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原文】

爾時佛告諸大眾,乃往古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國名光明莊嚴,劫名喜見。彼佛法中有王,名妙莊嚴,其王夫人、名曰淨德,有二子,一名淨藏,二名淨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薩所行之道,所謂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慈悲喜捨,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瞭通達。又得菩薩淨三昧、日星宿三昧、淨光三昧、淨色三昧、淨照明三昧、長莊嚴三昧、大威德藏三昧,於此三昧、亦悉通達。爾時彼佛欲引導妙莊嚴王、及愍念眾生故,說是法華經。時淨藏淨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願母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我等亦當侍從、親近供養禮拜。所以者何。此佛於一切天人眾中、說法華經,宜應聽受。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汝等應往白父,與共俱去。淨藏、淨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見家。母告子言,汝等當憂念汝父,為現神變,若得見者,心必清淨,或聽我等,往至佛所。於是二子念其父故,湧在虛空,高七多羅樹,現種種神變,於虛空中、行住坐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現大身滿虛空中,而復現小,小按現大,於空中滅,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現如是等種種神變,令其父王心淨信解。時父見子神力如是,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師為是誰,誰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今在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坐,於一切世間天人眾中、廣說法華經,是我等師,我是弟子。父語子言,我今亦欲見汝等師,可共俱往。於是二子從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為父、已作佛事,願母見聽,於彼佛所、出家修道。爾時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願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門,

諸佛甚難值,我等隨佛學。

如優曇缽華,值佛復難是,

脫諸難亦難,願聽我出家。

母即告言,聽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難值故。於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願時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親近供養,所以者何。佛難得值,如優曇缽羅華,又如一眼之龜,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當聽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諸佛難值,時亦難遇。彼時妙莊嚴王后宮八萬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淨眼菩薩、於法華三昧、久已通達,淨藏菩薩、已於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三昧,欲令一切眾生離諸惡趣故。其王夫人、得諸佛集三昧,能知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樂佛法。於是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俱,淨德夫人、與後宮婇女眷屬俱,其王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俱,一時共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爾時彼佛為王說法,示教利喜。王大歡悅。爾時妙莊嚴王、及其夫人、解頸真珠瓔珞、價值百千,以散佛上,於虛空中、化成四柱寶台,台中有大寶床 ,敷百千萬天衣,其上有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爾時妙莊嚴王作是念,佛身稀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四眾言,汝等見是妙莊嚴王、於我前合掌立否。此王、於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習 ,助佛道法,當得作佛,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眾、及無量聲聞,其國平正,功德如是。其王即時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於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於八萬四千歲,常勤精進、修行妙法華經,過是已後,得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令得安住於佛法中,得見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為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爾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見此二子否。此二子、已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親近恭敬,於諸佛所、受持法華經,愍念邪見眾生,令住正見。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來甚稀有,以功德智慧故,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眼長廣、而紺青色,眉間毫相、白如珂月,齒白齊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頻婆果。爾時妙莊嚴王、讚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於如來前,一心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教誡所行,安隱快善,我從今日,不復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瞋恚諸惡之心。說是語已,禮佛而出。佛告大眾,於意雲何,妙莊嚴王、豈異人乎,今華德菩薩是。其淨德夫人,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於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是藥王藥上菩薩、成就如此諸大功德,已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植眾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若有人、識是二菩薩名字者,一切世間諸天人民、亦應禮拜。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講解】

妙莊嚴王在很久很久以前,乃是修道的比丘。同另三位比丘發心在深山中修道。因為沒人供養,為生活憂慮而影響修行。其中有一比丘(妙莊嚴王的前身),發心供養三位比丘,令他們安心修道,不為衣食住而分心。於是決定還俗,做苦工賺錢,供養三位比丘的飲食、衣服、醫藥、臥具等日常必需品。

有一天,他在王宮附近做工。見國王出巡,甚為威風,前後儀隊,十分威武。心生妄念:「我來生能做國王,多麼威嚴,人人都恭敬我!那時,我將發心供養所有的比丘。」此念一生,果然來生為妙莊嚴王,但是卻忘了護法的願。

後來,三位比丘皆證聖果,用法眼觀察護法的因緣,便知這位護法者,因為往昔的功德,而轉生為王。此王有慈悲心,愛民如子,可是信邪教,心裡有邪知邪見。三位聖者欲報往昔護法之恩,設法救其出苦海,乃共議一個解救的辦法。一位發願作為他的夫人(淨德夫人),兩位發願作為他的兒子(淨藏和淨眼)。為什麼?因為要藉著賢慧的太太及孝順的兒子,用感情做彩響力,才能改變這位國王信外道邪見的思想。

這一品是敘述妙莊嚴王,深受淨藏(藥王菩薩)和淨眼(藥上菩薩)兩個兒子的感化,開佛知見,得到法益。後跟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出家修道,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佛告諸大眾。乃往古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有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國名光明莊嚴。劫名喜見。彼佛法中。有王名妙莊嚴。其王夫人。名曰淨德。有二子。一名淨藏。二名淨眼。

說完陀羅尼品之後。在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在法華會中的大眾說:在過去很久以前,經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那樣多的劫,那時候有位佛出興於世,名號為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多陀阿伽度,譯為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阿羅訶,譯為應供。應該受九法界眾生供養。何謂九法界?就是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三藐三佛陀,譯為正等正覺。每位佛皆有十號,是那十號呢?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有了這十種名號,才夠資格稱為世尊,即世出世最尊貴的聖人。

在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在世的時候,有個國家,名為光明莊嚴國,劫名叫做喜見。在彼佛法中,有位國王,名為妙莊嚴王。王的夫人,名為淨德夫人。王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淨藏,一個叫淨眼。這四個人的前身,就是往昔在深山同修的四比丘。

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薩所行之道。所謂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離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慈悲喜捨。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瞭通達。

妙莊嚴王兩個兒子,淨藏(藥王菩薩)和淨眼(藥上菩薩)皆有大神通力,能現十八變。福德、智慧具足。已久修菩薩所行之道,也就是十波羅蜜的法門。何謂波羅蜜?譯為到彼岸。印度的習慣語,凡是事情做完,皆為波羅蜜。今略釋十波羅蜜如下:

1、檀波羅維蜜:檀譯為佈施。佈施有三種:(一)財施。(二)法施。(三)無畏施。所謂「諸供養中,法施為最」。講經說法的功德,不可思議。

2、屍羅波羅蜜:屍羅譯為戒。戒為成佛之母。犯戒好像船行大海中,船底發現有漏洞,若即時修補,尚可離危險。否則,船沉人亡,悔已晚矣!如何補救?就是多做功德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維護道場,擁護三寶,所謂「立功贖罪」。

3、羼提波羅蜜:羼提譯為忍辱。不能忍的事也要忍,不能受的氣也要受,這是消罪障的良藥。換言之,要發脾氣時,能忍下去,不爆炸,所謂「能忍則安」。

4、毗離耶波羅蜜:毗離耶譯為精進。學佛法的人,一定要勤精進。身精進、心精進、晝精進、夜精進。總而言之,勇猛精進,所謂「業精於勤」。修道好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5、禪波羅蜜:禪譯為靜慮。把思慮靜下來,也就是淳止妄想。修到如如不動之境,才能得到了了常明之地。這時,任運自在,隨心所欲,不受一切的限制,所謂「神通妙用」。

6、般若波羅蜜:般若譯為智慧。因為般若含有三義,所以不翻。(一)文字般若:就是一切經典。(二)觀照般若:就是用文字來觀照一切境界,才能瞭解真實義。(三)實相般若:因文字般若而啟發觀照般若;因觀照般若而契合實相般若。此三項有連帶的關係。

7、方便波羅蜜。8、願波羅蜜。9、力波羅蜜。10、智波羅蜜。此四種波羅蜜,皆由般若分出,合為十種波羅蜜法門,這是菩薩所修的行門。

菩薩道的行者,不但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而且還要修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才是行菩薩道。何謂四無量心?就是:1、慈:令一切眾生快樂。2、悲:拔一切眾生的苦難。3、喜:就是歡喜。歡喜人家所得到快樂的事。4、捨:就是佈施。佈施人家所需要的東西。何謂四攝法?就是:1、佈施:樂財者以財施,樂法者以法佈施。2、愛語:用親切的軟語,來安慰眾生,令眾生心生安慰好感。3、利行:起身口意行,利益勸慰眾生。4、同事:與應度的眾生,做同樣的事,令生向善心。將四攝法和四無量心配合起來,才是行菩薩道。

又要修三十七品助道法,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總計三十七品。此法在小乘為正道,在大乘為助道,在佛乘也不是正道,也不是助道;反之,也是正道,也是助道。因為佛乘是圓教,即是圓融無礙的教,所謂「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淨藏和淨眼二位菩薩,對於十波羅蜜法、四無量心、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明瞭通達,無所障礙。

又得菩薩淨三昧。日星宿三昧。淨光三昧。淨色三昧。淨照明三昧。長莊嚴三昧。大威德藏三昧。於此三昧。亦悉通達。

淨藏和淨眼二位菩薩又證得各種菩薩三昧。三昧譯為正定正受。1、淨三昧:就是圓淨三垢。何謂三垢?就是貪瞋癡,或者是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把此三垢都清淨了。2、日星宿三昧:日譬如實智,星譬如權智,權實無二,叫做日星宿三昧。3、淨光三昧:本性清淨,現出無量光明。4、淨色三昧:本身清淨,現出一切色。5、淨照明三昧:淨是三昧的體,照明是三昧的用。也就是自性清淨,照明一切。6、長莊嚴三昧: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三昧。7、大威德藏三昧:大威服眾,大德利生,也就是十力的威德。二位菩薩對於這七種三昧,完全通達無礙。

爾時彼佛欲引導妙莊嚴王。及愍念眾生故。說是法華經。

在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想引導妙莊嚴王入佛智,以及慈悲愍念一切眾生的緣故,所以講解妙法蓮華經的真實義,此經是成佛的經典,故稱為經中之王。

時淨藏淨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願母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我等亦當侍從親近。供養禮拜。所以者何。此佛於一切天人眾中說法華經。宜應聽受。

在這時,淨藏和淨眼二菩薩,來到母親(淨德夫人)的處所。合起掌(十指合併在一起)來,向他們的母親說:「我們願意請母親到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的道場,去聆聽妙法蓮華經。我們應當侍從母親一起去佛所,親近、供養、禮拜這位佛。為什麼呢?因為這位佛,現在於一切天入大眾中,正在講解妙法蓮華經,機會難遇,我們應該聽受,不可錯過成佛的機會。」

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汝等應往白父。與共俱去。

淨德夫人告訴二子說:「你們的父親,他不信佛法,而信受外道長生不老、出玄入牝的邪法,深信執著婆羅門法。你們應該前往父所,對他說明這件消息,和他一同去佛所,聆聽妙法蓮華經。」

淨藏淨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見家。

淨藏和淨眼二位王子,乃合其掌來,對母親說:「我們在往昔修行菩薩道,已經是法王之子,可是不幸,生在這個邪見之家,我們要令其改變為正見之家!」

母告子言。汝等當憂念汝父。為現神變。若得見者。心必清淨。或聽我等往至佛所。

淨德夫人又對兩個兒子說:「你們應當有孝順之心,憂念你們的父規,他在往昔的時候,是我們的護法。我們現在是來度他成佛,他迷著外道,不肯信正道。你們應為他現種種神變,他看見你們的神通變化,其心必定清淨,就會覺悟。或者會聽信我們的話,一起同往佛所,聆聽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講法華經。」

於是二子念其父故。湧在虛空。高七多羅樹。現種種神變。於虛空中。行住坐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現大身滿虛空中。而復現小。小按現大。於空中滅。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現如是等種種神變。令其父王心淨信解。

妙莊嚴王的兩個兒子,思念父親的緣故,欲度其父改邪歸正,乃至父所,踴身在虛空中,有七棵多羅樹(約有四十九丈)那樣之高,現出種種神變。在虛空中,行住坐臥,非常自在。在身上出水,在身下出火。或者在身下出水,在身上出火。水火互相和合,沒有衝突。或者現出大身,遍滿虛空。或者大身現小身,小身現大身,變化莫測。令見者歎為觀止,得未曾有。此身在虛空消滅,忽然落地。入地如同入水一樣的容易,履水如同在陸地上走一樣的方便。可以說任運自在,隨心所欲。兩位王子現出這種種神通變化,目的是令其父王心中清淨,能生信解佛法之心,放棄外道法之戀著。

時父見子神力如是。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師為是誰。誰之弟子。

這時候,妙莊嚴王看見兩個兒子,有這樣的神力,變化無窮,心生大歡喜,得到從來未見過這樣奧妙的境界。於是合掌,向二子問:「你們的師父是誰?你們是誰的弟子?」

二子白言。大王。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今在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坐。於一切世間天人眾中。廣說法華經。是我等師。我是弟子。

淨藏和淨眼二位菩薩,乃向妙莊嚴王說:「大王!那位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現在於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坐,為一切世間天人大眾,廣說妙法蓮華經。他就是我們的師父,我們就是他的弟子。」

父語子言。我今亦欲見汝等師。可共俱往。

妙莊嚴王對兩個兒子說:「我現在想去見你們的師父。你們有這樣的神通,你們的師父,他的神通必定更不可思議,我可以和你們一同到佛所,聆聽妙法蓮華經。」

於是二子從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為父已作佛事。願母見聽。於彼佛所。出家修道。

妙莊嚴王兩個兒子,在虛空中現十八變之後,從虛空降下,來到淨德夫人的住所,合掌向母親說:「母親!我們的父視,現在不信外道之邪知邪見法,而正估佛法、瞭解佛法。父親現在可以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們為父親已經大做佛事。希望母親看見及聽到,允許我們兄弟二人到佛所,跟佛出家,修無上道。」

爾時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在這個時候,淨藏和淨眼想重新宣說前邊長行的意思,用偈頌向母親說明白。

願母放我等 出家作沙門 諸佛甚難值 我等隨佛學

如優曇缽華 值佛復難是 脫諸難亦難 願聽我出家

「我們兄弟二人願意母親慈愛,讓我們出家修道,先作沙門,後成佛道。(沙門譯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諸佛出世,不容易遇到。現在有佛出世,我們願意跟佛學習 一切佛法。

好像優曇缽羅華,三千年才開一次華,很難得遇到。遇到佛也是這樣的難。解脫諸法難,也是困難。希望母親答應我們的要求,允許我們出家修道。」

母即告言。聽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難值故。

淨德夫人告訴二子說:「好的!我允許你們出家修道。為什麼呢?因為佛是很不容易遇著的緣故。盼望你們出家之後,晝夜精進,修行菩薩道。」

於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願時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親近供養。所以者何。佛難得值。

妙莊嚴王兩個兒子,便對父母說:「善哉!案母慈愛我們,允許我們出家修道。因為不能報父母養育之恩,請父母寬恕未能盡小孝之罪。希望父親和母親,時常到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的道場,親近佛、供養佛。為什麼呢?因為佛出興於世,若沒有善根的人,是不容易遇到佛。」

如優曇缽羅華。又如一眼之龜。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當聽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諸佛難值。時亦難遇。

好像優曇缽羅華一樣,很不容易能遇到開華時。此華即開即謝,時間不長,所謂「曇華一現」。在一瞬間,便消逝了。又好像一隻獨眼的烏龜,在大海中,想找浮木之孔,作為住處,談何容易?有如海底撈針一樣的難。想遇著佛,就是這樣的困難。

因為我們在宿世所種的福,特別深厚,所以生在有佛住世的時代,遇到佛,聞到法,幸運之至!因為這個緣故,父母應當聽我們的懇求,令得出家。為什麼?因為諸佛難遇,時機難逢,不可錯過良機,要把握機會,出家修道。

彼時妙莊嚴王后宮八萬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淨眼菩薩。於法華三昧久已通達。淨藏菩薩。已於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三昧。欲令一切眾生離諸惡趣故。

釋迦牟尼佛說:「那時候,妙莊嚴王的後宮,有八萬四千宮娥婇女,她們皆能堪任受持妙法蓮華經。淨眼菩薩對於法華三昧(權實不二之法),久已通達無礙。淨藏菩薩已經在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三昧(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四惡趣)。欲令一切眾生離開諸惡的緣故。」

其王夫人。得諸佛集三昧。能知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樂佛法。

妙莊嚴王的夫人,獲得諸佛集三昧,就是諸佛在定中為說法。她能曉知諸佛所說秘密不傳的妙法寶藏。淨藏和淨眼二菩薩,用這種方便善巧的力量,來度化他們的父親——妙莊嚴王。令生信仰佛法的心,瞭解佛法的意。好樂佛法,研究佛法。

於是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俱。淨德夫人。與後宮采女眷屬俱。其王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俱。一時共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妙莊嚴王和群臣,以及眷屬等,一起來到佛所。淨德夫人和後宮婇女,以及眷屬等,一起來到佛所。淨藏和淨眼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一起來到佛所。他們到了佛所之後,皆五體投地向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頂禮,然後向右繞三匝,表示恭敬,退站一面,靜候佛教誨。

爾時彼佛為王說法。示教利喜。王大歡悅。

在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為妙莊嚴王說法,指示教化,令他得到利益,令他生歡喜心。妙莊嚴王聞法之後,非常歡樂。

爾時妙莊嚴王及其夫人。解頸真珠瓔珞。價直百千以散佛上。於虛空中。化成四柱寶台。台中有大寶床 。敷百千萬天衣。其上有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

在這個時候,妙莊嚴王和淨德夫人,把他們頸上所戴的真珠瓔珞,價值百千金。解下供養於佛,散於佛上。這些真珠,在虛空中,化成四柱寶台(表示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在寶台之中,有大寶床 (七寶所造)。在寶床 上敷百千萬天衣,在其上有尊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爾時妙莊嚴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在這個時候,妙莊嚴王就這樣的思念:佛身放光,世間希有。佛容端正,佛面莊嚴,又殊勝又妙好,成就第一微妙的色身。佛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這種莊嚴身,乃是從修行中得到的,所謂「三隻修福慧,百劫種相好」。

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四眾言。汝等見是妙莊嚴王。於我前合掌立不。此王於我法中作比丘。精勸修習 助佛道法。當得作佛。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劫名大高王。

在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訴四眾說:「你們看見妙莊嚴王,他在我的面前,合掌站立嗎?這個國王,在我法之中,作為比丘,精進勤懇修習 佛法,助佛弘揚正道法,將來應當證得佛果。名號為娑羅樹王佛,國名為大光,劫名為大高王劫。」

其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眾。及無量聲聞。其國平正。功德如是。

這位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弟子,有無量聲聞弟子。大光國土,平坦規正,沒有崎嶇不平之處。所得的功德,就是這樣的莊嚴。

其王即時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於佛法中出家修道。

釋迦牟尼佛說:「妙莊嚴王聽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如是之說,即時放棄王位,將國家委付其弟治理。毅然決定,和淨德夫人、淨藏、淨眼二子以及諸眷屬等,在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處出家修道,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門。」

王出家已。於八萬四千歲。常勤精進。修行妙法華經。過是已後。得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今得安住於佛法中。得見世尊。

妙莊嚴王出家之後,在八萬四千歲中,當勤精進,永不懈怠。勇猛精進修行妙法蓮華經。過了這個時候之後,獲得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即時湧身升入虛空,高達有七棵多羅樹(每棵多羅樹有七八丈之高)。乃對佛說:「世尊!我的兩個兒子,在過去已經大做佛事。因此之故,獲得神通妙用。他們用神通的力量,轉變了我的邪心,令我得安隱住在佛法之中。因為這種關係,所以我現在才能見到世尊。」

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為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

妙莊嚴王對佛說:「世尊!我這兩個兒子,就是我的善知識。他們為發起我宿世的善根,為饒益我的緣故,才來生在我的家中。如果沒有他們的勸化,我還是信受邪法。」

爾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勇子善女子。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訴妙莊嚴王說:「是這樣!是這樣!正如你所說一樣。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因為種植善根的緣故,所以在生生世世之中,皆能遇到善知識。所遇到的善知識,皆能大做佛事,指示眾生、教化眾生、利益眾生,令眾生生歡喜心,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說:「大王!你應當知道善知識者,是大因緣。」何謂善知識?淺言之,教化眾生,遠離十惡之罪,修行十善之法。學佛法的人,要有擇法眼,凡是大公無私,一切為眾生,這就是善知識。如果自私,專為自己利益著想,這就是惡知識。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認識清楚,才能不受其害,而能得其益。

善知識能教化引導眾生,見佛聞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財童子就參了五十三位善知識,虛心求法,怎樣發菩提心?怎樣行菩薩道?最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大王。汝見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親近恭敬。於諸佛所。受持法華經。愍念邪見眾生。令住正見。

「大王!你看見你的兩個兒子嗎?他們在過去曾經供養諸佛,有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那樣之多。親近諸佛、恭敬諸佛,在諸佛道場中,生生世世受持法華經。他們憐愍思念有邪知邪見的眾生,令他們住在正知正見的佛法之中。」

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來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眼長廣。而紺青色。眉間毫相。白如珂月。齒白齊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頻婆果。

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降下,來到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座前,乃對佛說:「世尊!如來是甚為希有。因為有一切功德和一切智慧的緣故,所以在如來頂上有肉髻相,放大光明,顯照十方。如來的眼睛,既長又廣,是紺青之色。如來的兩眉之間,有白毫光相,潔白如坷月一樣。如來的齒,又白又齊又密,常放大光明,如來的唇色,好像頻婆果一般的鮮紅潤澤。」

爾時妙莊嚴王。讚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於如來前。一心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隱快善。

在這個時候,妙莊嚴王讚歎佛有這樣無量功德之後,在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座前,一心合掌,又向佛說:「世尊!從來沒有見過如來妙色莊嚴身。如來所說的法,非常圓滿,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的功德。教戒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令眾生安隱,得到快樂。」

我從今日。不復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瞋恚諸惡之心。說是語已。禮佛而出。

妙莊嚴王說:「我從今天開始,再不隨順自己的妄心去行事。不跟著自己的惑心去顛倒。從今以後,不生邪見的心,不生驕傲的心,不生我慢的心,不生瞋恚的心。總而言之,不生諸惡之心。」妙莊嚴王說完這話之後,五體投地頂禮佛,禮畢而出,退立一面,待佛開示。

佛告大眾。於意雲何。妙莊嚴王。豈異人乎。今華德菩薩是。其淨德夫人。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於彼中生。

釋迦牟尼佛告訴在法華會中大眾說:「在你們大眾心中認為怎樣?我所說那位妙莊嚴王,你們知道他是誰?就是現在華德菩薩是也。那位淨德夫人,就是現在於佛前那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也。因為她哀愍莊嚴王和一切眷屬的緣故,所以生在那個國家。作為王妃,感化妙莊嚴王改邪歸正,深信佛法,受持妙法蓮華經。」

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是藥王藥上菩薩。成就如此諸大功德。已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植眾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

淨藏和淨眼二王子,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就是現在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是也。這是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所成就這樣諸大功德,真是不可思議。他們已經在無量百千萬億諸佛的道場,種諸善根,植眾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

若有人識是二菩薩名字者。一切世間諸天人民。亦應禮拜。

假如有人,能認識或能聽到這兩位菩薩的名字者,持之於心,永念不忘。那麼,一切世間諸天的人,人間的人,都應該禮拜認識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釋迦牟尼佛說妙莊嚴王本事品的時候,有八萬四千人,得到法益,能遠離塵勞,能脫離塵垢。在諸法之中,獲得清淨法眼。能觀察世間一切法,是無常、苦、空、無我。曉知出世法,是常、樂、我、淨。

《法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