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雄甘地之死

在印度,莫漢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譽為國父和聖雄,他是印度人民民族解放鬥爭中最傑出的領導人之一。

1947 年8 月15 日,印度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告獨立。當時的印度處於一種分裂的局面:一塊是印度教統治的廣大國土,另一塊是穆斯林統治的巴基斯但次大陸,歷來宗教戰爭不斷。穆斯林無端屠殺印度教徒,而印度教徒又反過來毀滅了一個又一個穆斯林村莊。在城市裡,異教居民也是相互仇視,宗教狂熱分子向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橫施暴虐,光天化日之下濫殺無辜,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失去生活根基,貧困和飢餓迫使他們毫無指望地在全國各地流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1946 年11 月,甘地為謀求民族和解,冒著生命危險到宗教衝突嚴重的孟加拉東部遊說,呼籲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們握手言歡。

「愛你的敵人吧!」 他向所有的人這樣說。他每天早晨四點鐘起床,步行數英里,到農村訪問伊斯蘭教徒的家,懇求他們與他做朋友;可是,伊斯蘭教徒們卻不大理會這個異教徒,經常向他投以白眼,長期的宗教仇恨太深了。七十八歲高齡的聖雄甘地井不灰心,仍舊挨門挨戶訪問。

他認為,這不僅是為了單純的政治說教,也是一個寬容的印度教徒應盡的義務。他很少穿鞋,通常都是赤腳走路。有時,伊斯蘭教徒們在路上撒下許多碎玻璃片和荊棘,給他製造麻煩。但為了調解兩大派之間的矛盾,他仍堅持幹下去。

陪同他遊說的共有五個人,聖雄甘地讓他們到偏僻的部落中住下,盡量接觸當地居民。那些地方的生活條件都是非常艱苦的。有一次,一位叫皮亞雷拉爾的婦女不幸染上了惡性瘧疾,要求回到甘地身邊,甘地卻不同意,他叫別人轉告她:「得了病,要麼在那裡治好,要麼就死在那裡。」皮亞雷拉爾流著眼淚接受了。當地伊斯蘭教村民也不忍心看著這個可憐的女人就這麼死去,他們找來草藥給她治療。皮亞雷拉爾後來居然轉危為安,痊癒了。

還有一位崇拜甘地的伊斯蘭教姑娘,為了勸說自己的同伴消除對印度教徒的仇恨,竟採取了絕食行動。這都是受了甘地精神力量的感召,對緩解宗教矛盾起了不小的作用。

1947 年6 月15 日,印度國民會議以壓倒多數通過了印巴分治方案,大勢所趨,這是不可阻擋的潮流。但這個決議也使甘地統一印度的夢想破滅了,他無限感慨地說:「我已經失去活到一百二十五歲的希望,在印度已經沒有我的家了。」於是,他又到兩大派矛盾最尖銳的地方去遊說,甚至連8 月15 日的獨立盛典也沒有參加。

8 月31 日晚,他正在加爾各答寓所睡覺,一群瘋狂的印度教徒抬著被伊斯蘭教徒殺害的同伴屍體闖了進來,對他罵不絕口,說這是聖雄甘地對伊斯蘭教徒容忍放縱的結果。他們叫嚷著要殺死他。

聖雄甘地從床上爬起來,對憤怒的人群進行勸解,可是沒有一個人理睬他。石塊飛進了窗子,棍棒從他頭上掠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堅持演講。加爾各答貧民窟的伊斯蘭教徒保護著他。

印巴分治以後,有一千五百多萬難民在兩國之間流竄,到處是暴力和殺戮行為。印度出現了空前的混亂,首都德裡也籠罩著一片不安的氣氛。

1948 年1 月13 日,聖雄甘地為了爭取首都兩大教派和解,開始絕食,除了飲幾口清水之外,什麼都不吃。連續幾天下來,其健康狀況日漸惡化。

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都滿懷同情地關注著老人孤身反對億萬宗教狂熱分子的抗議行動。在印度,要求結束同胞相煎的呼聲也如風起雲湧。但騷亂並未停止。到1 月18 日,尼赫魯總理為表示對甘地的同情,也開始絕食。消息見報後,首都各派代表集會,宣誓要恢復平靜,並請聖雄甘地停止絕食。中午,在甘地的參與下,兩派代表簽署了停火協議,這時他才飲下第一口桔子汁。

當天晚上,他呼籲,德裡的停火應當擴展到整個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聯合國的安全理事會上,巴基斯但的代表高興地宣佈:聖雄甘地已經達到他的目的了。「友誼和和平的時刻已經降臨,印度次大陸的安寧有了保證!」

然而,這樣的斷言太樂觀了,極端分子並沒放下屠刀。

聖雄甘地住在德裡一個朋友的寬敞別墅裡,這座私邪高牆深院,綠草成茵。他的兩個孫女——瑪努和阿瓦照料他的生活;有武裝衛隊保衛他的安全。

對於許多印度人來說:聖雄是神的化身。每天下午五點左右,當夕陽西斜,棕櫚樹的樹影佈滿別墅前的草地時,這裡總聚集著許多甘地的崇拜者。這是一種介於宗教儀式和群眾大會之間的聚會形式,由於廣播電台定時對這種集會進行轉播,聖雄甘地便利用這個機會宣傳自己的主張。印度公眾對此已習以為常。

1 月17 日下午,正當甘地向教徒們講話的時候,從牆外飛來一顆自製的炸彈,在離他不遠的地方爆炸了,不過並沒有傷著他。甘地不動聲色,繼續演講。

扔炸彈的那個年輕人被當場抓獲,扭送到警察局。此人叫馬但·拉爾·帕維,他承認自己是「印度聖戰者」組織的成員。這是個印度教極端分子組成的恐怖組織,他們的首領是孟買的百萬富翁維奈亞克·薩瓦爾卡爾。而參加這個組織的人則是一些社會地位較高的有教養的婆羅門。策劃這次行動的負責人納拉揚·阿普傑是《印度民族報》的經理,另一個叫納胡拉姆·戈塞,是該報主編;此外還有一個叫達汗巴爾·巴蓋德,他專門負責提供武器,直接參與了這次行動。

警察帶著帕維去他的同夥藏身的那個旅館,但犯罪分子們早已跑光了。

按理說,警察局對這場陰謀已經很清楚了,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以保障聖雄甘地的安全。然而事情卻不是這樣,他們除了在甘地住所外加了雙崗,並沒有採取什麼更有效的行動。這使得密謀分子仍可以從容準備下一次暗殺。

極端分子的目的是除掉這個絆腳石,同時,他們也很清楚,甘地在印度教徒心目中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甘地一死,可以激起印度教徒對穆斯林更大的仇恨。

在此期間,甘地自己也沒有採取任何防範措施,他不同意警方對參加傍晚集會的信徒進行搜身,還公開表示寬恕馬坦·拉爾·帕維。他向記者說,這個攜帶炸彈的年輕人並不是一個壞人,是別人把他推上犯罪之路的。聖雄甘地也並非不知道自己處境危險,但他對自己的命運是抱著印度教典型的宿命觀點:凡是命中注定的,便不可避免。

恐怖分子已經一切準備就緒了。

1 月30 日,聖雄甘地為了調解尼赫魯總理和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薩達爾。

帕特爾的關係,用英文給尼赫魯寫了一封信,然後約帕特爾下午四點鐘來自己這裡談話。這個帕特爾,原來是甘地的親密戰友,如今卻是最激烈的反對者。同往常一樣,甘地在露台上迎接他,然後進入室內談了一個多小時。

這天下午,花園裡等候著大約一千名印度教徒。但聖雄甘地遲遲沒有露面。他的孫女瑪努朝屋裡望了一下,提醒祖父該出來了。帕特爾部長這才起身告辭。

甘地身材矮小、瘦削黝黑,他披著一件白色亞麻罩衣,緩緩走向露台,並不時停下來答謝群眾的問候。聚集的人群給他讓開一條路。這時,混在人群裡的納胡拉姆·戈塞用力擠到甘地身邊,迅速地彎下腰去,彷彿要按古老的習慣從聖雄的草鞋上拂去塵土,以表示尊敬和恭順。有那麼一瞬間,他跪在老人腳前凝然不動,突然,他飛快地從懷裡掏出手槍,對準甘地胸口連射兩槍,又朝他的腹部打了一槍。

「 啊,天哪..」聖雄甘地嘟噥著垂下胳膊,兩腿一軟栽倒在地。這位印度人民最崇拜的聖哲倒在了血泊中。

兇手戈塞被當場抓獲。因為英國BBC 電台記者就在現場,事件發生僅25 分鐘後,這消息就傳遍了全世界。

正如陰謀者所希望的那樣,起先人們不知道兇手身份,都以為是穆斯林派來的。孟買立即發生了許多暴力行動,搶劫、縱火和兇殺事件層出不窮。

後來,又傳出兇手屬於「印度聖戰者」組織的消息,戈塞的全家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的家鄉散格利的印度教徒不僅殺死了戈塞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同時放火焚燒了房屋,這場火也殃及周圍的大片居民,共燒燬五十座民房。

殺害聖雄甘地只是印度教狂熱分子策劃的第一個行動,然而,他們已經無法實現其它的政治謀殺計劃了。警察當局彷彿突然從夢中驚醒過來,對極端分子進行了空前的大搜捕。第二天,他們在浦那逮捕了主犯納拉揚·阿普傑和巴蓋德等人。大富翁薩瓦爾卡爾在孟買的公館受到了搜查;「印度聖戰者」組織的武裝部隊被勒令解散,數以千計的成員鋃鐺入獄。

甘地遇難兩天後,十多萬人在德裡為他們的聖雄送葬,隊伍長達八公里,一路上有士兵保護,路口地帶還停放著裝甲車。

甘地的遺體上覆蓋著印度國旗。他躺在一輛汽車上,在四千名步兵、一千名空軍戰士、一千名海軍戰士和一千名警察的護衛下,緩緩駛向拉茲·哈特的一堆篝火前。整個殯儀行列行進了五個小時。下午4 時45 分,聖雄的兒子拉姆達斯點燃了他父親身體下面的檀香木簧火。

對兇手和其他密謀分子的審判是在德裡的紅堡舉行的。同年8 月22 日,所有介入這次謀殺事件的人都被送上了被告席,其中包括不久前還聲名顯赫的百萬富翁薩瓦爾卡爾。

納胡拉姆·戈塞知道等待他的是什麼。其他的密謀參加者則心存僥倖,希望借助律師的能言善辯來逃脫制裁。兇手戈塞聲明說:「我尊敬聖雄,他的被害對我絕不是一件樂事。但是,我覺得我應當這樣做,因為他包庇了穆斯林。」

納拉揚·向普傑說:「我同甘地的分歧不在於他個人,而在於他捍衛的原則。我從不想從肉體上消滅他。他的死使我深感悲痛。」

花言巧語、支吾搪塞卻不能掩蓋他們的罪行。

1949 年2 月10 日,法庭作出了最後判決:富翁薩瓦爾卡爾以證據不足宣告釋放。兇手納胡拉姆·戈塞和主犯納拉揚·阿普傑判處死刑。其他參與者判無期徒刑,在監獄中了此殘生。

兩名死刑犯在安巴拉的監獄裡度過了最後的時日。1949 年11 月15 日,他們在監獄大院裡走上了絞刑架。

許多人對法院釋放薩瓦爾卡爾的決定十分不滿。這場密謀無疑有幕後支持者,是誰給殺人犯付酬金以及給武裝別動隊提供經費的呢?有人指控薩瓦爾卡爾與內政部長帕特爾有瓜葛。很可能是這兩個人在幕後策劃了這一場陰謀。

時光荏苒,到了1964 年秋,謀殺案的幾名在押從犯被釋放出來,他們在那清受到印度教狂熱分子的隆重歡迎。據透露,在謀殺案發生之前,印度官方就掌握了準確情報,但卻把它隱瞞了下來。兇手臨死前曾宣稱:「我不過是薩瓦爾卡爾命令的執行者,而他則聽從帕特爾調遣。」一語道破了天機。

這一說法也是完全合乎邏輯的。內政部長理應在第一次謀殺未遂後關心聖雄甘地的安全問題,但他並沒這樣做,這難道是疏忽大意嗎?印度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之下,組織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重新調查聖雄甘地遇刺真相,但後來沒有結果。事情不了了之。

(孫石夫)

《災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