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鐲揭被
晚清時,安徽壽縣有一惡棍,無惡不作。有一天,他闖進一個平民家裡,見一病熬臥床不起,便無所顧忌,翻箱倒櫃,連病熬的被頭也揭開,將病熬手腕上戴的玉鐲捋了下來。
正逢村人收早工,將惡棍逮住,扭送到衙門。
知縣把惡棍當堂收押,並要病熬的丈夫補寫一張狀紙。
病熬的丈夫找來幾個塾師,寫了一張狀紙,其罪是「揭被奪鐲」。狀紙雖已寫成,可主人心裡不踏實,心想:要是告不倒他,自己可就捅了馬蜂窩,那傢伙一出衙門,就會使自己家破人亡。
於是,病熬的丈夫找鎮裡有名的才子劉之智幫忙。劉之智詳細詢問了事情的經過,又看了狀紙,仔細一推敲,提筆將「揭被奪鐲」改為「奪鐲揭被」。
病熬的丈夫看了,不知其中奧妙,瞪了一會兒,見劉之智不語,只得把狀紙上呈衙門。
知縣立即提審惡棍:「我問你奪鐲可是事實?」
惡棍說:「是事實。」
知縣問:「你揭了病熬之被沒有?」
惡棍答道:「揭了。」
知縣問:「為什麼?」
惡棍答道:「奪鐲。」
「簡直無法無天!」知縣大怒,丟下罪狀,立即要其畫押。
知縣根據上述罪狀,認為「奪鐲揭被」是雙重罪行:奪鐲,是搶劫財物;揭被,是想姦污病熬。情節惡劣,故而判以重刑。
事後人們才知道,劉之智這「改動一下」的厲害,就更加敬佩他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