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雄心勃勃要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有一天,他召集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裡疾商討攻打韓國的事,問哪一個丞相願意帶兵出征。右丞相不同意。左丞相說:「要打韓國,必須聯合魏國才有力量。魏王那裡,我可以去做工作。」秦武王同意了甘茂的建議。
甘茂很有口才,很快說服魏王一起發兵攻韓。可是,他擔心樗裡疾在秦武王面前做小動作,到時攻韓不成還會丟了性命。於是派人向秦武王匯報說:「魏王方面的工作已經做通了,我們是不是改變主意不要出兵為好。」
秦武王得不到要領,親自趕到息讓這個地方,找到甘茂,問他為什麼改變了主意。
甘茂說:「要戰勝韓國,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我國要消耗很多財力,也不是幾個月就能結束戰爭的。如果中途發生了什麼變故,不是要前功盡棄嗎?」
「有你主持帶兵打仗的一切事務,還擔心什麼變故呢?」秦武王不以為然地說。
「有些事情的發展是現在難以預料的。」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一個跟孔子的門生曾參同名同姓的人闖禍殺了人,有人去報告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啦!『曾參的母親正在織布,聽了頭也不抬地說:」我的兒子是不會殺人的。『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報告說:「你的兒子曾參殺人啦!』曾母仍舊不相信兒子會殺人。第二個人剛走,第三人又來報告說:「曾參殺人犯了大罪,官府來捕人啦!』這次曾母相信了這個謠言,嚇得扔下梭子躲了起來。」「左丞相對寡人講這個故事,這同出兵奪取韓國又有什麼聯繫呢?」秦武王不明白甘茂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道理很簡單,」甘茂解釋說,「如果我率領千軍萬馬離開大王身邊去攻打韓國,說我壞話的人一定大有人在,萬一大王也像曾參母親那樣聽信讒言,那麼,我的後果可悲不去說他,奪取韓國的大業一定也會付之東流了。」
秦武王想了想說:「為了讓你一心帶兵作戰,沒有後顧之憂,我一定不聽別人的閒言碎語,如若不信,可以給你寫個憑征。」
接著,秦武王和甘茂訂了一個盟約,就藏在息讓。甘茂被拜為大將,領兵五萬,先打宜陽城。沒有想到五個月都沒把城攻下來,右丞相趁機對秦武王說:「甘茂拖延這麼長時間,莫非要搞兵變或投降敵人。』「秦武王經不住右丞相的挑唆,下令甘茂撤兵。甘茂派人向秦武王送去一封信,上面只寫著「息讓」 兩個字。秦武王拆開一看,知道自己輕信饞言動搖了攻韓的決心,覺得很對不起甘茂。於是增兵五萬開赴前線,終於攻下了宜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