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楊宗保顯聖逐黑利 狄元帥伏罪見君王
丹心報國楊元帥,輔宋驅邪不泯忠。
逐散冤魂歸地府,英雄小將弗成凶。
慢說眾位大臣言談狄元帥班師之事。再說西遼國飛龍公主立志代夫報仇,隨到中原為刺客,在度羅空將分旗路之日,已經混入宋軍中。只因子萬軍中多是投降遼兵,多一人那裡認得出?因何前時不早表明?只是一口難分兩處話,一言難表兩回書。
此時飛龍公主隨著宋兵混進三關,已是放心大膽了。只因元帥一路到汴京見駕,飛龍公主早尋機脫身了。幾萬人馬,少卻一人,也難登確。只是單身獨走,自覺淒涼。飛龍女立志與夫報仇雪恨,日間奔走京城,夜宿無處淚暗流。這番女要報夫仇,拋下玉葉金枝,拋離雙親,竟不辭跋涉之勞,流離到外國,真乃節烈堪稱。所以黑利死後,因他怨氣所感,陰靈不散,現形親自叫他前往,代為報仇。只是這黑利在生之時,雖然威武,豈知死後做了鬼魂,威風顯不出來。況且三關乃是重地,本國山神,並有楊元帥之忠魂阻擋住三關,豈容外國鬼魂出人?那番將的陰魂難以進關,只得退歸舊路去了。若講到楊元帥的忠魂,既將黑利冤魂趕逐,何不連飛龍公主一併收除?只因楊元帥做了神道,故知飛龍、狄青生死相關,自有定數,不先除他,由他進關而去。此時公主一路傷心不止,只因身穿軍士衣裳,恐人盤潔,又到近地衣裳鋪買了一套民間便服,尋一個空野之處,週身改換而行。此部書說了多少飛龍要報仇之話,到底如何收科,看官不用心急,下文自有交待。實事後話休題。
卻說五虎大將一路登山涉水進京。是日汴京城廂內外,早已知道狄元帥得勝回朝。這些百姓,家家戶戶俱是掛綵焚香,張燈燃燭,敬重有功之臣,滿朝文武俱出城在十里長亭之外迎接。此時狄元帥到了,吩咐眾將把人馬安紮營盤,滾鞍下馬,說聲:「列位大人,罪將狄青何德何能,感蒙各位如此抬舉!使我置身何地?」有的說:「狄元帥如今平西有功,我們理該迎接。」元帥說聲:「不敢!」有潞花王叫:「表弟,孤家奉母后之命,要你同歸府內去,敘敘離情,來日見駕罷。」狄元帥說:「千歲,這也使不得。若然先到了南清宮,拜見姑母,猶恐涉私,被人談論不美。不苦來朝見過聖主,把誤走國度,征伐西遼一一奏明。曉得聖上開一線之恩,赦了前罪。然後即來謁見老尊年,今宵權宿華亭驛,煩千歲回府,代為稟達。」這幾位王爺大人,同聲讚道:「果然有智識的一位直性無私的英雄,可敬!可敬!既然如此,就在華亭驛內權宿一宵,待來日候著聖宣便了。」此時同進華亭驛內,眾將早已安排,眾兵華亭驛外屯紮,潞花王早已吩咐,預辦酒筵。眾三軍自有犒賞,眾王侯與元帥依次而坐就席,六將樂飲。交酬宴畢,已近黃昏。狄元帥吩咐:「焦廷貴速即往國丈府中,稟清奏明聖上,本帥班師。」潞花王說:「表弟,你班師回朝,待孤家勺你奏知聖上,何用龐洪!」狄元帥笑道:「千歲,國丈屢屢怪著我狄青,不知是何原故。如今要他呈奏班師,卻也不妨。」眾王侯笑道:「這也說得是。」此時,眾大臣別過元帥,抽身告別回衙,元帥相送,不表。
且說焦廷貴到了相府外,下馬高聲說:「奸臣門上何人?」有一把門的喝道:「你是何人?敢在這裡大呼小叫!」焦廷貴哈哈大笑,說:「你老子乃焦廷貴,隨狄元帥征伐西遼,如今班師回朝,各大臣出城,十分恭敬。想你這老奸臣龐洪妄自尊大,不來相見。」把門家將喝道:「胡說,我家相爺,乃當今萬歲的國丈,只有人奉承他,從不肯去奉承別人的。」焦廷貴大喝道:「放你狗屁,俺家元帥乃是太后娘娘侄兒,比你家這個奸臣的勢頭大得多哩。你若不去通報,待你老子打進去罷。」門官攔不得,連忙進內稟知。太師傳進去。此時,這焦廷貴進至府堂,見了龐洪挺起當胸,也不行過見禮,圓睜環眼看龐洪,高聲說:「你是國丈麼?」龐洪喝道:「匹夫,你是焦廷貴麼?」焦廷貴道:「那人不知我的大名,你問怎樣?」龐洪大喝道:「你一個小小武夫,見了老大一品當朝的,焉敢這般模樣!」焦廷貴聽了,呵呵大笑道:「我雖是小小武夫,跟隨元帥的功勞浩大;而你雖是一品當朝,只好坐食了皇帝老子俸祿,用盡計謀害人的性命。這是你的本領,你與國家有什麼事?你且行說來。」龐洪大怒,喝道:「你見老夫害了什麼人?滿口胡言,這樣放肆!」焦廷貴聽了,冷笑道:「老龐啊,我家元帥原與你無仇,因何你幾次把他謀害?幸喜他運好命好,如今害他不成,反立下大大的功勞。今日征伐番王,取了珍珠旗回來,元帥差我前來,說與你知道,來日可奏知聖上,不可又說奸計來算計元帥。俺焦將軍去也!」擺開一步跑出外堂,上馬加鞭而去。
此刻龐洪見焦廷貴如此言語撞犯,氣得他怒上加怒。一來懷恨狄青得勝回朝,如今又遇焦廷貴激惱一番,好不氣悶,便說:「焦廷貴,你這狗黨,今日老夫受了你的氣,少不得也在老夫手內。如今狄青既到了,且待來日奏知聖上,慢慢打算便了。」又說:「狄青啊,我卻只想要你殘生,卻屢屢害你不成。老夫亦做過多少事情,倒失於這個小奴狄青。害他不成,正是枉為人也。」此時,國丈越想越惱,只是說不出來。
再說次日五更三點,各官聚集朝房內,天子尚未升座,眾官開談一會。忽聽得景陽鐘聲響亮,龍鳳鼓次第而鳴,揚鞭三響,香靄氤氳,珠燈引道,天子登了龍座。有這九王八侯,文臣武將,公侯伯子循序而朝。山呼已畢,文武分班列行,值殿官傳萬歲旨意,說聖上有旨,各班有事出班啟奏,無事捲簾退班。忽左班內閃出國文,說:「臣有事啟奏。」俯伏金階,說:「臣前者保舉狄青征伐西遼,如今得勝回朝,特此奏聞候旨。」此時眾王侯暗說道:「這賊好刁。奏說保舉二字,又要追功了。」當下萬歲降旨:「既是狄青班師回朝,即要宣來見朕。」停一會狄青到殿上,俯伏金階,說:「狄青見駕,願吾主聖壽元疆。」聖上說:「卿家平身!寡人命你征伐西遼,為何不遵旨命,投降了單單?國外招親貪歡,誤國之罪難逃。既在單單國招親,如何又去征伐西遼?今日把前事細細奏與朕知。」
狄青說:「聖上,臣沐天高地厚君恩,豈不圖丹心報國!前日稟遵主命,往征西遼。只為火叉崗k分為兩路,走差單單國。一到他邦,守關武將怪臣無事興兵侵犯,一時忿怒,殺將起來,拒關斬將。後來方知錯走路途。臣以後自知理虧,再三以理講和休息。豈知彼等不從,致有刀兵之患。臣到關前求和,他邦眾將一心要戰殺。此乃欺臣,欺臣即欺陛下。是時請旨已不及,只得與彼國交鋒對力。先平單單,後征西遼。陣陣交兵得勝。後來了番女賽花,英雄無敵。倘若力戰,臣亦不懼。奈他是廬山聖母之徒,法力甚高,把臣與眾將一併拿去。番王苦苦勸臣投降,臣抵死不從,番王將臣等一併押去斬首。忽有聖母到來,說知番王,說臣與賽花有宿世姻緣。陛下,臣思自祖父以來,忠良自許,至臣身受國恩,未曾報答,豈可背旨招親,以犯國典?奈何身被拘囚,倘若不從,要吃一刀之苦。非臣借此微軀,既承王命征西,若然一死,豈不有誤軍情一事?只得勉強成親。一月後逃走,復回火叉崗,路遇欽差,臣已附本章一道,諒必陛下龍目看明,乞體諒微臣本心。後來臣一到西遼,旗開得勝,藉陛下天威,只道番王即日可以投降。誰知他又差了星星羅海將來雄兵數十萬,此時兵團白鶴關,近日焉有救兵?勢已急了,只得差人前往單單國,請得八寶女到來幫助,方才打破重圍,眾將兵方解此危。後來番王見雄兵猛將一併盡消,只是哀求,願獻出珍珠旗,另有投表降書,金珠綢綿四箱,懇准投降,自願年年貢獻,歲歲稱臣。此時,臣非敢自專,妄允請降。因奉旨前往之先,已蒙聖諭,但得番王順命,則准他投降。故臣今日收兵還朝,賽花只在西遼就已回歸單單。微臣重罪不赦,但得放出天牢母親,感戴天恩不盡矣!」正是:
奏主當年平虜事,原因今日謁天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