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墳三尺不動土

在清朝雍正年間,山東的東平縣,出了一個很有名的縣官,他為官清廉,勤政愛民,而且學問非常的高深。可惜當時正是大興文字獄的時候,這位學問很高的縣官酒後一時詩興大發,寫了點對社會現狀不滿的詩詞,被排擠他的同僚抓住了把柄,這一不小心因言獲罪,就被皇帝下令斬首了。一家老小全部發配的發配、殺頭的殺頭。

東平縣的百姓們對縣官的死感到很遺憾,見沒有任何人去給他收屍,就籌措了些錢財,將他的屍體葬在離縣城不遠的一個小村子的山坡上,也不敢立什麼碑,怕官府不罷休的人追究。

年復一年,日子就這麼過去了。到了乾隆年間,人們都淡忘了這位縣官,也不太清楚那座立在小山坡上的墳包裡到底埋的是誰,也沒人去想過,誰管呢。

農村裡面靠地吃飯,誰地多,種的莊稼也就越多,收穫的也就越多。村子裡的年輕一輩仗著身強力壯,都開始開墾農田,你一鐵掀、我一耙子的。沒幾年就開墾到了那小山坡的附近,挨到了那墳包。村裡人早都忘了那個墳裡是誰,商量著是把那墳開了,還是移走或是深埋?

但是村裡的李德佑老漢可沒忘。

當年李德佑老漢還是青年,他是親眼看著那縣官下葬的,他知道下葬的這個人以前是個很讓人尊敬的人物!一看到村子裡的人都在商量著移墳,他心裡就急了。

他說;“別動那個墳,動不得!”

村裡的青壯年都很敬重老人,就請教說:“為什麼啊?”老漢本也沒有什麼說法,只是覺得不好。他左看看右看看,看到了青壯年們手裡拿的鐵掀,靈機一動:“咱們村裡有一個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就是‘遇墳三尺不動土’。這意思就是說,你們開墾田地是可以的,但是要遇到墳包的時候,墳包四週三尺之內是不能動土挖掘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聽李老漢說的煞有介事,就聽從了李老漢的話,開田時對那墳四週三尺之內沒有開墾,而那座墳也就留了下來,

時隔三年之後,李德佑老漢的小兒子李長遠趕赴京城科考,李長遠才十八歲,但是天生聰明,博聞強記。李老漢四個兒子中數他最小但是數他最聰明。三個哥哥和李老漢一起拼了老命的賺錢,送他上私塾,李長遠也十分刻苦,十八歲就剛好趕上了科考,老漢一家對他的這次科考給予了很大的希望。

到了考場,李長遠思如泉湧,發揮自如。幾天的科考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但他畢竟還是年少輕狂,產生了驕傲的心理,他不慎把寫的文章中的一個“帝”字漏寫了上面的一點!在現在來看,一個字漏寫了一筆,沒啥大不了的事,最多扣幾分就是了。可那是科舉的時代,一篇文章中的字如果漏寫了半點都會被斥責為“學風不謹”,而且本次考試的科目是一分都沒有的,更為可怕的是“帝”字上面缺一點,這不就是暗指要砍了皇帝老子的頭嗎?乾隆年間文字獄已經到了“一字誅九族”的地步!

李長遠出了考場才發現自己漏寫了一點,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後悔莫及!他失魂落魄地跑到客棧裡幾天來不吃不喝,腦海中只是尋思著,如何能保住父兄的性命,而讓自己來承擔這場滅頂之災。

幾天後,在客棧裡整個人都消瘦了一整圈的李長遠卻發現有迎接狀元郎的隊伍朝他這裡走來!

“哪位是新科狀元李長遠啊?”迎狀元的官吏滿面笑容地問。

李長遠真的是一頭霧水!自己不是少寫了一點犯下了滅九族的大罪嗎?難道那個主考官沒發現?

幾天後李長遠參加完殿試,見到了主考官,把心中的疑惑對主考官道了出來。

主考官笑著說:“那天也真是奇怪了,本官看到你那個‘帝’字少了一點,雖不想上奏你有大不敬之罪,但是這”學風不謹“之錯,你是怎麼也逃不掉的。就在我要判分的時候,有一隻蒼蠅停在那個‘帝’字上面缺的一點上,我怎麼轟它也不走,我一惱怒,直接用書本使勁一拍,沒想到正好成了缺的那一點!哈哈!”

“竟然有這麼巧合的事情?”李長遠心中慶幸之餘,也有些疑惑。

當晚李長遠剛剛和衣睡下,一個模糊的影子出現在他的面前,他嚇得差點兒魂飛魄散!仔細一看,卻是一個面容慈祥的老人。那老人笑著說:“小友不必驚慌,老朽是來報恩的。那蒼蠅便是老朽所化。”李長遠鎮定地道:“敢問老丈,你為何要幫我?我未曾施恩於你啊?”老人笑道:“你雖沒有施恩於人,但是你的父親卻曾施恩於鬼,老朽便是你村裡山坡上墳包中人。老朽在村中孤苦無依,連死後所居之所都差點兒移動,所幸令尊開口使老朽免於災禍,現老朽特來回報恩情。”李長遠聽後忙起身一禮道:“多謝老先生相助。”

老人沒有受禮,只是自顧自地說:“恩情已報,老朽對陽間留戀已夠,也該去了。”說完化成了一陣清風,消失不見了。

《回魂夜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