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
李稜 豆盧署 孟君 盧常師 韓滉 李頧 崔造 薛邕
李 稜
故殿中侍御史李稜,貞元二年擢第。有別業在江寧,其家居焉。是歲渾太師瑊鎮蒲津,請稜為管記從事。稜乃曰:「公所欲稜者,然奈某不閒檢束。夙好藍田山水,據使銜合得畿尉。雖考秩淺,如公勳望崇重,特為某奏請,必諧矣。某得此官,江南迎老親,以及寸祿,即某之願畢矣。」渾遂表薦之,德宗令中書商量,當從渾之奏。稜聞桑道茂先生言事神中,因往詣焉。問所求成敗。茂曰:「公求何官?」稜具以本末言之。對曰:「從此二十年,方合授此官,如今則不得。」稜未甚信。經月餘,稜詣執政,謂曰:「足下資歷淺,未合入畿尉。如何憑渾之功高,求僥倖耳?」遂檢吏部格上。時帝方留意萬機,所奏遂寢。稜歸江南,果丁家艱。已近七八年,又忽得躄疾,殆將一紀。元和元年冬,始入選,吏曹果注得藍田縣尉。一唱,忻而授之。乃具說於交友。(出《續定命錄》)
曾經擔任過殿中侍御史的李稜,貞觀二年科舉考試中榜。他有別墅在江寧,供其家屬居住。這一年,太師渾瑊鎮守蒲津關,請李稜擔任管記從事。李稜對渾瑊說:「你要求我做的很清楚,但是無奈我不善於檢點約束自己,平常喜好的只是藍田的山水,只想在這靠近京城的地方做個縣尉,但是我的資歷不夠。您德高望重,如果肯特意為我向皇帝推薦,必然能使我如願,我如果當了這個官,從江南把親屬接來領受俸祿,我平生的願望也就滿足了。」於是渾瑊向皇帝推薦了他,德宗命令中書研究怎麼辦。李稜聽說桑道茂先生料事如神,便前往請教,問推薦能否成功。桑道茂問他:「您想當什麼官?」李稜便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桑道茂回答說:「從現在算起二十年,您才能被授予這個官職,現在得不到。」李稜不太相信。一個月後,李稜去詢問,主管官員回答說:「你資歷淺,不適合擔任京城附近的縣尉,怎麼可以憑借渾瑊的功高來求得僥倖呢?」遂即把他的名字寫在吏部的表格上。這時皇帝正留意很多軍國大事,渾瑊推薦李稜的奏章就放下了沒有批。李稜回到江南,先是老人死了守孝,七八年後又忽然得了腿疾,瘸了差不多十年。一直到元和元年冬天,才開始被選中任職,命書上果然寫的是藍田縣尉,宣讀後欣然接受此銜,於是李稜將這件事的前後經過詳細告訴了朋友。
豆盧署
豆盧署,本名輔真。貞元六年,舉進士下第。將游信安,以文謁郡守鄭武(前定錄武作式)瞻。瞻甚禮之,館給數日,稍狎,因謂署曰:「子複姓,不宜兩字為名。將改之,何如?」署因起謝,且求其所改。武瞻書數字,若著者、助者、署者,曰:「吾慮子宗從中有同者,故書數字,當自擇之。」其夕宿於館,夢一老人謂署曰:「聞使君與子更名,子當四舉成名,四者甚佳。後二十年,為此郡守。因指郡隙地曰,此可以建亭台。」既寤思之,四者署字也,遂以為名。既二年,又下第。以為夢無征。知者或誚之。後二年,果登第。蓋自更名後四舉也。大和九年,署自秘書少監為衢州刺史。既至,周覽郡內,得夢中所指隙地,遂構一亭,因名之曰「征夢亭」矣。(出《前定錄》)
豆盧署原名輔真。貞元六年,考進士落榜,隨即遊覽信安,並拿自己的詩文拜見郡守鄭武瞻。鄭武瞻對他很客氣,留他住了數日。比較熟悉以後對他說:「你是複姓,不適合起兩個字的名字,改了怎麼樣?」豆盧署起身致謝,並請鄭武瞻為其改名。鄭武瞻寫了幾個字,有著、助、署字,然後說:「我考慮為了避免同你的親屬重名,所以寫了好幾個字,請你自己選擇。」當晚豆盧署睡在客房,夢見一個老頭對他說:「聽說郡守為你改名,你再考四次才能中榜。四字最好。再過二十年,你是這裡的郡守。」老頭又指著一塊空地說:「此地可以建一座亭台。」醒了以後豆盧署想,「四者」就是署字呀!於是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署字。考了兩年,豆盧署仍未中榜,以為所做夢不准,知道這件事的人也嘲諷他。接著又考兩年,終於中榜成名,算起來正是改名後的第四次考試。大和九年,豆盧署從秘書少監調任衢州刺史。上任後巡視郡府內外,發現了夢中所說的那塊空地,便命人造了一座亭子,並命名為「征夢亭」。
孟 君
貞元中,有孟員外者,少時應進士舉,久不中第,將罷舉,又無所歸。托於親丈人省郎殷君宅,為殷氏賤厭,近至不容。染瘴瘧日甚。乃白於丈人曰:「某貧薄,疾病必不可數。恐污丈人華宇,願委運,乞待盡他所。」殷氏亦不與語,贈三百文。出門不知所適。街西有善卜者,每以清旦決卦,盡後則閉肆下簾。孟君乃謁之,具陳羈蹇,將填溝壑,盡以所得三鐶環為卜資。卜人遂留宿,及時為決一卦。封成驚曰:「郎君更十日,合處重職,俸入七十千錢,何得言貧賤?」卜人遂留厚供給。已至九日,並無消息。又卻往殷君宅,殷氏見甚薄之,亦不留連,寄宿馬廄。至明,有敕以禁兵將為賊境觀察使,其人與殷友善,馳扣殷氏之門。武人都不知書,雲。:「便須一謝表,兼鎮撫寇勷。事故頗多,公有親故文士,頗能相助否?」殷良久思之,無可應者。忽記得孟君久曾應舉,可以充事。遽引見之,令草一表,詞甚精敏。因請為軍中職事,知表奏。數日授官,月俸正七十千。乃卜後十日也。(出《逸史》)
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孟員外,年輕時考取進士,多次未中。想要不考了,又無處可歸,寄居在他的一個長輩姓殷的親戚家裡,為姓殷的所輕視厭煩。達到不能相容的程度,這時孟又得了瘴瘧,並且一天天嚴重。他對姓殷的長輩說:「我命薄,這病必然不可求治,恐怕弄髒您老人家的豪華住宅,我願意聽從命運的安排,離開你們家死到其它的地方。」殷也不說話,只給了他三百文錢,孟離開之後不知道應該去什麼地方。街西有一個算命的,每天清早給人算卦,算完後就放下簾子關門。孟便去拜會他,將自己的坎坷經歷和就要病死填溝的困境詳細敘述一遍,並將僅有的三百文錢作為卦錢。算命人留他住下,並立即為他算了一卦,算完後驚訝地說:「您再過十天,在此地有重要職位,每月俸祿就有七十千錢,為什麼還說自己貧窮下賤呢!」算命人留他居住,並熱情款待。可是到了第九天,仍沒有任何消息。孟又回到姓殷的家裡,殷更加瞧不起他,也不挽留接待,晚上他就睡在馬廄裡。等到天明,有皇帝任命的一名禁軍將領到賊境當觀察使。這個人與姓殷的是朋友,親自來敲殷家的大門,對殷說:「武將不通文墨,需要給皇帝寫一個表示感謝的文書,同時寫一個安撫邊境敵寇的信函,需要處理的事物很多。您有沒有熟悉的文人,幫助我推薦一個?」殷想了一會兒,沒有想到可以推薦的人,忽然想起孟曾多次應試,可以擔當這個差事。遂給他們引見,命令孟起草一篇向皇帝報送的「表」。孟的文筆精美準確。於是聘請孟到軍中任職,並上報皇帝,幾天後被授予官職,每月的俸祿正好七十千文錢。孟員外命運的轉機正是算卦後第十天開始的。
盧常師
秘書少監盧常師,進士擢第。性淡薄,不樂軒冕。於世利蔑然,棄官之東洛。謂所親曰:「某浙西魚尚書故舊,旬日看去。」又曰:「某前生是僧,座禪處猶在會稽,亦擬自訪遺跡。」家人亦怪其欲遠行而不備舟楫。不逾旬遂歿矣。(出《逸史》)
秘書少監盧常師,進士出身。但他卻生性淡薄,不追求官位爵祿,蔑視名利,終於辭了官來到東洛。他對親屬說:「我是浙西魚尚書的老朋友,過幾天去看一看。」又說:「我前生是個和尚,修行的地方還在會稽。打算去尋找前世留下的遺跡。家裡的人奇怪他要出遠門為什麼不準備船隻,不過十天,盧常師就死了。
韓 滉
韓晉公晃在中書,嘗召一吏。不時而至,公怒將撻。吏曰:「某有所屬,不得遽至,乞寬其罪。」晉公曰:「宰相之吏,更屬何人?」吏曰:「某不幸兼屬陰司。」晉公以為不誠,乃曰:「既屬陰司,有何所主?」吏曰:「某主三品已上食料。」晉公曰:「若然,某明日當以何食?」吏曰:「此非細事,不可顯之。請疏於紙,過後為驗。」乃恕之而系其吏。明旦,遽有詔命,既對,適遇太官進食,有糕糜一器,上以一半賜晉公。食之美,又賜之。既退而腹脹,歸私第,召醫者視之曰:「有物所壅,宜服少橘皮湯。至夜,可啖漿水粥。明旦疾愈。」思前夕吏言,召之,視其書,則皆如其所云。因復問:「人間之食,皆有籍耶?」答曰:「三品已上日支,五品已上而有權位者旬支,凡六品至於九品者季支,其有不食祿者歲支。(出《前定錄》)
晉公韓滉在中書府,叫一名官員來見他。這人沒有按時趕到,韓滉生氣命人用鞭子打他。這個人說:「我還有歸屬,不能應時而來,請求寬恕。」韓滉說:「你是宰相手下的人,還能歸誰管?」這個人說:「我不得已還歸陰間管。」韓滉認為他的話不誠實,就對他說:「既然歸陰間管,你有什麼職責?」這個人說:「我負責管理三品以上官員的飲食。」韓滉說:「既然如此,我明天應該吃什麼?」這個人說:「這可不是小事,不能隨便說出來,請讓我寫在紙上,過後再驗證。」於是韓沒有鞭打他,而是將他關了起來。第二天,突然皇帝召見韓滉。見到皇帝後,正遇見太官給皇帝送飲食。其中有一盤糕點,皇帝將一半賞給韓滉吃,味道很美,隨後又將另一半也賞給他吃了,韓滉退下去後感到腹脹,回到家裡後找醫生來看病。醫生說:「是食物堵塞,可以喝少量的橘子皮湯。」當晚,便可以喝粥了,天亮後病就好了,韓滉想起前天那個人說的話,便將他召來,要過他寫的紙一看,吃的東西全都跟他寫的一樣。便又問那人道:「人間的飲食,都有人預先安排嗎?」回答說:「三品以上的官員,其飲食每天一安排;五品以上有權位的官員,一旬一安排;六品至九品的官員,每季安排一次;如果是不領俸祿的老百姓,則是每年安排一次。
李 頧
貞元中,有舉人李頧,方就舉,聲價極振。忽夢一人紫衣云:「當禮部侍郎顧少連下及第。」寐覺,省中朝並無姓顧者。及頃,有人通刺,稱進士顧少連謁。頧驚而見之,具述當為門生。顧曰:「某才到場中,必無此事。來年,頧果落第。自此不入試,罷歸。至貞元九年,顧少連自戶部侍郎權知貢舉,頧猶未第,因潛往造焉。臨放榜,時相特囑一人,頧又落,但泣而已。來年秋,少連拜禮部侍郎,頧乃登第。(出《感定錄》)
貞元年間,有個舉人叫李頧。正應試,聲望和身價很高。一天他忽然夢見一個穿紫衣服的人對他說:「你只能在禮部侍郎顧少連的主考下考試中榜。」醒後,想到朝中沒有姓顧的侍郎。不一會兒,有人告訴他說進士顧少連來訪。李頧非常驚訝,見面後,頧向顧少連說自己應當是顧的門生,顧少連說剛到考場,決不可能有你說的事。」第二年,李頧果然落第,從此他不願參加考試,回到家鄉去了。一直到貞元九年,顧少連以戶部侍郎暫時代理貢舉,李頧仍未考中。於是他暗中去拜見顧少連進行通融。臨到發榜時,當朝宰相又特別囑咐要照顧一個人,所以李頧又落榜了,他只能偷偷哭泣。第二年秋天,顧少連調任禮部侍郎。李頧這才中榜成名。
崔 造
崔丞相造,布衣時,江左士人號為白衣夔。時有四人,一是盧東美,其餘亡姓字。崔左遷在洪州,州帥曹王將闢為頧。時德宗在興元,以曹王有功且親,奏無不允。時有趙山人言事多中。崔問之曰:「地主奏某為副使,且得過無?」對曰:「不過。」崔詰曰:「以時以事,必合得時。」山人曰:「卻得一刺史,不久敕到,更遠於此。」崔不信,再問:「必定耳,州名某亦知之,不可先言。」且曰:「今月某日敕到,必先吊而後賀。」崔心懼久之,蓋言其日,既崔之忌日也。即便呼趙生謂曰:「山人言中,奉百千;不中則輕撻五下,可乎?」山人哂曰:「且某不合得崔員外百千,只合得崔員外起一間竹屋。」其語益奇。崔乃問之:「且我有宰相分否?」曰:「有。」 即遠近,曰:「只隔一雨政官,不致三矣。」又某日私忌,同僚諸公皆知其說。其日夕矣,悉至江亭,將慰崔忌。眾皆北望人信。至酉時,見一人從北岸入舟,袒而招舟甚急。使人遙問之,乃曰:「州之腳力。」將及岸,問曰:「有何除政?且有崔員外奏副使過否?」曰:「不過。」卻得虔州刺史敕牒在茲。諸公驚笑。其暮果先慰而後賀焉。崔明日說於曹王,曹王與趙山人鏹百千,不受。崔與起竹屋一間,欣然徙居之。又謂崔曰:「到虔州後,須經大段驚懼,即必得入京也。」既而崔舅源休與朱泚為宰相,憂悶,堂帖追入,甚憂惕。時故人竇參作相,拜兵部郎中,俄遷給事中平章事,與齊映相公同制。(出《嘉話錄》)
丞相崔造,還是平民的時候,江左一帶的人都稱他為「白衣夔」。當時有四個人,一個叫盧東美,其餘兩個記不清姓名了。後來崔造做官被降職調到洪州。洪州的主帥曹王想要聘任他為副使。當時德宗在興元府,因為曹王有功勞並且是皇親,所以所請示的事情沒有不批准的。當時有個算命的人姓趙,所預測的事情很準。崔造問他:「曹王上報我為副使,能不能批准?」回答說:「不能。」崔造又問:「那麼這件事,會得個什麼樣的結果?」回答說:「能得到一個刺史,不久公文就會到,地方比這裡還要遠。」崔造不信,又問了一次。回答說:「必定如此,你要去的州名我也知道,但不能說。」又告訴崔造這個月的哪一天公文能到,並且要他先弔唁,然後再慶賀。崔造心中害怕,因為算命的人所說的日子,正是他親人死亡的忌日。於是他對算命的人說:「您如果言中了,我給您一百千錢,說的不對,則要用鞭子輕輕打五下,可以嗎?」算命的人微笑著說:「我不應該要崔員外的一百千錢,只想要崔員外您給我造一間竹屋。」話說的越來越奇怪。崔造又問:「你看我有沒有當宰相的命?」回答說:「有。」又問:「需要多長時間?」回答說:「只隔您做官一任或兩任的時間,不會超過三任的時間。」到了崔造家裡忌日這一天,因為同僚們都知道這件事,等到太陽偏西的時候,便一同來到江邊的亭子裡。先祭奠崔造的親人,然後一齊注視江北,等待消息。等到酉時,只見一人從北岸上船,袒胸催促渡船迅速向南岸駛來。崔造等人叫人遠遠地向那人發問,那人回答說是州里來送信的。船快靠岸了,他們又問:「有什麼人事任免之事?可有崔員外做副使的批文嗎?」回答說:「沒有,卻有任命虔州刺史的公文在此。」大家驚奇地笑了。整個過程真是和算命的人說的一樣,先祭奠悲傷而後欣喜慶賀。第二天,崔造將這件事告訴了曹王,曹王給算命的人一百千成串的錢。算命的人不要。崔造為他建造了一間竹屋,他很高興地搬進去住了。並且又對崔造說:「到虔州以後,你必須經過很大的驚懼之事,然後才可以進京城做官。」後來由於崔造的舅舅源休給叛逆朱泚做宰相,怕受牽連,心情憂悶,宰相府的公文到了,他更加驚憂。這時崔造的老朋友竇參做宰相,崔造官拜兵部郎中,不久又升任事中平章。也就是宰相,與齊映相公時的體制一樣。
薛 邕
薛邕侍郎,有宰相望。時有張山人善相。崔造方為兵部郎中,與前進士姜公輔同在薛侍郎坐中。薛問張山人:「且坐中有宰相否?」心在己身多矣。張答云:「有。」薛曰:「幾人?」曰:「有兩人。」薛意其一人即己也。曰:「何人?」曰:「崔姜二公必宰相也,同時耳。」薛訝忿之,默然不悅。既而崔郎中徐問張曰:「何以同時?」意謂姜公今披褐,我已正郎,勢不相近也。張曰:「命合如此,事須同時,仍郎中在姜後。」後姜為京兆功曹,充翰林學士。時眾知涇將姚令言入城取朱泚,泚曾帥涇,得軍人心。姜乃上疏請察之。疏入十日,德宗幸奉天,悔不納姜言,遂於行在擢姜為給事中平章事。崔後姜半年,以夕郎拜相。果同時而在姜之後。薛竟終於列曹。始知前輩不可忽後輩。(出《嘉話錄》)
侍郎薛邕,有當宰相的願望。當時有個姓張的很會給人看相。一天,兵部郎中崔造和前科進士姜公輔一同在薛邕那裡做客。薛邕問姓張的相士說:「坐上這幾個人有沒有宰相?」心裡想,如果有應該是自己。張回答說:「有。」薛邕問:「幾人?」回答說:「有兩人。」薛邕心想其中一個就是自己。又問:「哪兩個人?」回答說:「崔姜兩位必然當宰相,並且是同時。」薛邕即驚訝又氣憤,沉默著不高興。隨後崔造問:「為什麼是同時?」意思是說,姜公輔現在還沒有官職,我已是正郎,不應該同一個時期當宰相。張說:「命該如此,並且是郎中在姜公輔之後。」後來姜公輔做了京兆功曹,並且兼任翰林學士。這時人們傳說涇陽的將軍姚令要進城捉朱泚,朱泚曾在涇陽為帥,很得軍心。姜公輔上書請皇帝派人去調查。上書後十天,德宗去了奉天,後悔沒有採納姜公輔的意見。於是在行宮下令提升姜公輔為給事中平章事,即丞相。崔造在半年後,從郎中升任丞相,果然是同一時期而在姜公輔之後。薛邕後來竟一直沒能當上丞相。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前輩不應忽視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