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講記 第88集

六祖壇經講記 第88集

復語誠曰: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

志誠再啟師曰:如何是不立義?師曰:自性無非、無癡、無亂,唸唸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志誠禮拜,願為執侍,朝夕不懈。誠,吉州太和人也。

【復語誠曰: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六祖大師說:「你的老師和我接引的對象不一樣。」神秀接引的方式都是從現象,所以是漸修,而六祖大師接引的都是從自性,所以是頓悟。小根器的人,你要從現象來講,他才聽得懂,你要跟他說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怎麼樣,他才聽得懂。大根器的人,你要跟他說關鍵在哪裡,聽懂就聽懂,聽不懂就聽不懂。心法最難懂也最好懂,大根器的人一聽就懂。我說很多東西都有心法,比如你教一個人打太極拳,根器好的你點一下就會了。你教一個人插花,煮菜都有心法。你不覺得各行各業都有心法嗎?有的人沒有做過生意,結果他跟業務高手一席話,他就抓到關鍵了。有的人學一輩子,就像我以前在做業務,進去就看到隔壁那個人,看起來好像業務都不會做,我問他做多久,他說做十五年了,所以有的東西強求不得。大根器也好,小根器也好,最主要要瞭解自己什麼根器,接著,願意如實地修行,這樣就好,不要在那邊比大比校【若悟自性,】前提,假設能夠悟到自性的。【亦不立菩提涅槃,】〔不立〕是不需要建立這個名相、概念。對於悟到自性的人,這些都是多餘的,就像一個人只要會蓋房子,藍圖都在他心中,不用一張一張畫。我們不懂的人就研究什麼叫〔菩提〕什麼叫〔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連這樣〔解脫〕的〔知見〕他都不需要。這是真話,這些名詞都是假立的,因為透過這些名詞,你才知道怎麼做。【無一法可得,】真空。【方能建立萬法。】妙有。比如說剛開始當講師可能要準備很多資料、大綱,有時候還要背稿,背一些好的句子、一些勵志名言,這叫立。就是這場演講要怎麼講,有固定的模式,有次第,有大綱,有藍圖,有前後的順序。但事實上,教到最後,我們會得到一個答案,立那些概念反而會障礙到我們,因為那是死的,不活潑,而且每一班的學生都不一樣,所以你抓著那些東西不放是不對的。像六祖說隨方解縛,把他的束縛解開,你就是個好的老師了。真正去體悟到,立這些概念,都是一種權巧方便,而且這些法都是因人而建立的,所以以法的本質來講〔無一法可得〕,這是真實的,這是真空。把你以前所學的東西全部拋開,就在你拋開的那一剎那,你的內在反而能夠建立萬法,你會變化無窮,會取之不勁用之不絕。萬法一直生,妙不可言,所以〔方能建立萬法〕就是妙有。你今天為什麼老是那一套?就代表你一定有東西抓著,不會變化,所以才不會進步,就沒有辦法產生其他的萬法。因為前面不建立,後面才能夠建立。妙!

【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把前面那些名詞套上,意思說你怎麼講都對。所以大家不是一天到晚去研究那些名相,而是你要明白名相背後真正的動機,佛說這個真正要啟發你的是什麼。是真相,是本來沒有這些東西,而假相,是不得已才創造的,讓你透過這些假相而悟到真相的時候,這些假相都可以放手。放開之後,突然大死之後就是一番大生,那不就建立萬法了嗎?【見性之人,】有一天你開悟了,你不用問別人:「我是不是開悟?」你看這一段,如果你一樣就是開悟了。【立亦得,不立亦得,】針對上一段講的話,前面不立,後面又建立,表面上有衝突,事實上沒有衝突,不二,開悟的人顛倒說也對,可以說有佛性也可以說沒有佛性。但這句話並不可以適用每個人,就像藥,不能說老爸生病抓回來的藥給兒子吃,不可以這個樣子。他執著什麼就破他什麼,有的人執著佛性,就好像一個人執著靈魂一樣,只是一個叫佛性,一個叫靈魂。事實上他的潛意識是常見,但他分不清楚,所以有時候禪師不得不破他,連他的根本也會破掉,但破掉還要再拉回來,否則會產生斷見。常見和斷見是兩邊,是陷阱,所以六祖大師講的境界很高,〔立亦得,不立亦得,〕都對。為什麼?〔立亦得〕叫見有,〔不立亦得〕叫見空,空有都見。【去來自由,】一個人兩邊都不執著,可以應用自如,當然可以〔去來自由〕,很灑脫。【無滯無礙,】意。【應用隨作,】身。【應語隨答;】口。太妙了。修行也是要好好地修身口意,現在意念完全沒有障礙,就是自淨其意。為什麼沒有障礙?因為心如虛空,完全沒有陷阱,沒有包袱。比如說,有的東西,好像是老的來做比較好,但是老的來做的缺點就是有包袱,你找個對這個行業不專精的新人來做,說不定會有改革。老的有他的包袱,新的有他的創意,如果沒有新的,說不定就沒有新的觀念、新的想法。當你的意念能夠把你的思想知見拿掉,這樣的境界是徹徹底底把你這個人的知見我執完全破掉,自然你的意念〔無滯無礙〕。〔應用隨作〕,就是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該早上拜佛就拜佛,該出坡就出坡,該做事就做事。〔應語隨答〕,人家問你什麼,你可以直接了當,不假思量,直接回答,這是個開悟見性人的表現,他的身口意都是這麼自在自由。

【普見化身,】他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應以何身得度即化何身。〔普〕就是普遍,他能夠普度,能用智慧慈悲來度。〔普見化身〕並不是說開悟的人一悟之後突然就多長出兩隻手,手掌裡面有眼睛,而是說這個人已經知道變化,遇到不同種類的人都知道怎麼接引他、度化他、幫助他。【不離自性,】但你在變化的過程沒有離開自性,也就是縱使在紅塵當中,在花街柳巷當中完全不會迷失。那是個見性的人。【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遊戲三味〕多好聽。對一個開悟的人,人生像一場遊戲,而且遊戲得很快樂。但對一個沒有開悟的人,人生是苦海,是折磨,苦不堪言,他何時才能夠離開苦海?但遊戲隨時可以結束,比如說,如果你覺得人生是一種比賽、一種競爭你就有壓力,但假設我們來玩一場遊戲,輸贏就不是你的重點。玩遊戲的重點在於大家玩得是不是盡興,人生就是一場遊戲,你們不要為了成敗、勝負,為了自尊心,為了一口氣。大家玩得盡興不就好了嗎?高高興興,快快樂樂。「最好都是你們贏我輸,玩得高興就好。」那你就要發一個願:「願天下的人都勝過我。」你就不敢發這個願。沒有人敢,天下的人都勝過別人。比如說所有的眾生都成佛,只有你是眾生,你想做壞事也做不來。要氣他,他是佛,要糟蹋他,他是菩薩,後面的是阿羅漢,叫你造業都造不來。你去極樂世界找不到人打麻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你要造惡都沒有機會。它難嗎?還是不難?它真的是這麼難嗎?你們想過嗎?事實上你不開悟你才苦。但不開悟的人都很有勇氣呢!願意一天到晚在大海當中浮浮沉沉,一天到晚折磨別人,或等別人來折磨你,能夠忍耐這麼久,真是佩服。想想看,思考一下,開悟真的這麼難嗎?「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僧璨大師說的。至道無難就是開悟不難,只有你自己分別。「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憎跟愛是凡夫的慣性,你與生俱來就培養憎愛,只要不執著憎不執著愛,那不就是中道嗎?只要不掉入憎跟愛,貪跟癡,取跟捨的陷阱,你不就洞然明白了嗎?你不就能夠瞭然於心,明白這種真相大道了嗎?事實上前面四句就把法義講完了。但是大家為什麼不做做看呢?不要說等到《六祖壇經》教完,你跑來問我怎麼修?事實上我每節課都告訴你怎麼修,但我相信你聽完之後還會問我。我問你在聽什麼,你也不知道,你只會覺得很好聽,很有道理。怎麼修?我講過了,生活中沒有一處沒有一時不是修行,不要掉入相對的陷阱,時時刻刻觀察自己有沒有掉入相對的陷阱,時時刻刻哦!網路有報導,學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放假結束之後早上起來的那一剎那,這個都是你的貪愛執著的問題。你現在看到一個東西,就馬上有好跟惡的問題;你看到一個人就有討厭跟喜歡的問題;你現在做一件事情,就有習慣不習慣的問題。你注意看,二十四小時都活在相對,如實地練習,這樣修行,自然,你會回歸中道,就是你不會掉入左邊或右邊,上跟下的陷阱。活著,就是清楚地看到現在的樣子就好。比如說,我病了,看到我病了就好了,不會再生起「病到底會好還是不會好?」「我得這個病,到底是能醫還是不能醫?」這是陷阱。生病,如實觀察「我病了」,這樣就好。病了,該看醫生就看醫生,該吃藥就吃藥,吃完藥該早點睡就去睡。當別人對我們不禮貌,如實地知道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就好,不要掉入好與不好,你這樣好好地練習就好。在打坐,打坐就是坐,不需要掉入靜跟不靜,今天坐得好不好,都是多餘的。從這樣的角度一直不斷地觀照,不斷地練習,直到中道:「我不再靠兩邊了,完全不靠兩邊了。」你自然就會漸漸符合六祖大師的那句話:「於一切法,不取不捨,亦不染著。」這樣就契入了,就是這樣修,這樣修不礙你的家庭,也不礙你上班,不礙你在其他的道場,也不礙你修其他的法門。

【志誠再啟師曰:如何是不立義?】〔不立〕大家比較不懂,所以他問這個問題。【師曰:自性無非、無癡、無亂,】〔自性〕本來無一物,有一點東西都是障礙,不要有一些〔非〕啦,〔癡〕啦,〔亂〕〕啦,自性本來就沒有這些東西。【唸唸般若觀照,】你可以〔唸唸般若觀照〕嗎?這就叫觀照般若,你要時時刻刻生起智慧,看看你在做什麼。【常離法相,】這叫智慧。〔法相〕就是現象,你在觀照看你有沒有掉入現象的陷阱,你有沒有時時刻刻執著現象。【自由自在,】只要你不被現象所束縛,你不就可以〔自由自在〕了嗎?【縱橫盡得,】你就橫豎都可以了。【有何可立?】這樣有什麼東西可以建立的呢?這就是空的意思,這叫真相,諸法空相。

【自性自悟,】你的自性當然要你自己悟,不然誰有辦法幫你悟。同理可證,你的問題當然你自己解決。我們今天不是要學習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是要學習如何引導別人去解決他自己的問題,這兩個不一樣。你永遠要注意我這句話,這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但一般人掉入一個陷阱,他去學習如何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問你問題都沒有問題,你是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問題還是存在。但我們去引導他,教他如何去解決他的問題,就像我早上說的,你們每個人一定有天賦,自己要去發覺,不是我幫你發覺。一樣的道理,每個人一定有自己的陷阱,有錯綜複雜的心情,我們要引導他如何生起他的智慧,引導他勇敢地打開他的心結,這才是你要學的。這樣會了嗎?講是這樣講,聽我說很有道理,你們要回去思維啊!不要聽過就完了。課聽完了,接著才是你的功課。你會了嗎?不會就去練習,練習到會為止。【頓悟頓修,】六祖大師的法不是悟後起修,他是〔頓悟頓修〕,這種境界很高,這是最上乘人;第二種人是頓悟漸修;第三種人是漸修而悟;第四種人是漸修漸悟,層次不太一樣;當然還有第五種人,怎麼修也不會悟,當然,如果把時間拉長,他有一天也會悟,我們不要放棄這種人,因果絲毫不爽,他有下功夫,有一天也會醞釀成熟。【亦無漸次,】有什麼次第呢?我常講:「虛空哪有什麼樓梯?」虛空是整體的,哪有什麼一二三四?現象界才有一二三四,本體界沒有這個問題。【所以不立一切法,】本來就沒有那些問題和概念,因為是凡夫,才創立很多的概念,建立很多敵對概念和仇恨。【諸法寂滅,有何次第?】〔諸法〕本來的樣子。談到最真實的,根本沒有一個先後和順序的問題,所以六祖大師才講頓悟,這是他的理論基矗也許你會問:「如何爬到虛空?」我就跟你說:「那就裝樓梯吧。」那你的修法就不一樣了,就開始去找樓梯,找到就問人家怎麼爬樓梯,之後,就問樓梯到底有幾個階層。因為你的方向變成這樣,你就變成這個樣子。你坐電梯就好像頓悟,走樓梯就好像漸修。你讀《壇經》,覺得它講的東西有夠徹底、夠直接。但我知道,大家喜歡《壇經》,但不按照《壇經》的方式去修也可以,至少《壇經》給你正確的知見。就像同學問:「正邪我都分不清楚。」你好好地讀《六祖壇經》,佛法的正確的觀念你一定不會偏差。什麼叫佛法,《六祖壇經》真的讀懂,知見就建立了,不一定要按照他的方法修,不要勉強。但是,你學了任何法門,知見是一樣的,不會因為你學了某種法門,知見就不一樣。就像淨空法師也教《金剛經》,他也叫你念佛,他講《華嚴經》,也叫你念佛。並不是教你《金剛經》,你就得修禪宗,這叫觀念,叫知見,你適用就拿去。【志誠禮拜,願為執侍,朝夕不懈。誠,吉州太和人也。】派去不回了。志誠禪師是安徽省吉州縣太和人。《壇經》精彩的地方就是處處有故事可以談,但是這些公案不是這麼好懂,有時候你們認為聽過了就懂,但包括我講十幾遍的人都不見得會懂。所以大家不要認為你聽懂,你懂了人生就一定不是這種狀態,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心知肚明,你懂了整個人生就不太一樣,生命會整個地蛻變。你讀公案不要依文解義,要知道它想要講什麼,你懂了就懂。如果只是一直去研究,但又不明白真正的佛意,所以沒有辦法懂。

志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少任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刺於師。

師他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師舒頸就之,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師曰: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負汝金,不負汝命。

行昌驚僕,久而方蘇,求哀悔過,即願出家。師遂與金,曰:汝且去,恐徒眾翻害於汝。汝可他日易形而來,吾當攝受。行昌稟旨宵遁,後投僧出家,具戒精進。

【僧志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少任俠。】看到這個想起古裝片,很多人都自稱行俠仗義。但行俠仗義常常會是非不分,因為有人會告訴你那個人是壞人,所以你得行俠仗義把他幹掉。沒有正見的人分不清楚,這個行昌也是一樣,沒有正見。【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這句話很明顯地告訴我們,我們常講一個有成就的人本身沒有問題,這〔二宗主〕指的是惠能和神秀,我們不要說誰程度比較高,但這兩個人的心胸一定沒有問題。也就是老師沒有問題,是徒弟有問題,他們就是沒有開悟,才會去比較:「我師父比較厲害,我們道場比較有修行,我們是修行的道場…。」當你這樣講,就是在暗指別人不是修行的道場,而是辦法會的道常真正開悟的人沒有問題,是徒弟不明理。你可以觀察到,你到大公司去,最難纏的反而是小職員,不是董事長。只要是很成功的人,他事實上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不成功的人,他為什麼不會成功?就是因為他有不圓滿之處,所以他今天職位不高。這些徒弟也一樣,為什麼他還沒有開悟?還在當別人的徒弟?就是他們心中還有分別心。所以這些徒弟,這些出家人還有愛憎之心,愛自己的師父,愛自己的道場,憎是憎別人。你講這是人之常情,這個人也包括你,這樣就是一般人,一般人就是痛苦的人,就是不願意改變的人。人到底在執著什麼?執著他的個性,他的意識形態,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想法、這樣的生活,他活在這種習慣中,改變一下會更好他也不要,他覺得活在這種習慣中比較有安全感。第二,這個習慣改變之後,他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去學習,他不願意。我們的內在不是勤奮的,是懈怠懶惰的,所以很多人都要保持現狀。這到底是為什麼?這個請釋迦牟尼佛來也沒有辦法,而是說等有一天你願意改變,不然叫做輪迴,你生生世世都會輪迴,因為你生生世世在你的思想觀念裡輪,繞不出來,除非你願意改變。

【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刺於師。】神秀的弟子,總認為他們的師父才是六祖,忌諱惠能。你嫉妒別人已經很不善,比如說,假設這個山頭嫉妒那個山頭,你有這個心已經很要不得,已經不是修行人。但恐怖的是,他們居然派一個刺客想要去刺殺對方。我們常講人心不古,但現在一看,唐朝就有人這麼惡,而且是出家人派刺客,這真是離譜到我們不能理解。但是《壇經》流傳下來了,這並不是虛構的,這是事實。既然為了嫉妒對方,要把對方剷除,唯有把惠能剷除,神秀才能夠一株獨秀。神秀並沒有這個心,是他那些徒弟在作怪,這是在害他們的師父。一樣的道理,我們要僧贊僧,出家人讚出家人,這個道場讚歎另一個道場,我們一般人都是誹謗的。在佛法當中有一個東西輕而易得,叫「隨喜功德」,這個不需要出力,也不需要天賦,只要是有人在做好事你很高興就有功德。這種功德你不做,卻要花十幾萬去做《梁皇寶懺》。我們內心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就是會排斥就是會嫉妒。那麼簡單你為什麼做不到?回歸你的心,你會發覺你真的做不到,尤其我們東方人很含蓄,說:「不錯啦。」連誇讚別人都不圓滿。我們為什麼無形當中去誹謗別人?為什麼不容易去肯定別人?因為我們透過這樣的方式把別人貶低來抬高自己。我們要稱讚別人,這樣自然無求自得。我們內心的世界很微妙,如果你一直在騙你自己,你怎麼修行,或你去任何道場都是沒有意義的。談到這一段我們說六祖也很坎坷,沒有出家時就有人追殺,出家後還一直有人要刺殺他。為什麼六祖這一輩子會遇到這些事情?那也是過去跟別人結的因緣嘛。但換個角度想,人家有時候是演戲給你看的,菩薩很慈悲,六祖是菩薩,說不定那個刺客也是菩薩。我們就要知道這齣戲在演什麼?它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師他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這裡又顯出神通。六祖大師何止有〔他心通〕?事實上不止六祖大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他心通,〔通〕就是沒有障礙的意思。我們內心為什麼不通?因為內心有障礙。你內心哪裡不通?你聽人家講話,你就沒有百分之百的聽懂他在講什麼。比如你現在聽我講課,我不相信你有百分之百地聽進去。為什麼我不相信?因為你的內在有某些成見,事實上一堂課你可以聽到百分之十到三十,百分之七十不是沒有聽進去,就是甚至誤解了。你不通,並不是只有聽課沒有百分之百地聽進去,你跟別人聊天,也沒有百分之百地聽進去,你跟家人溝通,也沒有百分之百地聽進去。你相信嗎?比如說你兒子在跟你溝通,你會想:「你跟我講什麼?你是我生的。」夫妻也一樣,同床異夢一大堆。你跟家裡面就不通,因為你有成見有想法,你的心有障礙,你就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因為心有障礙,障礙住自己跟別人之間的溝通。這個障礙你自己要去拿掉。佛性像什麼?佛性廣大猶如虛空,虛空可以創造雲,但是雲不礙虛空,虛空不礙雲,多美啊!但是我們不是,我們認為雲就是我們的生命,而忘了虛空。你現在抓住自尊心,以為這就是你的生命,自尊心是什麼?就是天上的一片雲而已。我們今天為自尊心可以殺人,可以很倔強,可以說:「我明明知道我是錯的,但我就是要賭那一口氣。」你的自尊心把你害慘了,讓你到今天還死不承認,讓你到今天還是不長進,讓你到今天寧可摧毀也不願意去成全。你研究看看你的思維,就知道人真的很愚昧。當我們內心沒有障礙,我們可以知道別人的心。為什麼?做一個譬喻,我們的心本來就像虛空。六祖大師的心像虛空,別人的心也像虛空,虛空跟虛空本來就沒有障礙,所以能通的,所以叫〔他心通〕,佛法要這樣講你就不會說迷信。他知道別人的心,所以知道那個人在做什麼,所以〔預知其事〕。六祖大師他放十兩黃金,為什麼?這叫做宿命通,這不是只有一通。宿就是過去,也就是六祖知道來刺殺他的這個人跟他有什麼因緣,就是在多生累劫之前欠他的錢,但並沒有欠他的命,所以他也沒有辦法傷到六祖。你看是不是很厲害?!

【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刺客都在三更半夜行刺。【師舒頸就之,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金剛不壞身。這到底是什麼情形?你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嗎?你們誦《金剛經》,前面有一段這麼講「雲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六祖的金剛不壞身可以證明,一般的高僧大德有很多的舍利子,六祖是全身舍利,後來證實真是如此。六祖的肉身至今一千五百年,真是不可思議。沒有學佛的人喜歡看道理,不喜歡看事跡,因為這些事跡超乎他們的理解範圍。比如說學醫的人都知道,一個人只要是幾天不喝水,他就活不下去。但是老和尚入定何止七天?他們一個月不喝水還不是照活嗎?這是科學沒有辦法解釋的。你要知道,我們的內心事實上是可以主宰我們的身體的,包括我們的生理、我們的細胞。【師曰: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負汝金,不負汝命。】簡單地講,這個劍若是正,就不會亂殺人。劍用錯了,你的心就不正。最後就告訴他六祖跟行昌過去的因緣:「我只欠你十兩黃金,沒有殺害你。」這是何等的境界。我們在看釋迦牟尼佛的故事就覺得像神話,六祖這個人真的是人,佛也真的是佛呢!他們都是人你不用懷疑。但他們為什麼能這樣?我做個證明,你的心靜,你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好。有時候,你可以聽到掛在壁上時鐘的秒針聲音;更靜一點,你就可以聽到你心跳的聲音;如果更靜一點,你就可以聽到更微妙的聲音。《法華經》裡面談到,這個世界所有的聲音,清淨的人全部聽得到。我常講,你沒有那個境界,但是你可以以此類推,所以六祖也不用派刺客去神秀那裡竊聽,他就聽到什麼事了。【行昌驚僕,久而方蘇,】要暗殺別人斬三刀砍不斷,馬上暈倒,這叫笨刺客。但是六祖沒有打草驚蛇。【求哀悔過,即願出家。】醒來之後,求出家。我們這會兒不好不壞,一輩子不好不壞,所以也做不了大事。你說我們壞,行昌比我們壞,你說我們有脾氣毛病,我們一定不會去殺人,但是問題我們也不會一念就覺醒。為什麼?這會兒不錯啊,我妻子對我不錯,我這會兒有茶喝也不錯…。有時候我們很感歎,這種不好不壞的人,就一輩子不好不壞,拖拖拉拉。為什麼我們會一輩子一事無成?因為你是普通人,你是沒有決心的人,你沒有辦法在心中說犯了就犯了,錯了就改。你們今天學佛,沒有把決心拿出來,學一百年也沒有用,你說來學經典是騙自己。慢慢聽,我送你一句話,慢慢改就是不會改。我們每個人不是希望慢慢改嗎?但是我講這句話不是否認你,是希望把你激醒。你不要為自己找借口,你不要告訴自己:「再給我時間再準備一下。」我們一直給自己這樣的退路,但這樣的借口讓你猶豫不前,我們沒有破釜成舟,背水一戰,我們沒有這個心,所以不會成就。我們今天看人,並不是看他什麼,而是看他的心量,就知道這個人會不會成就。行昌做錯了,馬上就領悟到他錯了,就向六祖大師表示懺悔。他並不是在嘴上講,他馬上付出行動,他想拜六祖大師為師,想要跟他出家。【師遂與金,曰:汝且去,恐徒眾翻害於汝。】六祖大師很慈悲,跟他說:「趕快把黃金拿去。」為什麼?第一,人家請他來暗殺,暗殺成有酬勞。他現在暗殺不成,不但沒有酬勞,而且還可能被殺人滅口。這裡面的徒眾指的是六祖大師的弟子和神秀大師的弟子,這兩邊都不會放過他。你們常講白道黑道都不會放過你,所以你要逃亡埃但是六祖大師講這句話並不是拒絕他。【汝可他日易形而來,吾當攝受。】等時間到了你再來,現在時機不對,你應該走。【行昌稟旨宵遁,後投僧出家,具戒精進。】行昌因為六祖大師的交待,當夜就趕快走。走了之後,他果然跑去出家,就開始修行了,難怪有一天他會開悟。我常說,我們過去的東西都不要談,你過去是誰,你的資歷背景我都不管,我只問你現在想要怎麼樣。因為每個人都有佛性,讓我們的生命獲得了自由跟平等,這是我當初接觸到佛法時最大的感觸,讓我的生命可以不卑不亢。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就是因為這樣,我不再自卑。因為這樣,你也不要再自大自傲了,因為你有佛性,別人也有佛性。

《六祖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