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典範

我們曾經在法會中講過《佛說齋戒經》。這是佛為了韋耶夫人誠心求戒而說的。受持齋戒的功德相當殊勝,但大家求戒的動機必須正確,不可以人來了,心裡還惦記著家庭事業,或想著齋戒一結束要如何享樂,甚至希求來生的福報,這種心態稱為「牧牛齋」,像放牛的人一樣,一心一意只掛念明天的水草,除此之外,再也沒有高遠的目標。另一種齋戒叫「尼犍齋」。這一種情況是受戒的時候似乎很認真,但完全無心探求齋戒的真實意義,他們講究的是表面功夫,使人認為他們有修行,但齋戒結束後,依然故我,所有不該犯的毛病,一樣也不缺,這叫作「尼犍齋」。簡單的說,那是一種重視表象,不重視實質內涵的齋戒。

佛陀在這一部經中,不直接宣說齋戒的真實意義,而先說明有所謂的「牧牛齋」及「尼犍齋」,用意是希望佛弟子必須審查自己的用心,是不是也犯了相同的毛病?如果有的話,那是非常不明智的。但或許有人要問:佛法教育世人斷惡修善,照理說,應當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持續不斷才對,為什麼制定一個月六天,為什麼等到諸天善神巡視人間,審查善惡的時候才修善?這不也像「尼犍齋」一樣的意思嗎?這個問題是這樣:佛所制的八關齋戒,鼓勵在六齋日的時候受持,不表示平常可以放逸,可以為非作歹。五戒是佛弟子的根本大戒,必須終身秉持,這是不放假的,在五戒的基礎上,於六齋日加受八關戒齋,希望利用這些日子對自我的要求更進一步,多修一分清淨心,多修一分人天福報,多種一分出家的因緣。比方說,平常的時候,老師認真教書,學生認真上課,但教育部的官員偶爾到學校巡視、審查,這時候,老師及學生都比平常更加認真,道理是一樣的。不是說官員不來,老師不必教書,學生也不必上課了。所以《梵網經菩薩戒》中才有一條「不敬好時戒」,要佛弟子懂得精進,增上功德。

簡單說,八關齋戒是為了使佛弟子能進一步精進道業而設的。或許有人要問:對於沒有持受五戒的人來說,這又有什麼意義?大家要知道,這個意義也是非同小可。很多人雖然不能持續修善,但也要有機會讓他暫時離開惡業。佛告訴我們,眾生都有佛性,眾生都有如來之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果他可以一天暫時放下惡業,持戒清淨,難保他將來成佛不比你快。所以佛說,如果能受持八條清淨的戒律,內心修習 六念,這叫「佛法齋」。

古印度時候有十六個大國。佛說,守八關齋戒的功德,就像十六個大國都將金銀財寶裝滿滿的,日夜享受,還不如一日一夜 受佛法齋戒,將來生天,乃至畢竟解脫,成就佛果的功德。你看,人間五十年,只不過是四天王天的一日一夜 而已,一天好好守持齋戒,將來至少生四天王天,他們的壽命等於人間九百萬歲。

話說回來,雖然有這麼殊勝的人天果報,但總不是佛法齋的最終目的,因為天上的壽命再怎麼長遠,也有用盡的一天,免不了生死輪迴。所以我們希望大家把這功德回向西方淨土,將來往生極樂世界至少中品中生,與眾生共成佛道。天上的享樂已經那麼殊勝,但如果與西方淨土比起來,又差遠了。往生西方淨土,沒有所謂福報享盡這一回事,更不可能退回生死輪迴,道業只會增長而不會退轉。兩種福報比起來,你看差多少?不過,話說回來,這麼殊勝的功德難道是隨隨便便可以獲得的嗎?當然不是,齋戒的這一天,大家不但要持戒清淨,而且一心念佛。用齋戒的清淨幫助念佛,又以念佛的專注幫助持戒,兩者相輔相成,展轉增上,可以使道業一日千里。

念佛的重點在於專注一心,無雜無間;持戒的重點在於護持戒體,持戒清淨。什麼叫戒體?簡單說,它是在受戒的時候,以真誠心、清淨心求戒而產生的一種防非止惡的功用。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保護修行人免於破戒的危險。在台灣,早幾年前,有一位持戒非常精嚴的師父,叫廣化法師,我們底下來講一講他的傳奇故事:

當時在南普陀佛學院,有個沙彌剛出家時,廣化法師問他:「沙彌十戒中的最後一條『不持生像金銀寶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好了9因為在中國的情況,要持這一條戒是很難的,所以廣化法師這樣問他。這沙彌了不起,有決心,他說:「我要持,我要受十條戒。」法師說:「好,很好!那你就受吧9沙彌十戒都受了,從此他也就不碰錢了。有一天,他要出門去,準備換衣服,不小心穿錯了別人的,他也不知道衣服裡有錢,抓了就穿,不自覺的手去碰到那些錢,啪!一聲,那些錢竟然噴出去一尺多遠,他嚇了一跳,「我沒有動它呀9各位!錢自動噴出去,這就是戒體所產生的作用。得到戒體的人,遇到犯戒的境界,戒體自動產生防非止惡的作用。所以各位,以後當你吃到雞肉的時候,彭,它飛走了,那表示你慈悲的戒體不可思議啊!

還有一次是廣化法師個人的體驗。有一年他在南投閉關,那一天正好是端午節,他因為在關房中跌斷了腿,南投鄉下也沒什麼醫院,所以必須趕到榮民醫院去治療。天一亮,他喝了一碗豆漿,加上幾片餅乾,師徒二人就出發了。那天正好遇上颱風,颳大風又下大雨,路上少有人車往來,二人非常驚險的到達了醫院。說到這裡,廣化法師提醒我們,如果要出遠門,在家裡不妨先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虔誠的念一萬聲,可以保證你一路平安。尤其是女眾,如果晚上要出門,不妨先念一千聲或一萬聲「南無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地藏菩薩本願經》裡有一段話:如果有什麼水災、風難、土匪賊難等侵害你的時候,只要念他的聖號,他必定保佑你平安無事。當時廣化法師就是這麼做,所以一路平安到達了醫院。

可是到了以後還不順利,醫院裡的人處處刁難,折騰了好久,勉強同意他住下來的時候已經天黑了,一整天下來只喝了一碗豆漿,幾片餅乾而已。廣化法師因為持過午不食戒,到了晚上,已經餓得受不了。這一陣子肉體上的折磨使他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這時他心裡對佛菩薩說:「我不敢說自己持戒清淨,但也始終沒破戒呀!怎麼今天弄成這個樣子,腿也跌斷了,又讓我餓得受不了,算了,我要犯戒了。」正好院方送來稀飯,他心想:「犯戒就犯戒吧,反正佛菩薩不管我了才讓我變成這樣,吃吧9正當他把稀飯送進口裡的時候,一顆金牙齒突然跳起來梗在那裡,沒辦法嚼稀飯,用力拔也拔不起來,他想:「佛菩薩這下又要護持我,不讓我犯戒了嗎?」好吧,只好將沒嚥下去的全吐出來,漱漱口,睡覺吧。說來也真奇怪,這一顆金牙齒是他出家以前補的,從來沒壞過,現在居然跳起來了。第二天早上,這一顆金牙齒還沒掉下來,這時稀飯又送來了,法師正發愁怎麼吃飯?奇怪的事又發生了,他將稀飯一送進口裡,突然「咚」一聲,金牙齒掉到了碗裡。昨天用力拔都拔不起來,現在自動脫落!鎊位,這就是戒體的妙用。受過戒,只要發心持戒,不管走到那裡,隨時隨處都是持戒的地方,戒體都能發揮防非止惡的功能,這叫作「隨行戒」。

廣化老法師又特別說,在經典裡面提到,每個人一出生,身邊都有兩個神,一個叫同名神,一個叫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皮膚很白,你只要做好事、做善事,祂就把你記下來,每個月的六齋日回報天上;旁邊還有一個同生神,外表是黑的,專門記惡,你只要起壞念頭、壞的語言、壞的行為,祂也給你記下來。祂們兩個,同名神跟同生神,一男一女,每個月的六齋日往上呈報,甚至審查你一輩子所做的善惡。有人以為這只是傳說而已,偏偏老法師親眼見過他們,看著他們審核自己所作的善惡。所以各位不要懷疑,獨處的時候也要保持正念,不要以為沒人看見就放逸了。

還有一個故事,在清朝末年,有一個舉人要到北京去考狀元,狀元是春榜,過了年才考的。住在遠地方的必須在冬天出發,才能趕上春天的考試。大陸 上北方,一到冬天,冰天雪地,根本看不見路。這位舉子在路途上就遇到這種情況,無法趕路只好住到一家客棧,老闆娘是年輕的寡婦 ,她先生剛去世不久。這位舉人原來只想住一晚上,沒想到大雪連綿不斷,根本出不了門,只好繼續住下去。日復一日,一個是青年男子,一個是年輕寡婦 ,孤男寡女,天天對望,日久生情。在戒法中,動了婬念時,算是犯了「遠方便」的輕罪。起了婬念之後,男的起身向女的房間走去,舉手敲門之前他想到:如果犯了婬,天庭會革除他的狀元名。中國古時候有一種說法:一個人若是犯了婬,縱然再好的學問,命中注定是今科狀元,天庭必定革除他的名位,他一定考不上。舉人於是放下念頭走回房間,這樣他已犯了「次方便」的中罪。在年輕寡婦 這一邊,她起了婬念之後走向男的房間,這時她想到應該為丈夫守節,死後才能升天;如果犯了婬,必定下地獄,於是她也放下念頭走回房間,同樣的,寡婦 也犯了「次方便」的中罪。盡避男女雙方暫時控制自己,但終究按捺不住,青年舉子和年輕寡婦 最後還是共處一室,身體抱在一起,但尚未交 媾,這時他們犯了「近方便」的重中罪。在他們身體相抱時,忽然聽見空中有個聲音:「你們兩個王八蛋,要干又不干;把我的功過簿,劃得稀疤爛。」接著,空中丟下來一本功過簿,他們一看,上面有他們的名字,一個原本是今科狀元,因犯婬而革名;一個原本死後升天,也因為犯婬而劃掉了名字。兩個人一看嚇得發抖,從此不敢再起婬念。從這個故事,我們佛弟子要懂得警惕,一犯了婬戒,什麼功德都沒了。

《海濤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