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的大勇敢

劉長樂問星雲大師:男兒要用什麼心態去做事?星雲大師答:要冒險。要敢於犧牲、奉獻、奮進。菩薩第一義就是大勇敢、大慈悲、大智慧。如果這三樣東西,你缺少一樣,怎麼能當菩薩呢?不是弘法中人,說不出這樣的話:大勇敢、大慈悲、大智慧,這三者一樣不缺,才能做菩薩。這話是星雲大師說的,是劉長樂問的。他們兩位都是弘法高人,所以才能有這般答問。我因此感悟到:慈悲的智慧,不會邪惡;智慧的慈悲,富有理性。因為勇敢,慈悲才能轉化為能量;因為勇敢,智慧才能化現為現實。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評價星雲大師:星雲大師讀有字之書,也讀人生這本無字之書。心靜鳥讀天,水清魚讀月。“星雲大師的思維,永遠不是單向的直線,而是有寬度有厚度。能夠從前後左右、上下正反多個方向思考,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境轉;境不轉,心轉。總會轉出新境界、新思路。

世界的天空很佛光!這句經典話語,出自星雲大師傳的第九章《佛法弘揚億萬國中》。北京現代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的這本書中,前面有兩位名家作序,劉長樂的序題為《不向如來行處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的序題為《歡喜》。兩位的序文,文筆深邃中顯露著生動活潑,不難想像,這是受星雲大師的魅力感染。

於丹開篇說:“很早以前,看到過一句話,佛說:‘當世界無情時,我多情;當世界多情時,我歡喜。’那時一顆少年心滿是困惑:如此滄桑炎涼的世界,果真可以懷有恆常的多情與歡喜嗎?”

劉長樂序文中特別推崇星雲大師的忍耐功夫,“星雲大師這一生當中,經常遭受別人的譏諷、譭謗、批評、打擊,但是多次的忍辱,使他的修行,何止增長十年百年之功力。”於是,劉長樂引用佛陀的話說:苦行、持戒,其功德不如忍辱。

星雲大師是台灣佛光山的開山宗師。凡開山者,皆非凡僧。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說的都是開山祖師的故事,菩薩應現,必是與時俱進度眾生,而能勇敢地與時俱進,必有承受忍辱的功夫。

《傳燈—星雲大師傳》用一組排比句,表述佛光山對台灣佛教的貢獻,摘錄如下:

從傳統的佛教到現代的佛教;從獨居的佛教到大眾的佛教;從經懺的佛教到事業的佛教;從地區的佛教到國際的佛教;從靜態的佛教到動態 的佛教;從山林的佛教到社會的佛教;從遁世的佛教到救世的佛教;從唯僧的佛教到和信的佛教;從寺院的佛教到會堂的佛教。

《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