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住則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戒住則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們受戒,就要以戒為師。一個人,今後在佛教裡面,你是何等人物,何等身份,是何等價值,就看你的“受戒”。這個“戒”裡面啊,包括發心,包括作務,包括威儀,包括利眾,包括生活,都要以“戒”為根本。

尤其是你們在這裡受三壇大戒,初壇是攝律儀戒,規矩要學好學會。然後,是二壇比丘攝善法戒,做善事了,關閉罪惡之門了,開啟天堂之路了。第三,你們最不同的就是“饒益有情戒”。要“饒益有情”,什麼應該是止持的;什麼應該是作持的。

我想和你們讚歎這個戒律真好。受戒不是束縛,我們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不是的,你到牢獄裡面去看看,所有被關閉的人,他們都犯了五戒,都是殺、盜、婬、妄,所以受戒就自由 了,不用進牢獄了。平常不做虧心事,不畏小偷不起更。我不犯戒,就可以放心。

假如沒有戒律,哪成為佛教呢?所以,戒住則法住,有戒就有佛法,所以我們受戒如護眼中珠。戒是我們的道路,戒是我們的目標,戒是我們的慈航,戒是我們的老師,戒是我們的軌道、軌跡。

戒,是我們的明燈,在明燈下面你才看清我何去何從啊!在苦海無邊的人間有了慈航,我們可以得渡。有了軌道才可以平安:如這個濾水囊,過去有很多的施茶亭,荒郊野外的大路沒有水.旅途行人很苦,所以大家施茶施水,濾水囊就是帶的水壺。這個戒就是我的濾水囊。乾渴的時候,你喝這個水很保險,很安全。戒是不會害自己,也不會去侵犯別人,這個是尊重和諧的意義。

一戒二戒,尚不失人身,何況你們做大比丘,是三百多條戒律呀!你不可以嫌棄,甚至於將生活的環境不如法,環境不周全,偶爾犯了戒,也不要那個樣子。小小戒可含,犯戒可以懺悔,是不能破戒呢!要說這有什麼了不起,這就麻煩了。我們護持戒律,尊重戒律,這是從心眼裡面護戒如命。

《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