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孤行:獨自行事。頑固地按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
趙禹、張湯都是漢景帝時期的名臣。先後被景帝任命為太中大夫,負責制定各項條令法規,深受景帝的器重。
趙禹為人耿直,嚴於自律,為官清正廉潔,嚴格照章辦事從不被別人所左右。擔任太中大夫以後,他更是深感責任重大,為排除人情上的干擾,他遣散了家中的門客,同時,不再與朝中官員私下往來,並謝絕同僚們的邀請,避免洩露朝廷機密。
逢年過節或喜慶的日子,官員往往找幾個知心朋友在一起飲酒談心。
席間海闊天空,毫無邊際,什麼天文地理、諸子百家、朝中要聞、民間瑣事無不當作話題。趙禹學問廣博,口才又好,談起來更是風趣、詼諧。現在席中少了趙禹,人們都覺得趣味不足。
自從趙禹謝絕朋友間的應酬之後,他的朋友們甚為不滿,有時私下議論甚至多有微詞,誤認為趙禹是官做大了,有意疏遠老朋友。
好心的朋友勸他改變一下作風,免得得罪老朋友,趙禹笑而不答。
開始,朋友對他還有些誤解,時間久了,朋友知道趙禹出於公心,不得不如此,便改變了錯誤理解,對趙禹仍然敬重如昔。
張湯與趙禹截然相反,他為官殘酷,性情貪婪,而且巴結權貴,只要對他有用,他一律熱情接納,從不考慮對方的人品如何。
長安的許多富商不敢得罪張湯,擔心張湯暗中加害他們,只好經常帶上厚重的禮品去巴結張湯。張湯是來者不拒,一律照單全收。
甚至有些風雅名流,儘管討厭張湯,但震於他貪婪、殘酷的惡名,也不得不違心與之交往。不久,張湯因巧於辭令,善於揣摩景帝和丞相的心理,被提升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在一次討論對待匈奴的問題上,博士狄山提出和親的建議。理由是:當年漢高帝北征匈奴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尚且被困平城。於今將士不如當年,無力與匈奴抗衡。
張湯怒斥狄山是迂腐之見。
狄山反唇相譏:「我是愚忠,你是詐忠,我早就看出你是一個狡詐的小人。」皇帝因寵愛張湯,責問狄山:
「你能守住一個郡麼?」
狄山承認不能。
皇帝又問:
「那麼守一個縣呢?」
狄山回答是否定的。
後來,勉強表示能守住一寨。狄山被派往前線,不久戰死沙場。
張湯依仗皇帝信任,越發橫行無忌,招致百官的痛恨,皇帝這時也覺察到張湯的肆無忌憚,便派趙禹審問張湯。
趙禹秉公執法,嚴厲斥責張湯的種種不法行徑。張湯見自己的罪行已經暴露無遺,又聽趙禹說得有根有據,自知罪惡深重,便引劍自殺了。
【解釋】: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出自】:《史記·酷吏列傳》:「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示例】:皇上和楊文弱、高起潛雖有意與虜議和,但迫於臣民清議,尚不敢公然~,與虜訂城下之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獨斷專行 剛愎自用 固執己見 獨行其是 自以為是 獨斷獨行
反義詞 順風轉舵 集思廣益 從善如流 回心轉意 群策群力 言聽計從 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