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是歐洲最負盛名的歷史人物,只要看看世界地圖上有多少亞歷山大城,你就可以知道亞歷山大的威勢了。你就可以看出他統率的馬其頓大軍曾經征服過多少地方了。他從希臘北部的山國馬其頓起兵,首先佔領希臘,接著進攻亞細亞,再佔領埃及,又長驅直入波斯,生擒了號稱萬王之王的波斯皇帝,最後越過興都庫什山,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他在遼闊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它的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約索水,首都設在已比倫。亞歷山大大帝的業績對於西方文明的發展,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歐洲人部具有更深刻的影響。拿破侖曾這樣評價他:「亞歷山大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凱撒則說:「亞歷山大年不滿30 ,就已平定希臘,進兵亞非內陸,降國近百,略城以萬計,創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堪稱世界之王。」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亞歷山大本人究竟有什麼出類超群之處呢?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亞歷山大從小就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走到世界盡頭」,這對於他的征服大業不能不說是一個動力。事實上,很難說究竟是亞歷山大為了征服世界而勞師遠涉,還是受「世界盡頭」的誘惑而捎帶徵服世界。畢竟,他的帝國只是曇花一現,而他的奇妙的願望以及為此奮鬥不息的精神,則具有更為持久的魅力。
公元前356 年,亞歷山大降生在山國馬其頓。他的父親就是國王腓力浦。
在他降生的那天夜裡,希臘一座城市的神廟突然被火焚燬。對於祭司們來說,神廟毀於天火,是大難臨頭的先兆,他們四處奔跑,一邊掩著自己的面頰,一邊高喊:「亞細亞的大難臨頭了。」不知道這兩件事究竟有沒有聯繫,此時的亞歷山大,不過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他看上去英氣十足,脖頸天生有些左偏,頭髮就像獅子鬣毛般地豎在前額。他的父親高興極了,逢人便說:「前些天我正夢見我將一塊封蠟放在妻子的肚子上,這封蠟上的圖案乃是一頭獅子。嘿,這小子稟性必猛若雄獅。」
亞歷山大的母親是個性如烈火、喜歡幻想的人,而他的父親則是個身居王位,頭腦冷靜、講求實際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從父親身上繼承了軍事才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母親身上繼承了豐富的想像力、神秘色彩以及唯我獨尊的壞脾氣。亞歷山大自孩提時代起就野心勃勃,甚至近乎目空一切。
有人建議他在奧林匹克競技場上顯顯身手,因為他腿腳敏捷,善於奔跑。他答道:「是的,假若我的對手都是國王的話。」另外一次,有人給腓力浦牽來一匹駿馬。亞歷山大隨父親一起走到平川試馬。這匹馬很難駕馭,不讓人騎上去,腓力浦令人將馬牽走,但亞歷山大卻大聲喊道:「多好的一匹馬,得不到它是因為沒有人有本事駕馭它。」他的狂妄引起一片哄笑,於是他在哄笑聲中奔向這匹駿馬,把它的頭扭向太陽。因為他已注意到這匹馬十分害怕它自己的影子。接著他迅速躍上馬背,待馬奮蹄待發時,便策馬而去。腓力浦與隨從們先是張口結舌焦急擔心,但是當他們看到亞歷山大以合乎規範的姿勢馳騁於平川上時,不禁大聲喝起彩來。腓力浦玉高興得流下淚來,待亞歷山大騎馬返回時,他吻著兒子說:「我的孩子,去尋找一個配得上你的王國吧。馬其頓這個小池子盛不下你啊!」
亞歷山大自稱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赫克裡斯和《荷馬史詩》中的英雄阿基裡斯的後代。他既羨慕赫克裡斯一生除暴安良的偉大業績,又想像阿基裡斯那樣有朝一日在亞細亞建功立業。
亞歷山大從小就非常熱愛學習,他有一個優秀的品質,就是智力上的好奇心。他的老師是當時最負盛名的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受到導師的啟發,對醫學、自然現象、物理學、地理學以及動物學非常感興趣。他熱愛亞里士多德甚於愛他的父親,因為他覺得後者僅僅生育了他,而前者卻滿足他很多的好奇心,教會他怎樣做一個高貴的人。有一次,他在閱讀《荷馬史詩》時,亞里士多德走過來問他:「亞歷山大,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亞歷山大毫不猶豫他說:「我希望長大以後有我祖先們的業績。我要率領大軍,走到世界盡頭。」
業歷山大從小就對世界版圖懷有好奇心。有一次,他向廷臣們問道:「馬其頓的背後是什麼?」廷臣告訴他:「是群山。」他又問:「群山的背後呢?」
廷臣答道:「是海洋。」
亞歷山大問:「那麼海洋的背後呢?」廷臣答不出來,覺得這孩子提的這個問題太怪了。又有一次,由小亞歷山大負責接待波斯的使臣。波斯是亞歷山大一心想征服的亞細亞龐大帝國。於是他友善地接待了這位使臣,詳細詢問了波斯國的長度和界限。波斯使臣看到這個孩子不是對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感興趣,而是問這樣的問題,驚歎道:「這個孩子才真是一個偉大的君主,而我們的國王只不過徒有錢財而已。」
公元前336 年,腓力浦王在女兒婚宴上被仇敵刺死,年僅20 歲的亞歷山大繼承了王位。在最短的時間內,亞歷山大贏得了軍隊的效忠,被擁戴為馬其頓國王。然後他立即進兵科林斯,並召開同盟大會,用武力懾服整個希臘,而成為盟主。然後,亞歷山大開始著手實現他的走到世界盡頭的願望。這一願望的主要目標在東方,但他並不急於求成,他還想看看他背後的北部和西部是什麼模樣。他用兩年的時間掃蕩了馬其頓背後的地方,穿過荒無人跡的森林,越過崇山峻嶺,走到了多瑞河以及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的一些地區。
但是這些地區與充滿神秘色彩的東方相比太不開化了,這兒沒有什麼文明的痕跡。看來,連綿的群山已經是世界盡頭了,於是亞歷山大掉轉方向,準備向亞細亞進軍。
亞歷山大迅速組織成一支3 萬人的步兵和5000 人的騎兵,另有戰艦150 艘的馬其頓、希臘遠征軍。
公元前334 年春,亞歷山大以波斯人曾蹂躪過希臘的聖地、參與刺殺腓力浦國王為借口,向波斯帝國宣戰。出征前,亞歷山大把所有的地產收入,奴隸和畜群分贈給將士,大有一去不復返的壯士行色。有人問他:「你留給自己什麼?」他豪邁地回答:「希望。」那個「走到世界盡頭」的願望始終在他腦海裡翻騰,現在,它就要插上翅膀飛向亞細亞了。
遠征軍渡過了達達尼爾海峽,接著,部隊通過亞細亞的著名城市特洛伊。
亞歷山大騎在馬上。威風凜凜,好像當年阿伽門農率希臘聯軍到此一樣。他向昔日戰死疆場的祖先阿基裡斯的墓碑獻了花環,灑酒祭奠他,以鼓舞全軍士兵。部隊繼續挺進,在格蘭尼庫斯河邊,他第一次遭遇有備而來的波斯軍隊。兩支軍隊在河邊默默相持了一陣子,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但是亞歷山大很快就看出了波斯人的破綻。他們把騎兵調到河岸邊,後面緊跟著步兵,這在戰術上犯了錯誤,使得騎兵根本沒有迴旋餘地,難以發起衝鋒。亞歷山大就親率騎兵,跨越激流,向敵陣衝去。波斯士兵以高昂的士氣迎戰來犯之敵,他們狡猾地向披掛顯眼的亞歷山大撲去,一支梭標射穿了亞歷山大的胸鎧甲;接著兩名軍官一齊向他衝來,亞歷山大投槍擊中一個士兵,拔出佩劍,同兩個敵手交戰。這時,另一個波斯軍官上前,掄起戰斧向亞歷山大砍來,亞歷山大的頭盔恰好擋開利斧。這時,禁衛軍趕到,與亞歷山大一起殺死了敵人。這場戰鬥,亞歷山大以多勝少,算是給波斯人一點小小的顏色。
亞歷山大率部隊繼續挺進,進入亞細亞的腹地。
此時波斯皇帝大流士在伊蘇斯平原嚴陣以待。亞歷山大追尋而來,兩軍相遇在比那魯斯河西岸。這一次,波斯人兵多將廣,又佔地利優勢,一些波斯將軍向皇帝進言,要求主動進攻。可是這位波斯皇帝卻是一個意志薄弱、優柔寡斷的統帥,他害怕馬其頓人的作戰力,決定避其鋒芒,採取防守陣勢,以伺機反攻。他在比那魯斯河沿岸地帶築起一道柵欄加強防衛,然後將大批弓箭手埋伏在自己的左翼。他希望亞歷山大從右翼發起進攻,而後誘敵深入,將敵人一舉殲滅。可是事與願違,馬其頓人渡過河後,右翼的軍隊緩緩前進,並不急於進攻;而左翼的軍隊卻結集成方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波斯人發起衝鋒。波斯人被衝垮了。本來,大流士趾高氣昂地立在他的戰車之上,此時首先動搖,棄車上馬,落荒而逃,甚至把自己的弓、盾、王袍都一扔而盡。主帥棄陣而逃,中軍動搖,結果波斯大軍全部潰散,人人爭相逃命。大流士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女兒都成了亞歷山大的俘虜。
自從亞歷山大越過達達尼爾海峽以來,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小亞細亞已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了。那麼下一步呢,追擊逃跑的大流士?不。亞歷山大心想,不用這麼慌忙,還是去地中海的那一邊看看吧,看看那邊的世界盡頭是個什麼模樣。於是亞歷山大沿腓尼基南下,當他沿著海岸推進時,一個接一個的城市相繼投降,好像大家真的推舉他為亞細亞之王了。只有提爾城進行了抵抗。提爾城座落在地中海中的一個島嶼上,離陸地有5 裡路。提爾人素有反抗侵略的傳統,為了阻止馬其頓大軍,他們先是耍花招派使節向亞歷山大獻城投降;亞歷山大真的上了當,既然對方歸順自己,進軍就不必要了。
於是亞歷山大高興地對使節說:「我很願意去島上觀光,並且祭把我的祖先赫克裡斯。」這一下,提爾人慌了神,他們回答說,島上的赫克裡斯神廟並不比陸上的好。這種婉拒之辭激怒了亞歷山大,他看出了提爾人的虛情假意,於是率兵圍城。亞歷山大非常聰明,他修築一道從陸地通向小島的寬約60 米的長堤,準備從堤壩上攀攻城池。不料提爾人也不示弱。他們用一條大船滿載乾柴、樹脂和硫磺,在兩根桅桿之間懸掛著裝滿易燃物的大鍋,船的負載使船尾下沉,船頭卻高高翹起,露出水面。待風一起,他們在船上放起火來,把船划向長堤,船上的桅桿被燒倒,於是鍋內的易燃物傾出來,將長堤燒塌。但是,亞歷山大楔而不捨,他派兵迅速另築一道長堤,比先前的更寬,並在堤上建起塔樓,用弓箭手射擊前來騷擾的提爾人。提爾城圍了達7 個月之久,亞歷山大總算靠近了城牆,在城牆處搭上了浮橋。可是,當馬其頓人攻城時,提爾人從城上往下撒網,把套進去的人投入水中。當亞歷山大的士兵用撞錘衝撞城牆時,提爾人把鋒利的鐮刀綁在長竿上割斷撞錘的繩索。提爾人還用滾燙的沙子傾倒牆下,將馬其頓人燙得哇哇直叫。後來,有一段城牆倒塌了,亞歷山大破城而入,在城內同提爾人主力部隊遭遇。提爾人以神廟為據點進行英勇抗擊,但被亞歷山大一舉殲滅。為了發洩仇恨,亞歷山大在城裡進行了大屠殺,大約有8000 人被殺,剩下的3 萬人全部淪為奴隸。
接著亞歷山大一路順風,幾乎不費周折便到達了他渴望日久的埃及。很小的時候,他就從老師那裡聽說埃及人用藥物塗屍防腐,埃及人是捕捉鱷魚的高手,埃及人建造了神奇的金字塔等等傳聞,現在他親臨這塊土地了,他感到無限欣慰。他感到高興,還因為過去那些城池都是歷次激戰才到手的,而這次亞歷山大卻享受王師之尊,被恭恭敬敬迎進了埃及,並被封為埃及法老的合法繼承人。亞歷山大在埃及大展宏願,建立了一座亞歷山大城。現在,他可以從地中海的另一端遙望希臘了。亞歷山大把他的軍隊留下來,為興建這座港口城市破土動工,他自己卻帶著少數人馬遠行到利比亞沙漠中。亞歷山大又在實行他的走到世界盡頭的願望了。他為沙漠中遇到的綠洲而高興,像一個孩子似的,為他從未見過的非洲長頸鹿、犀牛而欣喜若狂。在經歷了荒無人跡、沙漠風暴、水土不服等困擾之後,亞歷山大折回頭。他在埃及整頓部隊,準備重返亞細亞。他還沒有忘記大流土,還想去看看世界東方的盡頭是什麼模樣。他的回師路線是沿海岸北上,經過一片沃野,到達幼發拉底河,穿越美索不達米亞,抵達底格里斯河。
大流土自從在伊蘇斯戰敗後,一直忙於聚集軍隊。在亞歷山大圍攻提爾城時,大流士給亞歷山大寫了封信。信上說:「你我都是世界上偉大的君主,應該化於戈為玉帛。」並許願交納一大筆贖金贖回家人,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亞歷山大,割讓幼發拉底河以西全部土地。
亞歷山大傲慢地回復道:「你所奉獻的一切我早就有了。你如果想結盟的話,波斯人必須俯首稱臣。」大流士氣不過,好歹自己也是萬乘之主。於是選擇一塊開闊地準備再次迎擊來犯之敵。
大流士吸取了以往戰敗的教訓。他明白戰鬥的關鍵是衝破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他研製了一種裝有大彎刀的戰車,準備在開闊的土地上奔馳開來,衝入敵陣。
公元前331 年春,雙方在一個叫高加美拉的地方投入重兵,一場決戰開始了。
大流上一直以為亞歷山大會突然襲擊,於是命令他的士兵臨戰前的當晚就披掛起來。他把隊伍分佈成楔形,將戰車和15 頭大象放在中軍,騎兵、弓箭手、步兵分散兩翼,準備等亞歷山大衝鋒時,來個反衝鋒,一舉衝垮敵軍方陣,然後兩翼包抄過去,將敵人殲滅。可是實戰卻超出了大流士的預想。
亞歷山大一反常態。他並不準備夜間出擊。他開玩笑他說:「我不想偷取戰果。」說罷鑽入營帳睡覺了,一覺睡到第二天早晨。亞歷山大這樣做,其實並不是盲目輕敵。他深知大流士不敢主動進攻,因此以逸待勞,白白消耗了波斯軍隊和大象一夜的精力。天亮之後,亞歷山大披掛上陣,開始戰鬥,此時,他的進攻方陣也早已改變。一方面為了對付敵方戰車,亞歷山大將擲石兵、弓箭手、梭標手擺在方陣之前。另一方面,當大流士的戰車和大象洶洶而來時,方陣立即散開,退到兩翼,為戰車讓開一條通路,然後由方階中衝出輕步兵,用石弩、擂石器「炮擊」戰車,粉碎戰車的進攻。隨後,亞歷山大跨上戰馬,率領騎兵,猛攻波斯軍左翼。說巧不巧,恰在此時,有一隻雄鷹盤旋在亞歷山大的頭頂上,馬其頓士兵見此情景,勇氣倍增,銳不可擋,將波斯軍隊一舉擊潰。大流士重演了在伊蘇斯的悲劇,又是落荒而逃。
美麗富饒的亞細亞給了亞歷山大許多新鮮的感受。他掠得了許多財富,在瓦解的帝國首部登上大流士的王座,穿上華麗的波斯服裝,顯示了一個征服者的傲慢與洋洋自得。他為當地的奇觀所折服,看到從地下噴湧而出的石油驚詫不已。一天晚上,當夜色越來越濃的時候,巴比倫人為了取悅這位新君主,把石油撒在街上,然後用火炬點燃,整條街道變成一片火海,蔚為壯觀。
亞歷山大念念不忘他的走到世界盡頭的願望。他聽說大流上逃到米提亞時,便率領一支部隊向東追擊。在途中,亞歷山大對屬下將須說了他的打算:一旦走到世界的最東頭,他準備南下,征服南亞次大陸。而在此之後,他再返師向北,進軍黑海,看看亞細亞之上的世界北端的模樣。他的屬下對他的鴻鵠之志卻難於理解。他們心想,他八成是瘋了,數典忘祖了,他們的妻子兒女還在遙遠的故土,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有個完?他們什麼時候才能班師回朝,與親人團聚呢?亞歷山大確實將視野遠遠越出了馬其頓國,他一心想建立一個新的各民族融合的龐大世界。他將帝國的首都設在巴比倫,然後繼續東進,直到擒殺大流士,將他的王朝徹底埋葬。
在那個時代,亞歷山大的地理知識還是相當有限的。當他攻佔了米提亞,以及向東北方向佔領了今屬伊朗、阿富汗腹地和東邊的一些地區時,他打住了,以為就此完成了走到世界東端的使命。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印度。關於印度,亞歷山大及其部下幾乎一無所知。
對於他們來說,印度是源於地球盡頭的一片神奇而富饒的土地,那裡有天真未泯、安享太平的人民,還有超凡脫俗的苦行僧和怪異的動植物。在亞歷山大的心目中,印度就是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向南流入大海,那裡的世界就是世界最南端了。
公元前327 年初夏,亞歷山大僅率3.5 萬人,越過了興都庫什山,向印度進軍。這一次,亞歷山大接受在東伊朗的教訓,為了免受游擊戰的痛苦,一路肆意殺戮。他殘暴屠殺的消息一傳開,那些當地部落只要風聞他大兵臨近,馬上就焚燒城池逃走。亞歷山大浩浩蕩蕩挺進,直到阿諾什城,才遇到真正的抵抗。
阿諾什,意思是飛鳥都不到的地方。這兒山勢陡峭,且有個峽谷阻擋,印度人的重兵就埋伏在峽谷對面。當亞歷山大準備通過峽谷時,遭到印度人箭弩和石塊的襲擊。亞歷山大命令石弩手還擊,但由於距離太遠,根本擊不中目標。亞歷山大無計可施,只好用土石塊去填平深谷,他的士兵用了4 天時間,硬是用土石塊在峽谷裡堆了一個小山丘。印度人原想利用峽谷天險阻擊敵人,現在亞歷山大的士兵攀登上來了,印度人立即土崩瓦解了。他們大部分在逃命中被殲,另一些人則墜崖喪命。
亞歷山大進入到印度的繁華城市了。面對印度更為古老的文明,他和馬其頓人、希臘人心中總有些不是滋味,他們征服了這塊土地,但是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卻向他們顯示了自己文化的矜持和尊嚴。繁榮的集市,巍峨的宮殿,講授典籍、經文的婆羅門大學校,還有在酷熱的白天,印度人可以整天不動赤裸著身體或站、或坐、或臥,有時甚至是坐在石頭上和釘子上。這一切是何等神秘莫測,與西方何等不同啊!顯然,亞歷山大進入到一個不希望被紛擾的世界裡。當亞歷山大行軍遇到一些印度苦行僧時,他們會突然跺著腳說:「亞歷山大啊!每人腳下有一塊土地,我們同樣也踩著一塊,而你卻走遍大部分地球,自找麻煩還殃及他人。你很快就會死去,你死後所佔的土地也不過足夠葬身而已。」
亞歷山大在印度的主要敵人是波魯斯。波魯斯的王國建立在海達斯皮斯河以東地區。6 月初,亞歷山大抵達海達斯皮斯河西岸。他明白,必須趕在熱帶雨季來臨和喜馬拉雅山化雪之前渡河,否則這條河就會湍急洶湧而無法渡過。此時雨季已露端倪,河水開始上漲。亞歷山大放眼瞭望,只見印度人早已嚴陣以待。波魯斯身材魁梧,騎在堪與他身材相仿的大象身上。印度人總共有200 多頭象,幾百輛裝有彎刀的戰車和數萬名步兵。面對優勢兵力和黑壓壓的象騎,馬其頓士兵不禁犯愁,怎樣渡河呢?亞歷山大突然想出一條疑兵之計來。他命令他的戰船在河上來回游戈,與此同時,他把部隊分為幾股,向南北方向各派出一些兵力,幾批軍隊各自選擇登陸地點,擺出渡河的架勢,整個河西岸一天天忙忙碌碌,人喊馬嘶。
波魯斯則每天沿河岸上下奔波,盡其所能地跟蹤亞歷山大的調動。但不久,波魯斯感到不勝其煩,不願被亞歷山大牽著鼻子消耗精力。他四處布下哨兵,自己則盯住亞歷山大的大本營。亞歷山大馬上採取行動,他率領1.5 萬名步兵騎兵,乘夜秘密進發,在幾十里開外的一個河灘處引兵渡河。亞歷山大渡河時遇到了很大麻煩,部隊被衝散,在岸邊又陷入淤泥之中。幸虧波魯斯的兒子率兵來遲,給了亞歷山大喘息的機會。當2000 名印度士兵衝上來阻擊時,亞歷山大將波魯斯的兒子殺死,亞歷山大的軍隊沒費什麼工夫就擊潰了敵人。波魯斯聞訊亞歷山大渡過了河,立即率大隊人馬前來迎戰。波魯斯選擇在一塊沙地前擺開陣勢。沙地不利於騎兵作戰,可以瓦解業歷山大的優勢。
波魯斯一字排開他的200 頭大象,每頭大象至少相隔1000 米;在兩頭象之間部署了步兵。波魯斯居於中軍,兩翼部署了各150 輛戰車,騎兵全都部署在他的右邊,準備向亞歷山大猛攻。亞歷山大沒有大象,他知道他的馬匹不敢與波魯斯的大象接近。他隨機應變,命令他的騎兵每人捎帶一名弓箭手前移,向大象和大象後邊的步兵射出雨點似的羽箭。與此同時,他命令部將率一部分輕騎兵繞至敵軍背後,猛攻沒有騎兵掩護的左翼。波獸斯兩面受敵,有些招架不住。他命令馭象手放出野獸進攻,但為時已晚。亞歷山大的弓箭手跟著騎兵移動自如地向大象投擲武器,受傷的大象痛得發狂而橫衝直撞,哪管是敵方還是己方陣地。而在這節骨眼上,從大本營渡河的亞歷山大部隊也快速趕到,印度人遭到包圍和屠殺,波魯斯本人被俘。
酷熱和熱帶季風雨,加之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無休止地行軍作戰,使得亞歷山大的士兵難以忍受。當跨過旁遮普的河流進入一望無垠的大平原時,士兵們聽說有難以數計的大象和更為彪悍的印度人正在嚴陣以待時,他們覺得長此以往,無法忍受。於是他們拒絕再往前行。亞歷山大像通常那樣,把將士們召集在一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讓他們回想一下他自己身先士卒率領他們建立豐功偉績的歷史。「走到世界盡頭,」亞歷山大說,「讓勝利帶給你們快樂,讓世界大同的思想徹底實現。」他的演說迎來的只是一片沉默。一位戰功赫赫的將軍鼓起勇氣說:「亞歷山大大帝,你看看當初隨你離開馬其頓的人還有幾個?而倖存者已經耗盡精力,他們只盼著一件事,就是活著返回故鄉,與家人見上一面。」他的講話引起一陣經久不息的歡呼聲,有的士兵甚至流下了熱淚。亞歷山大憤然返回營帳,3 天沒有露而,他希望軍隊會回心轉意,但全軍將上未改初衷。亞歷山大無奈,只好宣佈收兵歸國。
雖然士兵們贏得了返國問題上的勝利,可是回國的路線還是要由亞歷山大來選定。亞歷山大耍了個花招,他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將尼俄楚斯率領,由印度河河口駛入波斯灣;亞歷山大希望他們溯源而上,最終經水路回到巴比倫,以證明帝國疆域的整體性。他自己則率領另一路士兵由一條印度河支流順流而下,準備繞道南方歸國。亞歷山大有自己的打算:他覺得世界的南端就要到了,從前他在非洲難於實現的願望一定要在南亞次大陸實現。他的預想果然沒錯,公元前325 年7 月,亞歷山大總算到達了印度河三角州。此時大洋已遙遙在望,亞歷山大躊躇滿志:人們居住的地球確有南端,而眼前這塊土地就是。
歸程是漫長而可怕的,他既要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又要穿越幾百公里滴水難覓的浩瀚沙漠。在酷熱難當的情況下,部隊只能在夜間行軍。一天夜裡,暴雨突降,正值亞歷山大和他的部隊在一條小溪旁露宿。小溪驟然變成洶湧的急流,不少隨軍婦女和兒童被淹死,馱馬和輜重也被大水沖走。一路上,亞歷山大還遭到印度人的不斷襲擊。在攻佔一座城鎮時,亞歷山大親自攀城戰鬥,被飛來一箭穿透了胸鎧,險些喪命。一路上奇聞鐵事綿綿不絕。
亞歷山大的軍隊甚至遇到了一些真正的野人,這些人還生活在石器時代,身體半裸、多毛,長長的指甲看上去像野獸的爪子。這些人的食物是落潮時抓到的魚,或是用棕櫚葉網捕到的魚。這些人用在岸邊擱淺死去的鯨魚骨搭建房屋。他們起初想要用木棍圍獵馬其頓人的牲口,但是看到士兵發射如蝗的箭只時,他們倏地無蹤無跡了。在歸途中還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公元前324 年春,部隊到達蘇薩時,一位投奔亞歷山大的印度哲學家卡蘭努斯突然要求自焚。亞歷山大勸說無效,便下令滿足他的要求。在火葬的那一天,卡蘭努斯頭戴印度式的花環,坐在轎上。送葬的印度人唱起聖歌。當隊伍行進到柴堆前時,卡蘭努斯回頭對亞歷山大說:「我們很快會在巴比倫再見。」接著,卡蘭努斯上了柴堆,吩咐點火。火焰沖天而起,卡蘭努斯毫不畏懼,場面令人難忘。
公元前323 年春,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他的「走到世界盡頭」的願望已基本實現了,現在他要休養生息,做一些武功之外的事情了。在治理國家上,亞歷山大也展示了他年輕的才華。他疏浚了幼發拉底河,興修水利,撥出巨款興建公共設施和資助藝術家與音樂家,他想把巴比倫建成一個大港口,他的這一舉動是否意味著有朝一日他將再度遠行,拓展畢生的宏願?人們已不得而知。但是,亞歷山大注定沒有這種機會了。也許是他不習慣長期征戰生活驟然停歇的平靜,也許是他日理萬機疲勞過度,他的發寒熱的舊毛病竟纏綿不愈。6 月10 日傍晚,亞歷山大病逝,死時年僅33 歲。這時候,人們突然想起那位印度哲學家的話,不禁為冥冥無意的裁定而驚懼。
(於大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