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出柳暗花明

疑出柳暗花明

人會憂慮,是對還沒發生的事情擔心;而疑慮,則是懷疑已經發生了或者是即將發生的事情,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像這種情形,多半是發生在優柔寡斷的人身上。有人是對孩子憂慮,有人是對老年生活憂慮,有些人則是為了事業憂慮,所以常常有種走在十字路口的彷徨。

這種彷徨是非常痛苦的,譬如為人父母的,就常常為孩子的管教問題,以及孩子將來的出路擔心。如果父母常處於這種憂慮、懷疑的情況,會對孩子有不良 的影響。因為他會讓孩子捉摸不定,孩子不讀書不好,讀太多書也不好;孩子玩太多不好,不玩也不好,搞得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自己就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我天天拜佛的時候,我的師父說:「拜佛沒什麼用,等於是雞吃米。」於是我就改為念佛,結果師父又說:「念佛有什麼用?等於放唱片、放留聲機。」於是我又改為打坐,想不到師父又說:「打坐有什麼用?像木頭插樁。」於是我改讀經,師父還是說:「看經有什麼用?都是一大堆的文字。」

後來我就問師父:「我究竟要做什麼才對?」師父回說:「我不知道,你自己去好好用功。」我的師父始終沒告訴我,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那個時候,我也是充滿著憂慮、懷疑,不知道究竟該怎麼辦?我弄不清楚我的師父為什麼這樣對我。

後來我想,我的師父是在教我不要執著任何一樣東西,只要有執著就是錯的。因此,我體會到其實最好的修行就是「生活即修行」,也就是應該做什麼的時候你就去做什麼,好好用心、用功去做。

其實禪宗的修行方法就是個「疑」,我的師父是不是要讓我產生大疑,我並不清楚。疑是要讓你覺得什麼東西都不對,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也不對,把自己悶在一個悶葫蘆裡面,然後你一直悶、悶、悶,就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突然間就柳暗花明而開悟了。

當時我雖然沒有開悟,但是我覺得我師父用的方法好像是對的,他的目的就是叫我起疑,因為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自然就會去問、去參:「為什麼拜佛也不對、打坐也不對、看經也不對、唸經也不對,那做和尚到底要做什麼?」

因此,我對我的師父沒有疑慮,相信無論師父叫我做什麼都一定有他的道理,這就是沒有疑慮的好處。

《放下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