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錯中錯各不遂心
詩曰:
造化何嘗欲見欺,大都人事會差池。
睜開眼看他非汝,掉轉頭忘我是誰。
弄假甚多皆色誤,認真太過實情癡。
姻緣究竟從前定,倒去顛來總自疑。
卻說白盧二小姐日日在家閒論,忽一日報白公回來,盧夫人同二小姐接住。只見白公滿面笑容,一面相見,一面白公就對盧夫人說道:「賢妹恭喜,我已擇一佳婿,甥女並紅玉親事俱可完了。」盧夫人聽了歡喜道:「如此多謝哥哥費心。」盧夫人見過,二小姐就同拜見白公。白公笑嬉嬉說道:「你姊妹二人才美相敵,正好作伴,我也捨不得將你們分開。」二小姐聽了,心下只認道定是蘇友白在杭州會見白公求允了親事,故為此言,暗暗歡喜,遂不復問。盧小公子也拜見過舅舅。一面查點行李,一面備酒與白公接風。
白公更換了衣服,歇息了半晌,然後大家坐定。盧夫人先問道:「哥哥為何去了許久?一向只在湖上,卻是又往別處?」白公道:「我到杭州,恐怕楊巡撫知道,只說我去幹謁他,故我改了姓名,只說是皇甫員外,在湖上潛住。人家年少子弟到也不少,只是絕無一個真才。」就將在冷泉亭做詩並趙千里、周聖王虛名誇詐之事,細說了一遍。二小姐俱大笑個不休。
盧夫人又問道:「後來卻又如何?」白公道:「我在湖上住了許久,看來看去,人才不過如此,遂渡過錢塘江去,遊覽那山陰離穴之妙忽遇一個少年,姓柳,也是金陵人,他人物風流,真個是謝家玉樹。他與我同在禹寺裡作寓,朝夕間論文作賦,談今弔古,足盤桓了半月有餘。我看他神清骨秀,學博才高,旦暮間便當飛騰翰苑。我目中閱人多矣,從未見此全才。意欲將紅玉嫁他,又恐甥女說我偏心;欲要配了甥女,又恐紅玉說我矯情。除了柳生,若要再尋一個,萬萬不能。我想娥皇、女英同事一舜,古聖人已有行之者。我又見你姐妹二人互相愛慕,不啻良友,我也不忍分開,故當面一口就都許了他。這件事我做得甚是快意,不知吾妹以為何如?」二小姐聽得呆了,面面相覷,不敢做聲。
盧夫人答道:「哥哥主張有理,我正慮夢梨幼小,不堪獨立頻蘩,今得依傍侄女,我便十分放心了。況柳生才美如此,終身可托,你妹夫九泉之下亦瞑目矣。」白公大喜道:「此言正合我心,我又無子,只有紅玉一女系心,今得柳生為婚,於願足矣,雖明日蓋棺,亦暢然無累矣。」白公說說笑笑,甚是歡喜。盧夫人不知就裡,也自快暢。獨有二小姐勉強應承,心下大費踟躕,又不好說出蘇友白求親之事。
白小姐就目視嫣素。嫣素解意,就將蘇御史並吳翰林二書送上白公看。白公看了,驚訝道:「原來北場聯捷的就是這個蘇友白,就是蘇方回的侄兒,繼以為子故入籍河南。早知如此,這新事幾早成了,何待此時來求!只是如今我已親口許了柳生,他卻轉在後了,這怎麼處?」便以目視白小姐,白小姐低頭不語。
白公又想一想道:「蘇生才美,人人稱羨,今又聯捷,想其為人亦自不群,但可惜我未曾見。」又想一想道:「人才十全者少,有才者未必有貌,有貌者未必有才,到得才貌相兼可謂至矣。或者恃才凌物,舉止輕浮,則又非遠大之器。我看柳生才貌,自不必言。只說他氣宇溫和,言詞謙慎,真是修身如玉,異日功名必在玉堂金馬之內。蘇生縱是可人,亦未必便壓倒柳生。況柳生我已許出,蘇生尚在講求,這也是無法奈何了。」盧夫人道:「柳生才貌,既是哥哥得中意,斷然不差。女人許人,那有改移之理?蘇生縱好也是徒然,只須回復他便了。」白公道:「也只得如此。這蘇生甚無緣分。當初吳瑞庵為我選他,他卻推辭;他以《新柳詩》求我,卻又被調換;及我查明,到處尋他,卻又尋不見;他今日中了,求得書來時,我又已許別人。大都是姻緣無分,故顛顛倒倒如此,不能遂心。」大家又說些閒話就走散了。
盧小姐忙偷空來見白小姐道:「姐姐當初只一蘇郎,如今又添一柳生,這件事卻如何區處?」白小姐歎一口氣道:「古人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正你我今日之謂也。蘇郎之事不知經了多少變更。到了今日,爹爹心已肯了,他又中了,蘇御史與吳翰林又來求了,此事已萬分無疑,況爹爹為我擇婿數年,並無一人可意;誰想今日忽然之間得此柳生,將從前許多辛苦一旦付之流水。此心何能安乎?」盧小姐道:「姐姐與蘇郎雖彼此交慕,不過背地相思,卻無半面相親,一言許可。小妹與他攜手交談,並肩而坐,說盟說誓,至再至三。今一旦而別事他人,則前為換節,後為負心矣,斷乎不可。」白小姐道:「我與蘇郎雖未會面,然心已許之,況《新柳》有和,《送鴻》、《迎燕》之題不為無固,亦難以路人視之。只是此等情事,你我閨中女子如何說得出口?」盧小姐道:「姐姐的事,一時自難直說;若是小妹之情,姐姐不妨略道一二。就是舅舅之意,原是為好,非故相抵梧。若知道小妹之委曲,或者別有商量。」白小姐道:「說是少不得要說,今且慢些。昨聞得吳舅舅已給假歸家,只在這幾日要來看我們。等他來時再看機會與他說知。他既與蘇郎為媒,自肯盡言。」盧小姐道:「這也說得有理。」二小姐時刻將此事商議。正是:
自關兒女多情態,不是爹娘不諒人。
選得桃夭紅灼灼,誰知到戀葉蓁蓁。
過了三兩日,果然吳翰林打聽得白公回家,忙來探望。白公與吳翰林間別年餘,相見不勝歡喜,就留在夢草軒住下。不多時,白小姐也出來拜見舅舅。吳翰林因對白公說道:「吾兄今日得此佳婿,也不枉了從前費許多心機,也不負甥女這般才美,真可喜可賀。但不知蘇蓮仙曾行過聘否?」白公道:「多感吾兄厚情,這事可惜不成了。」吳翰林大驚道:「又來奇了,卻是為何?」白公道:「別無他故,只是吾兄與蘇年兄書來遲了,小弟已許別人了。」吳翰林道:「小弟書來久了,為何說遲?」白公道:「小弟因病後在家悶甚,春初即出門去遊覽那兩浙之勝,偶在山陰遇一少年才子,遂將紅玉並盧家甥女都許了他。到前日回家方見二書,豈不遲了?」
吳翰林道:「這少年姓甚,想就是山陰人了?」白公道:「他姓柳,又妙在原是金陵人。」吳翰林道:「其人何如,為何就中了仁兄之意?」白公道:「言其貌,古稱潘安恐不及也;論其才,若仿子建自謂過之。有婿如此,小弟敢不中意?」吳翰林道:「吾兄曾問他在金陵城中住,還是鄉間住?」白公道:「他說在城中住,又說也曾蒙仁兄賞鑒。」吳翰林道:「這又有些古怪。他若是山陰人,小弟不知,或者別有奇才也不見得。他若說是金陵鄉間人,不弟雖知,亦未必能盡,或者尚有遺才也不可料。若說是城中人,曾為小弟賞鑒,則不但小弟從未交一姓柳之友,就是合學查來,也不見一姓柳有才之人,莫非吾兄又為奸人愚了?」白公道:「小弟與他若是暫時相會,一面之間,或者看不仔細。他與小弟同寓一寺,朝夕不離,足足盤桓了半月有餘。看花分韻,對酒論文,或商量千古,或月旦一時,其風流淹貫,真令人心醉,故小弟慨然許婚。若有一毫狐疑,小弟安肯孟浪從事?」
吳翰林道:「仁兄賞鑒,自然不差。只異仁兄不曾見得蘇蓮仙耳,若是見過,則柳生之優劣自辯矣。」白公笑道:「只怕還是吾見不曾見得柳生,若見柳生,吾兄定不更作此言。」吳翰林笑道:「不是小弟度相,柳生縱佳,尚然一窮秀才耳。」白公道:「只言才美,已足超群;若論功名,決不是平常科甲,定為翰苑名流,不在吾兄之下。」吳翰林道:「就是翰林,亦不為貴。但只是吾兄眼睜睜將蘇友白一個現成翰林放了,卻指望那未定的翰林,亦似過情。」白公道:「前日吾兄出來,說蘇友白己授浙推,為何又說翰林?」吳翰林道:「蘇友白原是二甲第一,例該選館,只為陳、王兩相公怪他座主,故改選有司。後來敝衙門不肯壞例,要出公疏,吏部慌了,故認罪,已奉旨改正了。想他見報自然離任,也只在數日內定回矣。」白公道:「柳生與小弟有約,相會之期也不出數日。大家一會,涇渭自分矣。」吳翰林道:「如此最妙。」白小姐聽得吳翰林與白公爭論,便不好開口,只暗暗與盧小姐商議道:「二家俱為下聘,且待來下聘時再作區處。」
白公與吳翰林盤桓了數日,忽管門報舊時做西賓的張相公要見。白公沉吟道:「他又來做甚麼?」吳翰林道:「他來必有事故,見見何妨?」白公隨出廳來叫請。不一時,張軌如進來相見。見畢,坐定。
白公說道:「久違教了。」張軌如道:「晚生自去秋下第,就遊學浙中,故久失問候。」白公道:「幾時歸的?」張軌如道:「因有一事上瀆,昨日才歸。」白公道:「不知有何事見教?」張軌如道:「昨生有一至契之友,今已發過。久聞老先生令愛賢淑,有關雎之美,故托晚生敬執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賜朱陳之好。」白公道:「貴友為誰?」張軌如道:「就是新科翰林蘇友白。」白公道:「原來正是蘇兄。昨日吳捨親也為此事而來,正在這裡躊躕。」張軌如道:「原來令親吳老先生也在此。蘇兄少年科甲,令愛閨閣名妹,正是天生一對,何必躊躕?」白公道:「躊躕不為別事,只為學生已許他人了。」張軌如道:「蘇蓮仙兄在考案首時,就蒙老先生青目許可矣, 為何今日登了玉堂寶馬反又棄之? 真所不解。」白公道:「兄且不必著急,容與捨親商議再復。」張軌如道:「此乃美事,還望老先生曲從。」留吃了茶,又說些閒話。
張軌如因問道:「貴村人家甚多,不知都聚於此,還是四散居住?」白公道:「都聚於此,不甚散開,兄問為何?」張軌如道:「有一敝友托寄一書。晚生叫人村前村後尋遍,並不見有此人。」白公道:「兄尋哪家?」張軌如道:「是皇甫員外家。」白公忙應道:「皇甫就是捨親,有甚書信,只消付學生轉付就是了。」張軌如道:「原來是令親,晚生哪裡不尋?」因叫跟隨人將書送上。白公接了,看了一看,就寵入袖中,二人又說些閒話,張軌如就辭去。
白公回到夢草軒,見吳翰林道:「張軌如此來,也是為蘇兄之事。」吳翰林道:「他曾說蘇蓮仙幾時到此嗎?」白公道:「這到不曾問得。他到與柳生帶得一封書來。」
鄉眷晚生柳學詩頓首拜。恭候台禧。副奏一通。微生末學,不意於山水之間得睹仙人紫氣,且承提命。今雖違顏匝月,而父師風範未嘗去懷。復蒙不鄙,賜許朱陳,可謂有錫自天,使人感激無地。但前已面啟,曾聘二姓,其一人琴俱亡,其一避禍無耗。蒙翁台曲諭,死者已矣,生者如還,別當行權。晚生歸至杭,不意生者尚無蹤影,而死者儼然猶在,蓋前傳言者之誣也。此婚家君主之,鄉貴作代,晚生進退維谷,不知所出,只得直陳所以,上達翁台。翁台秉道義人倫之鑒,或經或權,必有以處此。先此瀆聞,晚生不數日即當候階下,以聽台命。茲緣鴻便,草草不宣。學詩再頓首。
白公看罷,驚訝道:「這又奇了,何事情反覆如此!」吳翰林道:「他既以有聘來辭,吾兄正該借此回了,原成全了蘇友白之事,豈不簡便?」白公道:「事雖便,只是柳生佳婿,吾不忍棄。且等他來,再與吾兄決之。」吳翰林道:「這也使得。」正是:
已道無翻復,忽然又變更。
不經千百轉,何以見人情。
按下白公等候柳生不題。卻說盧小姐在山東時,因要避禍江南,恐怕蘇友白來尋他不見,因寫了一封書,叫了一個老僕叫做王壽,與了他些盤費,叫他進京送與蘇友白相公,如不在京,就一路尋到金陵,來白舅老爺家悄悄回話。又分咐書要收好,須面見了蘇相公方可付與,萬萬不可錯與他人。王壽領諾而去。
原來這王壽為人甚蠢,到了京中找尋時,蘇友白已出京了,他就一路趕了出來。他也不知蘇友白中了進士,選了官,一路上只問蘇友白相公,故無人知道。直直趕到金陵,在城中各處訪問。事有湊巧,恰恰蘇有德正在城中。原來蘇有德自從在白公家出了醜,甚覺沒趣,後來又打聽得蘇友白聯捷了,甚是拗悔道:「白白送了他二十兩銀子、一副行李,本是一段好情,如今到弄得不好相見。」不期這日正在城中,只因蘇友白與蘇有德聲音相近,王壽誤聽了,就尋到蘇有德寓處來,問他門上人道:「這可是蘇友白相公家?」門上人也誤聽了,答道:「正是蘇有德相公家。你是哪裡來的?」王壽道:「我是山東盧相公差來送書的。」
門上人就與蘇有德說了。蘇有德想道:「我從來不曾認得甚麼山東盧相公,必定有誤,且去看看。」因走了出來。王壽看見,忙說道:「小人奉主人之命,到京中去尋蘇相公,不期蘇相公又出來了。小人一路趕來,哪裡不問到?不期卻在這裡。」蘇有德心下已疑是尋蘇友白的,卻不說破,糊塗應道:「這等難為你了。你相公的書何在?」王壽道:「我家相公為因避禍到江南來,恐怕相公出京尋不見,故叫小人送書知會。 」 因在懷中取出一封書來,雙手遞上。蘇有德接了在手,因說道:「你外面略坐坐,等我細看書中之意。」又分咐家人收拾酒飯管待來人。王壽應了出來。
蘇有德走進書房,將書一看,只見上下俱有花押,又雙鈐著小印,封得牢牢固固,中間寫著「蘇相公親手開拆」七個大字,下注著「台諱友白」四個小字,字畫甚是端楷精工。蘇有德心下想道:「這封書來的氣色有些古怪,莫非內中有甚緣故?且偷看一看。」遂將抿子腳兒輕輕拆開,取出書來。展開一看,只見滿紙上蠅頭小楷寫道:
眷友弟夢梨頓首拜。奉書於蓮仙兄行寓。前偶爾相逢,似有天幸;黯然別去,殊苦人心。記得石上深盟。花前密約,歷歷在耳。而奈形東影西,再會不易。每一回思,宛如夢寐中事。然終身所托,萬萬不可作夢寐視之也。去秋聞魁北榜,欣慰不勝,今春定看花上苑矣。本擬守候仁兄歸途奉賀,不意近遭家難,暫避於江南舅家。舊居塵鎖,恐仁兄尋訪動桃園之疑,故遣老蒼持此相報。倘猶念小弟與舍妹之姻,幸至金陵錦石村白太玄工部處訪問,便知弟耗。千里片言,統祈心照不宣。
蘇友德看罷道:「原來蘇蓮仙又在山東盧家結了這頭親事。我若再要去冒名頂替,恰恰又叫白家去訪消息。白家已露過一番馬腳,如何再又去得?」又想想道:「我聞他已選杭州節推,今又改入翰林,目下也將回去了。莫若持此信相報於他,也好掩飾前邊之事。他一個翰林,後來自有用我之處。」主意定了,等王壽吃完酒飯,就叫他進來,說道:「你回去拜上相公,說書中之事我都知道了,當一一如命。恐有差池,我連回書也不寫了。」又拿出一兩銀子來與王壽道:「遠勞你了。」王壽道:「盤纏家相公與的盡有,怎敢又受蘇相公的?」蘇友德道:「不多,只好買酒吃吧。」王壽謝了辭去,竟到錦石村去回復盧小姐不題。
卻說蘇友德得了此書,便回到鄉間,叫人打聽。蘇爺要到錦石村去,必先從此經過,須要邀住。家人領命去打聽。過了數日,果然打聽得蘇友白到了金陵城中,只在明日就要到錦石村去。蘇有德忙叫備酒伺候。到了次日巳牌時候,家人來報說:「蘇爺將近到了。」蘇友德遂自家走出市口來迎。不多時,蘇友白的轎子將到面前,蘇友德叫家人先拿了個名帖走到轎前稟道:「家相公在此候見。」蘇友白看見名帖是蘇友德,連忙叫住轎。蘇友德見住了轎,忙走到轎前一恭。蘇友白忙出轎答禮道:「正欲奉謁,何勞遠迎!」蘇友德道:「兄翁貴人,恐遺寒賤,特此奉邀。」
二人說著話,就同步到了蘇友德家裡來。蘇友白叫跟隨拿了一個宗弟的名帖送上,到堂中重新見禮。禮畢,坐下。蘇友白說道:「向承厚惠,銘感於心,因備員閒散,尚未圖報。」蘇有德道:「微末之事,何足掛齒!」一面說話,一面就擺上酒來。蘇友白道:「才奉謁,怎就好相擾?」蘇有德道:「城中至此,僕馬皆饑,聊備粗糲之餐,少盡故人之意。」蘇友白道:「仁兄厚意諄諄,何愛我之無已也。」
二人對飲了半晌,蘇有備因問道:「兄翁此來,想是為白太老親事了?」蘇友白道:「正為此來,尚不知事體如何。」蘇有德笑道:「這段姻緣前已有約,今日兄翁又是新貴,自然成的。只可惜山東盧家這件親事等的苦了。」蘇友白大驚道:「這件事小弟從未告人,不識仁兄何以得知?」蘇有德又笑道:「這樣美事,兄翁行得,難道知也不容小弟知得?」蘇友白道:「仁兄既知此事,必知盧兄消息,萬望見教。」蘇有德又笑道:「雖有,豈是容易說的?」蘇友白亦笑道:「只望仁兄見教,其餘悉聽仁兄處置,小弟敢不惟命。」蘇有德道:「上弟怎好奈何兄翁?兄翁只飲三大杯酒吧。」蘇友白笑道:「小弟量雖淺,也說不得了,只望仁兄見教。」
蘇有德叫家人斟上三大杯。蘇友白沒奈何,只得說說笑笑吃了,定要蘇有德說盧夢梨消息。只因這上說,有分教:道路才郎,堅持雅志;深閨艷質,露出奇心。正是:
壞事皆緣錯,敗謀只為差。
誰知差錯處,成就美如花。
不知蘇有德果肯說盧夢梨消息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