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困陳蔡

楚昭王聘請孔子,孔子去拜見,路經陳國與蔡國。

陳、蔡兩國的大夫們相聚謀劃說:「孔子是一代聖賢,他每次抨擊嘲諷的問題都切中諸侯的缺點。他要是被楚國重用,那我們陳、蔡兩國就危險了。」於是他們派兵攔住孔子,不讓通行。

孔子斷糧七天,和外面不能聯繫,連粗劣的飯食都吃不到,隨從的人都相繼餓倒。孔子更加慷慨激昂地演講禮樂教化,又叫來子路問:「《詩經》上說『不是兕牛,不是老虎,沿著那曠野走』。我的主張不對嗎,為什麼到了這個地步?」子路聽後心裡生氣,臉上露出不高興的神色,對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東西能困擾他的。想來大概是老師不夠仁德,因此別人就不相信您;想來大概是老師不夠聰明,因此別人就不推行您的主張。而且我以前曾經聽老師您說過:『常做好事的人,上天以好運來報答他;常做壞事的人,上天以災禍來懲罰他。』如今老師您積累仁德,心懷仁義,長時間推行您的主張,怎麼也會如此窮困呢?」

孔子說:「仲由不懂啊。我告訴你,你以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嗎,那麼伯夷、叔齊就不該餓死在首陽山。你以為聰明人一定被重用嗎,那麼王子比干就不該被剖心。你以為忠誠的人一定得到報答嗎,那麼關龍逢就該不受刑罰。你以為勸諫的話一定聽嗎,那麼伍子胥就不該被殺。遇不遇明君,是時機決定的;賢與不賢,是才能決定的。君子學識廣播,謀慮深遠,卻遇不到明君的多了,哪裡只是我孔丘呢?再說蘭草長在深山老林,不因為沒人欣賞就不芳香。君子修身講德,不因為困窘就改變氣節。做事在人,生死在命。因此,齊桓公在莒國產生了稱霸的願望,晉文公在曹國產生了稱霸的決心,越王勾踐在會稽山被圍,立志圖強。所以說,處於下位沒有憂愁的人,就是考慮得不遠?處於下位還常常快樂的人,就是志向不大?你怎麼知道他的心情呢?」

子路退出去以後,孔子又叫子貢到他跟前,把對子路說的話跟子貢說了一遍。子貢說:「老師的學說實在是博大精深,所以天下沒有誰能接受。老師您幹嘛不把您的主張稍微降低些標準呢?」孔子說:「賜啊,優秀的農夫懂得如何播種,不一定懂得如何收穫。優秀的工匠能做出精巧的東西,不一定能修理。君子能培養他的道德修養,創立政治主張,抓住主要的東西,理清頭緒,不一定別人就能接受。如今不主動地培養自己的道德品質,創立出仁德的思想主張,卻只求別人接受。賜啊,你的志向不夠遠大!你的想法不夠深遠呀!」

子貢出去,顏回進來,孔子也像先前那樣問他。顏回說:「先生的學問最大,天下不能容得下。雖然這樣,先生推行它,世人不用我們的主張,是掌握國家的人醜陋,先生有什麼錯誤?不被收容才更顯示您是君子。」

孔子高興地感歎說:「有學問哪!顏家的孩子,讓你富有、多財,我給你當總管。」

【大視角】

無論曲直窮達,人都不可以失德,失志,抑或降低君子之為君子的標準。困厄在身,內心卻能夠暢達無比;困厄在心,身體絕不能夠通泰無礙。因此,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都是真正強大的表現。

《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