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的一日行

學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裡,佛教尤其重視生活中的修行,能夠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佛法,就是修行。因此,佛教徒的一日行,從早晨起床 到夜晚養息,乃至日常的待人接物,語默動止,都要傚法佛菩薩,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如理生活,如法做人處事,以期達到自在人生,離苦得樂。

談到生活修行,佛教僧侶的一日所行,可依《毗尼日爾用》做為遠離煩惱的指導。佛教信徒的一日生活則包括:早晚課誦、行立坐臥、居家外出、待人接物、讀書進修、訪友探視、休閒旅行、電話連繫、參於集會等,乃至舉心動念,也應如法實踐信仰,淨化身心,如此才能積集福德,圓滿人生。

有關佛教徒的居家修行,在一天當中,大略可分為:

一、宗教體驗

佛教重視修行體驗,強調實修實證,能夠有一分證悟,自能去除一分無明。因此,可依個人的時間安排定課,持之以恆。如果家中環境許可,可設一佛堂,每日晨起,於佛菩薩聖像前獻花供水、上香禮拜,或誦經一卷,或靜坐五分鐘;夜晚臨睡前,可於佛前禮佛靜心,或讀誦佛光祈願文,反省自己的功過。每週可參加一次或二次的道場輩修,藉由宗教的禪悅法喜,洗滌自己的貪瞋煩惱,開發內心的聖財。每日三餐進食前,合掌稱念四供養、佛光四句偈或五觀想,亦可培養感恩與慈悲的宗教情操。除此,尤應建立正確的知見,不任意留宿僧侶,以免破和合僧。

二、工作修行

工作是生活的重心之一,在工作修行方面,首先要懂得分配時間,規劃工作。其次,上班應準時;上班前,要和全家老少招呼。服裝的穿著,應力求端莊大方,不穿著奇裝異服,亦不標榜乘坐名牌交 通工具,如系開車,應注意行車安全,多禮讓,不超速,不超載。到了公司,見人要點頭微笑,問早說好;有事應向主管報告,如遇會議,要踴躍發言,發揮職業道德,保守商業機密。平常辦公桌應收拾整潔,物品不可雜亂堆置;接聽公事電話要輕聲,不干擾別人的安靜,談話須簡明扼要,不可妨礙他人使用,更不宜使用公家電話做為私人之便。有訪客時,應接待至會客室商談,以不妨礙他人工作為原則。

三、居家生活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建立替人著想的美德,是居家修行的首要之務,例如:早睡早起,生活起居正常;進門要彈指、關門要小聲、走路要輕步、轉彎要輕咳作聲;浴廁使用後,隨手整理潔淨,方便後人使用等。至於日常資用,如水電、衣食等,要有節約能源、惜福愛物的觀念,不可任意浪費。三餐要正常,飲食調配要少油少鹽,以清淡為宜。居家須注意火燭與門戶安全,以免釀成意外災害。平時與家人談話或觀賞電視、影帶,聆聽音樂等,應輕聲,勿妨礙鄰居的安寧。

住家環境的整潔美化,有助於生活質量的提升,因此,每日勤於打掃庭院,把家裡整理得窗明几淨、舒適,院中亦可蒔花植草,以增進生活意趣。有事外出,要向家人說明去處及告知回家時間。對長輩要晨昏定省,關心照顧;對子女教育要寬嚴合度,以鼓勵代替責備;夫妻之間要互相尊重,親愛互信;與社區、鄰居要敦親睦鄰,守望相助;對獨居長者要主動關懷,慇勤慰問。逢人化緣時,應量力隨喜,並須選擇正信的道場,做為種植福田的準則。總之,若能將家庭視為道場,老少眷屬都是法侶,家事共同分擔,互相幫助,多讚美,少爭執,多忍讓,少比較,自能增進家庭的和樂幸福。

此外,居家常備急救藥箱,以防不時之需;平時儲糧儲水,以免斷炊之虞;事先備妥洋釘鐵鎚,以便修補之用;隨時準備蠟燭、手電筒,以防颱風停電;飯菜多煮一份,以防客來;熱茶熱水,以備待客等。金錢的用度要有智能,各種日常開支要有預算,如需借貸,應該酌量,即使好友,亦不宜共金錢往來,更不可經常在家呼朋作樂,以免干擾家人生活等,都是佛教徒一日的生活修行。

四、讀書休閒

佛教徒閱讀書籍,以佛書,或選擇知識性、勵志性的書籍為主,例如可訂閱佛教雜誌一份,每日亦可讀經、抄經,或閱讀報紙、收看新聞等,平時尤應多充實各種社會信息,多關心時事動態 ,以為度眾的方便。休假時,應盡量減少應酬,多陪伴家人共同參於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若要拜訪朋友,應事先電話連絡。若有聚會應酬時,應表明自己是佛教徒,不飲酒食肉,不勸酒、不酗酒,不便時,至少也應做到不醉酒為原則。對於人情往來,應以探病急難救助為主;在應酬贈禮時,則不完全以金錢為考量,可用字畫一幅、鮮花一束、好書一本等代替,只要出於真切的情意,即使是心香一瓣,也足以令對方感動。

總之,佛教徒的一日修行,待人處事是修行,工作服務是修行,誦經拜佛是修行,談話會面是修行,愛語讚歎是修行,改過遷善是修行,乃至休閒育樂也是修行。如《阿彌陀經》所描繪的淨土生活,以妙華供養、飯食經行、善人聚會、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出廣長舌、念佛念法念僧、稱讚諸佛、發弘誓願、法音宣流等,都是佛教徒一天的生活。又如朝山、參訪、行腳、聞法、共修、集會、讀經、與人為善、小小的佈施等等,也都是一日的修行。就是喝茶吃飯、著衣持缽、出坡作務、應酬往來、揚眉瞬目、語默動止,也都藏有微妙的禪意和開悟的因緣。

佛教徒的修行,是和生活打成一片,而不是離開生活之外別有修行。因此,情緒正常、歡喜自在、發大悲心、忍耐為道、不念舊惡、斷除煩惱、不退道心、擔當責任、懺悔立願、救苦救難、日行一善、做眾生不請之友等,都含有修行的真諦。成佛雖然需要三大阿僧只劫的時間,但是,只要每天不斷的自我要求,自我反省,自我精進,自我昇華,自然能聚沙成塔,成就佛果。

《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