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態,是一位天性很孝順的人。他的父親娶妾,生了兩個兒子,十分鍾愛,顧先生以教書為職業,每年所得薪金,全數奉獻給父親。
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為張氏家塾的老師,到任的那日,張氏知道顧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一次送給他,並且對他說;『今天我送給你的銀子,你的父親不知道,這裡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這銀子買田,到了秋收以後,可以獲得幾石的租米,這樣才是增加收入的好辦法,何必把薪金都給父親呢/
顧態回答說:『父親是我家庭中的家長,我的薪金收入,應該都給父親分配應用,才能盡到做兒子的責任。我怎可為了幾石租米而改變孝心,怎敢把錢私用而欺騙我的父親呢?』他收受了張氏全年的薪金,仍是誠心恭敬的全數奉獻給父親。
由於顧先生孝順的榜樣,所以他的兒子都有良好的品行,有一名叫際明的兒子,少年時就考中了進士,做到翰林的官位。(取材自德育古鑒)
湘清按:佛教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上說:『慈父之恩,高如山王。』儒家的孝經上說:『孝莫大於嚴父。』像本篇故事中的顧態先生,誠心尊敬其父,可說是莫大的孝,因而能得到高貴的兒子,真是善有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