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國家幹部》是一部現實小說,一部政治小說,或者一部有關政治的現實題材小說。

《國家幹部》是一部近七十萬字的小說,同編輯商量後,為了把書價壓下來,決定將這近七十萬字的小說納入一本書中。既然是一部有關政治的現實題材小說,你面對的就是普通讀者,基層讀者,工薪讀者,或者收入相對較低的讀者,因為只有這些讀者,才會真正關注政治,關注現實。

許多朋友說,包括一直在大學教書的一些朋友說,現在的大學和大學生已經不大關心政治,關心現實。至少有一大部分不再關心政治、關心現實。並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有益現象。我不瞭解現在的大學和大學生,也不瞭解這種現象是否真的是一種正常現象,有益現象。我曾在不少大學做過報告,從現場的反應來看,並沒有明顯地感受到這種現象。而且,讓我感到矛盾的是,大學和大學生究竟應該不應該關心政治,關心現實?不關心現實,這可以麼?做得到麼?行得通麼?這真的正常嗎?真的有益嗎?正常在哪裡?有益在何處?

一晃過去了二十多年。撥亂反正,改革開放,計劃經濟逐步轉為市場經濟,民營經濟越來越平等於國有經濟,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

在市場繁榮,經濟發展的同時,由於體制的不完善和法制的不健全,也出現了一系列危及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觸目驚心的腐敗現象,醜惡現象,思想道德滑坡現象,同時也包括牽涉到所有公民利益的國有資產問題,分配不公問題,貧富差距問題,下崗問題,就業問題,三農問題等等一切與政治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但學術界知識界,面對這紛繁的社會現實和政治現狀,卻異口同聲地只談經濟,不談政治。或者只關心經濟,很少關心政治。以至於把大學和大學生的不關心政治看作是一種有益現象,正常現象。文學界也同樣,面對著社會的巨大變遷,文學卻離政治越來越遠,離現實也越來越遠。即使是現實題材的作品,也只關心經濟,關心與經濟密切相關的話題,而絕少關心政治,甚至對政治表現出一種公開的疏遠和冷漠。

於是,當文學發展到今天,面對著今天這樣的社會和政治現實,人們對文學的認識已經同過去完全不同了,特別是那些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庭,從七八歲開始讀書一直讀到學士、碩士、博士、而後再出國留學的那些到三十歲時還在讀書的學術、文化、知識界的學者們、大學教師們,對文學的觀念更是同過去完全不同了。他們已經具有了一整套全新的政治理念,社會理念,文學理念。包括從他們中間催生出來的新一代作家,理論家,他們確實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尤其是對西方的那些理論和觀念極其熟悉。但是,他們對他們腳下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卻越來越疏遠,越來越冷漠。他們除了用西方的那些觀念,或者書本上的那些知識對當今的現實進行生搬硬套外,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他們並不真正熟悉,對當今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的政治運作也並不真正瞭解。老百姓正在想什麼,老百姓中間正在發生著什麼,社會和政治正在發生著什麼變化,人與人之間正在發生著什麼變化,他們並不真正清楚,他們甚至連當今的政治架構和政治模式也知之甚少。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僅僅發生在新生代的作家中,即使是在老一代,中年一代作家中也有類似的情形。

不瞭解政治,不瞭解社會,自然也就無法描寫政治,描寫社會。惡性循環的結果,只能距離政治越來越遠,距離現實越來越遠。令人畏懼的是,總有一些人,一再指出這樣的現象是社會的進步,由此而帶來的文學邊緣化,也同樣認為是歷史的必然。於是,文學的不關注政治,不關注現實,同大學和大學生們的不關心政治、不關心現實,都成了正常現象,有益現象。

政治是什麼?作為社會關係總和的人,能脫離政治嗎?作為人學的文學,能遠離政治嗎?這些話題,在學術界,知識界,文學界一直急論到今天,似乎仍然沒有定論。

具體到文學來說,真的可以沒有政治?再具體到當今中國的現實文學,確實可以游離於政治之外?

作為小說家,能不能寫出一部不帶任何社會和政治背景的世外桃源之作?即使能寫出來,這種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本身是不是也還是一種政治理念?生死愛恨,四大永恆主題,哪一個又可以離開社會和政治背景?有人把在文革中發生的愛情寫得那麼纏綿溫馨,一塵不染,這可能嗎?真實嗎?還有,《紅樓夢》有沒有政治?博爾赫斯有沒有政治?諾貝爾文學獎有沒有政治?

當然,離不開政治和關注政治根本是兩回事,關注政治和描寫政治,也同樣根本是兩回事。讓所有的作家都去關注政治,關注現實,那肯定是一種謬誤。但所有的作家都遠離政治,遠離現實,那也注定是文學的不幸。

關注政治,關注現實,就是關注最廣大的社會公眾利益。所以關注政治,關注現實,也就要求當代文學創作應該具有讀者意識,市場意識。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二十年來的改革開放,讓當代的作家們,特別是讓那些從計劃經濟時代生活過來的作家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所適從。面對著急劇變化的市場,作家們曾經有過各種各樣的信念和固守,也曾有過各種各樣的觀點和立場。文學的市場化、世俗化對文學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但拒絕市場,逃避市場也一樣是文學的災難。

曾幾何時,作家們的集體固守和抗爭,讓文學市場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白,在這個巨大的空白中,魚龍混雜,濁流滾滾。當那些並不屬於真正的作家卻以作家的名義湧入這個市場時,在這個巨大的市場空白中所產生出來的那些所謂的文學,而那些所謂的文學產生出來的腐臭和毒氣,讓真正的作家們目瞪口呆,椎心泣血。面對著這樣的一個局面,真正的作家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拒絕文學的市場化絕不是、也絕不等同於讓文學拒絕市場。文學失去了市場,也就等於失去了讀者,失去了陣地,最終也就等於失去了真正的文學。

市場是最大的政治。我贊成這樣的觀點。

改革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一個更新更深的層次。改革帶來的結構性調整,其實是利益的重新調整。改革正在過大關!

在這樣的一個改革時代,文學不應缺席,也不能缺席!

面對著那些真正的改革者,開拓者,面對著那些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奮不顧身的志士仁人,要有我們義無反顧的支持和聲援;面對著社會上的那些醜行和腐惡,要有我們毫不掩飾的憤怒和勇氣;面對著社會的不公和非正義,要有我們旗幟鮮明的呼籲和吶喊!文學缺少了對政治的關注,對現實的關注,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等於讓文學失去了正義感和是非感,我們的當代文學創作,應該有一批關注政治關注現實的作者,或者我們的作家們應該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精力去關注政治,關注現實,顯示出真正社會的人格力量,表現出應有的批判精神,這既是文學的職責,也同樣是對社會發展中出現危機的警示。當知識分子不再為真理而奮鬥,就喪失了存在的價值;當知識分子隱入沉默不再進行文化思想批判和探索,民主精神就難以存在。同理,在發生著巨大社會變遷的當今社會,作家的沉默和缺席,必然會讓當代文學和當代作家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嚴重受損,對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也必然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作家是時代的見證者,也應該是時代進步的支持者和推動者。

我以前說過的話,我現在還想再說一遍。作為現實社會中由於共同物質條件而相互聯繫起來的人群中的一分子,放棄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也就等於放棄了對民眾利益和自身利益的關注。現代政治是自由和民主的產物,思想自由和政治民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對政治的冷漠,也就是對思想自由和科學民主的冷漠。

在天翻地覆,瞬息萬變的改革大潮中,你的心中真的可以放得下一張平靜的課桌嗎?青年學子,真的可以那樣務實而世故嗎?真的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嗎?你在大三的時候或者就已經面臨著就業的壓力和求職的困惑了,你怎麼可以做得到不關心政治,不關心現實?

十一

不管是現實小說,還是政治小說,抑或是關注政治的現實小說,但《國家幹部》終究還是一部小說。

《國家幹部》是一部真正的小說。

十二

《國家幹部》是我寫作時間最長的一部作品。我喜歡《國家幹部》,也希望讀者能喜歡。

《國家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