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直講》後記

勸讀 獲福之本也

感應篇起初在道藏中。自從宋真宗皇帝。賜錢百萬。命工刊刻。然後大顯於世。當時賢人君子。都極尊奉。明朝世宗皇帝。亦作序頒行。清朝順治十三年。上諭刊刻感應篇。頒賜群臣。並舉貢生監。皆得遍及。歷朝隆奉如此。雖然豈獨人間寶貴哉。上蒼之尊重是篇也更甚。如王巽病游東嶽府。見殿上大書金字感應篇。號曰金章。石中璞刻印此經八千本。貯樓。夜夜紅雲疊繞。祥光燭天。楊道機因疾入冥。冥司諭以廣勸世人習 誦。周篪亦被冥司戒之曰。汝還陽。更將此經廣佈。能受持者。不但脫水火盜賊疾厄之苦。求嗣求壽。求祿求仙。都在此經。若是乎此經之大益於人也。無奈塵緣苦海。如醉如夢。少年豪放者。執迷不信。即身老而習 成。更難望其改悔。終身醉夢。輕擲一生。嗚呼。讀了感應篇。如醉忽醒。如夢忽覺。不但轉禍為福。實是起死回生。今勸世人。第一要發信心。陸稼書先生說。禍福之於善惡。真如影之於形。第二要發虛心。袁了凡先生說。我輩身為凡流。過惡日積。而回思前事。常若不見己之過者。心粗而眼翳也。具此兩心。方可讀感應篇。每日焚香虔念一遍。熟念之後。便有樂趣。更要念一句。學一句。念一句。改一句。每日暇時。反覆細看二三張。若能時時心中默念。字字反入身來尤妙。日日如此。終身謹守。一切祈求。自然感應。前賢說。下根人該讀。上根人也該讀。天下無人不該讀。至於乾乾淨淨。收拾這個心。更為第一關。

勸行 獲福之寶也

感應篇讀了。務要做出積德累功來。庶幾不負。昔□州推官楊旬。誦感應篇常行十種利益。一、收街市棄兒。僱人代養。待年十五。願識認者。歸還父母。二、每冬十一月初一。收六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貧人乞丐。入本宅養濟院。每日給米一升。錢十五文。到來春二月初三。令其自便求養。三、普濟應驗湯藥。四、施棺木。濟無力。津送至家。五、使女長大。不計身價。量給衣資。聽其父母擇配。六、專一戒殺。遇飛走之物。買來放生。七、遇荒年貴糴賤糶。並賑濟窮民。八、修造橋樑。開河補路。修理寺觀。九、資給窮途。使得還鄉。十、排難解紛。在官辯明冤枉。唸唸推己及人。事事抑強扶弱。生子名樁。年二十狀元及第。又如皋冒起宗。增注感應篇。其友夢老翁朗誦。聽之,乃見他色美二句。全注讀畢。老翁曰該中。是科果中進士。此以筆行善者也。成都玉雲芝有口才。通源大師教他積口德。從此凡利人之事。無論大小。極口方便。不肯當面錯過。行之二十年。鄉會聯捷。二子亦先後登第。此以舌行善者也。順天曹世美。家貧樂善。實心勸人幫人。廣約人結善會。捨茶舍粥。捨薑湯。捨棉襖。人出錢。己出力。歷多年。會中人見其可托。薦與一財主販油。共分利。漸獲五千餘金。子孫安享厚福。此以力行善者也。是知楊公之十善。今之殷實者宜學也。冒公之筆。王公之舌。曹公之力。今之寒素者宜學也。誦感應篇。不外體天行教養之事。至於一舉一動。常常敬畏。以自修其身。則不論貧富一也。

勸刻 獲福之廣也

太微山君功過格曰。以善書傳一人者。當十善。傳十人者。當百善。傳大豪傑。大貴人者。當千善。廣佈無疆。重刻不朽者。當萬善。況感應篇尤為天人並重。救世之寶訓乎。從來刻是經者。必獲奇報。筆難盡言。如瑞安黃鳳刻之。而命絕放還。復增壽算。太谷程嘉猷刻之。陽壽已盡。大士今其再生。龍山姚文然刻之。而瘧疾頓愈。錢塘於玉陛妻梁氏刻之。而三年危病。一朝霍然。此延壽卻病之靈驗也。真大奎刻之。而生子繼嗣。徽州吳大祚刻之。而連舉三子。仙居王竺刻之。而亡男再投母胎。歸大賓刻之。而生子顯貴。此艱嗣得子之靈驗也。華亭沈業刻之。而登第。黃巖楊琛刻之而舉進士。吳郡陳嘉謨刻之而高魁北榜。生六子。長季俱登第。青浦曹一士刻之而科甲聯登。官至御史。江 西石中璞刻之而家道頓興數萬。二子俱貴。休寧方時可刻之。而諸疾頓去。家財漸豐。生二子皆貴。並享上壽。此富貴福澤之靈驗也。至於刻之而免水厄者。則有徽州許允卿也。刻之而免火災者。則有武林楊振之。江 干徐天行也。夢關帝命刻者。寧波李燧升也。夢文昌命刻者。呂律仲也。更有為父祈福。為母祈壽而如願者。則有錢塘孝子汪源也。今勸世人誦感應篇者。務須神前立願。刻施此經。使世間無人不得贊。或小卷。或大部。或獨捐。或眾募。板既刻成。必須印施萬部。庶為滿願。凡鄉場郡試。寺院郵亭。公車宦轍。遠商湊集等處。廣為施布。流通天下。功德莫量。

勸講 獲福之深也

太上作感應篇,普度萬世。如苦海之慈航。如危疾之良藥。世人講此經者由來久矣。○昔遂寧府周虎。日日看感應篇。最喜歡眾演說。聽者都能向善。一日忽暴病氣絕。見陰官說道。你本在飢餓簿中。因你常常演講感應篇。改注福壽簿。又說。此經若一方受持。則一方免難。天下受持。則天下豐治。周篪醒來。錄此勸世。今世間誦感應篇的善男信女。住在一方中。或市鎮。或鄉村。應當撥忙講說此經。使鄰里常聽。化做仁裡。陰功無算。○延安府畢芳茂。行善無力。因想化人為善。最是好事。逢人便說善惡報應。對病發藥。人多悔悟。後鄉試。太守預夢神曰。今科當中畢芳茂。文雖欠佳。因平日教人為善。功莫大焉。榜發。果中第十名。今世間善士。當發心勸人為善。千萬不要獨善其身。碰到子侄輩。便該提出孝來講。見到弟妹輩。提出悌來講。遇到刻吝者。便提出濟急救危來講。對奢華人。便提出自奉節儉,救災救貧來講。以此類推。委婉開悟。任勞任怨。功德無量。奉勸世間為師的。不論城鎮鄉村。最好能在課餘之暇。抽出一點時間。與這班學生講講做善人根本。四書五經。廣大精微。也要從切實做起的。凡八九歲到十七八歲的學生。都該講。並要勸他們每晨誦感應篇一遍。終身奉行。為修身立業之助。這便是做先生的陰功積德。後福無窮也。順治年間。李正芳等。集合講感應篇會。每月朔望輪流。到期。會在一家。設香案。拜天畢。序齒挨坐。請會內明理的人。主持講解。各靜聽。款從儉樸。體尚嚴肅。○慈溪縣秦三。家藏感應篇數世。每為子孫講解。世有善根。子孫代代昌盛。平安快樂。今日做父兄的要子弟賢明。保身家。致富貴。應時常講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及其他善書給他們聽。使子子孫孫。個個好善積德。便造源遠流長的福。講時或族中。或鄰居。來聽的多。則一發善氣流通。善量廣大。○感應篇自讀了。更要勸人讀。自講務要勸人講。在講解時務要反覆痛快。不厭其詳。至誠懇切。使人聽了。踴躍改行。以收實效。

《太上感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