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山

★ 小黑山

小黑山和大黑山兩山相距十公里,小黑山在林甸境內,大黑山在泰康境內,當年小黑山和大黑山都歸林甸管轄,包括泰康鐵路以東的三十里地崗子和璫奈屯都歸林甸八區管轄,1954年後才劃歸泰康管轄。

小黑山也是林甸濕地深處的一戶重要人家,七十年代末經有關部門部門批准為林甸縣濕地旅遊區狩獵場的,小黑山的實際歸屬為林甸境內的巨浪牧場,是巨浪牧場七十年代初單獨設的一個分隊牧點。小黑山距縣城四十公里,距巨浪牧場總場八公里,在紅旗鎮先鋒村境內。小黑山境內有耕地面積560畝,有完好的牧區和草區,三面環水一面臨山,小黑山坐落在天水之間,葦塘茂密、湖泡連片、草原豐厚、水禽漫野,此地是曾是野狼狐狸出沒的「山谷」,也曾是野兔野雞繁衍的樂園,大雁、野鴨、白天鵝、丹頂鶴,以及縮脖子老等老鷂鷹老牛門兒等數不清叫不出名的水鳥山雀,生生不息,綿綿不絕,是狩獵者們垂涎欲滴的勝地,是偷獵者門夢寐以求的寶地。豐富的野生動物,豐富的野生植物,吸引著眾多的開發者們的目光,把心思和夢想寄托在小黑山的身上。

年,當時的紅旗鄉先鋒村的一個大戶人家叫矯國臣的,率領著矯氏家族踏上了開發小黑山之路,以矯文臣和矯武臣為首的矯家兄弟,是這一帶的富戶人家和大戶人家,他們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修路搭橋,開荒種地,植樹造林,建築房屋,當年栽植了大約上千棵楊樹和榆樹樹林帶,並且雇他們矯家的堂兄弟矯忠臣給看守防護林帶。為了發展興旺,求得吉祥如意,矯家在正式蓋房之前,特意在垓東呂地房子請了一個當地著名的陰陽先生呂八爺給測的風水,並具體匡定了動土的日期和時辰。矯家為了守護興旺發達的夢想,等待動土日期和時辰,先在小黑山東南坡就地挖了一個兩間房子規模的地窨子,蓋了一個臨時用的小窩棚,盡避以後按照陰陽先生匡定的時間蓋起了一些簡易的民房,但是,附近及先鋒村的百姓們從此還是把小黑山稱之為「矯家窩棚」。當時想到小黑山來發財的還有一個人,叫董會臣,也是先鋒村的。1948年春,董會臣領著家人來到小黑上搭窩棚熬鹼,並在小黑山矯家開剩下的荒地邊上開墾了五畝荒地,除了熬鹼,還打一點蘆葦,捕一些魚拿到老村或紅旗一帶去賣。到1950年時,到此地打魚養畜種地的人已經達到十幾戶人家了,崗子的南坡已經蓋起了比較像樣的住宅民房,崗上北面和西面又開墾了將近250畝耕地。1956年山東移民墾荒建點,在矯家窩棚附近東北七公里外建了一個新村叫19號,小黑山很快就成了19號和附近的18號、17號、16號的移民們打魚、熬鹼、割蘆葦的落腳之地。1958年,紅旗公社在小黑山建起一個鹼場,並且派了一個人任鹼場場長,這個人叫楊志良,在他的帶領下,紅旗鹼場每年熬鹼大約五萬斤左右,能收入一萬多元,後移交 給先鋒村經營管理。1961年,矯家窩棚附近的四個移民新村,變成了巨浪牧場,當時的一個叫曲才的書記到小黑山轉了一圈,他一下子就相中矯家窩棚這塊寶地,他產生了一個想法,想把小黑山這塊寶地劃歸巨浪壟斷過來,成為巨浪的一個分點。但是通過什麼辦法能夠達到目的,實現把小黑山劃歸巨浪牧場的願望,他還是費了一番心思和腦筋。後來有人說紅旗鄉想成立種馬站,但沒有種馬,咱們巨浪有種馬,可以用種馬跟他們換可不可以。場領導找到當時的紅旗鄉領導商量了這個辦法,果然很湊效。對方提出給兩個大種馬小黑山就歸你們巨浪了。領導的一句話,這個事情就成了。小黑山當時有一些屬於紅旗的戶,多數都是從先進先鋒村去的,鄉里就把他們安置在先進二屯了。小黑山當地的部分房屋、樹木等固定資產歸了巨浪。

矯家窩棚為什麼後來又叫小黑山,據當年劃界的老人回憶,矯家窩棚西南十公里處有一個大崗子叫大黑山,跟矯家窩棚的崗子遙遙相對,崗型跟矯家窩棚腳下的山型一樣,大黑山上有一片小樹林子,遠看像一片黑幽幽的雲朵。大黑山羊草資源是最豐富的,據一些畜牧專家們回憶,大黑山小黑山八代泡子三十里地崗子,以及璫奈屯一帶,相當年的羊草甸子大約有七萬多畝,那些年,人口少,牲畜少,大黑山和小黑山一帶的羊草隨便打,可勁兒打,挑著打。大黑山羊草全是清塘羊草,沒有雜草,沒有啞巴葦子,沒有鹼蓬草,全是格格楞楞的清塘羊草,這種羊草,草葉寬,草葉長,馬吃了拉的馬糞全是油汪汪的黑色糞蛋兒,當年日本人統治東北的時候,專門用大黑山的清塘羊草喂戰馬,如果有人欺騙矇混日本人用別的羊草喂戰馬,日本人看一看馬糞蛋兒的顏色就知道你是不是用大黑山的羊草喂的戰馬。與大黑山遙遙相望的矯家窩棚也出羊草也有采不盡的清塘羊草,只是草質相對的是草葉窄,草葉短,雖說都是清塘羊草都很純淨,但是就一樣,馬吃了,拉出的糞蛋兒是黃色的,不是黑色的。站在大黑山往東北瞅,矯家窩棚的山形和顏色是一致的,因此,有人就建議不能總是矯家窩棚矯家窩棚的叫,既然歸公了得有個名字,乾脆,就叫個小黑山吧。小黑山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年,國營巨浪牧場在小黑山單獨設隊,叫畜牧隊,歸二分場所管。為了再次實現開發小黑山的夢想,當時的巨浪牧場投了很大的財力和物力,從1970年到1982年,場裡幾次修築公路均未修築成功,期間建築房屋上百間,接通了高壓 線路,和通訊電話線路,成立小學校,以養蜂養豬養牛養馬制酒打葦草為主要營業,職工最多是達56人,人口發展到243人。由於多中心多重點的無序經營,無論是種植果樹還是種植蔬菜,也還是養蜜蜂,養牛羊,養豬馬,包括釀造白酒,均都收效甚微,經營屢屢失敗。1983年,開發小黑山的夢想再次破滅,巨浪牧場將分隊解散,職工調出,房屋拆除,電線電話線路撤消。直到九十年代末,在北大荒的「二次開發、百億公斤商品糧基地建設」的方針政策鼓舞下,巨浪牧場開發壯志未酬,繼續投資數十萬元,在小黑山繼續開荒打井種水稻,也都沒有獲得成功。小黑山這塊處女地,經過幾代人的開發,經過幾代人的描繪,那個原始風景不但沒有得到改善,相反倒得到了嚴重的破壞。2001年,正月十五那天,我和我的一個朋友在巨浪草原科長孫長玉的帶領下,到小黑山和獾子洞去特意考察了一下,歸來後對小黑山的草原的荒廢和周圍水源環境的污染做了詳細地考察和思索,並且寫了一篇小文章《正月十五回故鄉》,全文發表在黑龍江 日報上,對小黑山做了許多的痛苦的思索和無奈的呼喚!

《短篇鬼故事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