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家門而不入

三過家門而不入

早在堯在位的時候,天下就經常發生水災,莊稼被淹,房屋被毀,給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有人提議,讓鯀去治水。

堯對鯀不是十分信任,心裡很是遲疑。

大家說:「現在沒有比鯀更有能力的人了,應該讓他試一下。」堯勉強同意了。

鯀花了幾年的時間治理水害,不但沒有把洪水制服,反而使其更加氾濫。他採用的方法是攔截——哪裡發水了,就在哪裡築壩,結果是剛剛堵了東邊,西邊又發起了水災,使老百姓吃了更多的苦頭。

舜接替堯的位子之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治水勞而無功,就把他流放到邊遠的羽山去了。最後,鯀就死在了那裡。

舜問大家:「誰還 能擔任治水的重任呢?」

大家說:「鯀的兒子禹,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舜便把禹請來了。

禹改變了父親的做法,他採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裡去。禹為人機敏,特別能吃苦,並且舉止穩妥,言語和藹,很讓大家信服,他的美德贏得了眾人的尊重。

禹發誓,不治理好洪水,他堅決不回家。

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沒有一絲一毫的特殊。在他治水的十三年裡,幾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禹的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禹剛好從家門口路過。他聽見了嬰兒的啼哭,但還 是一狠心離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就是禹為了大多數人的幸福而犧牲個人利益的生動寫照。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很大的龍門山,阻攔了河水的去路,使河水溢出河道。這裡年年都發生水災,百姓叫苦連天。禹幾次到那裡考察地形,最後決定帶領眾人一起開山通河。經過幾年的奮戰,龍門山被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黃河水終於可以暢通無阻地流入大海了。

舜對禹的治水功績非常佩服。

有一次,他問禹:「你是依靠什麼來治水的呢?」

禹說:「勤勞。」

舜說:「怎樣勤勞呢?」

禹說:「就是和普通百姓一起劈山開河、挖泥運土。您看,我的手指甲已經磨禿了,腿上的汗毛也被泥磨掉了,手上、腳上都長滿了趼子,走路時疼痛難忍。可是,我不能停下我手中的工作,除非治水成功。」

舜聽了之後,十分感動。

禹因為治水,深得百姓的愛戴,大家都尊稱他為「大禹」。

舜年老之後,也像堯一樣,把帝位禪讓給了禹。

禹繼承帝位以後,依然保持治水時的作風,勤政愛民,為百姓造福。

後來,禹在巡視南方的途中,不幸病逝於會稽山。

《兒童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