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江浙一帶出了一批圍棋高手,頗負盛名的黃龍士就是其中之一。
黃龍士是江蘇泰縣人,自小研習棋藝,迸步甚快,16歲時已聞名天下。寫《鏡花緣》的李汝珍曾評價他的棋藝為「異想天開,別創造面,極盡心思之巧,遂開一代之盛」。康熙皇帝也御賜他為「圍棋國手」。
黃龍士年輕氣盛,漸漸變得恃才傲物、狂妄自大起來。他身居京城,但只要聽說哪裡出了高手,不管迢迢千里,都要趕去決一雌雄,贏了棋後還要把對手奚落一番才肯罷休。
有一次,他聽說關外出了個「天下第一圍棋高手」,氣得不得了,就打點了行裝,去找那人比試,以顯示自已的神威。
黃龍士離了京城趕往關外,不料走到燕山時迷了路,看看紅日西墜,天色已晚,人倦馬乏,一時找不到棲息過夜的地方,只得在山腳下找一個亂草坪休息休息。
膝隴間,他突然發現山溝中有燈光閃爍,不覺精神為之一振,急急趕上前去。只見山拗裡有一堵殘垣土牆,牆內有間破茅屋,燈光就是從破屋裡射出來的。
黃龍士敲開了門,裡面走出一個老太婆,衣衫檻樓,白髮蒼蒼。老太婆聽黃龍士說要借宿,面露難色:「荒野孤室,僅有我婆媳二寡婦,男客逗留諸多不便。不過,這方圓數十里確無村店,客官既已到此,權且在外屋小凳上將就一夜吧。」
黃龍士無可奈何,只得依靠土牆聊以慈息。大約到了三更天,黃龍士膝隴間聽見內屋婆媳兩人講起話來:
「吟夜太熱,睡不著,對奔一局如何廣必了,你執黑先行就是了。」
黃龍士聽到這裡不覺嗤笑起來,心想:琴棋書畫,乃文人之舉,兩個荒野山村的窮婦人,居然也想附庸風雅,豈不令人笑掉大牙?
內屋沒有點燈,黃龍士只聽婆媳兩人以口代手,互報棋路。
居然還是「蒙目」!黃龍士更是感到好笑。他便暗自記起她們的棋路來。心想,明早起身後讓我略微指點指點她們,就作為借宿的謝意吧。
聽著聽著,黃龍士漸漸感到兩位婦人棋路幽深,出手不凡,心裡不覺暗暗吃驚。
正在此時,忽聽內屋老婦笑道:「好了好了,你又輸了,輸了兩目半。」稍頃,又聽少婦說:「果然是婆母厲害,兒媳甘拜下風。」以後就無聲息了。
黃龍士百思不得其解,想:她兩人棄棋方才半個時辰,剛剛進人中盤,怎麼勝負已見分曉了呢?而且怎麼已算出可贏兩目半呢?他想來想去,不覺天已微明,但始終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
恰巧老婦人開門出來,黃龍士只得主動求教:「昨夜聽兩人對棄,落子不過數十著,如何已見勝負?」
老婦人聽罷道:「聽客官口氣,莫非對奔道也略知一二?」
「略知一二」一句話把黃龍士羞得面紅耳赤,恨無地洞可鑽,他只得老著面皮說:「請老人家指教。」
老婦人聽後笑笑,把內屋的媳婦喚出,吩咐道:「你把昨夜的棋譜解析給客官聽聽。」
少婦拿出棋盤,按昨晚的套路擺好,一連變換了十幾種著法,果然黑子敗局難挽,不管如何走動,至少也得輸兩目半。
黃龍士見少婦落子,防拒救應,章法繽密,攻圍殺奪,無懈可擊,內心欽佩之至。他乾脆乞求她們「點化點化」。
老婦人聽後笑道:「圍棋之法,原由《河圖》、《洛書》演繹而成,上應天象,下合地脈,變化萬千,神鬼莫測。適才擺局,已經點化,豈能得隴望蜀?客官去吧!」說罷,欲驅黃龍士出門。
黃龍士下意識地往後一退,絆在門檻上,驚出一身冷汗。
摹然醒來,哪裡還有什麼破屋村婦,原來他倚在山坡亂石上露宿了一夜,但南柯夢中之事,歷歷在目,二婦棋局,記憶猶新。
黃龍士知道是異人托夢點化他,他終於明白了「天外有天」的道理,不敢再到關外去逞能了。
返回京城後,他閉門自省,潛心研究,把夢中所見棋路一一記錄下來,配上圖譜,輯成了《黃龍士全圖》一書。自此以後,他不僅棋藝更有長進,而且棋品也大為改觀,受到眾人的讚譽,被尊稱為「棋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