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董人代代口碑相傳,董永宴請過潘安。不明內情的人一聽這話,就會笑掉大牙,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大家都知道,董永(公元前29年-公元79年)是漢孝子,潘安(公元247年——300年)是晉美男,兩個人不屬一個朝代,相隔二百多年,怎麼會發生宴請的故事呢?你先別笑,聽我講講事情的經過,你就會相信這是真的了。
咱先說說潘安,他本名潘岳,字安仁,是西晉的著名文學家,才華橫溢,英俊無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美男。他不光相貌美,心靈更美。他愛情專一,絕不沾花惹草,和妻子楊氏相敬如賓,摯愛終身。妻子早亡後,他三寫悼亡詩留傳千古,一生並無再娶。留下了「潘楊之好」的愛情經典。他對母親孝順到了極點,被列為二十四孝中「辭官奉母」的大孝子,成了中華傳統美德的光輝典範。潘安少年得志,20歲就踏入了官場,晉武帝咸寧五年(公元279年)為河陽(今孟州)令,留下了「潘岳河陽一縣花」的美譽。四年後,接著又任懷縣(今武陟縣)令六年(公元283——289年),他勤政廉明,政績卓著,被懷縣百姓呼為潘青天。潘安在今焦作地區共當了十年的百姓父母官,他人美,心美,文美,詩美,說話美,辦事美,交際美,政績美,被人們稱為美縣令。他為官兩任,造福懷川,流傳下了數不清的美縣令傳奇。筆者已經搜集整理出了一百多個有關美縣令的傳說故事,現僅說一個供大家賞析。
那是在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的春天,陽光明媚,百鳥聲喧,三十六歲的潘安到懷縣任縣令。他上任伊始,深入鄉間,得知了懷縣是懷藥原產地。公元前734年,衛桓公即以懷縣出產的山藥、牛膝、地黃、菊花進貢周平王,被稱為四大懷藥,懷藥因懷縣出產而得名。以後歷朝歷代一直是朝廷貢品。四大懷藥成了懷縣的金字招牌。但是,目前的懷縣老百姓卻不情願種植四大懷藥,追根求源,全因捐稅沉重,關卡林立,官府盤剝,種植無利。潘安對此感到十分痛心。他下定決心,以此為突破口,重振懷藥種植,發展懷縣經濟。於是他就發佈了一系列公文,嚴令各級官吏督促種植,日報進度。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百姓絞盡腦汁,軟抵硬抗;各級小官挖空心思,層層騙哄。事到後來,系列公文成了一紙空文,四大懷藥種植成了全縣老百姓的街巷笑談。
潘安對此憂心忡忡,坐臥不安。他經過三夜的深思熟慮,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天還不亮,潘安就喊起了老班頭說:「董永對父母賢孝、對妻子忠貞,是本官的終生榜樣。小董村乃董永故里,吾要到董永廟祭拜先賢。」老班頭不敢怠慢,立即張羅照辦。潘安坐上八抬大轎,出了縣衙,出力轎夫分左右,喝道衙役列兩旁,彩旗映麗日,銅鑼震天響。出得城來,沿途風景如詩如畫,鄉村百姓爭相觀看。不到兩個時辰,就來到了小董村董永墓前。潘安祭拜過董永和張七姐之後,就在附近請教長老,詢問百姓,深究時弊,徵求良策,遂有成竹在胸。
潘安隨著村正、地保一干人等來到董永廟前,只見一對對執事兩班排立,圍觀的百姓越聚越多。潘安不慌不忙,踱下轎來,將欲走進廟門,忽然對著空中,連連打恭,口裡應對,恰像董永和張七姐在寒暄相迎。眾人都在吃驚,只見潘安一路揖讓,直到堂中,連作數揖,再三謙讓,方才面對著董永和張七姐的並肩塑像,在一把椅子上拘謹落座。眾人看他見神見鬼的模樣,嚇得不敢上前,都在後面站立呆看。老班頭向大家解釋道:「潘大老爺與董永同為大孝子,同是用情專一的聖賢,潘大老爺即是今世的董永。他不是凡夫俗子,也是神靈仙體下凡,神仙之間能夠相見交談,看怪不怪。」一番話說得眾人只是咋舌不已,更加洗耳恭聽。
潘安躬身稟告道:「懷縣百姓不願再種四大懷藥,如之奈何?」說罷,便作傾聽之狀。良久,潘安撲通跪下,磕頭如搗蒜,苦苦哀求道:「沒想到竟有如此厲害,請玉帝格外開恩,收回成命,可憐可憐懷縣百姓。」潘安聆聽好一會,又急忙分辯說:「小官初來咋到,以前種種盤剝害民之事,確非本官所為。」停了一會,又對天發誓:「小官一定革除舊弊,推行新政,恢復種植,戴罪立功,若違誓言,天打雷轟。」潘安起身又連作數揖,口稱領教領教,稍停又拱揖道:「宴請下官,不必不必,晚生怎敢當此厚恩。」潘安連連推辭了多時,又道:「既承遵命懇切,晚生勉領。」說完這話又作跪拜,口稱:「懇請二位聖賢都放寬心,歸天靜養。」說罷連打幾個哈欠,搖了搖全身,才恢復常態。
潘安站立起身,連抹幾把臉上的汗水,面對大家驚慌失色道:「好險,好險!你們大家都看到了,四大懷藥本是七仙女從天宮帶下凡來,恩惠懷縣百姓,一則治病,二則生財。如今玉皇大帝聞知懷縣百姓暴殄天物,雷霆大怒,嚴令即刻收回天庭,並要降災懷縣,三年大旱,寸草不生。是我再三磕頭苦求,董永和張七姐反覆講情,玉帝才勉強准許懷縣百姓只續種一年,以觀後效,再作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