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外交小故事

1、1971年,基辛格博士為恢復中美外交關係秘密訪華。在一次正式談判尚未開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來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屍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託,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來換取一些女屍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願意否?」

周恩來總理聽後,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政府將用什麼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

周總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麼,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基辛格一驚,疑惑地問道:「怎麼?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麼時候?為什麼不公佈?」

周恩來總理笑了笑,用手指著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麼沒公佈?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麼,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周恩來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2、一句話的電影說明書

1954年,周恩來參加日內瓦會議,通知工作人員,給與會者放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彩色越劇片。工作人員為了使外國人能看懂中國的戲劇片,寫了15頁的說明書呈周總理審閱。周恩來批評工作人員:「不看對象,對牛彈琴」。工作人員不服氣地說:「給洋人看這種電影,那才是對牛彈琴呢!」

「那就看你怎麼個彈法了」,周恩來說,「你要用十幾頁的說明書去彈,那是亂弓單,我給你換個彈法吧,你只要在請柬上寫一句話:「請您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就行了。」電影放映後,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3、巧對開國領袖

1960年5月,開國領袖、周恩來一行視察長沙,工作之餘,到江邊散步。遙望橘子洲頭,百舸爭流,萬帆競發,開國領袖逸興遄飛,口占一上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聯動靜相對,意境悠遠,三個斷句,兩處「頂針」,「洲」和「舟」又是諧音,應對難度極大。開國領袖對身邊的周恩來說:「恩來,我一時江郎才盡,請你來個錦上添花如何?」周恩來才思敏捷,熟諳地理,瞭解長沙竟於百步之內得佳句:「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天心閣系長沙市內一景,與橘子洲相對。即工整又流暢,整個對聯渾然一體,兩位偉人相對而笑。

5、1973年8月28日,ZG十大在京召開之時,出席會議的開國領袖已因患上腿疾而不能站。會議結束後,為了不讓與會代表看出破綻為自己的身體擔心,開國領袖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想讓代表們先退場。主席不退場,代表豈肯先退場。還是細心的周恩來總理看出了主席的心思,打破了僵局,他機智地說毛主席是要目送大家離開會場。開國領袖則故意執拗地說:「你們不走,我也不走。」就這樣,代表們一步一回頭,依依不捨地揮手與主席道別。

4、一次,周恩來接見的美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中國現在有四億人,需要修多少廁所?」這純屬無稽之談,可是,在這樣的外交場合,又不便回絕,周總理輕輕一笑回答到:「兩個!一個男廁所,一個女廁所。」

5、周總理妙語斥對手

周總理在幾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風趣著稱,不管在何種場合,遇到什麼樣的對手,周總理都能唇槍舌箭,以超人的智慧,應酬自如,對手甭想佔到便宜。有一次周總理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批評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言外之意是指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周總理只是停了一會兒,然後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出其不意地將赫魯曉夫射出的毒箭掉轉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據說,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產黨國家傳為美談。

6、周總理舌戰米高揚

有一次,周總理從日內瓦開會回來順道訪問莫斯科。在為他舉行的一次招待會上,他用英語向蘇聯人祝酒。這時米高揚(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抱怨道:「周,你為什麼不說俄語?你的俄語很好嘛!」這句話顯然是很不友好的。周總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他仍用英語回答說:「米高揚,該是你學習漢語的時候了。」以促米高揚說出不學漢語的原因。米高揚果然上鉤,抱怨說:「漢語太難學了。」此話一出,周總理馬上輕快地說:「沒關係,下回到我們使館來,我們將非常高興地教你。」一下子將米高揚置於一種學生的地位。

7、對!牛彈琴

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同國民黨政府談判。在我方義正詞嚴面前,對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說同我方談判是「對牛彈琴」!周恩來總理當即靈機一動,利用對方拋來的詞語,將計就計,巧妙地回敬了對方:「對!牛彈琴!」在這裡,周恩來總理把對方拋來的」對牛彈琴」這個成語巧妙地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變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對!牛彈琴!」,從而既擺脫了困難,又迫使對方陷入無地自容的窘境。

8、1960年4月下旬,周恩來總理與印度談判中印邊界問題,印方提出一個挑釁性問題:「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嗎?」周恩來總理說:「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的不說,至少在元代,它已經是中國的領土。」

對方說:「時間太短了。」

周恩來總理說:「中國的元代離現在已有700來年的歷史,如果700來年都被認為是時間短的話,那麼,美國到現在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不是美國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呢?

這顯然是荒謬的。」

印方代表啞口無言。

在周恩來的反駁中,用了兩個對比性材料來否定對方的觀點。700年與100年相比較,你要否認700年而承認100年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其結果是承認100年就得承認700年這個事實。對比在這裡產生了巨大的力量。

《周恩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