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心裡只放一尊佛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慚愧學生開寂,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如下:「生活是修行,是看破,是放下」。

匆匆忙忙,時間過得好快好快,學習 班開課至今已經兩個星期了,而在這短短的半個月當中,學生每一天和學員們一起成長,一起聽經學習 ,一起生活實踐,一起分享心得,收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裡頭充滿著快樂、歡喜和淚水。古人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也逐漸體會到,師父上人常常講的,「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其中點滴報告如下:

一、行堂的日子是快樂的。部分學員被安排參與後勤行堂的工作,在平常人的眼中,吃飯是一件平常的事,而且每一天都要穿衣吃飯,卻不知道真用心,處處都是菩薩學處。學員們參與了行堂工作之後,發現從行堂前的準備,到行堂,到結束的一系列工作環節中,無一不是在歷事煉心。行堂前,工作人員必須洗淨雙手,帶上口罩,穿上工作服裝,衣冠穿戴整潔。大寮提供的食品,必須按照不同的品種做好標識,是鹹還是辣,有序分類,擺放整齊;行堂工具也必須物有定位,不可以隨便放置。更重要的是,行堂的工作人員是一個和合的僧團 ,在這個工作小組中,一切行動聽從組長的安排,而這些體現的是一種敬業的精神。師父上人告訴我們,誠敬是世出世間法成就的關鍵,我們往往因為心浮氣躁,即使聽聞甚深微妙的佛法,卻始終沒有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正是因為沒有誠敬心。行堂的所有工作必須聽從組長的安排,不可擅自行動,在這個過程當中又是放下的過程,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而在這過程中不知不覺養成了老實、聽話、真干的德行。

開始行堂的時候,又是一種心境的考驗,處處都必須考慮到參加過堂人的心理感受,而不是簡單的就是把飯菜打在碗裡,而是要抱著一顆供養諸佛的心,把參加過堂的人當作就是未來諸佛。而且行走時要安詳,不可妄動,才不至於擾亂五觀堂的安靜與肅穆;動作要敏捷,才不至於把飯菜打在餐桌上,影響過堂人用餐的心情。尤其行湯水,更是一種考驗,一不小心就灑了一桌,渣滓和湯水各奔東西,每一勺下去,都是非常謹慎,如履薄冰。而在此時此刻,發現我們的心變得更專注,不敢分神,此時此刻就安住在當下,每一勺飯,每一勺菜,每一勺湯,如同我們修行一般,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總是起妄想分別執著,不能把心安住在當下。海賢老和尚的行誼告訴我們,修行要專一,就是一句佛號,九十二年不拐彎,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假如我們時時刻刻都能安住當下,信願持名,這一生決定成就。

行堂結束時,剩餘食物的清理和分配又是一個考驗。往往會遇到可口的飯菜所剩不多,幸運的時候,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分到微薄的一點點,有時可能只有看著過堂人享用。但是這時卻感到很滿足,內心是一種快樂,因為佈施供養,把最好的食物都佈施供養給了大家。遇到味道不好的時候,必須吃得下去,吃別人不願意吃的食物,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慢慢放下了對食物的貪著。在這過程中那分貪心慢慢減淡了,發現滿足慾望 所得到的快樂,遠遠比不上佈施供養而發自內心所流露的快樂,這才體會到世味哪有法味濃的意思。就像弘一大師說,「淡有淡的味道,鹹有鹹的味道」。而海賢老和尚就是一句佛號終日不離口,從早至暮從未間斷,那是真正體會到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的法喜。

二、練習 坐姿的日子是快樂的。當我們心中生起真誠、恭敬心的時候,發現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在修行,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平時我們在道場習慣了坐的威儀,並不在意,而在學員眼裡卻變得不平常。這才逐漸明白師父上人常講的幾句話,學習 的態度,真誠、恭敬、清淨心;學人的善根,老實、聽話、真干,真正具足誠敬之心,哪一法不是佛法?就像六祖惠能大師,舂米劈柴也是佛法,也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學員們大都是父母的年齡,來這裡學習 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學生心中也是無限的感恩。學員們陪著我們一起端坐在教室裡,每天聽經學習 八小時,確實是一種考驗和煎熬。坐在椅子上,上半身必須保持端正挺拔,不偏不倚,頭不可歪斜,雙腳又要擺正,不可交 股,伸直,而且還要堅持八小時以上,真有一種煎熬的滋味。俗話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雖然有些辛苦,但是經歷過了就是一種法喜,那是一個放下的過程。老子說,他正是因為有身體在,所以不自在。佛法第一步首先要破身見,我們不知道這個身是假的,執著於它,過分的愛惜它,卻不知道把假我放下,真我就現前,得到的是一種自在。而在練習 坐姿的過程當中也體會到,真下狠心,斷煩惱習 氣也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難,重要的是在我們那顆心,真正想去做,自然就會得到好的結果。

師父上人告訴我們要把佛法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學習 當中,重要的是看破、放下。感恩師父上人慇勤教誨,讓學生逐漸明白很多宇宙人生的真相,讓學生逐漸明白這一生來到這裡是酬償業報,什麼是帶得去的,什麼是帶不去的,哪些是該放下,哪些是該提起。八萬四千法門,唯獨這一句佛號,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此生一定要堅定不移,往前走下去。感恩學員們的到來,這其中有很多是家長,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俗話說,「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為成就子女,再艱辛的日子也能堅持熬下去,感恩您們,天下的父母。感恩大家長,為成就我們的道業,為我們創造殊勝的緣分,一路上的陪伴,歷盡艱辛,付出了太多太多,斑白的雙鬢,蒼老的臉龐,始終讓學生刻骨銘心,護法恩德重如須彌山。學生在這次學習 和承擔中體會到許多許多,不堪回首往日種種的無知,感激之情,言語難以表達,只有化為無比的動力,堅定信願,今生一定要成就。

以上是慚愧學生開寂粗淺的心得報告,肯定有諸多錯誤之處,懇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恭祝師父上人:法體安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光壽無量。慚愧學生開寂頂禮敬呈。

老法師:雲南大士閣這個道場,他們的學習 班這一期又開學了,我們看了同學的報告很歡喜。修行這個名詞,含義要把它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包括三大類,第一個是念頭,起心動念,意業的行為;第二個是造作,我們身體的動作,身業的行為;第三是言語,口業的行為,叫身口意三業。三業行為錯了,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這個要懂,不是每天早晚課誦磕頭燒香,不是這個。修行在哪裡?時時刻刻,不分晝夜,在任何空間時間,所謂一切時一切處,特別是人與人相處,那是最好修行的地方。

我們看看佛怎麼修法?我們應當要學。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是修行,這講比身口意詳細。眼見色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這是性德,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萬德萬能,我們能看清楚是德。我們是不是看清楚?沒看清楚,確實是迷惑,在迷惑當中又生煩惱,這就錯了。為什麼?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迷了。如果這個起心動念是善的,還勉強能說得過去,為什麼?感三善道。如果這個起心動念是不善的,那就是與三惡道起感應道交 ,你說多可怕。眼在哪裡修行?在色上修行,就是你所看的對象,色相,在這上修行。修什麼?修不起心,清清楚楚,明明瞭了,沒有起心動念。我們講得俗一點,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的心被染污了。我們如果想到這個地方,幾個人真修行?為什麼?他起心動念裡頭有善惡,這個善惡就是製造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從這個念頭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善就是三善道,你想惡就是三惡道,從這生,出不了六道輪迴,出不了十法界。

如果能像佛一樣,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換句話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人,他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清清楚楚,明明瞭了,沒有起心動念。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太少了,一百年當中可能一個也找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第二等的,第二等是菩薩,不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是第一等,他不起心不動念,我們起心動念,為什麼?起心動念太微細了,我們自己不知道。你看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修唯識的,用現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心理學家。佛門有這麼一門功課,叫法相唯識,就是現在講的心理學家。釋迦牟尼問他,我們凡夫起一個念頭,心裡起個念頭,佛問彌勒菩薩,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多少個微細念頭?經文是「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是一句經文,這一句裡頭佛問了三樁事情,你看第一個,幾個念頭;第二個,幾個相;第三個,幾個識,問了三個問題,就是我們動個念頭。彌勒菩薩回答,這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得出來的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那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有人說可以彈七次,我能彈五次,我年歲大了,體力衰了,年輕力壯我相信可能彈七次。如果彈七次,三百二十兆再乘七,一秒鐘得出的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個念頭,這個念頭你能夠捕捉到嗎?不可能!

我們現在看電視屏幕,電視屏幕的頻率多高?一秒鐘一百次。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畫面是百分之一秒,一秒鐘它已經換了一百次,我們一點不覺得。最早的我這有,這是電影 的膠卷、電影 的底片,這你們可能沒有看見過,這個年代過去了。我們年輕的時候常常看,電影 院。這是電影 的底片,一秒鐘在銀幕上它生滅多少張?跟諸位說,二十四張,二十四張就把我們騙了,好像是真的一樣。最初的黑白的電視,大概你們也沒有遇到過了,早年的電視沒有彩色,它是五十張,一秒鐘五十張,現在彩色的一秒鐘一百張。我們看不出來,我們的眼睛不行,太差勁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這個眼前所看、所聽的,你看這頻率多高。

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從念頭生的。最近二十年,量子力學家才發現,發現什麼?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確確實實沒有,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物質現象,這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為什麼?它這個現象有沒有?有,但是它存在的時間只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你怎麼能掌握得住?它太快了。所以你說它生,它早就滅了,你說它滅,它又冒出來了,它生滅不停,前念滅後念生,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我們怎麼能捕捉?我們面對電視屏幕是百分之一秒,一秒鐘一百次,一百次生滅,哪一個是你?你說這個已經過去了,找不到了。這一個就這麼高的頻率波動產生的幻相,我們誤會以為它真有,這個物質的東西實在上完全沒有。我們從看電視裡面細心去觀察體會得到。電視屏幕好,好例子,古人用夢幻泡影,這個比夢幻泡影更容易理解。不生不滅的是屏幕,屏幕我們打開了,一片光明,裡面什麼也沒有,那就沒有生滅,那就是真心,那就是能現能變的。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屏幕就是自性,裡面的色相就是萬法。我們一按頻道,出來了,色相出來了,就是物質的現象你看見了,不按頻道的時候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精神、物質都不是真的,但是精神比較接近真,物質是純粹假的,根本就沒有這回事情。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真正搞明白、搞清楚是什麼人?大徹大悟的人。大徹,法身菩薩;大悟,權教菩薩,比阿羅漢高,比辟支佛高,雖然他沒有超越十法界。大徹大悟超越十法界了,他到一真法界去了。這個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得大悟。小悟是小乘初果到阿羅漢,這小悟。小悟就很管用,他得清淨心。六道凡夫的心不清淨,統統被染污,就是著相。我們說,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這些大修行人他不放在心上,為什麼?他知道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你問他,他什麼都知道;你不問他,他什麼都沒有,他心裡乾淨,什麼都沒有。問他,自性智慧流露,回答你,正確,沒有錯誤。

所以修行,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修行,時時刻刻,從早到晚,清楚明瞭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放在心上就對了,放在心上就變成妄心,變成染著心,染污的心,就變成煩惱、變成習 氣,這個麻煩大了。所以佛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要懂,依教奉行,在起心動念之處。不起心不動念,是法身菩薩,是佛;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菩薩;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叫六道凡夫。所以我們是修六道凡夫,還是修阿羅漢,還是修菩薩?至少我們要修菩薩,那就是不分別、不執著。因為起心動念太微細,我們根本不知道,事都在我們眼前,沒有離開我們,我們就是不知道真相,把假的當作真的,這個是難。

什麼時候佛講的真相你才能夠看到?大乘教裡告訴我們八地以上。你看菩薩的等級五十二個,十信、十注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個,上面還有等覺、妙覺,一共五十二個。八地菩薩是地上第八地,也就是最上面這十個位次是十地菩薩,從初地到八地,到八地佛說你才能看到。初地到七地這個位次上知道,很清楚知道,沒有見過。我們現在知道,知道得很模糊,不是很清楚;他們知道很清楚,沒見到。八地就見到了,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就是五十二個位次最上面的五個位次,他們能看到。佛這個話不欺人,佛不是說只有我一個人看到,這五個位次的人全看到。證得這五個位次的人多,不止佛一個,他們統統都看到。我們將來能到八地,也就看到了。現在我們看不到、聽不到,根本感覺不到,這就是麻木不仁,煩惱習 氣太嚴重了,無法感覺。你像這些電影 ,以前這個電影 的底片,很容易,比較上容易的事。如果對於電影 這個道理不熟悉,你跟他講,他還是不懂,他只看到銀幕上的那個人會動,好像是活的一樣,他不知道為什麼會動。它是動畫,是這麼一樁事情。

所以修行在環境當中,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然環境裡面去練。怎麼個練法?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心裡只放一尊佛,阿彌陀佛,除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外面的事情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他一點也不操心,你向他請教,他歡歡喜喜,沒有一樣不好,這就是他面對一切境界的功夫,這是修行的功夫。沒有一樣東西他會放在心上的,除阿彌陀佛之外,這叫真念佛,所以決定得生淨土。開寂法師這個地方也提到看破、放下,看破是對於事實真相完全瞭解,瞭解不要放在心上,叫放下。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 班第一四三集)

《淨空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