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無常

現見三有無常幻化相,捨棄今世瑣事如唾涎,

苦行修習 追隨先輩跡,無等上師足下我敬禮。

丙二(壽命無常)分七:一、思維外器世界而修無常;二、思維內情眾生而修無常;三、思維殊勝正士而修無常;四、思維世間尊主而修無常;五、思維各種喻義而修無常;六、思維死緣無定而修無常;七、思維猛厲希求而修無常。

丁一、思維外器世界而修無常:

由眾生共同福德所形成,被認為是堅不可摧的四大洲、須彌山、天界以及鐵圍山等外器世界,雖然存留時間可長達數劫,但它們也是無常的,最 終必定將因七火一水而毀於一旦。具體來說,在此大劫毀滅之時,內情眾生由下而上逐漸化為烏有,到第一禪天以下所有眾生無一存留。在此之後,天空中依次出現 七個太陽,第一個太陽出現而燒盡一切樹木園林;第二個太陽出現使得一切溪流池沼無餘乾涸;第三個太陽出現使一切大江 河水全部乾涸;第四個太陽使得無熱惱大 海也滴水不剩;第五個太陽出現時,外界深達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蕩然無存,隨後逐漸乾涸到兩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一萬直至八萬由旬深度,剩下的水,又從 由旬、聞距開始,到最後連蹄印許的水也乾涸無餘;第六個太陽的出現焚燬大地雪山;第七個太陽出現時,須彌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阿毗達磨論》中所 說,自內而外逐層環繞須彌山周圍的七重大山,即擔木山、持軸山、持雙山、善見山、馬耳山、持邊山和象鼻山。)及鐵圍山全部燒成一片火焰。火焰盤旋向下熾熱 到極點,焚盡一切地獄之處,火舌又直衝上方燒燃梵天所有空空蕩蕩的無量宮殿。此時此刻,光明天的小天子們驚惶失措地大呼小叫道:“如此大火燃燒起來了!” 老天子們安慰他們說:“這樣的大火以前也是燒到梵天以後就無影無蹤了,不要驚惶,莫要害怕。”

就這樣,經過七次大火之後,二禪天便形成了水雲層,緊接著軛木、箭矢般的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猶如鹽溶入水般毀滅消失。經過了 七火一水毀滅結束之後,下基的十字杵金剛風向上翻滾,三禪天以下猶如風捲塵埃般地滅絕一空。這樣,容納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數的四大洲、須彌山及 天界全部同時滅亡,最後萬事萬物變成一大虛空。

既然大千世界也有變成空無一物的時刻,那麼我們如秋蠅一樣的人身,又有什麼恆常穩固的呢?

對於上述的道理,我們要認真思維,誠心實修。

丁二、思維內情眾生而修無常:

上至有頂下到地獄底層的所有眾生沒有一個能逃脫死亡的。如《解憂書》云:“地上或天間,有生然不死,此事汝豈見,豈聞或生疑?”意思是說,有生必然有死,從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以說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也絕不會有“到底死還是不死”這種模稜兩可的懷疑。

尤其是我們生在壽命不定的南贍部洲,又時逢末世,死亡很快就會臨頭。實際上,自從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人的壽命 從來不會增加而只有減少,而且死魔猶如夕陽西下的陰影般片刻不停地越來越向我們逼近,在何時何地死去原本就無法確定,誰也不能肯定明天或今晚甚至僅僅現在 呼吸間不會命歸黃泉。如《因緣品》云:“明日死誰知,今日當精進,彼死主大軍,豈是汝親戚?”

又如怙主龍樹說:“壽命害多即無常,猶如水泡為風吹,呼氣吸氣沉睡中,能得覺醒極稀奇。”這其中的意思是說:人們處於安然的沉睡中,平緩地向內吸氣向外呼氣,可是也不敢肯定在這期間就不會死亡,對於在睡眠期間沒有死去而能安然醒來,也應當看成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現在我們這些人雖然知道總有一天要死,但因為相續中沒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觀念,以致於時時執著常有的生計,在患得患失中虛度人生,正當我 們沉湎於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樂、幸福、名譽之時,死主閻魔很可能手持黑索、緊咬牙關、獠牙畢露突然來到我們面前,到那時,縱然擁有英勇的軍隊、強大的勢 力、豐富的財產、智者的辯才、美女 的身色、奔馳的良駒也都無濟於事;即便鑽進一個無隙可乘的鐵箱子裡,外面有數十萬勇士手持鋒利的兵刃,箭矛的尖端指向外 面圍繞保護著,也絲毫守護不了、遮擋不住。當死主閻魔將黑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時,他只能是面色鐵青、淚眼汪汪、五體僵硬地被帶到後世的大道中。此時此刻,勇 士無法救護,大德不能吩咐,飲食無法引誘,無處可逃、無處可躲,無依無怙、無親無助、無計可施,也無有任何尊者的大悲(所能庇護),哪怕是藥師佛親自降臨 也無法延緩壽命已盡的死亡。因此我們切切不可懶惰懈怠、一拖再拖,而應誠心修持臨終時決定有益的殊勝正法。

丁三、思維殊勝正士而修無常:

在此賢劫中,以往出世的勝觀佛、寶髻佛等七佛(毗婆屍佛(即勝觀佛)、屍棄佛(即寶髻佛)、毗捨浮佛、拘留孫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 佛、和釋迦牟尼佛)及其不可思議的聲聞、緣覺、阿羅漢眾眷屬,雖然曾經以三乘佛法利益無量無數的所化眾生,可是如今只剩下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除此以外諸佛 都已趨入涅槃,他們的教法也依次隱沒。在現今的這一教法中,儘管各大聲聞及其五百阿羅漢眷屬眾也曾紛紛現身於世,但他們同樣都依次於法界中趨入無餘涅槃。

此外,在印度聖地,曾經出世過具足地道功德、眾多神通、無礙神變、結集經教的五百阿羅漢及二勝六莊嚴(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 的兩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謂裝飾南贍部洲的六莊嚴:精通中觀學的龍樹和聖天;精通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八十大成就者等 等,然而如今已無一人在世,僅有記載他們出世情況的傳記留在人間。

在藏地雪域,鄔金第二大佛陀廣轉成熟解脫法輪 時,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之後又湧現了舊派(寧瑪巴)的索宿努 三師(舊譯密乘中最早的三位佛學家的合稱,即索·巴協旺丘,宿·釋迦窮乃和努欽·桑傑巴協)、新派的瑪爾米塔三師(塔波噶舉派創始人瑪爾巴譯師,米拉布衣 師和塔波醫師三人的合稱)等不可思議的智者及成就者。他們大多數都已經證得成就果位,可以自由 自在地駕馭四大,示現有實變為無實、無實變為有實等離奇之神 變,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壓、不墮險地,完全遠離了四大的損害。

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爾的尼祥嘎達雅山洞中禁語而住,當時來了許多獵人。他們問:“你是人還是鬼?”尊者一言不發,一直端坐著凝視 虛空。於是乎這些獵人開始向尊者放射大量的毒箭,然而都沒有能夠射中,接著他們又將尊者拖到水中、丟下深淵,可是尊者卻縱身向上依然返回到原地安坐。最後 獵人們在尊者的身上堆積木柴點火,火卻怎樣也燒不起來。

儘管曾經出世這樣的大成就者委實不乏其數,但最終他們都顯示了無常的本性,現在僅有傳記留存而已。我們這些人以往昔惡業為因,被惡緣之 風所吹,由惡劣習 氣相連,心相續依靠四大假合的不淨肉身,無法確定這一虛假的身體於何時何地毀滅,因此從現在起三門應當策勵行善修福。一邊這樣觀想一邊修 行。

丁四、思維世間尊主而修無常:

壽達數劫、威德圓滿的諸位天神和仙人也不能擺脫死亡。諸如梵天、帝釋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世間尊主可謂萬壽無疆,他們可以住留數劫, 偉岸身軀高達一由旬(古印度長度單位名。五屍為弓,五百弓為一俱盧捨,八俱盧捨為一由旬,約二十六市里許)及一聞距(古印度長度單位名。古印度以人壽百歲 時代所用弓之長度為一弓,一俱盧捨為五百弓,相當於二十五市尺),其身所擁有的光彩甚至比日月更勝一籌,可是他們也同樣免不了一死。《功德藏》中說:“梵 帝自在轉輪王,無法擺脫死主魔。”再者,具足五種神通的天人及仙人,雖然依靠神變的威力可逍遙自在暢行空中,但是到了最後他們也無法逾越死亡的命運。《解 憂書》云:“大仙具五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和他心通),能行於虛空,然而卻不能,詣於無死處”。

在這個人類世界也是一樣,財富力強高居於首的所有轉輪王,以及印度聖地的眾敬王延襲下來的統治南贍部洲不可思議的君主,還有三巴拉王和三十七贊扎王等印度東西方地位顯赫、財產豐厚為數不少的國王雖然曾經紛紛降臨於世,(可是如今都已成了輝煌的歷史)。

在西藏雪域,自從除蓋障菩薩的化身國王涅赤贊普(《青史》作赤贊鶻提。吐蕃王朝第一代國王。其出處有說是色界第十三天光明天子下凡,有 說是釋迦王族後裔。初在西藏澤當附近贊塘閣希山間,被當時的十二個氏族酋長和苯波教徒共同擁立為王,舁於肩上,稱為涅赤贊普,義譯肩座王,為吐番天座七王 之首)以來,已出世了天座七王、地賢六王、中德八王、初贊五王、幸福期十三代、極樂五代等,(現在都已不復存在)。

吐番王朝世系表

在位時間 漢譯名 備 注
約公元前360年至公元前第二世紀 聶赤贊布

穆赤贊布

丁赤贊布

索赤贊布

美赤贊布

達赤贊布

師赤贊布

天赤七王
約公元前第二世紀至公元第二世紀 艾雪勒

德雪勒

提雪勒

古茹勒

仲謝勒

伊雪勒

地上勒六王
薩南森德

德楚南雄

色諾南德

色諾布德

德諾南

德諾布

德結布

德珍藏

地德八王
約公元第二世紀至公元629年 結多日隆贊

赤贊南

赤扎邦贊

赤脫吉贊

赤脫脫日寧謝

贊王五代
赤寧松贊(揭利失若)

仲寧德烏(勃弄若)

達日寧色(詎素若)

南日松贊(論素贊)

幸福十三代
唐貞觀三年至唐高宗永徽元年

公元629—650年

松贊干布(棄宗弄贊)
公元650—676年 芒松芒贊(乞黎拔布)
公元676—704年 都松芒布吉(器駑悉)
公元704—755年 赤德祖丹(棄隸縮贊)
公元742—797年 赤松德贊(娑悉籠臘贊) 極樂五代
公元797—798年 牟尼贊布(足之煎)
牟笛贊布
公元798—815年 赤德松贊
公元815—838年 赤熱巴巾(可黎可足)

(觀音菩薩的化身)法王松贊干布在世期間,依靠幻化的軍隊征服了上至尼泊爾下至中國的大片領域。

(文殊菩薩的化身)天子赤松德贊在位期間,也統轄了南贍部洲三分之二的領地。

法王赤熱巴巾時期,在印度恆河岸邊豎立起一塊鐵碑,作為印度與西藏界限的標誌,而且他也收服了印度、中國、格薩、達蘇等許多國家作為附屬國。從此之後,每逢新年宴會,各國使臣需要在同一天內聚會拉薩城,舉行獻禮進貢等等儀式。

儘管他們曾經擁有如此威力,然而現在這些也都成了歷史記載,除此之外無有任何留存下來。

如果思維上述的道理,那麼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住房、受用、眷屬、權勢等,自以為是何等何等的優越,但與以上諸位先賢比較起來,簡直就成了蜂巢一樣。這樣的世間欲妙又有什麼恆常性、穩固性可言呢?

我們應當深思並觀修以上的道理。

丁五、思維各種喻義而修無常:

總體來思維劫的增減,也同樣是無常遷變的性質。

在往昔初劫時,空中本無日月,所有的人都是憑借自身的光芒照明,依靠神變行走空中,身體高達數由旬,以甘露為食,幸福美滿可與天人相媲 美。然而由於眾生的煩惱和不善業所致,使得人們各種福報日趨直下,以致於變成了如今這種狀況。現今的人們煩惱越來越粗重,由此勢必導致福德越來越減弱,壽 命越來越短暫,最後到了人壽十歲時,各種疾疫劫、戰爭劫、饑饉劫盛極一時,南贍部洲的眾生幾乎瀕臨滅絕。到那時,彌勒菩薩所示現的化身將為剩下的人們傳揚 斷除殺生的妙法。此時人類的身高到了一肘左右,人壽增長到二十歲,爾後逐漸遞增,到了人壽八萬歲時,怙主彌勒出世,示現成佛轉大法輪 。這樣往返增減滿十八 次以後,人類的壽命達到無量歲時,勝解佛(賢劫千佛中的最後一佛)出世,此佛住世壽量是前面賢劫千佛壽量的總數,饒益眾生的事業也等同於千佛事業的總和。 到了最後,這一賢劫也杳無蹤影。所以觀察劫之增減也不離無常的本性。

分別觀察四季變遷也是無常的:夏季,所有草地一片青翠,雨水猶如甘露般普降,人們也盡情享受舒心悅意的美景,五顏六色的鮮花爭奇鬥艷、 絢麗多彩,真好似天境一般;秋季,瑟瑟的冷風將綠野變成黃色,所有的花草也漸漸枯萎凋零;到了冬季,地凍如石,滴水成冰,寒風凜冽,就算是經過許多馬路 (一匹馬一天所走的路程。許多馬路即一匹馬許多天所經過的路程)尋覓也找不到夏季生長的一朵鮮花。如此春去秋來,寒來暑往、秋季、冬季、春季等依次出現, 前前季節的一切顯現都會變成另一番情形,這些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無常實例。同樣,如果思量昨天和今天、今天早晨和今天晚上、今年和明年……,時時刻刻都在遷 變之中。所以說,無論何事何物都沒有恆常、可信、穩固的。

特別是我們在自己所住的城市、村落、寺廟等之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從前財產豐厚、興旺發達之人,現今也有淪落衰敗甚至家破人亡的現象;昔日窮困潦倒、勢單力薄之人,如今變得財運亨通、勢力雄厚……這些現象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

我們生活在一個家庭中的人也是如此,歷代宗親祖輩父輩全部相繼過世,現在只剩下他們的名字而已,自己同輩的兄弟姊妹等也有許多已經離開人世,時過境遷,此時此刻我們全然不知他們轉生在何處。

許多人前些年財勢圓滿猶如人間之莊嚴(即人間具有名望,德勢之人),可是今年卻只有名字留在人世。現在有錢有勢、眾人羨慕的富豪,明年 的此時或下個月還在不在世誰也不知道。乃至觀察觀察自家牲口圈裡的牛羊狗等,以前已死去多少,現在又剩下多少,這一切最終又變成了什麼樣,都不超出無常本 性。百年以前在世的人們如今沒有一個未死而遺留下來的,現今南贍部洲的所有人在百年之內也會一個不剩地全部死亡。

所以,內外器情所攝的萬法當中,恆常堅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可以概括為生際必死、積際必盡、合久必分、堆際必倒、高際必墮。此外,親怨、苦樂、賢劣及一切分別念也都是無常的。

生際必死:無論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厲如霹靂、富如龍王、美如天仙、艷如彩虹,可是當死亡突然到來之時,他也沒有剎那的自由 ,只 能赤身裸體、赤手空拳地離開人間,只能在對財產、飲食、親友、部屬、弟子、僕從等眷屬所有受用依依不捨之中拋下一切,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而去。 縱然是數以千計僧人的上師也不能帶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數以萬計部落的首領也不能帶走一奴一僕,哪怕是擁有南贍部洲一切財產的主人也無法帶走一針一線,就連 自己最為珍愛、精心保護的身體也必然要捨棄。

有些人在活著的時候,身著綢緞、口飲茶酒、地處高位、美如天仙,但他們的身體死後也只是一具屍體,東倒西歪地放在那裡,令人見而生畏。 如米拉日巴尊者言:“見而生畏之屍體,本為現在之身體。”人死以後,他的屍體被繩子捆綁,用布幔遮蓋,以土石墊靠,生前用的碗也被扣在他的枕邊(這種將死 者生前用的碗扣在他的枕邊是藏族民俗),無論活著時是多麼端嚴可愛,到那時都將成為悲慘至極、令人發嘔之處。以前在世時躺在層疊舒適的床 上,身穿溫 暖羔 皮,頭枕柔軟皮毛,甚至睡覺醒後稍有不適,也要翻來覆去。但死後,只是在身下墊上一塊石頭或者草坯,頭上佈滿灰塵。

當今,有些一家之主認為:如果我有個三長兩短,那我的家人或者挨餓受凍而死,或者被怨敵所毀,或者為大水溺死,因為現在他們所擁有的財 產和幸福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們絕不能沒有我。可是,這些人死後,他們的親人將其屍體火化或投到水中,或者丟到屍陀林,之後便心安理 得了。人在死亡的時候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獨無助地漂泊在中陰界,當時所能依靠的唯有正法。因此從現在起就必須一心一意、盡心盡力地勤修正法。

對以上道理要反反覆覆思維。

積際必盡:同樣,一切積聚終將散盡,這是自然規律。即使是統治南贍部洲的國王,也有淪落為乞丐的時候。許多人上半生受用圓滿,下半生卻 因彈盡糧絕而餓死;有些人去年擁有數百頭犛牛,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災難,今年淪為一貧如洗的乞丐;昨日是地位顯赫、腰纏萬貫的富翁,也有被仇敵毀得一無所 剩,今天成為乞丐的……許許多多我們親眼目睹的事實足可說明,財產受用不可能恆常擁有,一定要慷慨佈施。

對以上道理,我們要再三深思熟慮。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終將分離,某地的大市場或大法會雖然集聚了來自四面八方、成千上萬的人,最終也都會各奔東西。儘管現在我們中的師 徒、主僕、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愛,和睦相處,但最終無論如何也無法不分離。如果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惡緣,那麼當下就會分道揚鑣,這些 都是沒有固定性的。現在朝夕相處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將來必定各奔前程,所以彼此之間千萬不要怒氣沖沖、惡語中傷、爭吵不休,甚至發生大打出手等現象。 應當想到大家不一定能夠長期相處,很快就會分離,因此在極為短暫的歲月中理當互敬互愛,和平共處。如帕單巴尊者這樣說道:“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切莫惡語 爭吵當熱瓦(音譯,指當熱地區的人)。”

堆際必倒:一切修砌成的建築都將土崩瓦解。從前,繁榮昌盛的村落及寺廟都有賢德之士管理和主持,可是如今卻只剩下一片廢墟,而且已經變 成了鳥窩雀巢。比如說,天子赤松德贊時期,由幻化工人(赤松德贊由印度迎請來的工人)修建、鄔金第二佛(蓮華生大士)開光的桑耶(山南札囊縣一地名)三層 寶頂宮殿也因遭受火災而毀於一旦。法王松贊干布時,如尊勝宮(帝釋天所居宮殿名,在善見城中央)般的紅山(布達拉宮所在的山)宮殿,如今已片瓦不存,連基 石也無影無蹤了。我們對現在如同蟲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廟等如此珍愛耽著又有什麼用呢?而要追循噶舉派諸前輩大德的足跡:背井離鄉,奔赴異地,居住巖洞, 與野獸朝夕相伴,將衣食、名譽拋之腦後,最後徹底依止噶當四依處,也就是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乾涸之壑。

對於以上道理,我們應當誠心誠意思索、觀想。

高際必墮: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無比的軍隊也都不會常存。舉個例子來說,我乳輪王是統治四大部洲的金輪王,同時又主宰了三十三天,與帝 釋天王平起平坐,在與阿修羅交 戰的沙場上無往不勝,但最終他也是一落千丈,而在貪得無厭之中死去。如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發現,一國之君、宗派教主及 地方官員等凡是有權有勢、擁有高官厚祿的人,也沒有一個能始終如一地穩坐其位。去年為他人判刑的法官,也有今年鋃鐺入獄而成為階下囚的,這種現象可謂屢見 不鮮。無常的地位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必須修成無衰無退、人天應供、圓滿正等覺的果位。

對於以上道理,我們必須認真觀想、深入思維。

親與怨也同樣是無常的。從前,嘎達亞那尊者前去化緣,看到一位施主懷裡抱著兒子,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並用石頭擊打正在啃骨頭的母 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那條魚原本是施主父親的轉世,那條母狗正是他母親的轉世,前世殺害自己的仇人轉生為他的兒子來償還宿債。如此洞曉之後,尊者說了 這樣的偈頌:“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迴之法誠稀有。”今生今世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們,也有後來變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 親,情投意合非同尋常,這種現象不在少數。相反,就算親生父母、骨肉同胞,也有為微薄財產受用而懷恨在心進而互相殘害的。即使是夫妻或親屬,也有因為暫時 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殘殺。由此可見,無論是親友還是怨敵都是無常遷變的。所以,我們應當懷著慈悲的心腸愛護所有的眾生。

苦與樂也是無常的。有些人上半生富裕快樂,下半生窮困潦倒;也有些人上半生痛苦不堪而下半生幸福美滿;還有些人上半生身為乞丐而下半生變成國王等等。比如,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上午(為兒子)迎娶新娘而大擺喜宴,下午房屋倒塌而痛苦哀嚎,悲慘的情形簡直令人無法想像。

然而不同的是,為了求法,儘管暫時歷盡苦行、飽經滄桑,但終會苦盡甘來,最後將獲得無上安樂,就像往昔出世的諸佛以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輩那樣。

有些人通過造罪而積累受用,雖然暫時獲得了快樂,但終究會感受漫無邊際的痛苦。例如,從前尼洪國家,最初七日天降糧食雨,接著降了七天 的衣服雨,之後又在七天中降下珍寶雨,最後降下土雨使所有的人葬身土下,死後轉生到惡趣。因此,對於無常的苦樂,我們不要患得患失,而應當將此生塵世的一 切幸福受用棄如唾液,為了正法甘心情願地承受身體的苦行及精神的磨難,追隨佛陀及前輩大德們的足跡。

對上述道理,我們要真心真意地思維、觀修。

好與壞同樣是無常的。從世間法方面來說,能言善辯、知識淵博、機智勇敢的人們,也有一敗塗地的時候。此時往昔積累的福德已經耗盡,思維 顛倒,萬事不順,受人挖苦而暗自神傷,常常遭到別人欺侮,以前僅有的少分功德似乎全部蕩盡,已是一無所有。與之相反,也有許多人以前無有智慧,見識淺薄, 往往被人貶為騙子、虛偽者,後來當他們獲得了財富、受用時,便贏得別人的信任,被看成是精明能幹、見多識廣之人。正如俗話所說的:“狡者年老成主人。”

從出世間法方面而言,有這樣的俗話:“具證年老求學問,捨士年老積財物,法師年老成家長。”許多人雖然上半生是拋棄一切世間瑣事的捨事 者,下半生卻努力積聚財物;也有上半生是為人傳法的阿闍黎,下半生卻成了獵人、竊賊或強盜;還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淨的戒師,下半生卻子嗣成群。反之,有些 人上半生唯造惡業,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而獲得成就,或者即使沒有獲得成就但也已經皈入佛門,死後往生清淨剎土。

所以,現今的賢劣顯現可以說瞬息萬變,沒有任何現象是始終不渝、牢不可破的。可是,有些人偶爾生起一點點出離心和厭世心,只是裝模作樣 地修行似是而非的法,世間人也將他看作是了不起的人物,後來又有了施主和弟子在足下恭敬頂禮,這時他們本人沒有詳細觀察自相續,反而真的認為“我已如何如 何了”,以傲慢蒙蔽相續,內心飛揚浮躁,一反常態,而認為“我什麼事都可以做了”,這種人真正是鬼迷心竅、著了魔。

在尚未斷除我執,沒有生起無我之智慧獲得聖者果位之前,賢劣的表象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應當恆時修習 死亡無常,審察自相續的過失,常 常身居低位,生起厭世心與出離心,三門寂靜調柔、謹小慎微,觀修一切有為法皆為無常,思維輪迴的痛苦,恆時處於強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厭離心之中。如米拉日巴 尊者親言:“無人山谷巖洞中,恆具出離厭世心,上師乃為三世佛,強烈堅信永不離。”我們也務必要依此而實地修行。否則,由於暫時的分別念是無常的,根本無 法確定將來會變成怎樣。從前有一人,由於密友成仇、眾叛親離而步入佛門,經過一番修行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比丘,風心獲得自在,可以在虛空中飛行。有一天, 他在供施食子時,集來了許多鴿子。此人心想:如果我有這樣龐大的軍隊,就足能消滅那些敵人。由於當時的惡念沒有轉為道用,導致他後來還俗成了軍隊首領。

同樣,暫時依靠良師益友的助緣,使我們擁有了修法的時機,但是,凡夫的想法沒有恆常可信的,所以應當夜以繼日勤奮修法,活到老,修到老。

對於以上道理,一定要認真觀想,深深思索。

經過這般思維各種喻義,我們應該深信,上至三有之頂下至無間地獄,無有絲毫恆常穩固的,都是遷變增減的本性。

丁六、思維死緣無定而修無常:

我們南贍部洲的人,自從出生那一時刻起就必定會走向死亡,但死的方式、死的因緣和死的時間卻決定不下來。即於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以 何因緣死亡誰也不能確定。在這個世界上,生緣可謂少得可憐,而死緣卻多如牛毛,如聖天論師說:“死緣極眾多,生緣極稀少,彼亦成死緣。”諸如火、水、毒、 險地、野人、猛獸等等,所面臨的死緣多之又多,而生緣卻微乎其微,而且自以為是生緣的衣食等也有成為死緣的,食用有毒的食物或者自認為是無毒食品而抱著有 利於身體的希望來享用,可是也有變成毒物或者發生不適應中毒(不宜合併的食物一經合併食用,即對身體發生不良 反應引起中毒)以致於成為死緣。這種現象頻繁 出現。

尤其是在當今時代,大多數人由於過分貪愛葷腥食品而肆無忌憚地享用血肉,因此似乎沒有不染上“瑪敦”病或“夏珍”病的(因肉食所致兩種 病的名稱)。此外,由於飲食不當,患腫瘤、涎分、水腫病而成為死緣的也不計其數。為了追求財富和名譽等而奔赴沙場或者遭遇兇猛野獸、隨意渡水等成為死緣的 事情不可勝數。

正因為死緣各種各樣,致使死期無法確定。有些在母胎中便已死亡;有些人剛剛出生就已斷氣;還有些人剛剛學會爬行就已夭折;又有些人在壯 年時離開人世,有些人在垂墓之年壽終正寢;有些是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死;有些人因為久病不愈臥床 不起而在瘦骨嶙峋中死去,並且死不瞑目;也有很多患了 “洞特”病(一種病,患此病者會突然昏倒,需立即放血)的人在食物還未吃完、話還未說完、事情還未做完中死去;還有些人自殺身亡。在以上數多的死緣之中, 生緣卻如風中殘燭般力量微薄。也許現在死亡就會突然降臨,誰也無法確定明天會不會轉生為頭上長角的旁生,所以應當誠信死期不定、生處不定的道理。

丁七、思維猛厲希求而修無常:

我們隨時隨地要唯一觀修死亡,觀想行、住、坐、臥一切所為都是此世最後的一次,口中也如此言說,心中也這樣誠摯觀修。如果去往其他地方 也想可能會客死他鄉而沒有重返故土的機會;啟程上路或者在台階上休息時也想可能會死於此處;無論坐在何處也都應觀想可能會死在這裡。晚上睡眠時也要想:今 晚會死在睡覺的地方,明天不一定還活在人間;早晨起床 時也要想:在今天當中也許就會命絕身亡,今天晚上不一定還有睡覺的機會。要發自內心情不自禁唯獨觀修 死亡。從前,噶當派的格西們在晚上睡覺之前常常思維:不知道明天早晨還用不用生火。因此他們往往不蓋火(西藏人一般都晚上蓋火,為方便第二天容易生火。但 修無常者想若晚上死了,就不需準備故常不蓋火)並且將碗也是倒扣放置,每時每刻心中都對死亡有堅定不移的勝解。我們要像他們那樣身體力行。

僅僅修習 死亡還不夠,因為人在臨終時絕對有利的只有正法,所以我們必須恆時不離正知正念,深刻地認識到輪迴的一切瑣事均無有恆常、無有 實質,時常督促自己修持正法。本來身心的暫時組合就是無常的,為此不要將假合的身體執著為我。所行的道路是無常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要如理如法,《般若攝 頌》中云:“唯看一木軛,行走心不亂。”身居的處所是無常的,應當將它觀想為淨土;飲食受用是無常的,應當享用禪定的美食;躺臥睡眠是無常的,應當將迷亂 修成光明境界;富有的珍寶是無常的,應當依靠聖者七財;親朋近鄰是無常的,應當棲身靜處激發出離;名譽地位是無常的,應當恆常身居低位;言談話語是無常 的,應當督促自己唸咒、誦經;信心出離也是無常的,應當為誓言得以穩固而精進;想法妄念通通是無常的,應當具備賢善的人格;驗相證悟是無常的,務必要至達 法界盡地。到那時候,已經了脫生死,生死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自在操縱死亡的把握,榮得無死的堅地,就像雄鷹翱翔在虛空中一樣,死亡到來也無所畏懼, 從此之後無需修行。

誠如米拉日巴尊者說:“吾初畏死赴山中,數數觀修死無定,已獲無死本堅地,此時遠離死畏懼。”

無等塔波仁波切也親口教誡我們道:“開始的時候,害怕生死所追,務必像鹿子逃出籠子一樣義無反顧,中間的時候,務必像農夫辛勤耕耘田地 那樣做到死而無憾,到了最後,要像大功告成的人一樣做到心安理得。也可以說,最初的時候,務必要像箭中人的要害一樣認識到沒有空閒,中期階段要像死了獨子 的母親一樣專心致志地修行,最終要像了達無所作為,如敵趕走牧童牛(如敵趕走牧童牛:牧童的牛被敵人趕走後,愣在那裡,不知所措)。”在未生起如是定解之 前務必唯一觀修死亡無常。

世尊也曾金口玉言這樣贊評觀修無常:“多修無常,已供諸佛;多修無常,得佛安慰;多修無常,得佛授記;多修無常,得佛加持。如眾跡中, 象跡為最,佛教之內,所有修行,觀修無常,堪為之最。”又如《毗奈耶經》中說:“對我眷屬中如妙瓶般的舍利子及目犍連等百名比丘供齋供物,不如剎那念有為 法無常更勝。”

有一位居士請問博朵瓦格西:“如果想專門修行一法,那麼修什麼法最為重要呢?”

格西答道:“如果想專心修行一法,無常最為重要。倘若修行死亡無常,首先可以作為進入佛法之因,中間可作為勤修善法之緣,最後作為證悟 諸法等性之助伴。倘若修行無常,最初可作為斷除此生繩索之因,中間可作為捨棄貪諸輪迴之緣,最後可作為趣入涅槃聖道的助伴。又最初可作為生起信心之因,中 間可作為精進之緣,最後可作為生起智慧的助伴。如果觀修無常,並且能在相續中真正生起的人,起初可成為求法之因,中間可作為修法之緣,最後作為證悟法性的 助伴。倘若修行無常,並且能在相續中生起無常觀,則初始可作為擐甲精進之因,中間可作為加行精進之緣,最終可成為無退精進的助伴。”

帕單巴(出生於印度南方,曾依止蓮華生大士、龍猛菩薩等五百位上師獲二殊勝成就,住世五百七十一年,後於藏地弘揚佛法)尊者也曾經說 過:“如果相續中生起了無常觀,最開始可作為步入正法的因,中間可作為為精進的鞭子,最終也能獲得光明法身。所以,相續中如果沒有不加改造而生起無常觀 念,那麼僅僅在表面上求求法、修修法,最終只能成為佛教油子(入佛門聞法修法越多其相續越難調化,終成與佛法背道而弛之人)的因。”

單巴仁波切又說:“在西藏修行人當中,沒有看見一個人有死亡的念頭,也沒有發現有一個人遺留在世。身著僧衣的人累積財產,難道是要供養 閻羅王嗎?收藏一切奇珍異寶,難道企圖暗地裡賄賂閻羅卒不成?目睹這些西藏修行人,會讓人禁不住仰天哈哈大笑!誰具廣聞我慢高,修行好者積財寶,誰依靜處 多散亂,誰離故鄉無羞愧,彼為形象修法者。彼等喜愛造惡業,雖已見到他人死,然卻不知自將亡,此等一切諸過患,皆由未修無常致。”

所以,觀修無常是開啟一切修行之門的前提條件。

一居士向博朵瓦格西請求消除惡緣的竅訣。博朵瓦格西回答說:“你應當屢屢思維死無常,如果心中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觀念,那麼淨除罪業也 無有困難,奉行善法也無有困難。如若在此基礎上,你能夠常常修持並在相續中生起慈悲心,那麼利益有情也不是難事。倘若在此基礎上,再多多修行諸法實相空 性,而且在自相續中已經生起,到那時清淨迷亂也不會有困難。”

如果相續中真正生起了無常觀,那麼就一定能夠徹底捨棄對今生世間一切事物的貪執,就像嘔吐症患者不願取油食一樣。

我的至尊上師(如來芽尊者)也不止一次地說過:“我無論看見世間如何高貴、如何權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會生起羨慕之心,而注重前輩高僧大德的事跡,這就是因為自己的相續中生起了少許無常觀的緣故。我除了無常以外也再沒有其他更殊勝的教言傳授給別人。”

那麼在相續中對無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樣的呢?

應當像喀喇共穹格西那樣。格西在後藏的覺摩喀喇山修行時,巖洞口有一荊棘叢,常常掛到他的衣服。開始他想砍除,但轉念一想:唉,我也許 會死在此山洞中,也不知道是否再有出去的機會,還是將修行妙法放在首位。當他再次出洞的時候又想:不知道能否再度返回這個山洞。而一直沒有砍除荊棘叢。就 這樣,他連續在這個洞裡修行了多年,最後已經獲得成就,可依然沒有砍除荊棘叢。

還有一個修無常觀的表率,那就是持明無畏洲尊者。持明無畏洲尊者有一個秋季七月沐浴的水池,沒有階梯,進入時很困難。弟子問:“是否應在此修一階梯?”他回答:“不知道明年還有沒有在這裡沐浴的機會,那麼費事有什麼用呢?”他也常常教誡弟子修無常法。

所以,我們這些人在相續中沒有生起這樣的定解之前,一定要在加行時發心,正行時千方百計調整自心,反正在相續中沒有生起不加改造的無常觀之前就要修持,後行時以回向印持。務必要追循聖者前輩的足跡,盡心盡力勤奮努力修持。

無常現前反而執常有,老年到來反而以為幼,

我與如我邪念諸有情,相續生起無常祈加持。

壽命無常之引導終

《前行引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