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文學史上,伊麗莎白女王時代以戲劇的成就為最大;在18、19世紀之交詩歌的成就為最大;而在維多利亞時代則以小說的成就為最大。查爾斯·狄更斯、薩克雷、喬治·艾略特、夏洛特·勃朗特、愛米利·勃朗特、蓋斯凱爾夫人等人形成了一個群星燦爛的小說鼎盛時代。而狄更斯則是在眾星之中最為耀眼的一顆。
狄更斯於1812年2月出生於英國普茨茅斯的波特西地區。他父親是海軍會計處的一個小職員。狄更斯幼時就常常溜到家裡的閣樓上,津津有味地閱讀一本又一本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天方夜談》、《唐吉訶德》都是他喜愛的作品。以後他的家境日漸窮困,債台高築,一家人不得不離鄉背井,遷居到倫敦。但移居未久,家裡舊債未清,新債又來,他父親終於被投入債務監獄。11歲時,狄更斯就到一家皮鞋油廠當學徒。為了節省開支,他母親帶著弟妹們到監獄裡和父親住在一起,狄更斯單獨留在外面,每星期領到薪水之後,就帶著錢和食物去探監,和父母弟妹團聚。這些艱苦的日子在幼小的狄更斯的心靈中遺留下永不消失的印象,使他對貧苦無告的兒童、對窮人、對被迫害者充滿同情,對英國當時的統治階級和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莫大的仇恨。後來,他父親獲得一筆小小的遺產出了監獄,把狄更斯送到威林頓高等學校去讀書。校長瓊斯先生是一個又愚昧又野蠻的人,對學生任意鞭打、辱罵。後來,這個人物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曾經出現過很多次。不久,家裡財政又入不敷出了,狄更斯不得不停學就業,為餬口而奔忙。他時而作律師的書記,時而為事務所送信,時而到法院當速記員,時而為報紙作採訪。艱難的生活使狄更斯獲得了非常豐富的生活知識,為他以後的寫作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狄更斯是歐洲19世紀少數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大師之一。他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深刻地暴露了英國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實況,而且也在於他掀起了真正的文學革命。在他以前的英國文學中,普通人民是沒有地位的;狄更斯雖不是第一個改變這種現象,卻是最有效地改變了這種現象的人。他用生動而熱情的筆觸描繪了下層階級的人們和他們的悲慘生活。他把貧民窟、小客棧、貧民收容所、債務監獄等等悲慘的生活景象寫入了文學作品,而且對那些窮人,那些正直的勞動者給予最大的同情。另外一方面,他以諷刺的筆法,對新興的工廠主、銀行家等資產階級以及資產階級社會,資產階級虛偽的「民主政治」和「黨派活動」,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現象,資產階級法律的非人道本質,都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抨擊。
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他以高度的藝術概括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反映了英國19世紀初葉的社會真實面貌。他的作品裡充滿了光輝四射、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這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有許多能使人一讀之後,就長久地活在心中。馬克思把他和薩克雷等稱譽為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
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遊記、戲劇、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雙城記》。前者展示了工業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描寫了工人階級的團結鬥爭,並批判了為資本家剝削辯護的自由競爭原則和功利主義學說。後者以法國貴族的荒婬殘暴、人民群眾的重重苦難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威力,來影射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預示這場「可怕的大火」也將在英國重演。其他作品有《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董貝父子》、《大衛·科波菲爾》和《遠大前程》等等。
狄更斯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個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醜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鬥爭給以同情和支持。但狄更斯主觀上對工人階級的革命運動不僅不能理解,而且是反對的。他同情工人,卻不同情工人的革命。他是一個階級調和論者。他幻想可以用道德和教育把那些殘酷的剝削者改造過來,幻想可以依靠好心腸的人的施捨,來消除世界上的貧富懸殊。他揭發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卻不想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他憎恨金錢對人類靈魂的統治,但是找不到為什麼金錢會變成全能上帝的原因。他始終只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者。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深切而有力的批判、揭發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含有不少的消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