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個特別的節日,也是一年之中最為有意義的一天!它象徵著新的開始,新的氣象,新的生活——即將來臨。
這天。在比較低俗單調的農村,處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大紅燈籠高高掛。掃街巷,貼對聯,包餃子……
比如給已故‘宗祖先人’上墳(掃墓祭拜),也是其中一項。
午飯。塞了一肚子的豬肉大蔥餡餃子。我和表哥帶了‘炮竹·紙錢·香·祭品’這些東西便出發了。往年都是爺爺去的,因為爺爺身體日漸衰差,行動不便。於是這些事兒我們做小輩的也就理所當然啦!
我們家祖墳,在村東頭一道山樑上(農村過世的人都要葬在自家地裡),步行要半個多小時。下午天陰沉沉,像要下雪的樣子。我倆辦完事,觀賞了下四周巍峨的山脈景象,準備回去。
山溝裡一時響起了‘辟里啪啦’的鞭炮聲,仔細去聽,並且還伴有鼓樂聲……
一直持續了約3分鐘後,才息聲靜止。
“下面也有上墳的人?搞得這般子隆重啊!”我奇怪地問道。
表哥撓著鼻子想了想:“嘿嘿,不可能吧!誰家會把墓地選在溝子裡,不合常理呀?”
“表哥你聽剛才不光是炮竹,還有吹拉的樂器聲,那氣氛更像是嫁娶喜事?”我慢吞吞地回答。
表哥點了支煙,點頭:“嗯,俺也聽到了,這事真是奇了怪了?”
“走,下去看看不就明白了。”說話間我已挪動了腳步。
於是我們從一條直通溝底的羊腸小道,一路小跑著下去了……
下面一目瞭然,異常寂靜。別是說人了,就連半星的炮竹碎片都無處可尋。
走到一處山腳下,柳樹林間那荒敗的‘龍王廟’前。(只有沒門破廟一間,裡面僅存個‘石刻的神龕’而已。廟下面是個泉眼,終年流淌著清澈的山泉。以前人們用石頭修了這個廟,關於這兒,還有個被遺忘的傳說。)
只覺,一股清香的氣息鑽入鼻孔。應該是一種‘香料’之類的東西?使人感到‘心神暢爽,精力倍增’!
再看,廟內外周邊被打掃得乾乾淨淨,房宇上的蒿草也被拔得一棵不剩,扔在後面斜坡上。看情況是剛剛所為。
可為什麼地上,會連個腳印都沒有留下?還有空氣中,這久久不散的香味?……
時候不早了。既然如此,就表示一下吧!我們給‘龍王爺’磕了幾個響頭,打道回府。
【冥宅】
七十年代末。
深秋,地裡的莊稼已被農民收割完了。田野上到處是被紮成一捆捆堆在一起的秸稈,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個個尖頂帳篷。
天已經很晚了。兩個幹了一天農活的老人拖著疲憊的身子,慢悠悠地走在田間小路中。他們是‘年過六旬’的兩口子,也是最後一對晚歸之人。
“老頭子你先回吧!俺路上順便拾點柴火。”七奶奶對老伴說道。
“哦,別太晚了。”七爺爺吩咐幾聲後,一個人走了。
半個月亮爬上來,周圍陷入了一片漆黑。七奶奶右胳臂下夾著一小捆秸稈,獨自走在回村那條‘安靜的大路上’。
前面多出個人影來。七奶奶眼神很好,相距不遠看得甚是清楚。一身白色,大長辮子垂在腳底,應該是個年輕女子。
“誒,這是誰家姑娘?等俺下!”七奶奶親切問聲道。
前面沒有答應。那人似乎沒聽見一樣,頭都不回繼續走著。七奶奶也沒再吱聲……
快到村口拐彎時。那個白影,一眨眼的功夫不見了?村東頭路側有片荒蕪的墳地。(那裡埋的都是,從前‘地主’家族人,聽老人們說;是塊‘風水寶地’。)
就在經過那兒的時候,眼前出現了怪異的一幕;‘高高的圍牆,雄偉的階門。’是那種有錢人的‘大宅院’!
“這都啥年代了,怎麼還有‘地主’暱?”七奶奶侃侃自語。
走到大門旁,這時聽到院內熙熙攘攘。‘男女老幼’什麼聲音都有,像是在辦喜事似的,熱鬧非凡!
“吆,這是誰家呀?這麼紅火!進去瞧瞧。”七奶奶說著放下秸稈,登階而上。
立身門前。伸手正準備——遂覺一陣寒氣逼人!是從門裡直透出來,且夾雜著股怪味……
七奶奶打了個哆嗦。才發現大門是‘墨黑色’?(農村,院門顏色可分許多種。最為常見的有‘紅·黃·青·灰·白’這幾樣,最忌諱‘黑色’!聽說‘黑’不屬於陽間。)
“還是先回去跟老頭子說叨說叨,這究竟是誰家?以前從來沒有啊!”七奶奶又抱起秸稈……
回到家裡。七爺爺正坐在炕邊抽著旱煙,等老伴回來做晚飯。
七奶奶把剛才在村口所見怪事,給他細細敘述了一遍。
只見七爺爺聽後面無表情,裝滿一鍋煙點上抽了兩口,哼出幾個字;“幸虧你,沒進去。”
之後再沒發生過。
【白鬍子老頭】
羅老漢。卒於九十年代,生前以打‘狐’為業。無妻兒老母,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每值冬季。農忙了一年的人們,可以悠閒地坐在自家熱炕頭上拉拉家常,喝喝小酒。此時大山裡‘飛禽走獸’肆無忌憚。
羅老漢便開始忙活了。‘狐狸’喜歡夜間出沒覓食,當太陽西斜時,他帶上自製‘獸夾子’從家裡出發
在山裡,根據‘狐狸’從那些小徑上走過後留下的足跡。可以判斷出;‘什麼時候走過,是否經常走。’羅老漢即能選定,在哪兒下套比較合適,不會放空子。
埋好全部夾子後,就回去了。等到了次日早上,太陽還沒有升起。羅老漢拿柄獵叉去收夾子。
幾乎每個冬天,都收穫頗豐。把獵到的‘狐狸’剝了皮,拿到城裡。(以大小質量論價)每張普通毛皮,可賣百八十塊。(那時100元,相當於普通人家兩月的生活費。)
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
那年冬天。一個上午,羅老漢‘兩手空空’從山裡回來。之後一連好多天呆在家,沒有出過門。昔日的‘酒友’覺得好奇,就去看望他。
羅老漢吁了口氣,回憶著那天發生的事;
“早上俺和往常一樣,去山裡收夾子,(已經半月沒有收穫,就好像這山中的狐狸,全部蒸發了似的?)經過那棵山槐樹旁,看到靠著樹下坐個‘白鬍子老頭’。穿身黑大褂,年約過百,鶴髮童顏,跟俺說了兩句話就——消失了!”
從那以後,羅老漢再沒打過狐狸。後來有人見他把‘獸夾子’賣給了收廢鐵的。
至於‘白鬍子老頭’對他說了什麼?就無從得知了。
【小腳】
炎炎酷暑。山村,猶如蒸籠般的北屋,固然不能滯留。南屋幽是涼快,如同一個天然空調。
街道上,似乎見不到走動的‘家禽’。母雞領著它的寶寶們鑽到陰涼的柴禾堆下。在身下的濕土上扒個坑,使自己快要‘升爆’的體溫予以緩解。狗兒?興許溜進誰家菜園子裡,睡午覺暱。
老榆樹上,棲只‘灰鳩’。或許它也怕打破這安靜的氣氛?‘咕咕’叫了幾聲便止住了。‘空氣,時間,所有一切!就像在此刻——嘎然停止了。’
傍晚。天邊的雲彩,被落日烤得赤紅。‘安大叔’吃過飯後無所事事,帶著小兒子去了兄長家。一家人坐在院子裡乘涼。
過了會,天漸漸暗下來。安大叔的嫂子回屋拿東西,不知發生了什麼?突然驚叫著跑了出來……
“老安,咱屋裡,炕……炕上有個……有個人!”安大嫂被嚇的滿臉恐慌之色。
“人?俺進去看看。”她二十幾歲的兒子聽了,快步走進屋內——卻退了出來。
“爸,有……有鬼!”只見他大兒子臉都青了。
安大叔見此情形。起身忍不住笑道:“你們說啥呢,這大白天的哪有鬼?”說著朝屋門走去。
進去一察,傻眼了。只見炕上仰面躺著個人,‘整個身體,包括頭部,用件黑衣裳蒙著——下面只露出一雙小腳(舊社會,女人纏的小足),像具女性的屍首。看著直叫人頭皮發麻!’
“哥,真的,有個人……在炕上。”安大叔出來後,怔怔地說道。
他兄長聽後,順手拎起個板凳‘怒火填胸’:“看把你們一個個嚇得,狗日的,俺就不信這個邪!”遂大步邁去,其他人跟在後面……
“在哪兒?哪裡有人!”兄長在屋裡吼道。
大伙再仔細看,炕上空空如也,整個屋子沒有半點異常。‘都相信,剛才不是看花了眼。’
沒多久。安大叔的嫂子過世了,走得有些蹊蹺。也許,那天傍晚發生的怪事就是個‘預兆’?是他哥的‘八字’比別人硬,所以那些髒東西見了也要‘退避三舍’。
安大叔每提起這件事,仍心有餘悸。
【大力士】
盛夏三伏。晝長夜短,蛐夢不覺曉。
‘柱子’戴頂草帽,挎個舊軍用背包。從早上起身,翻山過河,去二伯家辦事。‘柱子年有三十,長得五大三粗,待人敦實厚道。’
中午,烈日如火。柱子走在田間那條‘蜿如長蛇’的小路上,熱汗淋漓。光著膀子不停地扇動著草帽,時不時從背包裡取出水壺,大口咕咚上幾口……
總算到了‘張村’路口,那棵古松樹下。柱子找了個太陽看不到的地方,靠著樹身坐下來,用毛巾擦了把汗,喘著氣:“累死俺了。”
古松後面是個‘將軍廟’(鎮守一方的神靈)。柱子抬頭瞅瞅心想;‘這大熱天的——要過了後半晌,才可到二伯家。不如就在這陰涼的廟裡打個盹,嘿嘿。’
‘將軍廟’除逢年過節外,平時基本是沒有香火供奉的。雙門上只插了根鐵閂,柱子入內四顧,只有尊掛滿塵絲的泥像和一個石頭香鼎。
牆角下有幾捆乾草。柱子把自己那件汗衫鋪在上面,美美地躺下了……
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剛躺下的柱子又坐了起來。“狗日的啥玩意?吵得俺頭都疼。”柱子氣洶洶地罵道。
四處尋找。原來在神像那拳頭大的耳朵裡,住著一窩羽翼已長全的‘小麻雀’。
“哈哈,竟然是你們這窩小東西叫得俺睡不著!”柱子說完把它們連窩取出來。然後小心放到外面松樹上一個背陽的地方,回去繼續睡覺。
金光滿屋。柱子睜開眼睛,一個‘挎寶劍貫金甲,紅面赤須威武高大’的王者立於身前!“小兄弟!你替我糞除掉耳中穢物,本將軍亦報謝。說吧!要‘財’還是要‘勁’?”語聲宏厚。柱子摸著頭嘟喃道:“俺一個莊稼漢,要財也沒啥用處?不如就給點勁吧!”……
柱子從乾草堆上爬起來。伸個http:///懶腰,也沒去想剛才的午夢,拿上東西繼續趕路。(從那以後,柱子發覺自己力氣越來越大,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有一次,柱子到附近村裡看戲。看到很晚,回家時已經半夜了。當時正是初冬,一個人走在路上冷得直哆嗦。經過一塊‘打場’(農村專門用來打曬糧食的場地),見場地中有兩個‘碾子’(圓錐形石頭,用來碾壓穀物)。
遂即倆手一側抱了個,往回走。不一會便出了一身的熱汗……
次日。丟了碾子的村民,一路跟著腳印尋到了柱子家,人贓俱獲!柱子只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細細道來。並且聲明;‘自己不是賊,過天就會把碾子送回去。’
誰知,人家聽罷壓根就不信;“這一個碾子就有百餘斤份量,倆大老爺們抬都費勁,更別說是兩個——三百來斤吶!”
於是有人提議;“只要你能像說的那樣,抱起來走幾步,我們便相信。”
柱子當下彎腰,跟抱蘿蔔似的——很輕鬆地將倆個碾子一邊一個夾在腋下,繞著院子走了一圈。
令在場所有人‘驚歎不已’!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村,家喻戶曉!都知道有柱子這麼個力大如牛的楞小子。
【兩世】
有句經典語錄;“人生嫣然漫天飛絮,有的飄到‘豪紳官宦’家坐享錦衣玉食。有的落到‘潦倒庶民’家勞碌苦中求。由來則安,切莫自負。”
一直以來我有個疑問;‘他們(兩世人)既然沒有過‘奈何橋’喝‘孟婆湯’。且不說去找個有錢人家投胎,儼有前世積累的才識韜略,也該是‘出類拔萃,超越常人’啊!而我所見到的那幾個兩世人,卻皆為平庸混噩之輩(工農階級)?”
看來答案只有在‘宿命’二字中找了。‘社會就是個大舞台,每人都在拚命充當著一個角色,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誰都逃不出命道天運。”
一對純厚樸實的農村夫婦。婚後直到十多年,才生下個大胖小子,這可把兩口子樂得嘴都合不攏……
寶寶天生聰慧靈敏。一歲多時,就能叫爸爸媽媽,能說簡單的語言。記憶力亦是驚人,什麼話,只要教一遍,就能記住,並且能運用自如。夫婦倆更是疼愛萬分,把他(獨子)視為這個家的希望,愈是他們一生的全部寄托!
可惜好景不長。在孩子六七歲大的時候,不幸夭折了。對於這個傳統家庭來說,猶如天塌地陷一般!
最痛苦的,還要數失去孩子的母親。所謂母子連心吶!自從走後,他母親幾乎天天到墳頭去哭,每值‘過節,生日’也要帶上許多好吃的去……最後把一隻眼睛都哭瞎了。
光陰流梭,許多年過去了。村外不遠處土丘上,有個年已半百,滿頭白髮的婦人坐在一座小墳頭‘痛哭流涕’。
旁邊有棵老杏樹,樹上坐個可七八歲大的男孩,耷拉著倆條腿默默看著下面的她。這樣,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
一時,附近村裡有個小孩逢人便說;“我上輩子生在哪,爸爸叫啥,媽媽叫啥,我家房前屋後有個啥,我幾歲就死了,我媽天天去墳前哭我……”等等有根有據,合情合理。
曾有人見他一個人去找過(前世)父母。可畢竟自己換了副軀殼,人家根本就不認識他!還以為是哪家跑出來的傻孩子,又把他送了回去。從那以後,他再沒去找過。
再後來,如果有好事者問起來。他不願提了,說一想就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