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核陰雲

切爾諾貝利是個風景宜人而又很普通的烏克蘭小鎮。它位於烏克蘭首府基輔以北約130 公里處。每到夏天,這裡綠樹成蔭,河水清澈,許多基輔人、莫斯科人和列寧格勒人都喜歡全家老少一起來這裡度假。他們整個夏季都住在這裡,租下幾間木屋作度假「別墅」,採集蘑菇,做果醬,或者去基輔海濱捕魚、曬太陽,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絢麗風光。似乎誰也沒在意位於切爾諾貝利以北不遠處的一片「禁區」,那裡隱藏著由厚厚的混凝土覆蓋著的巨大建築群。

這些由混凝土封閉起來的建築物就是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建干1971 年,有四個核反應堆發電機組,每個機組擁有100 萬千瓦巨大功率,從1977 年到1983 年相繼投入運行。它每年的發電量約佔全蘇聯核電力的百分之十。因此,切爾諾貝利在蘇聯小有名氣,但在世界上卻默默無聞。然而,1986 年4 月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的核事故,卻使它一夜之間震動了全世界。切爾諾貝利,成了核災難的象徵,成了歐洲人聞之色變的恐怖性名詞。

在希臘神話中,眾神根據宙斯的意志創造了第一個女人,叫潘多拉。宙斯派潘多拉來到人間,並送給她一隻魔盒,裡面裝有災難和希望。潘多拉一到,就把魔盒打開,結果一切災難都從魔盒飛出,從此人類就遭受災難,只有「希望」還留在盒底。那些由混凝土全封閉的核反應堆,就像是神話中的」

潘多拉魔盒」,裡面裝的是鈽、鈾元素。在科學工作者的嚴格控制下,鈽和鈾乖乖地在反應堆中裂變,產生巨大的能量。核能發電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給人類帶來了希望。然而,核能只有關在「魔盒」一一全封閉的反應堆中時,才是安全高效的。而一旦反應堆破裂,「核魔」就會飛出,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洩漏,就是自美國原子彈襲擊日本以來世界上最為嚴重的核災難。

1986 年4 月26 日子夜時分,愉快地度過了周未的人們已經進入了夢鄉。

烏克蘭在酣睡,切爾諾貝利在酣睡。誰也沒有想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號反應堆這只「魔盒」的蓋子正在悄悄地鬆動,「核魔」正趁管理人員的操作失誤而頂開蓋口。一場空前的浩劫正在向人們襲來。

凌晨1 點23 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上空突然閃現出異樣的紅光。隨著兩聲驚天動地的爆炸巨響,30 米高的火柱直衝雲霄,熊熊火焰照亮了漆黑的夜空,2000 ℃以上的高溫的烤著整個廠房,第四號核反應堆裡的「核魔」衝出炸裂的盒蓋。兩名操作人員當場被坍塌的混凝土構件砸死。

1700 多噸石墨成了燃燒的燃料,第四號反應堆彷彿是一團大火球。滾滾濃煙夾雜著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大氣中,使周圍環境的放射劑量達每小時200 倫琴,為人體所允許劑量的2 萬倍。人如果受到如此高輻射的傷害,輕者患上放射病,重者當場死亡。

大爆炸之後,火勢迅即蔓延,核電站多處著火。從火情來看,機房屋頂著火最緊急,它可能成為正在運行的第3 號核反應堆的「聯繫環節」。屋頂的坍塌,會砸在第3 號反應堆上,使之失去封閉性,而造成新的核洩漏,其後果不堪設想。

火光就是命令。最先趕到出事地點的是消防隊員。普拉維克中尉率領的核電站消防3 分隊風馳電掣般地奔到火場,衝上機房屋頂,很快將火撲滅,從而切斷了通往第3 號反應堆的火源。普拉維克見火勢得到控制,就留下幾個人原地守護,自己則奔向更危險的第四號反應堆。

此刻,第四號核反應堆火光沖天,由基賓克中尉率領的市消防隊第六中隊的一個小分隊,正冒著撲面而來的熱浪往上攀登。普拉維克也加入了救火的行列。他們順著梯子往上爬,抱著水龍頭噴水滅火,表面的火很快滅了,而普拉維克、基賓克及其他4 個年輕的消防隊員卻被高輻射所擊倒,剛抬到醫院就犧牲了。其他滅火的消防隊員或被火燒傷,或受到嚴重輻射。不少人嘔吐不止,這是受到大劑量輻射的典型病症。

事故發生後,蘇聯核專家和州領導人迅速雲集切爾諾貝利。他們先後調集15 支消防隊滅火。快天亮時,火滅了,但第四號核反應堆還在噴射著黑煙。

這說明反應堆裡的火並沒有熄滅,還是一個燒紅的「結晶體」,而且核洩漏還在繼續。怎樣才能使核反應堆心臟冷卻,並堵住它的裂口呢?經過幾小時的討論,專家們決定:由於核反應堆的高輻射,人員無法接近,必須由直升飛機把一袋袋沙子、硼砂、鉛錠等從空中投放到反應堆上,以堵住裂口,封閉輻射源。於是,從4 月26 日傍晚起。數百名青年開始連夜將沙子裝在口袋裡。第二天早上,幾架直升飛機飛來,把沙袋投向核反應堆。但即使是空中投放,也必須防止核輻射。飛行高度不能低於200 米,而且,飛行員在核反應堆上空飛行時,還必須時刻注意放射性劑量儀。當放射線是每小時幾十倫琴計時,就得設法避開高輻射。有時為躲避高輻射,飛行員需折騰20 至30 分鐘才將沙袋投到目標上。這樣從早到晚,一天下來幾架飛機只投了80 多個沙袋,可謂杯水車薪。當局很快又調來十幾架載重量較大的米格一26 直升飛機,並增加了飛行次數,經過十多天的奮戰,用了5000 噸的沙子、硼砂、白雲石、石灰石、鉛錠等,在四號核反應堆外面覆蓋了厚厚的保護層,終於在5 月11 日抑制了輻射的外洩。接著,又在它的外面糊上了很厚的混凝土,使其完全封閉在一個巨大的「石棺」中。

「潘多拉魔盒」終於重新關閉了,但爆炸後飛出去的那部分「核魔」,卻在肆無忌憚地污染著周圍的環境,危害著人們的生命。

首當其衝的,是生活在這個爆裂的「魔盒」周圍的人們。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西北18 公里處,有一座與電站幾乎同齡的新興城市——普裡皮亞季,有5 萬居民,幾乎都是電站的職工及家屬,電站爆炸事故發生後,許多正在休假的職工家屬紛紛趕回電站,投入了滅火戰鬥。不少人得了輻射病,因為核污染看不見、嗅不到、摸不著,人們認識不到核污染的嚴重性。在出事那天,普裡皮亞季市並未採取強有力的防污染措施,只是派出三四輛灑水車,給路面噴灑肥皂水,以防止放射塵飛揚。市民們仍像往常一樣,在街上散步,到浴場游泳,去河邊垂釣。孩子們照常上學,照樣在戶外玩耍。結果導致患放射病的人越來越多。據在現場搶救的蘇聯醫生古西科娃事後透露,他們在出事頭一天裡就診治了1000 多病人。

直到4 月26 日深夜,即事故發生快一晝夜時,當局才作出出事地點30 公里範圍內所有居民全部疏散的決定。45 年前蘇聯衛國戰爭爆發時,曾有過大規模的疏散,而今因為核電站事故,在蘇聯的國土上又一次出現了大規模的疏散,躲避的卻是看不見又摸不著但十分危險的「敵人」。

4 月27 日,這是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絕大多數基輔人對已發生的核洩漏一無所知。數千名基輔人一早就出門,準備乘公共汽車去郊外遊玩。但平日井然有序的交通,今天卻混亂不堪。許多線路被取消,有的線路只有一、二輛客車行駛。車站上擠滿了候車的人,紛紛埋怨車場調度員玩忽職守。實際上,各客運部門半夜就接到緊急通知,城裡的公共汽車幾乎傾巢出動,連夜趕往普裡皮亞季市,去疏散那裡的居民。

這天凌晨6 點,普裡皮亞季市政府通過廣播電台,向全市居民發佈緊急通告:鑒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宣佈全市居民疏散。疏散開始時間為今天下午14 點。請攜帶隨身證件、生活必需品和3 天的口糧到指定地點集中。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要把市區及周圍地區約10 萬人疏散出去,這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疏散工作卻出乎意料的非常有秩序。一來層層負責,組織嚴密;二來「敵人」是無形的,大多數人並未意識到其嚴重性,況且只疏散三天。

中午十二點鐘一過,大多數市民便按照廣播的要求,提著一個個不太大的手提包,裡面塞著幾件換洗衣服和一些食品,靜靜地在自家的樓前集合,等候上車。不久汽車開來了,經民警登記後,人們有秩序地上車離去。

上千輛汽車排成兩列,沿公路蜿蜓行駛,成千上萬的居民就這樣離開了自己的家(後來才知道是永遠放棄了),他們穿著一身夏裝,只攜帶最必需的物品,沒有眼淚,沒有齟齬,只是默默地面無表情地向養育自己的美麗而整潔的城市告別。傍晚,他們被一一安頓在與切爾諾貝利區毗連的波列斯克區和伊凡科沃區的各個村莊裡。當疏散工作大體結束後。民警和留下來值勤的人員,又挨家挨戶尋找那些躲藏起來不願疏散的人,並將他們送走。

幾天後,普裡皮亞季成了一座空城。這座被放棄的美麗城市裡只有極少數的留守人員。到處都是空蕩蕩的,呈現出一幅淒涼的景象:高樓大廈人去樓空,陽台上還放著自行車,晾曬著衣服:辦公室的報夾上,夾著的報紙日期是1986 年4 月25 日,辦公桌上的鮮花已經凋謝;在城市的入口處,是身穿綠色防化服的士兵和裝有信號系統的密密層層鐵絲網;民警們不時在街上巡邏,為的是保護被疏散居民的住宅,防止那些趁火打劫者前來撈取被放射塵埃污染了的財物。

5 月初,核污染的陰影也籠罩著基輔。最初幾天,切爾諾貝利放射性的煙雲向西北方向飄動,但4 月30 日風向起了變化,向基輔方向吹來。放射性塵埃刮向這座有幾百萬人口的城市。於是,灑水車開始不間斷地日夜奔跑,用水沖掉柏油馬路上的核塵埃。在企業、商店甚至每座樓房的門口,都放有濕抹布,供人們擦鞋之用。中小學開始停課,並將學生送往遠離核事故的地區。大街上,身穿連衫褲工作服,頭戴防毒面具,手拿輻射劑量檢測儀的檢查員隨處可見。在進入基輔市的大道旁設立了檢查站,等候檢測的汽車擠得水洩不通。市場上,牛奶和奶製品消失了,蔬菜都要經過放射劑量測定才允許出售。..盡避基輔市在5 月1 日按慣例照樣舉行了盛大的遊行慶祝活動,但上述預防性措施不得不引起人們的種種猜測,從而處於極度驚慌、不知所從的狀態之中。一些人開始驚恐不安地逃離這座城市。在火車和飛機售票處前,人們排起了長龍。去莫斯科的「黑市」車票,漲到原票價的六、七倍。甚至皮箱和皮包也成了人們搶購的熱門商品,因為有傳言說,基輔也要疏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才逐漸平靜下來。

切爾諾貝利上空的核陰雲,隨風飄蕩,從北歐移向東歐,將死亡的威脅灑向全歐洲,在國際上引起了恐慌。

4 月27 日下午,與蘇聯隔海相望的瑞典軍用雷達站的一位值勤軍官,突然發現自動監測儀顯示周圍環境的核輻射量急劇上升,高出正常值的六倍。

他趕緊向其他9所軍用雷達站發出警報。它們也都測出核輻射水平上升的異常情況。雷達站的軍人們一邊向上級報告,一邊焦慮不安地監視著這危險的「敵人」。

4月28日清晨,距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以北160公里處的福斯馬克核電站,突然響起刺耳的警報聲。值班的安全人員立即進行檢查,結果發現是一名上早班的工人引發了廠房門口的自動報警器,經檢驗,這名工人以及一些剛來上班的工人身上都沾有放射性塵埃。安全人員起先懷疑是自己電站的核反應堆出了問題,但經過徹底檢測,並未發現異常,只是發現核電廠外部的核輻射量高出正常值四、五倍,其原因尚不清楚。為了保障人員安全,核電站還是決定將600多名職工撤出,並對他們以及附近的居民逐一進行體檢。

同時,廠方也把這一異常情況報告了有關當局。

正當福斯馬克核電站驚恐不安的時候,瑞典核研究中心的反應堆外部也發現急劇增加的核放射塵埃,芬蘭、丹麥、挪威也測出輻射劑量的異常情況,而且蘇聯的鄰國芬蘭情況最為嚴重。專家們由此排除了福斯馬克核電站發生事故的可能。根據收集到的放射性物質的成分分析,以及風向、雲圖等氣象資料的研究,專家們推斷很可能是蘇聯的某個核電站發生了核洩漏。

瑞典政府根據專家們的報告,指令瑞典駐蘇大使與蘇聯有關部門交涉。4月28日中午和晚上,瑞典大使館幾次與蘇聯交涉並詢問情況,對方的回答都是無可奉告。

然而,在監測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此嚴重的核事故又怎麼能隱瞞得住呢?

4月28日晚上9點零2分,蘇聯電視台播發了一個極其簡短的公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一座原子反應堆受到損壞。」蘇聯當局第一次公開承認這起核事故,此時距事故發生已整整過去了60個小時。

頓時,整個歐洲因此陷入恐慌和騷動之中。瑞典、芬蘭等國迅即向國內發出預防核污染的警報,禁止兒童外出玩耍,關閉兒童娛樂場和露天游泳池。

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東歐國家明令居民不得飲用雨水,不得食用野外放牧的牛羊的奶,不要生吃蔬菜。意大利衛生部決定兩周內禁止出售新鮮蔬菜,孕婦和10歲以下的兒童不得食用鮮牛奶。英國、聯邦德國等國家對蘇聯和東歐國家入境者逐一進行放射性污染檢查,並禁止從蘇聯和東歐進口新鮮食品。離事故地點最近的波蘭,立刻成立了一個由副總理牽頭的委員會、以採取種種措施來防止核污染。

歐洲的恐慌並非毫無理由。因為人類或其它生物一旦遭到過量的放射性物質的輻射,會引發放射性疾病。這種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重者能破壞神經、消化和骨髓造血系統,從而導致死亡和傷殘。輕者也會引起頭痛、頭暈、嘔吐、白血球減少等疾病。所以,放射性污染引起的社會公害對人類生命造成的威脅,是其它任何污染都無法比擬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據5月17日蘇聯官方公佈的數字表朋,共有299人受到大劑量輻射,死亡17人,加上當場死亡2人,已經死亡19人,另有18人處於危險狀態。5月30日,官方又宣佈有179人送進醫院治療。

但其他國家的專家認為,實際傷亡情況遠比蘇聯官方公佈的嚴重。美國著名核醫學專家蓋爾博士飛抵莫斯科,參加了搶救核輻射受害者的工作,他領導的醫療小組與蘇聯同行一起,投入到與死神爭奪299名嚴重核輻射病患者的生命的戰鬥。他們在一周內對19名患者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其中仍有13 人不幸死亡。另一位美國醫生韋斯·華萊士博士也到蘇聯訪問了一個月,調查了核輻射受害者。他在1986 年8 月會見記者時說:「切爾諾貝利的災難剛剛開頭。」因為事故地區的工人和居民受到了600 拉德以上的輻射量,而一般認為,450 拉德輻射量就會使健康成年人死去。

這次事故使蘇聯經濟蒙受巨大損失。首先,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四個核反應堆機組全部停掉,使蘇聯核電損失百分之十。芬蘭、埃及等國原打算訂購蘇聯的核電設備,因這次事故而取消了訂購計劃,使蘇聯損失近百億美元。

其次,清除核反應堆及周圍的核污染,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至少要花費幾十億美元。另外,烏克蘭是蘇聯的糧倉,糧食產量佔全蘇聯百分之十五。

1986 年,因核事故使穀物減產2000 萬噸,而且烏克蘭的數千平方公里肥田可能在若干年內都無法耕種。整個損失可達數千億美元。

造成這起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的原因,蘇聯當局對外公佈的調查報告認為,主要是機組操作人員違章所致。但在1986 年7 月初的一次蘇共中央政治局秘密會議上,調查委員會卻不得不承認,事故的根源在於核電站反應堆結構有嚴重缺陷,並要求作出決定,停止建設這種核電站。由此可見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還在於電站核反應堆本身的問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採用的是蘇聯第二代大功率管道反應堆,這種反應堆技術陳舊,結構上有嚴重缺陷,一旦發生故障,易於使石墨燃燒,熔化堆芯,加上沒有安全罩,極易發生放射性物質外洩。正因為如此,西方國家早就摒棄不用這種反應堆了。但蘇聯卻一直建造使用,而且為數不少,致使事故頻頻。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共發生大小事故104 次,其中只有35 次是由於操作不當,絕大多數是反應堆結構缺陷造成的。其結果,終於釀成了這場有史以來最大的核洩漏悲劇。

切爾諾貝利的警鐘敲響了,蘇聯許多有識之士紛紛要求不再使用這類不安全的反應堆。

1991 年,俄羅斯科學院建議關閉這類不符合安全標準的核電站。烏克蘭議會決定在1993 年關閉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核電站仍在運轉,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1 號和2 號機組也重新啟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悲劇是否會重演,世人將為之擔心。

(陳重)

《災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