這種幸福,你要想追求和諧,你要想追求小康社會。怎麼樣辦?非得要行善斷惡,才能夠建立。如果不行善斷惡,根本就沒有辦法。所以說,我們今天追求,就要在這樣的因果道理上來追求。我常常開玩笑說,我們這些佛法上下五千年,這個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難道連小康世界都建立不起來啊?五千年了,要達到基本的生存狀態——小康世界,都達到不了?不是那樣的。那只能說明你的方法用錯了。你不在心上求,不在因果福德上求,而在外在的槍桿子裡面求。強權社會,你欺負我,我欺負你;你吃我的肉,我吃你的肉。這個世界怎麼能安寧嘛!它又怎麼能和諧嘛!

這個世間上,我們不想戰爭。但是你知道這些戰爭的來源是什麼?戰爭的來源就來源於我們餐桌上,你要去吃眾生肉,你要強權弱食,這個時間你說那不是強盜邏輯嗎?凡事你發出這種強盜邏輯了,那就是有悖於真理了。你要違背了真理求和諧,根本求不下來。你要想讓整個世間上不打仗,它是辦不到的。為啥呢?我們自己就在製造紛爭,與天鬥,與人鬥,其樂無窮。吃豬肉,吃狗肉,慢慢發展到要吃人肉。你說你這樣要想不戰爭,可不可以?誰能夠甘心被你吃呢?你倒是甘心拿給我們吃吃看!把你的手拿個我咬一個指頭,把你的耳朵拿給我咬一隻耳朵,你甘不甘心?你現在在世間上,人家欺負你,你要是能夠甘心,那就能夠和諧。如果說你心不甘情不願,那肯定就是不和諧的。哪怕就是一隻狗,你要想打它,它能夠心甘情願拿給你打嗎?不幹,它要逃跑了。那些豬,那些牛,那些羊,你要殺它,你看它掙不掙扎?它也要掙扎。

所以說,我們現世的一種幸福不是來源於殺生,不是來源於吃肉,不是來源於鬥爭,一定要來源於正確的因果關係。要從因果關係當中,來建立這種幸福的指導思想。我們只有能夠斷惡,只有能夠修善才能夠爭取今天世界和諧。我們只有在為善積德的過程當中,把自己的福德因緣一點一點地增加,那才是建設小康社會的一種根本。如果不然,今天科技是發達了,物質是發達了,但是你看我們今天的受用,有沒有過去的受用好啊?也沒有。吃肉,肉不香;吃菜,菜有農藥;吃飯,飯也有污染。我們今天所享用的一切,好像給我們帶來的過患越來越深重。手機方便嗎?很方便。但是手機有輻射。長期打手機,耳朵要鳴,聽東西聽不清楚。電腦方不方便呢?也方便。網絡方不方便呢?很方便。但是,我們在電腦跟前看了一會兒之後,眼睛花了,不得行了。現在那些幾歲的娃娃都要戴眼鏡。啥原因呢?它給我們帶來的過患很大。也許,在科技發達的同時,我們以為享受,但是你沒有注意到,這種享受給我們帶來的無窮過患。

所以說,我們要讓現在的快樂,要到將來也永遠快樂,沒有副作用。這就只能夠從善業當中來成功。如果說不修行善業,那就不能成功。你去看那個《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給你講那個善是怎麼的,首先發心,要是利益別人的;第二個行為上,你也是利益別人的;第三結果上,它是利益別人的;第四,今天享受到的結果,它是好的結果;第五將來享受到的結果,它也永永遠遠是好的結果,沒有負面的影響。不是說你今天享受好,明天就變質了,不是這樣。如果是那樣,就不是究竟的善法。究竟的善法一定具備有這幾個方面的素質:發心、過程、結果、今天乃至到將來久遠的這種時間,都要有這種善法的功德利益。所以說,佛法它是界定得非常嚴格的,而且把這些體、相、用給你講得非常非常清楚。

所以說,我們今天學習《藥師琉璃光如來》這種經,那也就是學習我們今天,怎麼樣能夠在現實當中家庭和諧,怎麼樣才能夠建設小康社會,怎麼樣才能夠建設一個和諧的人間淨土。那就是要依照因果真理去做。你不依照這種因果真理去做,那是辦不到的。

第二個方面,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建設彌陀法門與藥師法門,這個是他的善巧,他的包容。我們對於佛法剛才說了,西方淨土和藥師淨土這兩種方法並行不悖。我們要有包容心,要成就一切眾生的快樂和幸福,不是像我們平時修學。很多平時修學的人他就說:“哎呀,這個善人終於得到快樂了!我為他高興,你應該得到快樂。”因為你是行善的人,你平時給我那麼多吃,那麼多穿,你一定是個好人。好人就有好報”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它又反應出這個學佛人一種不積極的心態,一個不平衡的心態,而且是一種非常糟糕的心態。是啥?看到那些惡人遭了報應,他跳起腳的高興:“哎呀,活該!活該!終於遭報應了!”這是不是我們學佛人的一種心態?不應該是這樣。因為啥呢?善惡總在一念之間。對不對?

佛,他的心胸是要救度所有的一切眾生,而並不是只救度一部分眾生。我們今天學佛的人,也就要形成這樣一種寬廣的心胸。你不要那麼狹隘,不要那麼自私。你信佛教,你就能夠全家昌盛;你不信佛教,你馬上墮落地獄。這種怎麼能行呢!人家一看你,跟那種極端分子那不是一樣了嗎?所以說佛教是最和諧的。對不對?它從來不這樣幹,它學習佛陀的一種包容心。你看我們山門口那個彌勒菩薩,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你容我,容是容非,啥都容。就要有這種包容的心胸。你不要看今天一下子想把它改善過來,改不轉來怎麼辦呢?改不轉來你就要放長線釣大魚。

我們今天就要學會放長線釣大魚!你在家裡面,現在的一種家庭教育,它也就是急功近利的。趕緊付出,趕緊考大學,一考上大學就光宗耀祖,如果說你考不上大學,我就不認你這個娃娃了。糟糕!這個娃娃讀書讀不進去,實在沒有辦法,大學也考不上。怎麼辦呢?就只有去跳樓了。媽又不認了,大學又沒考上。怎麼辦呢?所以說,下一代是被逼得沒有辦法。跳樓的跳樓,自殺的自殺。前面那個網絡上還講,有幾個十幾歲的小孩,正在讀初中。十幾歲的小孩讀初中,六七個約起來集體自殺。為什麼集體自殺呢?最後記者採訪的時候,說:“我們壓力太重,我們太累,我們太苦!”在北京的時候,我看到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她居然說:“哎呀,好苦啊!好累啊!”不理解的就在說:“哎呀,你三歲的小娃娃,你苦什麼苦!你在那兒無病呻吟嘛!”

但是,現在整個社會老實說,給人造成的一種無形的壓力就是非常大。幼兒園,幼兒園也不得輕鬆。要唱歌,要跳舞,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你就不是個乖娃娃。你看看。所以說,我們現在的一種教育究竟發展到什麼地步了?我們佛教的教育呢,就是教你一種方法。對於眾生,要因應於眾生的一種方便,慢慢地來教導他。能夠教化則教化,不能夠教化那就放長線釣大魚。你們好好地看一看,釋迦牟尼佛也好,彌勒佛也好,還是燃燈古佛也好,還是觀世音菩薩也好,還是藥師佛也好。今天,我們大家都在學佛,你是不是做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呢?我想我們在座的大多數,都還沒有做到這種百分之百的合格。但是,釋迦牟尼佛拋棄你了沒有?沒有。他挑揀你沒有?他也沒有挑揀你。藥師佛拋棄你沒有?他也不拋棄你。哪怕是你做了很多惡事,他還是在給你說,善惡只在一念間,要能夠改轉惡法,要能夠發善心。哪個時候能夠發善心,哪個時候你就得救了。是不是?隨時隨地他都是微笑地對待你。

釋迦牟尼佛給你講經說法,你聽他也在那兒笑,你不聽他也在那兒笑。我該講的,我已經講過了,聽與不聽是你自己的事情了。你要是自尊,自重,自信,自救,那你就聽聽佛法。試驗一下,試驗一下總好,對你沒有壞處。你看是不是這樣呢?我記得若干年以前,八九年或者九零年左右,我就在昭覺寺安居。有非常深刻地一幕,讓我內心裡面非常感動。就在早上我們唸經的時候,密宗堂唸經的時候,因為一個念快了,一個念慢了,兩個在那兒爭。爭起來了,在那兒動手。上師在法座上就望著他兩個笑,沒有發火,很包容,很和藹,就在那兒笑。我覺得,當時我這個心裡非常震動,若干年過去了,我今天還記得。這就給我們提示,真正的修行人他是一種什麼心態?不管你是幹什麼,他內心裡面沒有煩惱。他講法,你聽他也是那樣,你不聽他也是那樣,首先要保證自我的一種安穩。對不對?

你自己都不能夠保證安穩,我們今天,你要聽我就歡喜,你要不聽我非常煩惱。對不起,這種人沒有資格去弘法。為啥呢?也許你在弘法的時候,你不知道弘法就是一種修行,你幹什麼事情都是一種修行。講法也好,管理寺廟也好,還是做具體的職事也好,都是一種修行。不僅僅是為了做事而做事,而是把這一切的事情都拿來修行。怎麼修?讓自己沒有煩惱。不管現世圓滿,圓滿更好;不圓滿,不圓滿就更好嘛。為什麼圓滿更好呢?圓滿了我們大家好好地修行,這個圓滿的結局來之不易;不圓滿為什麼又好呢?不圓滿你可以因這個不圓滿而發出離心。你知道這個娑婆世界是不圓滿的,是五濁惡世,你能發出離心。

所以說,以前我們幾個是兄弟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一句口頭禪:“哎呀,都對!都對!”這個裡面有大道理,但你不要以為光是開玩笑。所以說,這個地方你就要知道,這一切的眾生根基不一樣。是小學生,你就只能夠以小學生的態度對待他;是中學生,你就只能夠以中學生的態度對待他。不要那種拔苗助長,不要超過他的能力。你要超過他的能力,他就沒有辦法辦到。沒有辦法辦到,他自己焦急得沒有辦法,你也煩惱得沒有辦法。對不對?所以說,這就是不如實的一種態度。

釋迦牟尼佛講經,隨時隨地都是契機契理的。什麼叫契機?就是要相應於眾生的根基。什麼叫契理?要相應於佛法的道理。隨時隨地,既要相應於佛法的道理,又要相應於眾生的根基。你看看。這要恰如其分,不急不過,這兩者要總一總,注意到。所以說,這種把握非常非常不容易。而我們佛呢?他就可以做到這種程度。那麼我們今天的眾生,在學習這種佛經的時候,也應該要努力地學習這一種心態。雖然說我們是眾生,不可能有那麼圓滿的智慧。對吧?不可能隨時隨地都恰如其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把它當作為我們人生的一個目標,來學習,來奮鬥。你要有這種境界去奮鬥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所以說,把這種一切的佛法你要知道,要恰如其分地運用。要恰如其分地運用,你就要恰如其分地認識眾生的根基。要理解眾生,同情眾生,包容眾生。

我們不說像孫悟空一樣地鑽進每一個眾生的肚子裡面,我們不說像那些諸佛有他心通,至少我們能夠努力地去理解眾生,努力地去包容眾生。你只要做到這一點,我想,我們每一個佛弟子的心胸都會非常地寬廣,而且你都會非常讓人感動。這個世間上最難的是什麼?最難的就是知音。你瞭解我,我瞭解你,大家都相互瞭解。不要形成那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我們出家人,你不照顧我,我不照顧你;做師父的不瞭解徒弟,做徒弟的也不瞭解師父。這樣子這個佛法是沒有辦法傳下去的。在家人不理解出家眾,出家眾又不理解在家眾。你說這樣的佛法怎麼樣能夠和諧呢?

所以說我們今天,要想現在世間要非常幸福,要非常和諧,那就要增進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這種溝通與交流當中,達成我們大家彼此的一種共識。你來認知我,我來認知你。大家都能夠做知音,都能夠做好朋友,都能夠心心相通。這樣子的話,我們就能夠知道每一個眾生心裡面,他在想什麼。假如說,每一個師父都知道每一個徒弟內心裡面的所想、所思、所求、所願。你關心他,它就關心得很到位了;你要教育他,也很能夠教育他。因為你關心得到位了,他就最容易聽你的話。最容易聽你的話,你所講的佛法他也就最聽得進去。最聽得進去,他要想成人,就很快能夠成人。所以說,你不能夠光講道理,你得還有一點感情投入嘛。對不對?

沒有感情投入,也許你的道理講得非常好,但是我就是不聽。我不聽怎麼樣,你跟我關係不好!我就不聽。對不對?你看那些父母親,他講的是不是道理?是道理。你小的時候不學,你現在不爭氣,以後沒有工作。沒有工作,那就沒有高薪水。沒有高薪水,你想生活得幸福一點,談何容易。那父母親講的是道理,但是那些娃娃為什麼就不聽?大家反省過嗎?原因就是你根本不理解他,不同情他,光是講道理。他已經聽煩了,他已經造成那種逆反心理了。不是說你說得沒有道理,而是你的方法不善巧。所以說世間上的教育,應該從這個地方得到一種啟迪。那麼,從世間上的教育說到我們佛陀的教育,是不是這樣子?我們今天弘法,講經乃至師父帶徒弟,不就是一個佛教的教育嗎?為什麼我們把自己的徒弟帶不出來?為什麼我們的下一代不能夠很快的成人?原因是什麼?原因都是這個癥結,不理解、不包容、不同情、不溝通、不交流,缺少一種感情。

你看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時候,六度四攝,首先要讓眾生高興。怎麼樣讓眾生高興呢?為什麼要讓眾生高興呢?他不高興,你說的話他就不聽。對不對?就像世間上送禮一樣的,你要送禮就要知道人家喜歡什麼,要投其所好,你送的禮別人非常高興。也許你這種禮物不管錢,但是他就會很高興。這就是學佛!你以為學佛是什麼?所以說,人與人之間多一份溝通,多一份交流,多一份溫馨,多一份理解。也許我們的佛法,那就真真實實地落實到我們自心裡面去了,把佛法落實到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上去。能夠這樣做的話,世間上就更多和諧;能夠這樣做的話,人人之間哪還有你殺我,我殺你,你見不慣我,我見不慣你呢?

往往那些鬥爭,那些爭辯,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往往如果說,兩個人爭論的把他們各自的立場,各自的道理組合起來,好像這個問題就更全面了。如果說你站在你的角度,公說公有理;我站在我的角度,婆說婆有理。你只是執著於其中一面,沒有掌握到這種矛盾的全程,沒有掌握到這種整體。所以說,佛法它就是要要求你對每一個事物都能夠全面、整體地去掌握它,不要僅僅是理解一個面。而任何事物,也許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你在這些正反兩個方面,能對事物有這種融會,溝通,有這種圓融的一種知見,那我們自己修學,那就很好。所以說,我們在佛法當中,圓融的一種知見很重要。如果沒有圓融的知見,這個世間上說的是在修法。但是,很多我們在法門當中造罪的時候很多。用法門批評法門,用佛法干擾佛法,我們自己相互障礙。你成為我的障礙,我成為你的障礙。

實際上,這樣的過錯就發生在我們佛教弟子身上,就發生在我們生活周圍,就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所以說學佛,如果說不能夠就近認識自己的問題,那麼這種問題永遠都是問題。我們認為這個世間上不公道,我們認為這個寺廟好像不太進化。原因是什麼?都是我們這些人本身給世間上造成了很多污染。如果說我們自己人人都能夠進化自己的身心,人人都能夠有圓融的一種知見,人人都能夠圓融地修學佛法。那麼法門當中,憑空就能夠減少很多很多的爭執,就能夠減少很多很多的人為的一種障礙。如果說我們人為的障礙,人為的爭執沒有了,法門是一個非常和諧的法門,佛法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佛法。所以說,過錯不再佛、法、僧三寶,而在什麼?而在我們今天修學三皈依,修學佛法的人,往往沒有理解佛法的精髓。

所以說,你要理解這種佛法的話,你要看看《法華經》。你要理解這種《藥師經》的話,你要去看看《法華經》。《法華經》的一個理念是什麼?諸佛,三乘佛法也好,五乘佛法也好,歸根結底沒有什麼三乘,沒有什麼五乘,究竟一佛乘!什麼叫究竟一佛乘呢?那就給你說了,諸佛出世所講的一切法,藥師法也好,彌陀法也好,還是《十善因果經》也好,還是將來的《華嚴經》、《法華經》也好,它的目的都是一個,那就是究竟一佛乘,就是要讓所有的眾生都成佛。沒有別的目標。哪裡有什麼不和諧!而我們今天的人認為法門當中,有這樣那樣的不和諧,我們自己產生絕大的一種障礙。在法門當中肆意地去批評,這個法門又不行,那個法門又不行;這個師傅又不行,那個師傅又不行;出家人批評在家人,在家人看不起出家人,乃至師傅與師傅之間,也是你不關心我,我不關心你。我們佛教徒如果說整到這種地步,那就相當可悲了。

所以說今天,學習《藥師經》,那就要學習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願願度眾生。度眾生怎麼度啊?就是要從現在的溝通做起來,從現在的這種交流做起來,從理解與包容,從奉獻與服務這種過程當中去做。所以說常住上,能夠真心理解每一個人,這是人性化的一種管理。你看看世間上都在這樣做,公司對每一個員工哪一天出生,他的生日是多少,哪一天過生,哪一天滿多少歲,哪一天心情高興,哪一天生理期又來了,它都能夠很細緻地去瞭解眾生。然後,根據這些瞭解來做到細緻入微地一種關心,員工就能死心塌地地為公司奉獻。我們今天佛教團體能不能夠學習這種啊?把所有出家人的檔案建立起來,你的家庭、父親、母親、兄弟、姊妹,你是多少時間出生,文化程度怎麼樣,性情怎麼樣,長處短處怎麼樣。你的性格,你最見不得什麼,你吃的,你最喜歡什麼,最不喜歡什麼。然後你在安排這些出家人的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能照顧得很到位的時候,那些出家人學習佛法他哪裡有不認真的。

所以說我們今天,站在這個位置上,實際上我們自我反省,非常慚愧。你說你在一個寺廟裡面當家也好,當方丈也好,當知事也好,你真的就關心大家了嗎?真的就理解大家嗎?真的就能夠很好地去搞服務了嗎?還是我們僅僅是高高在上?還是我們僅僅是把佛法念一遍:“哦!這就是佛法,你照著學吧!不懂?不懂我也不懂!”你不懂,我也不懂。所以說,我們是這樣的時候,那些後輩就沒有辦法引導起來,眾生就沒有辦法引導起來。所有的出家人都端坐在那兒:“來,你要恭敬我!”怎麼恭敬嘛,你要做得很好人家才容易恭敬。如果說我們自己做得不很好,人家是不會真正地恭敬我們的。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每一個人都要學習菩薩。

你不要聽了這個經以後說:“哎呀!我就要等著他來關心我!等著他來照顧我!”那你非常被動。需不需要人家來關心我們?當然,他能夠來關心,那他就是活菩薩;他不來關心,就說明我往昔時候做了對不起他的事情。對不對?你講這個的時候,你說:“哎!就是就是,師父講得好!我就是沒有受到關心,我就是沒有受到照顧!”你為什麼沒有受到照顧嘛?就是因為往昔時候,你對人家照顧太少太少了。所以說佛法,不是要求人家來照顧,而是要要求我要去照顧眾生。每一個人要當自己的家,每一個人要做自己的主,每一個人要像藥師佛那樣的學習,看看眾生有什麼需求,去救度眾生。這就很好了!藥師、藥師嘛,能夠治病,能夠予藥,能夠有效地解決他的問題。

你能不能夠知道眾生病在哪裡?你能不能夠知道你今天沒有得到關心,沒有得到照顧,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問題在哪裡?問題不在外面,在我們自己,沒有福報,沒有福德因緣。所以說,每一個人學了這種經以後,建立在自己的認知當中,把所有的問題都要我們自己一肩扛上,不要推卸責任。你到處找尋原因,說這種原因,當家師傅沒當好,我們才過到今天這麼糟糕。錯了!不是當家師傅沒有當好,而是你沒有當好自己的家。如果說你要當好自己的家,哪怕就是外在再亂七八糟,你也會很幸福的;哪怕是其他人再煩惱,你可以不煩惱。因為你當好自己的家了。所以說要求每一個人,都當好自己的家,我們要能夠有這樣的一種自尊自重。

把這種基礎建立起來之後,然後我們自己不僅僅是我自己享用,還要從自己這種溫馨當中、慈悲當中、平等當中去發心,去救度眾生。周圍你力所能及的,你能夠幫助幾個人,我們就真正地去幫助某個人。也許這就是比你唸經還有效,比你在那磕大頭還有效。為啥呢?唸經和磕大頭到最後,還是要落實在心態上來。如果說你的心態沒有恭敬心,哪怕你再磕大頭,把石頭都磕爛了又怎麼樣呢?所以說,要把心跟上去。你唸經,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念過去,念過來內心裡面沒有跟上。那你說你唸經有多少功用呢?也沒有功效。所以說,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一定要把佛法的一種根本、心態要能夠落實起來。當你落實起來的時候,現實上我們是對常住的關心,對常住上的奉獻;現實上我們是對周圍同修的一種溝通,一種交流,一種服務,一種成就,一種幫忙。

隨時隨地都能力所能及地去做這些事情,對於信教群眾,看看他們有什麼需求。進來以後,我們寺廟道場怎麼樣才能夠很好地引導信眾。對於常住上的尊重,我們知道怎麼樣讓他學習哪一個法門更好一些,怎麼樣才能加強這種教育,怎麼樣才能夠讓他知道這種常住的溫暖。這個時間,佛教的凝聚力那就增加了。凝聚力怎麼增加呢?就是要這樣來增加。僧團的和合,僧團的凝聚,我們以三寶為核心,凝聚在三寶的周圍,團結在三寶的周圍。怎麼做?就是要努力把這種人間佛教的精神,落實在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開言吐語、待人接物過程當中。這樣去做。

那麼在佛法上的修行呢?那就是對所有的法門都能夠包容。密宗、禪宗、藥師淨土、彌陀淨土、天台還有賢首,這些我們都能夠平等的修學。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嘛,這個無量誓願就是這樣。所以說,學一千,學一萬,我們不能夠把這些佛法落實在現實上,那就是非常糟糕了。所以說,我們就希望大家能夠把這種《藥師經》的精神領會的時候,落實在我們自己現實的人生當中。落實在一個以三寶為核心,緊緊團結在佛、法、僧周圍;落實在以常住為核心,我們人人來關心常住,奉獻常住,建設常住;落實在我們四眾弟子的一種和諧上來,你關心我,我關心你,你瞭解我,我瞭解你。人人都是知心,人人都是好朋友,人人都能夠互相幫助。這樣子來加強四眾弟子的一種凝聚力量,來加強佛法的一種和合團結的一種局面。

這樣子做的話,你說佛法不興旺,更待何時呢?我們的人世之間,佛法沒有受用,你更待何時呢?佛教四眾弟子不團結,那怎麼會出現呢?所以說,我們今天需要的是寺廟與寺廟之間,相互地關心,相互地幫助;需要出家人與在家人,更多的一種溝通和交流;需要的是所有的出家人之間,相互地理解,相互地幫助,相互地教育。這個很關鍵。更需要的是什麼?那個法門當中,我們不要相互去鬥爭,不要在佛法當中去造大罪。不要以那種狹隘的一種心理,只有這個法門,那個法門不行了,這個法門不行了。要把這種心胸要擴打開來。對於一切佛法,都能夠認知到這是佛陀的一種智慧,一種慈悲,是佛陀對眾生的一種成就。我們不能夠傷失了眾生的善根,我們也不能斷眾生的一種希望。所以說,把這些因應於萬萬千千根性的這些佛法,都能夠很好地學,很好地弘揚,很好地利益眾生,這就是對眾生的成就了。

釋迦牟尼佛能講說這些法,那就是千生萬劫成就而來的,好不容易才說了這樣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但是今天,我們很輕易地就把一個法門給否定了,我們很輕易地就把釋迦牟尼佛說的一些經法,就說得一錢不值了,很輕易就說這個法門不行,那個法門不行。可不可以這樣做啊?這是對釋迦牟尼佛犯罪,也是我們自己造大業,更是我們對不起眾生父母。這所有眾生,都是我們自己的父母親。那麼,有的眾生父母可以從這個法門當中得度,有的眾生父母從那個法門當中得度。如果說,我們把它相應的法門,給它截斷了,把他的希望就給打斷了,那就是對眾生父母的不孝順啊!所以說,我們今天不能夠幹這種壞事兒,這個是最大的一種不孝順。你在法門當中造業,對於眾生,斷除了眾生的希望,斷除了眾生的善根;對於自己,造下了比五無間重罪還要厲害的一種罪業。

什麼時間才能夠得益解脫?不知道。所以說,不管是對自己、對眾生還是對於法門,都是一件最不幸的事情。就需要我們對於佛法,能有一個圓滿的知見,能有一種和諧、包容、整體的一種知見,能夠對八萬四千法門都不要輕易去損傷。對於釋迦佛、歷代諸佛歷盡千辛萬苦所給我們講的這些經法,都要把它傳承下去。所以說,如果到今天,如果說我們自己批評這個,批評那個,到最後只剩一個法門了。完了!你就只能度一個類型的眾生。其他類型的眾生呢?那就很糟糕。所以說今天,我們知道念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很普遍。對不對?但是,知道念藥師佛,成就藥師淨土的偏偏很少。為什麼?原因就在於我們自己對佛法沒有平等地弘揚。本來這種彌陀法門和藥師法門,這就像釋迦佛這個車子上的兩個輪子一樣,要缺少一個輪子那都不好前進,要有兩隻輪子它就很好前進。

於是,我們就不會被世間上人的躲避,逃避現實者,專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專想逃避,說這個娑婆世界這樣不好,那樣不好。你看,你對於這一類根性的眾生,我們就沒有辦法。而今天,我們周圍的人大多數都是這樣的人。對不對?所以說,佛法在今天面臨著要調整一種視角,要重新認知我們對佛法整體的認知態度,你要調整一下。如果不調整,掰腳(跛腳)走路就很危險。一個輪子開車,那也很危險。我們能不能夠憑一隻腳走路?一隻腳走路怎麼走?那只有跳著走。當然也能走了,但是它就很不善巧。所以說,今天我們在現實過程當中,可以看到佛法當中有這些偏差。

所以說,在清朝的時候,玉琳國師他就發現這個問題。他在閱讀《大藏經》發現《藥師經》,覺得這個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個大願大多都是注重於福利現世眾生,繁榮現實社會。所以說,他覺得這個法門非常適合時代的潮流,隨時都能夠與時俱進。所以說,對於那些世間上的佛法當中的一種偏頗,比如說實實在在就是一種堵偏救弊的作用。所以說,他就直接出來提倡藥師法門。而且,這個玉琳國師為《藥師經》著了一篇很好的序文,那個就是《藥師經提語》。大家可以去翻翻那個《藥師經》裡面,可以看到。他那篇提語提得非常好。在這個地方,我也不給你念了,全文也不給你念了。

大意就是這樣,玉琳國師說,哎呀!我今天看到世間上的人,看到那些順境,他就沉淪於四俗五欲當中去了。把那些富貴,作為非常恐懼,把當官也看得非常恐懼,哎呀!當不得官呀,一當官要墮落啊!那個錢是毒蛇啊!你要一用錢的時候,那就腐蝕掉了。但是,人家現世的人看你,你個神經病嘛!說什麼話!那你現在吃飯你用什麼呢?你不要這些了?所以說,那個玉琳國師看到這些。我們說,要讓世間上的人都能夠各隨所願,要能夠滿足於現在眾生的一種現世需求,讓他們發起歡喜心,讓他們發起善法欲。這是你一步一步地接近於佛法,一步一步地走向於成功。所以說,他自己來給我們所說,你修持彌陀法門,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那就決定能夠往生。所以說,它是可以先治病,而後利人。

但是,對於現前富貴功名,我們眾生還沒有做到徹底忘情,那些男女、隱私。所以眾生大多數都還不知道厭離的時候,那麼對於這些眾生,應該怎麼樣?對於往生法門就不太容易生起信心了。那麼,就是生起信心,表面上在修行念佛,發願往生,但是內心裡面實實在在貪戀娑婆世界。這樣的修行,身心是背道而馳。有什麼作用?所以說,要讓“先以欲勾牽,而後入佛智。”讓眾生在現實世界當中,求名得名,求利得利,消災免難。然後,引導他進入佛智。處於這種順境了,他也不至於迷失自己。所以說,他說如果要達到這種目標的話,那就不如修藥師願海來得殊勝。如果說,對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能夠清淨地信心,能夠向藥師佛學習這十二個大願,把這十二個大願落實在現實的人生過程當中,久久不懈。我們能夠在這些富貴功名當中,能夠好好地修學佛法,乃至轉女成男,離違吉祥,能像如如意珠一樣地隨願成就。它就在一切處,都能成就佛法。

所以說,他跟我們所說,這個如來的功德,十二大願的功德的的確確是不可思議。那麼,玉琳國師大家都知道,他有很深的淵源。他為什麼特別讚歎呢?他自己在修行。你們看過《玉琳國師傳》的知道,因為他前世是一個醜陋的僧人,為富家小姐所遺棄,所看不起,他就發願專門拜藥師佛。因為拜藥師佛,所以第二生長得僧相莊嚴。因為這個僧相長得莊嚴,這個小姐又貪戀。但是,玉琳國師也不為所動,善巧地把這個富家小姐教育來出家,教育來學佛。他就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都是從《藥師經》當中得到的好處。所以說,大家說這個《藥師經》好不好啊?所以說,好好地學習。非常好6藥師經》語句非常通順,你再稍微念一念,他也就懂。對不對?我們在這個地方講,就是要引起大家的歡喜心。讓大家知道《藥師經》講的是什麼,要你理解《藥師經》的一種殊勝好處。然後,我們慢慢地來學就非常殊勝了。對吧?

今天的時間就到了。阿彌陀佛!

《藥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