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心靈裝個取景器

那天站在街邊,無意中打量一棵樹,發現原來只是普普通通的國槐,也是這樣別具格調和韻致,不僅枝條樹葉疏密有致,而且在這樣繁華的商業街上,這棵國槐顯示著它的寧靜、安詳與沉穩。那一刻在熙熙攘攘的鬧市中,我與樹相對而立,寧靜如一,兩相融合。原來日常所見的一棵樹,同樣可以構成一幀美景。

陶淵明有詩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那一刻,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什麼是“心遠地自偏”。在一街的繁華熱鬧中,我獨獨享受著寧靜與美好。平日裡,我們總喊忙叫累,煩惱著周圍的浮躁與嘈雜,總想抽時間到某個遠離人稠喧鬧的地方清靜清靜,與大自然好好親近親近,接受一種天賜的撫慰,可總是不能成行,最後只會落得“遙憐翠色對紅塵”,日復一日,依然故我地生活在熱鬧之中,不能自拔。

其實往深處想一想,不是我們的生活太快速,不是我們的環境太嘈雜,而是我們自己缺少一顆寧靜超脫的心。如果我們能像那棵國槐一樣,保持自己的寧靜與安穩,隨時都可以讓心靈回歸自然。

看來不是上蒼沒有給我們寧靜,而是我們自己把寧靜屏蔽了、忽略了。有人這樣說:天下人大都喜歡到遠處賞景,不知本地風光受用不盡。因為缺乏一顆寧靜的心,於是我們在俗世俯仰,擾之即濁,澄之不清。總是希望身處的環境能安靜下來,可這個世界本就川流不息,不會因為我們的抱怨而停歇下來。如果總是要求外境的改變,那我們這顆心便永遠無法安適自在。

讓自己多欣賞一些本地風光,也許不需要動不動就想著往外跑,也許美好的風光就在當下,就在“眼前景致口頭語”中,只要我們調轉一下自己的目光,或者給自己的心靈裝上一個取景器,那麼再平凡、再習以為常的景物裡,也能找尋到美妙的風景。

詩人汪國真說:西湖最好不是故鄉。他感慨友人住在西湖邊上,卻視之如常,不能領略西湖的美。反過來看,如果人們多一些欣賞本地風光的眼光,那麼不消說如畫的西湖美景,就是眼前的景致都會是無比美麗的,寧靜美好就在當下。

不要再看輕任何平凡的東西和常見的事物,給心靈裝上一個取景器,那麼便可隨意選取一幀美好可心的風景,這幀風景可以養眼,也可以清心。

《心靈雞湯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