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講記 第67集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前面講自度,現在講破你的〔煩惱〕。〔虛妄思想心〕簡稱妄想。妄想就是煩惱,煩惱本身就是虛幻不實的,你卻偏偏從你的心想出來。「師父,我有一件事在煩惱。」我不否認你是有那麼一件事在煩惱,但是為什麼它是虛幻的呢?我送你一句話:「事情是會過去的。」解決問題是解決,不解決也是解決。有時候可以用金錢來解決,有時候可以用人情來解決,有時候你只要用時間來解決就好。好溝通我們就來解決,不好溝通怎麼講都講不清,怎麼辦呢?透過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有的人很奇怪,你要跟他談,他不跟你談,有一天他自然主動要跟你談,這個就是用時間。時間是真實的嗎?時間是虛幻的。那是因為你的根器不夠,我才跟你說事情將會過去,才用這句比較通俗的話來安慰你。很多的東西不要勉強,包括你的問題也不需要勉強,有誤會可以講開最好,不能講開,就不要再抱怨,不要再傷心了。為什麼?因為你已經做到了,做到了就好。我們習慣被既有的模式綁得死死的,綁到自己動彈不得。如何用你的智慧去除這個虛幻的幻想呢?這就是一種功夫,需要有正見,不然你做不到。所謂沒有能力指的是沒有正見,所以不要小看「正見」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沒有建立,你根本沒有辦法進入修行這個門檻。過年七天年假已經有很多同學要去參加禪修了,去會帶手機嗎?帶手機會打嗎?不會?奇怪,你們很假,那不要帶就好了。既然連科技都要符合人性,又何況禪修呢?!我一定會讓你打。與其你偷偷地打,不如就讓你打,一天固定打一通,等晚上吃完晚飯之後,一邊欣賞明月一邊打電話。方法有很多種,當它真的沒有辦法斷,那用其他的方法,事實上不是不能解決,只要你善用得巧妙,它就會處理得很好。大家也不要想:「我參加七天,孩子不知道吃得怎麼樣?家裡不知道怎麼樣?」你們真是慈悲埃可是,你們那個不叫慈悲,叫〔煩惱〕。
【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我們常講萬法歸宗,這個宗就是心,萬法從心來,所以心生萬法,〔法門〕無盡,講的是自心自性的法門,你要瞭解所有的法門,必然要見性,這是很根本的問題。談修行要透過法門的目的是要見性,但你知道法門從自性來嗎?法門不是從別處來。你靜靜思考一下,誰在念佛?我自性在念佛,念佛就是個法門。誰在參禪?我自性在參禪,參禪就是一個法門。誰在觀呼吸?我自性在觀呼吸,它又是個法門。你念佛是法門,持咒是法門,一切一切儘是法門。但是,你那個門到底開了嗎?什麼叫〔門〕?能通就叫門,這個門不能通就沒有用。你有沒有入門?你有沒有通?〔法門〕的目的就是要讓你通,「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你真的懂法門嗎?任何的〔法門〕都叫心法,不是只有禪宗才叫心法。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會排斥其他的法門,或是排斥其他的派別。
早上有一個沒有講完的話題,「師父,為什麼我們不用各種方式來度眾生呢?比如說有些人喜歡聽課,但是大部分人不喜歡聽課,他可能喜歡來參加法會、拜懺,或點個光明燈。」這樣對不對?對。簡不簡單?簡單。你喜歡誦經,你不需要來禪心學苑誦經,我可以介紹你去其他道場誦經。比如說我們這裡賣陽春麵,隔壁賣炒飯,人家來問:「老闆,你們有沒有炒飯?」「沒有。你去隔壁吃。」人家說要吃炒飯,你就做炒飯,人家要吃炒麵,你就準備炒麵,這樣會累死,不只沒有品質,而且不能夠打出你的口碑,成專賣店。你把這個生意介紹過去,會影響你的生意嗎?不要這樣想,一定有人喜歡吃陽春麵。你們就喜歡吃陽春麵嘛,所以你們才來上課,你們都是老主顧嘛。我們原則是利益眾生,而不是說「眾生都來我的道徹你能夠領悟這個道理嗎?當我們明白這樣的概念之後,就會覺得很輕鬆,這就是心地〔法門〕。明白就是一種法門,不明白,此路不通,它就不是一種法門。但是你要通,就要見性。為什麼見性才能夠通?因為見性才能夠看到真相,即看到空性,所以入佛門叫入空門。我們看很多戲劇都說入空門,然後把空門當成消極門,兩者有什麼關係?!很奇怪。就是因為是空門,所以此門才能通,不然這個門有障礙,根本就通不了嘛。當你懂了,你才能用出來,這叫常行正法,正法你可以正確地用。當你不明白的話,你必然會常行邪法,常常自讚毀他,或毀滅佛法,你自己都不知道。
《大學》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世界上最偉大的學問就在於明明德,就是明白自己清明的德行,就是希望明心見性,就是希望瞭解自己,這樣你就開悟了。但是這樣還不行,還要親民,就是行菩薩道。明明德就是開悟,親民就是起修,止於至善就是成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所以叫至善,跳開善惡才叫做至善。能包容別人的缺點才叫包容,所以在聖人的眼中,他總不會對惡人趕盡殺絕,他永遠會留給惡人一條生路。在佛的眼中,我們都是未來佛,這些概念都是超越善惡的,這才是真學。到最後他才有修行功夫,才有「靜定安慮得」的功夫,定就是我們所講的定慧的定。所以聖人之學好好讀,很多道理是可以貫通的。
【又無上佛道誓願成,】現在已經談到第四個觀念,就是自性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下心〕是謙卑,〔常能〕就是虛心求教。我們請問人家,千萬不要有考別人的心態,請問人家要真誠,除非你要度化他,不然第一不要有考試,第二不要因為無聊找話題,第三不需要把它當成一種技巧。我們很多人擅用某些技巧,透過它打好人際關係。很多人從事行銷、做生意,學佛以前,他認為某些部分是要保留的,是要適度地欺騙客戶的;他學佛之後,覺得不打妄語跟他做生意好像有衝突。大家都掉入陷阱,誰跟你講說謊才能做生意?你的腦袋一定有個既有的模式,這套模式是你會用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一個高手,難道只會用這一招而已嗎?學佛之後,用另外一種模式,你可以很直接、很真誠的跟客戶談,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南投班有很多年輕人跟我學佛,他們跟我在一起,既幸運也是不幸,幸運的是有很多問題我們可以討論,我跟他們講單戀是痛苦的,暗戀是不快樂的,被人家拒絕容易受傷害,如果你喜歡她,就找個最適當的時機鼓起勇氣表白,講完之後,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她接受你了,從此過著…的生活,第二種就是被拒絕,那就趕快找別人,不要把煩惱一直放在心中。但是這樣講完很多人就懂嗎?不懂,他也不敢做。這個跟做生意一樣,這就是腦袋,你覺得說這樣不好,所以你一輩子都用一種模式在過生活,沒有智慧。智慧就是沒有定法。
我們真誠地去請教別人,必然會受益,但是你不要覺得你比別人厲害,這句話你一定要注意。有人問孔老夫子說怎麼耕作,孔老夫子說:「你應該去請問農夫,不應該問我。」連孔老夫子都直接這樣講,不懂的地方應該真心去請問別人。佛法不局限在你現在所看到的佛經,如果看到的佛經才是佛法,那肯定你不懂佛法。你所看到的都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你散步可以學佛法,請教別人也可以學佛法。真的是這個樣子,這才是真懂,不然不懂。因為心真的能謙卑,才能夠行於真正。
【行於真正,】就是前面所講的能夠行於正法,這就是徹底地修行。你看常能下心的〔心〕,和行於真正的〔行〕,這兩個字叫做心行如一,這是個覺悟的人,他才會這個樣子。但覺悟的層次有很多種,這樣並不代表你大徹大悟。
【離迷離覺,】這四個字很多人開始看不懂。離開〔迷〕他懂,離開〔覺〕他就不懂,我們不是要覺悟嗎?為什麼〔離迷〕還要〔離覺〕呢?迷跟覺是對不明白的人說的,你如果真的覺悟,不可以抓一個覺悟不放。〔離〕的意思就是不要執著,比如說見相離相,那個〔離〕不是離開現象,而是不執著現象。開悟不可以抓一個「我開悟」,這樣一定沒有悟。悟是什麼?心中本來就沒有東西,哪來多一個悟呢?心中本來就不存一法,哪有什麼迷的問題呢?這些問題對見性的人完全不成立,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因為他不再被迷的概念所綁,也不再被悟的概念所綁,他不再被眾生的概念所綁,也不再被成佛的概念所綁,這樣才常生般若。
【常生般若,】這樣的智慧遇到境界,它自然生起,物來則應,物去不留,這叫做自在無礙,一塵不染。
〔除真除妄,】這個〔真〕就是我們所講的真心,〔妄〕就是妄心。我們現在所用的心都是妄想的心,開悟的人所用的心就叫真心,這個概念跟前面的概念一樣,真心跟妄心本來就沒有心。為什麼?真心跟妄心都是那一顆心,但是那一顆心你不可以抓住,當你抓住,就被那一顆心所綁。你不可以看到前面所講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就抓住一顆清淨的心,那它就不清淨了。徹徹底底的清淨就是無心,就是說連這顆心也不執著,所以「無心是道」,禪師都這麼講,到達這裡才是真正的大徹大悟,才叫做即見佛性。【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言下〕就是當下。自己自成〔佛道〕。【常念修行,是願力法。】你心中常常明白這種概念,你也要有這種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