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獨覺並發願,出生富貴證不還

從前在捨衛城裡,住著一位財富圓滿,名叫德衛峽瑪的婆羅門;他有一位關係密切的朋友,住在鄰近的德衛夏城,名叫傑日婆羅門。

傑日婆羅門的妻子名為舍利,因此他們的小孩名為「舍利子」;德衛峽瑪又稱為「能持婆羅門」,故而他的小孩名為「能持子」。舍利子和能持子從小青梅竹馬一塊兒長大,同窗共讀,互相鼓勵幫助,很快就學會基本論典,完成學業。

舍利子又進一步學習 深奧的論典和辯論,到了十六歲時,就已經打敗許多的大辯論家。後來,舍利子跟隨世尊出家,成為阿羅漢,佛陀授記舍利子為智能第一。

能持子後來娶妻成家,並成為引勝國王的大臣,經常往來於宮中,做很多事。但他常常仗恃王權,對人民徵收重稅,奪取人民的財物。

有一天早上,舍利子觀察到教化能持子的機緣已經成熟,因而著衣持缽往能持子家走去。當時,能持子正在指揮工人擠奶,一看到舍利子從遠遠的地方走來,高興地跑上前抱住舍利子,激動異常,對舍利子說:「久違的老同窗,今日重逢,我太高興了,請您光臨寒舍,讓我好好地供養您鮮奶。」

舍利子委婉謝絕:「老同學您有這份心就夠了。我非常感謝,但您的家我是不會去的。」

「我們分別這麼久了,好不容易才見面。如果您不去,我會很難過的!您為什麼不願意到我家呢?」能持子疑惑不解地問。

舍利子說:「因為目前我們彼此的行為完全不同,你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於禮我們可以打招呼,但去你家沒多大意義。」

「舍利子,您不要這麼說。我是個在家人,為了生活,總是會有一些不得已的事啊,否則,生活怎麼過得下去呢?我上有父母,下有妻小與親戚朋友,都靠我維持他們的生活。為了依靠國王,還得護持土地神、天神,供養沙門、婆羅門,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倘若如法行事,那怎麼行呢?」能持子解釋自己的行為。

舍利子告訴他:「既然這樣,我問你一個問題,能否好好回答我?」

「可以,我一定好好回答。」

「你剛才說你是為了父母、妻孝親朋等而不得不做壞事,那麼假如你還沒來得及懺悔便死了,隨業墮入地獄,閻羅王以各種兵器擊打殘害你,你非常難忍,你祈求他不要打殺你,因為你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父母才造業的。請問閻羅王會不會原諒你?」

「舍利子,閻羅王肯定是不會饒我的,只有自作自受。」

「我再問你,一個人為贍養父母去做正當合理的事,自己與父母都能得到很大的安樂,自己也積累很多的資糧。如果這樣,父母是否很高興?」

「那當然。」

「如果你為妻子親眷等造惡業,隨惡業而墮惡趣,閻羅君會不會因為這是為別人造業而不打你、懲罰你?」

「那絕對不會放過我的。」

「如果你為了他們如理如法地行持,他們也會善待你,這個沒有什麼疑義吧?」

「確實沒有什麼疑義。」

「所以,人享受生活不一定要造作惡業啊9

通過舍利子一步一步地點化,終於使能持子清醒過來,他生起很大的後悔心,忍不住大哭了起來,邊哭邊用衣服揩著淚水,對舍利子懺悔說:「舍利子,我以前的行為確實不如法。加上最近又娶了個小老婆,為了滿足她的物慾需求,為此也做出很多的壞事。現在,我願意把她送回娘家,在您面前受持五戒。」於是,舍利子慈悲攝受他,為他授了五戒,圓滿後,舍利子就回去了。

過了很久,舍利子安住在南印度的森林中,遇到剛從王捨城來的比丘,經詢問這位比丘後,知道能持子對佛陀與正法仍具有很大的信心與歡喜心,但目前得了嚴重的疾病,命在旦夕,因此連夜趕往王捨城。

能持子重病臥床 ,看見尊者親臨探病,非常歡喜,想要勉力起身卻是力不從心。舍利子連忙搖手示意他不用起來,並且輕聲細語地親切詢問:「老同學,病有沒有好轉一些?……」

能持子有氣無力地說:「舍利子!我已經不行了,從早痛到晚。」歇了一會又說:「我的頭痛得彷彿要炸開,我的肚子痛得比屠夫把牛的內臟全掏出來再塞回去還痛,我渾身滾燙,就像在烈火裡燒烤一樣,病情沒有半點好轉的跡象。看來是活不久了。」

舍利子對他說:「能持子,我問你,你好好地回答我。你覺得地獄與餓鬼哪個好呢?」

「餓鬼好一點。」

「餓鬼與傍生呢?」

「傍生好一點。」舍利子繼續發問,如此依次問到欲界的最後梵天。

能持子說:「生在梵天是最好的。」

舍利子說:「如果你覺得梵天的果位最好,那就好好聽我傳授給你四無量心的教言,你好好作觀,絕對能轉生天界。」傳完教言後,舍利子就回去了。

此時,世尊觀知舍利子沒有對他傳究竟的法,只能升天,不能得聖果,因而在舍利子離開後,立即以神通力顯現在能持子面前。能持子見到世尊,便生起無比的歡喜心,於是佛陀為他傳授相應的法要,能持子當場證得不還果。接著,佛陀又顯示神變,比舍利子先回到住處,坐在那裡等舍利子。

世尊問:「舍利子,你去哪兒了?」

「世尊!我去給能持子傳法。」

「你傳的法不究竟,在你走後,我又為他傳法,他證得不還果。」

舍利子讚歎:「善哉!善哉!如來神變無比,如來度眾無邊9

那時,比丘們請問世尊:「世尊!能持子是什麼因緣生在富貴之家,後又對佛生歡喜心呢?請世尊為我們開示。」

世尊說:「這是由於他前世願力的緣故。很久以前,在龍天國王治理無爭城的時侯,國家太平,人民無爭。但國王手下有位大臣,經常仗恃王權,暴取賦稅,揮霍浪費,生活享樂。

當時,有位窮人見了,覺得應修一些善法。後來他遇到一位獨覺,便盡力供養,供養圓滿後,獨覺示現神變飛走了。他觀想自己在獨覺面前恭敬頂禮發願:

『以今天供養獨覺的善根,願我將來能生在富貴之家,像國王手下的大臣那樣,依仗王權,享受美好的生活。』

比丘們,你們是怎麼想的呢?當時的窮人就是現在的能持子。

另外,在人壽兩萬歲迦葉佛出世的時候,有一個人皈依佛門,受了居士戒,臨終時發願:

『希望在釋迦佛出世的時侯,我能令佛歡喜,證得聖果。』

當時的居士就是能持子,因為這兩世的願力皆已成熟,所以今世他先作大臣,仗恃王權,暴取豪奪人民的賦稅,奢侈享樂;後來再遇佛,生歡喜心,得證不還果。」

《佛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