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生可歎

公元前195年11月,曲阜,漢帝國劉大皇帝帶著隆重的隊伍,以太牢之禮祭拜孔子。古人祭祀講規格,諸侯,少牢,只能用羊、豬;皇帝,太牢,有牛、羊、豬。

牛就這樣隆重出場。可是,牛的境遇,並不怎麼好。

時光一晃,到了唐朝。意氣風發的年輕詩人劉禹錫,不僅用詩來表達他的政治觀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用《歎牛》之類的寓言,來進一步闡述他的政治立場,讓人警醒。

詩人用老辣的筆,這樣敘述他的所見。在郊外碰到一位老者,牽著一頭瘸腿的大牛,正往菜市場去。

我問:這牛身材魁梧,為什麼會瘸了呢?為什麼還會發抖呢?

老人回答我:身材高大,是因為我餵養得好;腿不好了,是因為我使用過度。我過去拉車掙錢全靠它,現在它已經年老體衰。它的腿雖然折了,但身上的肉還算肥壯,還可以賣肉。

我說:這樣做,對您當然有利,可是對牛不是太殘酷了嗎?這樣吧,我把身上穿的這件皮袍送給您,您把這頭牛放生,可以嗎?

老人笑笑:我賣了牛,可以換酒和肉,還可以給老婆孩子買衣物食物,我要你這皮袍子幹什麼呢?我當初盡心養它,並不是愛它,而是為了讓它給我出力;現在將它賣掉,也不是恨它,是因為它能給我換回錢來。

我只好用手杖輕輕地敲擊著大牛的角,發一發感歎:所求的沒有了,利益點也就變了。伍子胥替吳王成就了霸業,最後不得好死;李斯輔佐秦始皇,卻遭五馬分屍;白起威震長平,卻被逼自殺;韓信打敗項羽,自己卻在長樂宮喪了命。飛鳥盡,良弓藏,藏已經算埋沒人才了,幹嗎要良弓折呢?實在是太可悲了,太可悲了!

我還悟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只有保持永久的使用價值,應付各種變化,才會安全,如果貪圖功業,用盡自己的才能,那就很危險了。

呵,劉禹錫真是寫了一篇好雜文啊,寓意深刻。比劉禹錫小一歲,卻早死很多年的柳宗元,也觀察到了牛。他的《牛賦》,雖然短小,但賦中仍然包含極大的信息量。

牛體龐大: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牛們勤奮:牴觸隆曦,日耕百畝,往來修直,植乃禾黍;自種自斂,服箱以走,輸入官倉,己不適口。牛對自己的要求卻極低:陷泥蹙塊,常在草野。然這頭利滿天下的好牛,境遇卻不佳:不如羸驢,服逐駑馬。

這羸驢,跟著劣馬,拍著馬屁,到處溜躂,不勞動不工作,混吃混喝,衣食無憂。唉,這樣好的牛,又有什麼用呢:牛雖有功,於己何益?命有好醜,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心靈雞湯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