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所有遭遇,有的時候是福,有的時候是禍。總之,人生不是福,就是禍;不是禍,便是福。
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每一個人莫不希望“求福遠禍”。但是,禍福都有緣由,所謂“禍福有因,自作自受”;一切禍福,都是我人造作後的“自食其果”。所以,有的人“福至心靈”,有的人“禍從口出”;有的人“因禍得福”,有的人“禍起蕭牆”;有的人“福星高照”,有的人“飛來橫禍”。
吾人都希望“趨吉避凶、求福遠禍”;然而世事多變,一切都不能盡如人意。所謂“禍不單行,福無雙至”,當禍福已經成形,等於火勢漫延,不易撲滅。所以吾人平時應該要注意所行所為,要培養福德因緣,如此自能消災免禍。
當一個人在遇到財物損失、家人不幸、自身災難時,不要完全怨天尤人,因為這都有其必然的“前因後果”。所謂“禍福都是因果的寫照,因果都是禍福的定律”;每個人對禍福的看法,都應該知道“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吾人的“是福是禍”,就如“煩惱與菩提”,往往糾纏不清。例如,有時候本來是“福德因緣”,由於心念不正,所以“福報變禍兆”;有的時候是禍事,由於用心純正,所以禍患反而成了福報。
《淮南子》一書有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此說一位老翁,失去一馬,心中非常懊惱。但不日後,失去的老馬反而帶回一匹駿馬,老翁因失馬而得馬,心中非常高興。但不久其子因為不諳馬性,騎馬被摔,負傷在床 ,因此他又覺得得馬是禍。可是當時正逢戰爭,國家徵召壯丁鞍沙場,其子因傷,得免入伍,終而保得一命。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語云:“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依”;人在得意的時候,往往已埋下了“驕恣必敗”的種子,有時候遭逢逆境,只要心存慈悲、正直,禍患反而變為成功的“逆增上緣”。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佛法說:“禍莫大於有‘三毒’”。三毒就是貪、瞋、癡。《菜根譚》也說:“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假如吾人想要避禍求福,應該自我修身養性,例如“閉門思過”、“躬自反省”、“多結善緣”、“少有貪念”、“增長慈心”、“去除恚恨”等。所謂正知正見,無有自私邪執,如此,管它“禍兮福兮”,必然能夠得福而遠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