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離開臥室一會兒

許多時候不要執著於某一具體目標。

山澗的流水有目標嗎?沒有,它只是向下,逢直則直,遇曲則曲。天空的雲彩有目標嗎?沒有,它只是向前,舒捲自如,任意東西。

“睡輕可忍風敲竹,飲散哪堪月在花”,酣然入睡總是挺享受的事,可有人也會飽受失眠之苦。如何走出無法入睡的苦海,據美國《今日心理學》報道,哈佛醫學院格雷格·雅各布博士在其“失眠行為療法”計劃中指出:如果你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仍舊睡不著,繼續躺著只會浪費時間,讓你更加難以入睡。此時就應該離開臥室,到另外一個房間做些簡單的活動,如舒展一下身體、聽會兒優雅的音樂等。通過這種“自如”療法,參加試驗的1萬人中,85%—90%的參與者可以減少甚或戒掉他們的促睡眠藥物。

睡不著,離開臥室一會兒,不僅對治療失眠有著良好療效,它還曾讓人有過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

19世紀的英國人亞歷山大·帕克斯有許多愛好,攝影是其中之一。那時攝影技術問世不久,不像現代人購買現成的照相膠片和化學藥品,必須自己經常製作需要的東西。一個攝影師也必須同時是一個化學家。

攝影中使用的材料之一是“膠棉”,它是在酒精和醚中的硝酸鹽纖維素溶液,也被稱作“硝棉”,這可是攝影中一種極其重要的物質,有了它就可以把光敏的化學藥品粘在玻璃上,讓其類似於今天照相的膠片。一塊玻璃做照相材料,這是不是太笨重了?能否將這種材料做得像紙一樣輕便呢?那段時間帕克斯苦苦思索著,由於總找不到突破口,他躺在床上總會輾轉反側,以至於雞叫數遍了一點睡意都沒有。

睡不著,帕克斯索性不睡了,他爬起來,在院子後面的一個小花園散步。如水的月光下,他看到花園一角有一個被丟棄的空樟腦瓶。他一個激靈,突發奇想:能不能以一種新的膠棉處理法實現自己的目標呢?這個想法讓他很興奮,於是他來到花園邊的實驗室,將膠棉與樟腦混合在一起。

不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兩樣東西混合後,產生了一種可以彎曲成型的固體材料。帕克斯給它取名為“帕克辛”,這便是最早的塑料,即具有可塑性的材料。帕克斯用“帕克辛”製作出了各種物品,梳子、紐扣、筆桿、小飾品等。

讓“帕克辛”聲名鵲起的是用它代替昂貴的象牙製造桌球。當時,一顆象牙只能製造五個桌球,利用“帕克辛”製作的桌球在功能上一點也不比象牙製作的遜色。人們也就給帕克辛取了一個新名字——“賽璐珞”,即假象牙。塑料的發明被認為是20世紀的煉金術,從此人類進入了塑料時代,亞歷山大·帕克斯也被稱為“塑料之父”。

睡不著,離開臥室一會兒,它告訴人們,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個大目標。但在向大目標行進的過程中,既定的路不太順暢時,也可以踅進路旁的花蹊幽徑,這樣可以在享受一份悠閒與清香時,讓你的人生柳暗花明,達到生命的一個全新境界和令人仰望的高度。

《心靈雞湯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