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走火入魔

受陰

想陰

行陰

識陰

這幾次講課,就像上市場買菜一樣,菜買好了,等於材料有了。希望同學們聽課時,把我的意見聽懂了,自己來求證修持。我講課向來不預作綱要,隨機而說,因材施教,希望大家都能走上修持的道路。

前 兩次上課的綱要是見地、修證、行願三種。修定只不過是修證中的一項而已。定是世間共法,為佛法、外道所共有。佛法的不共法不是在定,大家注意!不要把 “定”當成佛法,這個觀念要認識清楚,佛法的不共法是“慧”。定是修持的一種,但是修慧不離於定。換句話說,外道都做得到定,你學佛怎能做不到!釋迦牟尼 佛說:佛能通一切智,徹萬法源。佛能通達一切萬法,為天人師。你既然要學佛,當然也要學會定。

上次講到修持方面的事相,普通稱為做功夫。大家記得吧?我講課有些學生記不下筆記,以為沒有秩序,真冤枉,我不過從引證中又舉例引證;雖然離開了,但仍在所講範圍裡,還是又會轉回來。你們做筆記就做不下去了,其實內容是很有條理的。

前 兩次上課綱要:由事相到四加行綱要,再轉入這裡。如果般若不夠,佛法也成魔境,即執著成“我”。譬如五陰境介——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等於可能 發生的五十種陰魔。有人打坐一聽到走火入魔,就嚇住了,當場就入“魔”,坐不住了。其實哪裡來的火?哪裡來的魔?魔由磨字變來,根本就沒有一個魔。好比全 世界人說鬼,其觀念還是離不開人類思想的形態。即如天堂、神仙,西方與東方的觀念都一樣。你意識裡有鬼,鬼就來了。“開口神氣散,意動工火寒。”走火入魔 是你心理思想搞錯了,自己製造的,你自己“磨”自己而已,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罷了。

所謂走火入魔,是武俠小說亂寫的。為什麼說到這 個?因為我們引用五陰境界,每種都有十種魔境。其實,不止十種,佛只說大原則而已。現今社會人類心理,文化發展,都是一些魔境,大家沒有看清楚。一個是佛 經,已經太古老,被它困住了;另一個是太現代化,沒看清楚。兩個綜合起來,就知我佛如來大慈大悲,都已經說過了。如果我光講那五十種陰魔,就得花掉好幾個 月,只好暫時略去。

上次介紹色陰境界時,提到堅固妄想以為其本,佛把妄想分析得很清楚。有人不懂堅固妄想是什麼意思,大家到過精神病院吧? 形成精神病的那種牢不可破的病態心理,就是堅固妄想的一種。嚴格得說,擴大範圍來講,所有的色陰境界,都屬於堅固妄想。必須要色陰盡了以後,才能破這個范 疇。

現在讓我們再看看受陰盡了以後,是什麼境況。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

打坐覺得舒服,不久腿麻了,這些都是受陰範圍。脫離了這個感覺狀態,才是受陰荊盡不是象死人一般,而感覺快樂的,舒服的,與宇宙虛空是合一的,形容不出,我也不想形容,因為你們沒到這個境界,無法懂。

受陰盡了之後,雖然還沒有到達漏盡,但心已能離開形體,如鳥出籠,達到菩薩的意生身。你們聽了莫妄想,如能達到這一步,到美國不必買機票,說去就去,但別人看不見你,你卻能看到別人。(眾笑)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者,鹹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

到 達這個境界,如人說夢話,夢中說話很清楚,很有條理,但說過就忘了,必須問旁邊的人,旁人再告訴他詳情。佛比喻人可離心,但自己作不了主,等於夢中說話, 自己好像懂,又像不懂。到達這個境界,還是思想功能的範圍,還離不了意識境界,屬於想陰的範圍內。換句話說,你妄念還是在動,只不過這一句話,佛沒有說出 來罷了。接著:

"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荊是人能超越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超 越了想陰的境界,這時覺明的心性上,就好比沒有了塵垢。如果心裡都不動念了,浮思雜想也都沒有了,那麼,覺明的心上,就好比沒有了塵垢,這時才能談了生 死。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怕死,不知從何而生,更不曉得死到哪裡。此所謂前途生死兩茫茫。如人在黑暗中怕鬼,其實不是怕鬼,主要是“怕不知道”。等你知道了鬼 是怎麼回事,就不怕了。

如果這一念想陰盡,就知道如何生來,如何死去。小乘羅漢可了分段生死。什麼是我們的分段生死?就是諸有漏,善不善等業,由煩惱障助緣所感應,而得的三界六道果報。這種果報有分分段段的差異,所以稱為“分段生死”。所有具見思惑的一切凡夫,都在分段生死中。

六 道輪迴,也就是我們的分段生死。羅漢可以了分段生死,但非究竟,因為還未了變易生死,只是請假而已。(所謂變易生死,就是諸無漏之善業,依所知障助緣所感 之界外淨土果報。為斷見思惑之阿羅漢以上聖者之生死)。到達菩薩境界才能了變易生死。所以,如果你想下次不來了,哪有那麼容易!阿羅漢也只能是請長假而 已。

此時做到不動念了,但是要注意下面那句:浮想銷除。很多學禪的人,就落在這個境界中,以為這就是究竟。所以禪宗很容易落入小乘境界,守著那個空,以為就是道。雖然講是講大乘,事實上是很難的。大乘以行願為主,見地、修證為輔。行願談何容易!好難啊!

功夫到此,也不過是“融通”,妄念要到了另一境界時,才會沒煩惱,這時不過是浮面的妄想融化了——浮想銷除。還是離不開妄想的作用。佛交代得很清楚,這時還是屬於思想功能的範圍。

"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恆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 虛受照應,了罔陳習 ,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 此則名為行陰區宇。"

色、受、想、行、識五陰,等於五十種境界,照佛經的道理來說,有幾千萬種之多。所以一般人的心理,都是不正常的,說不正常不太好聽,所以稱一般人為:顛倒眾生。

想陰盡的神通大啦!首先是宿命神通。當年大陸 上有一個和尚,一念專精,持恆如一,可影響物理世界,叫我皈依他,但我不皈依。神通是戒律所戒禁,不能玩的。違戒的話要挨香板,後來他的膀子都被打掉了,再趕出山門。為什麼這樣嚴格?其中是有道理的。

什麼是想陰盡呢?《心經》上告訴你:“無無明,亦無無明荊”無明到哪裡去了?轉了。唯識不是告訴你,轉識成智嗎?其實講穿了沒有用,害了後來的人;不講穿也害人。所以佛說:不可說!不可說!最好閉嘴不言,因為太難了。

上 面討論的都是想陰的範圍。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如來密因:五陰的中心是“想”,“想”與“思”在唯識學中是屬於五遍行,最重要的。所以你把佛經融會貫通了, 三藏十二部都挑出來,一部一部的去搞,鑽進去,爬不出來的。能爬出來的就會說:“不過如此”。不過能鑽得出來的人不同了,這是閒話。現在告訴你,想陰盡就 是這個境界。

再進一步是行陰境界。在想陰盡之後,平常夢想消滅,心經上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與楞嚴經中夢想銷滅,語句上有相同之處,但兩個所比喻不同。心經是講實相,楞嚴經是講修證,主題不同,所以不要亂扯。

如 何叫夢想銷滅呢?例如“聖人無夢,愚人無夢”,睡眠中有夢、無夢姑且不管,因為很多人睡醒來就忘了。至於說妄想沒有,會講話、會做事、“物來則應,過去不 留”、此心平平靜靜,學禪的人能做到這樣嗎?不能!意見多得很。真正到達想陰盡者,才能做到夢想銷滅,寤寐恆一。睡著與醒著一樣,做到沒有?可以說沒有半 個做到。真能做到時,睡在那裡舒服得很,自己打呼嚕都聽得到,只要睡一個鐘頭,相當於睡七個鐘頭。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就是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睡覺,心中粗 重沒有了,那多可愛!當時憨山在盤山頂上的一大光明藏,比起這個來,就差得遠了。

“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 ,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

修 行人到達這個境界,看世間萬事萬物,好得很,就好像在大圓鏡中看這一切一樣。此時“時人看眼前一枝花,如夢中相似”。所以讀書人看這類經書,哪裡能懂?這 是講功夫境界,如燈光般照見萬象,“物來則應,過去不留”。交 感相應,答覆過就算了,就沒有了。了罔陳習 ,看世界一切事情都是虛幻,到手就了,過了就沒 有。他也發脾氣,發完了,屁事都沒有。你不對,他罵你,是你該罵,過去就沒有了。不像一般凡夫,一點事都在心中計較。

這時,過去的習慣都改 變過來,只看到自己生命有一個東西。一個什麼東西?“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真有個東西。我說一句事相上的話,你功夫到了時,真覺得 生命上有個東西回轉到身上來,既非靈魂,又非物質,絕對唯心,他能生萬事萬物,也就是傅大士那個偈子: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這個來了,你愛如何便如何,心境絕對可以控制。楞嚴經無法描寫那個東西,就叫作精真。不是生理精蟲那個精。換句話說,生理的精蟲卵子,是那個東西變化來的;一切細胞一切神經等等,也都是他變化來的。所以你沒有到達那個境界,講修定兩個字,免談!

但是,到此也不過是剛剛開始,才開始修行,不能算成功。所以,學佛是科學的,一加一等於二。這個一還沒有到,不要吹!佛經這部分還看不懂,功夫到了,你才看得懂。

精 真也就是百丈禪師所講:“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就是這東西。但是你研究禪宗,一般所謂的找到了“這個”,見到 了“那個”,那個地步並不就是佛,那只是認得了走入佛的路線。即使像楞嚴經這裡所說,虛受照應,了罔陳習 ,唯一精真之後,也是生滅根元,從此披露。還沒有 成佛。實際上想陰盡了,還是妄想。

想陰盡了,進入行陰境界的現象:

“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

這 時你看到的生命類別多了---一共有十二類眾生(又簡稱十種異生,諸如胎生、濕生、卵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等,十二類別的生 命。)到了這個境界,可看到十方里所有的生命種類,看得清清楚楚。同時見同生基,看到我們這個生命的原動力,也就是一股生的業力的根本,有個東西在動,換 成唯物的比方,好比科學中看到原子,有個原子在動,雖然其形不同,各有各的形狀,但其根本結構,都是原子。而這個心物結合的生基,好像電能一樣在動。

最近報紙提到無性生殖,有人問我可不可能,我說可能,在理論上可能,在科學上做不做得到,那就不知道了。有一個剛從國外回來的同學說,不要受騙,這只是騙騙錢,事實上做不做得到,他本人也不信。

佛 學上講,欲界天的生命靠兩性,靠情慾。不管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生命,都有一個東西在動,這個東西“猶如野馬”,這個野馬不是一匹馬。莊子說:“野馬也, 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就好比陽焰,有如光影。我們的業報身、我們的生命,就由一個共同的生基而來。熠熠不是指有形象的發光,是形容移動投胎來時, 閃動著,也就是中陰身、行陰的境象。有時,有定力者,忽然看到有個影子在你面前閃動,就是一個中陰身來投胎,當然他不是找你,只是路過而已,很快就過去 了。

“清擾”,在一個清清靜靜的境界中,一個擾亂的動力。“浮根塵”,你眼睛一揉,馬上星光點點,這是生理受刺激而發光的一個虛幻現象。這個現象要加以追究,不追究就相信的話是糊塗。

“究 竟樞穴”,在行陰境界中的修行人,功夫到這裡,正是“行陰”,“定”不必靠打坐,就在定中,每個生命的來源都知道了,清清楚楚。連自己生命的那個動力,心 物結合的那股動力,都清清楚楚。這個境界,叫行陰區宇,行就是運動。易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行就是宇宙永恆地在動,中國文化是如此活潑, 無一不動。不動,宇宙就毀滅了。有人說,打坐是靜。其實入定才是大動,到了這個行陰區宇,就清楚地看到一股生滅的動力。

“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 ,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

不 起波瀾作用,宇宙歸到那個大靜態中,還超越過這個大靜態。形容為澄水,變成波瀾不起,“靜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出家人對中國文化要特別努力, 把清修時的記錄保持下來,可觀得很。這詩就是這個境界。“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也是這個境界。這就是行陰盡的境界。佛給你一步一步,一個程 序一個程序地解說,無法躐等,《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荊“

沒有辦法讓你躐等的。修持到達這裡,可超越眾生濁,可解脫生命的生死根本。

“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這還是個大妄想,他並沒有說這個大妄想不對,注意!這就是“密因修證”,要把握住這個經題,秘密在這裡面,佛並沒有說這個妄想不對。不過佛叫你認識清 楚,把妄想變成堅固妄想,是色陰境界;變成虛明妄想,是受陰境界;變成融通妄想,是想陰境界;變成幽隱妄想,是行陰境界。但那個不變的在哪裡?

釋迦牟尼佛的佛學,真是一部大辭典,他的字字語語,都是好極了。幽隱妄想,把妄想提升進入另一種狀態,幽隱深遠,不可限量的深度,深到了“隱”,引發了不可知意念的功能。

你看!妄想可使它起堅固作用、虛明作用、融通作用,也可使起幽隱作用,所以研究佛經要特別注意。

”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 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秘, 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這就是唯識的境界,實際上,五陰也就是唯識所變,都是唯識所生。楞嚴經解釋這五陰的作用,與唯識法相所解釋的方向不同。大家要配合起來參究,才能融會貫通。但這只是勉強這樣說而已。

由行陰轉到識陰境界時,是當行陰盡了,陽極陰生,又進一步即轉入識陰境界。行陰境界也有十種魔,到了識陰中,不稱為魔,而稱作外道。

什 麼是外道?四果羅漢聲聞、緣覺,在佛法上都算是外道。因為他們沒有透徹證菩提道果。所以,從這個觀點看,也都是外道。這是根據佛說的。因此有些大思想家、 大哲學家,不能成佛,因為生生世世愛好搞思想,永遠搞下去,要好多劫才可以轉回來。佛並沒有說這樣不對,而是可憐他們,被思想學識這個東西困住了,永遠在 那裡轉。但是他們不會到下三界裡去,如楞嚴經所講: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搞思想的人是向上走,如果是被情慾牽著走的人,就會往下墮。

所以我常說,許多讀書的知識分子,夫婦間及家庭間,常常處得不太好,都是因為太過於向思想上面發展的緣故。佛經上講幾分情、幾分想,會墮落生在何處。照此說來,一切生物乃至植物,也都是有執著的。

到 了行陰盡時,這宇宙世界真的可以了了嗎?補特伽羅(補特伽羅,舊譯為人或眾生,新譯是“數取趣”,即在六道輪迴中常常不斷的在生死輪迴。)在這時,因“因 果報應”而來還帳、算帳。這時,行陰盡了,中陰身的重點在哪裡,自己都可以知道,這一股力量吸不了自己,一般人則一吸就走。到了行陰盡時,就可以向這個生 死請個長假了。

有人打坐,坐不了多久就坐不住了,不是腿麻,就是覺得坐不住,或者想看看表。行陰的作用,是坐久必動,或是仁者心動。信不信 試試看!參禪的人處處都是話頭,參參看,為什麼?為什麼六點鐘起來的人,每天六點都會按時起來?因為他的神經比較執著,這些日常事都是學問。佛能通一切 智,徹萬法源,不可一事不知,事事糊塗。

到了此處,這股感應的吸力就斷了,這時生死還不能作主,但有些人能作主,有些人或作一半主。有人入胎不迷,住胎迷;有人住胎也不迷,出胎迷。我過去曾經有一友人,他在入胎出胎還有點記憶影像,就是這個道理。

到 了這個境界,不過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將要大徹大悟了。等於天快亮,看看有一點曙光出來。這時身心六根清淨,不會向外面跑,而進入了無所入的境 界,就是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講到證入耳根圓通法門: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此時,身心通達,十二類眾生生命的根本,有了“觀由之本”,不去投生,可以留在自性 本位之中,就如傅大士那首偈頌所講的: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這就是進入生命解脫的識陰區宇。

《如何修證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