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歎,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
(三昧:一種入定的狀態)
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前面的內容就是告訴我們,修行就是修心,讓自己心懷眾生,從而去除私心就可以成佛。這兒,慧能要推薦《金剛經》這本佛經,因為這本經正是讓我們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就是各種私心雜念的書,因此,好好閱讀並理解這本書,就可以直了成佛,成就大功德。
不過,這本書是對上根器之人有益,而下根器之人不信。為什麼會這樣呢?先瞭解一下什麼是慧能所說的根器。一個人的煩惱產生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事物的表相起分別而產生貪、嗔之心,從而產生一系列的不正行為而造業。如果這些行為長期持續下去,就形成習性。習慣性如果不消除,就會遺傳到下一代或下一世,形成煩惱種子,最後在下一世中成為天生的秉性。這個天生秉性就是煩惱的第二個方面。 這種秉性、習性中煩惱很重的人就是根器小,反之,秉性和習性不重,相對純樸、單純之人就是根性高的人,並不是世俗所說的聰明、腦子反應快的說法。
明白了根器之說,就很容易明白為什麼《金剛經》對小根器之人沒有效果。慧能打了一個比喻,金剛經的智慧如同天龍捲起大雨,如果下在了城邑,則大家感到沖毀永恆、漂走樹木。但同樣是這個雨,如果下到了大海裡,則既不會因為多了這點雨而氾濫,也不會因為少了這點雨而乾涸。小根器人煩惱太多而根基不堅,所以會造成太大反差而對《金剛經》所說的道理不相信。
從這兒可以看出,每個人的真心自性中,原來就有這種般若智慧,都可以用自己本來具有的智慧來觀照萬事萬物,而不需要借助高僧大德或書本。就如同上面的比喻中的雨水,並非天上本來具有,而是龍王興風聚雨,使一切眾生、一切有情與無情的事物,全都蒙受雨水。各地的水一起流淌,最後匯聚大海,重新成為一個整體。人們本性中的般若智慧就是這樣。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小根器的人聽到這樣的頓悟之教,就如同草木一樣,因根小而被吹倒。但大家要注意,並不是說小根器之人沒有般若智慧,而是和大根器人有同樣的般若智慧。那麼,為什麼他們聽了《金剛經》之後而不能開悟呢?這是因為邪見之秉性、習性太重造成的,就如同一塊很重的烏雲遮蓋了太陽光芒,如果沒有風來吹散烏雲,陽光便不能照射下來。
講到這兒,我們再回顧一下神秀的那首《無相偈》裡「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講的就是小根器之人煩惱太多,需要經常打掃一下。神秀講的道理一點也不錯,錯在他自己沒有聽明白弘忍的命題,弘忍是要他寫見到自性,而他見到的全是煩惱,文章寫得再好,也已經跑題了。
「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為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修多羅:佛教經典)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淨名經:是《維摩經》的意譯名稱)
慧能接著說,無論是外部的語言、行為還是心內部的思想上,都要不拘泥留戀,來去自由,清除對事物的執著之心念,通達萬事萬物而沒有障礙,這樣就能達到與《金剛經》所要求的一樣了。
一切佛經以及上面的各種文字,大乘和小乘中的十二部經典都是根據不同類型的人而設置的開示,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如果沒有人,一切萬法都不會由他們的心而產生。所以,萬法原本就是產生於人,一切經書也是因人而說有,用以指導我們開悟。因人類中有愚有智,愚昧之人成為小人,智慧之人成為大人,愚昧的人就要向智慧的人請教,智慧的人就要向愚昧的人開示他們自己的智慧,讓愚昧的人理解開悟,開悟之後,愚昧人與智慧人即無分別。
大家要知道,不悟,則佛性就表現為凡夫眾生,而一旦開悟,則眾生皆能表現出佛性。所以說,萬法盡在真心自性之中。為什麼會真心自性中頓見自己的本心呢?《菩薩戒經》中說:「我的本元自性清淨,如果認識自己的本來自性,就是成就了佛道。」《維摩經》說:「突然開悟,就得到了本來就是自己的真如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