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講

水火風三劫

三界天人

宇宙的災難

人類自身的災難

心法與色法

人體 的三界

無住無著無願

心體及其作用

心、意、識

變化氣質

同學問:根據佛經的記載,三界天人還受火劫、水劫、風劫這三劫的威脅,那麼,水火風三劫與修證的過程上,一定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與唐宋以後道家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在層次上有無必然的過程和關係?

這位同學所提的問題非常重要,我們一般研究佛學的,往往把與修證的關係分開,因此佛學走佛學的路,佛法走佛法的路,佛教走佛教的路。實際上,三位是一體的。

佛 教講天人宇宙的關係,至少到今天為止,比世上所有其他的宗教、科學、哲學都來的高明。佛教的宇宙觀,尤其講得非常好。今天科學的求證,等於在給佛教的宇宙 觀下註解。不過,其中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拿世界觀來講,所謂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四大洲,小乘的說法是以喜馬拉雅山為中心,須彌山就 是喜馬拉雅山,這個說法就有問題。如果以大乘華嚴世界觀來講,須彌山是個代名詞,可以說是銀河系統的代名詞,這個說法就擴大了。這一點討論起來很麻煩,但 是真要談佛法見地的話,就一定需要瞭解。

按照佛學的系統來說,宇宙間太陽系統中的世界無數,地球是太陽系統中很小的一個世界。色界天已超出 了我們這個太陽系統的範圍。無色界更遠,更大了。至於欲界天,他的下層是畜生道,畜生道也包括這個世界上的生物。再下層是餓鬼道,有一類細菌也屬於餓鬼 道,鬼不一定是中陰身,有些是餓鬼道中的。人以上又有四天王天等等。

欲界的中心是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為什麼叫三十三天?因為它有三十三 個單位,等於聯邦組織。有些天則有天主,統率一切天人,有些是民主 的,大家平等存在。人死後如要往生天界,非修功德善行不可;嚴格來講,善行與禪定有關 系。道家的觀念以為善能生陽,惡能生陰。單以禪定來說,四禪八定就是由人升到天道的必經之路,三界天人表上已列得很清楚了。修定修到初禪,再配合十善業, 可以升到某種天道,二禪以上亦然。

但是,這個宇宙是會毀滅的,地球上有三災八難,除了水、火、風三劫外,尚有刀兵、瘟疫、儉災等。

瑜伽師地論卷二:

儉 災者,所謂人壽三十歲時,方始建立。當爾之時,精妙飲食,不可復得。唯煎煮朽骨,共為宴會,若遇得一粒稻麥粟稗等子,重若末尼,藏置箱篋而守護之。彼諸有 情,多無氣勢,蹎僵在地,不復能起。由此饑儉,有情之類亡沒殆荊此之儉災,經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過。彼諸有情,復共聚集,起下厭離,由此因緣,壽不 退減,儉災遂息。

又若人壽二十歲時,本起厭患,今乃退捨,爾時多有疫氣障疬,災橫熱惱,相續而生。彼諸有情,遇此諸病,多悉殞沒,如是病災,經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過。彼諸有情,復共聚集,起中厭離,由此因緣,壽量無減,病災乃息。

又人壽十歲時,本起厭患,今還退捨。爾時有情輾轉相見,各起猛利殺害之心,由此因緣,隨執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極銳利刀劍,更相殘害,死喪略盡,如是刀災,極經七日,方乃得過。

這 個世間到了刀兵劫末期時,地球上的人類,隨時在戰爭中,整個大地,草木皆可殺人,中子彈一來,輻射線的力量,草木自然可以殺人。爾時有情,輾轉聚集,起上 厭離,不復退減,又能棄捨損減壽量惡不善法,受行增長壽量善法,由此因緣,壽量色力富樂自在,皆漸增長,乃至壽量經八萬歲。此劫過後,人類又懺悔,又做好 事。

火劫來時,地球,以及太陽、月亮都毀了,太陽的熱能整個爆炸,直到初禪天上層的大梵天。

火劫後,水災起來,瑜伽師地論卷 二云:雲何水災,謂過七火災已,於第二靜慮中,有俱生水界起,壞器世間,如水消鹽,此之水界,與器世間一時俱沒。第二個劫來時,宇宙變成冰河,重新變成液 體,直到二禪天的最高一層光音天。佛曾比喻由色界天到我們人間世,若丟一顆石頭下來,經十二萬億年才達到,距離就有這麼遠。如果禪定功夫修到三禪天時,不 會受火水劫的影響,但卻怕最後一大劫——風劫。這時整個宇宙的功能,自然氣化了,直到三禪天的最高一層——遍淨天。只有四禪天不受影響。四禪天是捨念清 淨,以天人境界講,是色界中的人。

人類本身來說,人的火災,就是欲,男女的愛慾,貪、瞋、癡都是火。你禪定功夫再好,欲的壓迫力量一來,就 垮了。所以佛經上說:慾念重的人沒有禪定,不得解脫,最後自己被慾火燒身,整個毀了。佛在世的時候,也有些弟子結果走上這條路。譬如某些人,血壓高或者精 神分裂,崩潰了,乃至身體整個發炎,就是禪定不能轉欲的後遺症,也就是人身火災的現象。

功夫煉得越好,修養越高的人,脾氣越大。譬如當年的 師父老和尚,不發脾氣則已,一發就要命。徒弟犯了一點錯,曹溪那麼大的廟子,前院罵到後院,一路在罵,聲音又大。固然這也是他的教育法,可是平時愈講究修 養的人,往往脾氣發起來就越大。這也就是“水太清則無魚”,不能容渣子,也是火災之一吧!

水災呢?就是貪愛。愛和欲程度不同,愛水滋生,很 嚴重,非常的嚴重,二禪都抵不祝換句話說,你禪定功夫再好,那點情絲不能斷,災劫一來,照樣垮掉。災劫怎麼來?並不是有個固定的時間,而是外緣一碰,依他 起,就爆炸了。很多修持功夫很好的人,一個因緣一來就完了。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話頭,好好參去。

風災是什麼?氣。所以道家密宗主張修氣,你氣 脈不能歸元,呼吸還有一點往來的話,三禪是靠不住的。有位同學曾問:呼吸停止,身上氣脈走動的感覺還在,這是什麼道理?而且動到幾時才停呢?對,他講得 對,一般人只曉得講氣脈,不知氣是氣,脈是脈,到氣住脈停,身上的氣都充滿了,才叫氣祝所以身上感覺在流動,這是脈,要修到脈住,才能做到徹底的不漏丹。 但還只能說是煉精化氣,至於是否是四禪的捨念清淨,還是個問題。

如果心理方面到達捨念清淨,是否進入般若實相的空性呢?這又是一個問題。不 能認為捨念清淨就是空,這裡面層次的差別很大。意識清淨並不是空。好比螞蟻由蟻洞所見的空,並不是整個天空的空。就像我們站在台北所看的天空,與觀音山頂 所看的天空是不同的,當然到了太空看太空,那就更加不同了。

我們學佛,理念上知道四大皆空,但你修證上做到了空沒有?做不到,對不對?肚子 餓了要吃飯,口渴了要喝水,你說口乾了,不要喝水,因為四大皆空嘛!這時候你空空看!空不了的。所以講四大皆空是原理,真要修持到四大皆空,非把四大一步 一步修持轉化了不可。有些人心念一清淨,生理的壓迫就來了,再不然就漏丹了,功夫越做得好越如此,因為靜屬“陰”,靜久了,陰極陽生。當陽能生起,生理機 能回轉,雖是回轉,如不能把地水火風都化掉,它就只有順著自然的力量走。你能夠把它轉化,你的修持功夫差不多了。如果真要做這方面的修持,佛已在經典裡都 說了,只是我們看不出來罷了。

唯識學中,心法與色法對立,物質跟心理對立。實際上,心與物都是阿賴耶識的功能;阿賴耶識不是本性,受熏持種 根身器,四大色法都是阿賴耶識同根的,在心所來講,是把它分開的。比如我們意識上想飛上天去,第六意識可以,可是身體就不可以,所以說在心所是對立的。如 果真修持到了,確實是可以轉化的。

其次,色法又分三種:極微色、極迥色、法處所攝色。如果我們站在佛法唯識的立場來看,物質文明還在極微色階段;光波可以說是極迥色;法處所攝色則是物質,但它是由精神所變的,這三個是三位一體,屬阿賴耶識,就是心的功能所發出來的。

什 麼叫法處所攝色?就是法處所包含的色法,法的對立是意,精神的境界就是法,也就是說,精神的境界是法的範圍。譬如我們做夢時,有一個身體,這個身體也是四 大,做夢夢到被人打時,照樣會痛,那就是法處所生的色。另有中陰身的色法,也就是法處所攝色,真講起來,這法處所攝色,是阿賴耶識的帶質境,帶質境又分真 帶質與假帶質的差別,修行不可以不知道。所以我們修行打坐,四大色身一點都沒有轉變,叫什麼定力!那是不兌現的定力,那是意境上的幻相。所以做一步功夫, 有一步的征驗,也有一步的徵候。因此,佛告訴他的公子做調息功夫,如果心風得自在者,即得神通自在,真的能得定,真是無比的快樂。

有些人打 坐得一點清淨的境界,就算是空吧!但身體的感覺還是沒有去掉,而且有一點點在黑洞洞的桶裡,離不開這個黑漆桶,忘記了楞嚴經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不知色身, 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為何守這個空洞的,不相干的四大的身體呢?這裡又有個問題,你越能夠空得了,那股力量越會回轉來,守在自己身體上。 什麼理由?為什麼坐得越好時,身體感受越強?反而一些不修道的人,倒不會有什麼身體的感覺。就是因為離心力越大,則向心力越大,物極必反的道理。

修道就是科學,隨時都有問題,能解答了一層,修持功夫就進步一層,解答不了,就不能進步。所以佛經不要馬虎地看過去,佛法都告訴我們了,只是我們沒搞通而已。

三 界天人表發給大家,等於點了大家,可是沒有人注意;三界天人表重要得很,而且欲界、色界、無色界,每一層境界的修持,與我們現在的修持,都有絕對的關係。 再拿我們人體 來講,人身就是一個小宇宙,身體也可分成三部:欲界、色界、無色界。人身的下段是欲界,欲界的樂由精生,精不下降則樂不生,氣脈不會通。但是 精一下降,非漏不可,如何下降而不漏,這就是看功夫了,你們可不要聽了就自作聰明地亂搞,什麼忍精、採陰補陽的,瞎搞一通,果報是很嚴重的。

人體 的中部是色界,氣修到充滿了,氣滿不思食,光明一定來,眼睛閉著都是光明;但是魔境也跟著來了,就是光明中的幻相,這時如果認為自己發了眼通,那就完了,如果守住光明,還是落在色界。

眉間以上的是無色界範圍,整個色身空了,絕對的無妄念。沒有一點妄念是無色界,守住無色界,像無念一樣,落在無色界,還是不對。

守無念墮無色界,守光明境墮色界,守快樂則墮欲界。所以密宗提出樂、明、無念,均衡、平等、平等。

真 正要學佛證道是專修的事,是絕對的出世法,行願可以入世與出世,這是屬於心行上的事。如果要專求修證,非有一段絕對放下外緣,而去專修的時間不可。一個普 通人,只談變化氣質一事,在生理方面,也非要十幾年專修不可,而且在十幾年中,還不能碰到一點障礙。唐宋以後道家云: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 面壁。對付色身氣質的變化,起碼三年的專修是絕對需要的,而且中間還不要碰到逆境。但是據我的經驗,幾十年來,幾乎連打好百日基礎的人都沒有,可見修行之 難。

大家共同的問題是,明知四大皆空,但空不了,碰到了緣,處處都在愚癡中。如同我的袁老師講的:“五蘊明明幻,諸緣處處癡”,人人都犯這 個毛病,口口談空,步步行有。打坐時,氣脈一來,馬上被感覺牽走了,清淨固然清淨,實際上都在玩弄這個感覺。王陽明到底高明,他說:這些都在玩弄精神。佛 經上說這是“戲弄精魂”,沒有真正空得掉,感覺一來,平常的佛學都忘記了。

大乘佛學告訴我們三大原則:無注無著、無願。我們一坐起來,統統住在自己的境界,執著於空,想成道,想證果,以有所得之心,求無所得的果,當然都不成功。

楞嚴經告訴我們:性風真空,性空真風。身上的氣脈是風,你一執著它就完了。後世的知識越來越多,什麼奇經八脈,什麼陰神、陽神,這些追求玄妙的想法,都是有毒的,這些毒藥吃下去,又注又著,搞了半天,一點用都沒有。真正氣脈是無住無著,完全空以後才能到。

說到這裡,給大家看一封信,是一位中國老太太由美國寄來的:

老師:

奉事敬悉。所有知覺感覺都屬心理狀態,楞伽大義說得很清楚了。不過我覺得,無論任何情況下,只能沒有感覺,如何能做到無知覺呢?我現在已找到了“他”,他高高在上,無形無相,只能在意境上有那麼一點,甚至於一點都不是,但我信得過。

我在讀楞伽大義,幾個問題尚祈老師開示:意生身是否道家所謂的身內身?身外身是否性命雙修?功成之後,破頂而出,身內身是所謂真人,不必破頂而出,可以隱顯隨心,所謂散則成氣,聚則成形,意生身是不是這樣?

在 坐中三際托空時,並沒有空的境界,只覺得心寬得和天地一樣,甚至能包括天地,這種情緒並不能維持下去,念頭來時馬上破壞了。念起雖然不住,可是不能再恢復 平靜如初。以此餘年作為廢物利用,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成敗聽之而已,說實在的,我並不想成仙成佛,只是很怕再入輪迴,我正在研究八識規矩頌。

專此敬請

道安

這位老太太不講氣脈,有時好像要出問題了,她都能自己曉得解答。她的得力處,就是死死抱住一部楞嚴經。我曾告訴她,因路途遙遠,無法知適時指導她,有問題向楞嚴經上面找。我們做功夫往往被氣脈、境界困住了。楞嚴經上說:性風真空,性空真風,大家都沒有去體會。

總之,要逃過水火風三災,必須轉變色身,要進入禪定的境界,也非要把身上的四大整個轉化不可。

一幢房子蓋好後,到頭來是什麼東西毀了它?風吹雨打日曬,人體 內部也是一樣,四大不調整好,就不能平安,更不能得定,由四大所發生的病態,可真多了,要特別注意。

現在我們來看瑜珈師地論卷一: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本地就是真如本體,唯識把整個心體分成八個部分表達,所以叫做八識。其實是講一個心體,所以叫本地分中的意地。分,就是這一部分。為何說“第二”?前面五識是第一個範圍,意識是屬第二個範圍。

已說五識身相應地,五識身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識,與心地相應。

雲何意地?此亦五相應知,這中間有五個現象應該知道。

謂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緣故,彼助伴故,彼作業故。唯識學是科學的,我們要把它作為自己求證用功之用。

雲 何意自性。唯識經常用“自性”兩字。至於我們常看到的“無自性”,是說沒有獨自永恆存在的性質。一般人看到無自性,就以為唯識是反對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本 體。錯了,因為中國文字辭彙不夠,這個性是性質、性能的性,不是明心見性的性。所以,雲何意自性的“自性”,是指意的本身的性質。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 第六意思自己的性能如何。彌勒菩薩說:心、意、識三樣,嚴格講起來,這三者都屬於意識作用,就是意識自己的性能、性質。

什麼叫“心”呢? 心,謂一切種子所隨依止性,比如一個母親生下十個子女,每人個性、思想、脾氣、健康各不相同。遺傳增上緣是因素之一,另外是自己前生的種子帶來的。如有人 天生特別聰明,是前生這一部分的種性重,一切種子都跟隨著在輪迴中,始終不斷,互相關聯,這個功能在唯識中叫心的作用。

所隨依附依止性,體 能執受,異熟所攝,阿賴耶識。這還是講心的作用,第一句,這個功能所依止的,跟著發揮了作用。所以有些人天生愛讀書,有些人不愛,硬逼也沒用,因為他的種 性不向這裡發展。有人說過:“書到今生讀已遲”有點道理。不過這一生還是應該讀書,留給來生用,帶點種性來。心的體用能夠執受,永遠抓住這個功能。異熟就 是果報,異地而熟,異時而熟。為什麼我變成了我,他變成了他,各人種性不同,因果輪迴叫異熟。

我們推開彌勒菩薩的話不論,只說什麼叫心?這裡所謂的心,就是子思在中庸所講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就是與生俱來的本性,每人不同,這個就是心,應該歸到第八阿賴耶識的種子作用。

什 麼是“意”呢?謂恆行意及六識身無間滅意,這個屬於意,意是心意識。禪宗祖師說參話頭時,離心意識參,參出來的才是般若的道理。所謂意識狀態,就是一個人 的思想,所構成習慣性的現象,意識形態可構成職業病,做官做慣的人動輒打官腔,他的意識已構成了心理行為。又比如學佛的人動不動就阿彌陀佛,這也是意識形 態構成的習慣性。

這裡講恆行,心理行為經常有依止性,就是意識的作用。六識身就是前五識起意識分別,它無間滅,像流水一樣。

什 麼叫“識”?謂現前了別所緣境界,任何事一到你面前,不須用心判別,你就很清楚知道了,這是識的作用,彌勒菩薩分析得非常精詳。當我們一打坐,腿剛盤起來 的一剎那,心念很清淨,不久就不安祥了,在自己裡頭做起功夫來,這個做功夫就是心的作用,是阿賴耶識種性的功能,要認清楚。

麼是意的作用 呢?覺得妄念清淨了,曉得那一念清淨的那一點作用,就是意的作用,它是無間滅的,一個個波浪很密切的接上來,自己並不知道,所以做不到能斷金剛般若。此時 我們的識在哪裡呢?腿一盤,一剎那間很清淨,心的作用來了,心自然而然會接受這個境界,會認可這個境界,去設法保持著。心和意都來了,然後還有個作用,識 也就在這兒;這一下很清淨——這就是識。學禪不通教理,“心”、“意”、“識”分不清楚,認為靜坐好就是功夫,實際上,教理通了以後就知道,靜坐得再好, 也還是在意識狀態。這三點要認清楚,佛經裡頭寶貝實在太多了。

次隨順功用為先,身語業風轉故,我們講話,我們的身體作用,就是這股氣的作 用。這股氣是根據道家的說法講的,以佛家來說叫“業風”。這是業力所生,是四大風力的關係,所以身業、語業就是這個風。儒家講:學問之道在變化氣質,氣質 是實際的東西,不是空洞的理論。換句話說,學問修養高了,生理都會轉變的,一步有一步的效驗,一步有一步的徵候,這是無法自欺的

《如何修證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