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
歷陽媼 孫權 高穎 神堯 唐高祖 太行山 桑條歌 突厥鹽 封中岳 楊柳謠 黃獐歌 苾挈兒 安樂寺 烏鵲窠 鯉魚兒 挽天樞 黃犢子 駱賓王 天後 閻知微 長孫無忌 魏王 武媚娘 孝和 魏叔麟 武三思 孫佺 張易之 飲酒令 白馬寺 李蒙 李進周 志公詞 李懷光 王鐸 木成文 草重生 唐國閏 竹騮
歷陽媼
歷陽縣有一媼,常為善。忽有少年過門求食,媼待之甚恭。臨去謂媼曰:「時往縣門,見門閫有血可登山避難。」自是媼日往之,門吏問其狀,媼具以少年所教答之。吏即戲以雞血,塗門閫。明日,媼見有血,乃攜雞籠走上山。其夕,縣陷為湖,今和州歷陽湖是也。(出《獨異記》)
歷陽縣有一個老太太,經常行善。一天,忽然有一個少年來要飯吃,老太太對他很客氣,臨走的時候他對老太太說:「經常去縣衙門前,如果看見門坎上有血,可要到山上去避難。」從此以後,老太太每天都去縣衙門前看一看。守門的差人問她幹什麼?老太太講了少年告訴他的話。差人同她開玩笑,將雞血塗在門坎上。第二天,老太太見門坎上有血,便拎著雞籠子躲上山去。當天晚上,縣城陷落成為一個湖泊,就是如今和州的歷陽湖。
孫 權
湓口城,漢高祖六年灌嬰所築。建安中,孫權經住此城,自標作井地,遂得故井。井中有銘石云:「漢六年,穎陰侯開此井。卜雲,三百年當塞,塞後不度百年,當為應運者所開。」權見銘欣悅,以為己瑞。人鹹異之。(出《張僧鑒潯陽記》)
湓口城是漢高祖六年的時候灌嬰所築的。漢獻帝建安時期,孫權曾經住在這座城裡,他選定一塊地方打井,竟挖出了一口古井。井裡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漢高祖六年,穎陰侯灌嬰打了這眼井。有人預言,三百年以後這口井會淤積埋沒,然後再過不到一百年,會被順應時代,有運氣的人重新挖掘出來。」孫權看見碑上的銘文後非常高興,認為這是自己吉祥預兆。人們對這件事也都感到很驚奇。
高 穎
西京朝堂北頭有大槐樹,隋曰唐興村門首。文皇帝移長安城,將作木(明抄本「木」作「大」)匠高穎常坐此樹下檢校。後栽樹行不正,欲去之。帝曰:「高穎坐此樹下,不須殺之。」至今先天一百三十年,其樹尚在。柯葉森竦,根株盤石礡,與諸樹不同。承天門正當唐興村門首,今唐家居焉。(出《朝野僉載》)
西京長安百官議事的朝堂北頭有一棵大槐樹,從隋朝開始就長在唐興村的村口。文皇帝移都到長安以後,興修土木高穎經常坐在這棵樹下監督指揮。後來栽樹的時候覺得它同新栽的樹排在一起不整齊,想把它砍倒。皇帝說:「高穎曾坐在這棵樹下,不要砍倒。」到現在這棵樹已經有一百三十多歲,仍然存在。它枝葉繁茂,樹根盤曲堅固,與別的樹不同,高入雲天立在唐興莊的樹口,村裡住著姓唐的村民。
神 堯
隋煬帝與神堯高祖俱是獨孤外家。然則神堯與煬帝常悔吝(明抄本「然則」作「因是」,「悔吝」作「侮狎」)。每朝謁退,煬帝背有詞然(明抄本「背」作「皆」,「然」作「謔」)。後因賜宴,煬帝於眾,因戲神堯。神堯高顏面皺,帝目為阿婆面,神堯忿恚不樂。洎歸就第,怏悵不已。見文皇已下,告文皇皆無言(「告文皇皆無言」六字明抄本作「但流涕而不言」)。次告竇皇后曰:「某身世可悲,今日更被上顯毀雲阿婆面,據是兒孫不免饑凍矣。」竇後欣躍曰:「此言可以室家相賀。」神堯不喻,謂是解免之詞。後曰:「公封於唐,阿婆乃是堂主,堂者唐也。」神堯渙然冰釋。喜悅,與秦齊諸王,私相賀焉。(出《芝田錄》)
隋煬帝和神堯的遠祖外家都姓獨孤,然而神堯經常對隋煬帝抱有戒心。每次上朝以後,隋煬帝背後都有說詞。一次隋煬帝舉行宴會,他當著大家的面同神堯開玩笑,他見神堯長得高額頭,滿臉皺紋,就說神堯是老婆臉。神堯心中憤恨不樂,等到回到家裡,仍然不高興。見文皇已下,告文皇皆無言。第二天他告訴竇皇后說:「我的身世本來就可悲,現在皇帝又貶低我為老太婆臉,看來我的兒孫免不了要挨餓受凍了!」 竇皇后高興地說:「這句話應該全家慶賀呀!」神堯不理解,說她是安慰他。竇皇后說:「你被封為唐王,老太太則是堂主,堂主就是唐主呀!」神堯立刻解除了疑慮,高興起來,與齊王、秦王等王爺私下裡慶賀!
唐高祖
唐北京受瑞壇,隋大業十三年,高祖令齊王元吉留守。辛丑,獲青石,若龍形,文有丹書四字,曰「李淵萬吉」。齊王獻之,文字映澈,宛若龜形。帝乃令水漬磨以驗之。數日,其字愈明。內外畢賀,帝曰:「上天明命,貺以萬吉。宜以少牢祀石龜,而爵龜人。」因立受瑞壇。(出《太原事跡雜記》)
唐王李淵在太原修建了一座「受瑞壇」。隋朝大業十三年,唐高祖李淵命令齊王李元吉留守太原。辛丑年,李元吉得到了一塊龍形的青石,上面有四個紅字:「李淵萬吉」。齊王將它獻給李淵。石頭上面的字跡照耀深澈,好像龜的形狀。李淵命令將它蘸上水在石頭上磨,以驗證字跡是否是天然形成的。磨了幾天之後,字跡更加鮮明,內外臣民都慶賀。李淵說:「上天明白地命令賜給我萬年吉祥,要用豬和羊來祭祀石龜。並給獻龜的人以封爵。因此修建了這座受瑞壇。
太行山
唐武德初,太行山大聲曰:唐國興,理萬年。(出《太原事跡雜記》)
唐高祖武德初年,太行山大聲喊:「唐朝國家興盛,理應延續萬年。」
桑條歌
唐永徽年以後,人唱桑條歌云:桑條萵女韋也樂。至神龍年中,逆韋應之。諂佞者鄭愔,作桑條樂詞十餘首進之。逆韋大喜,擢為吏部侍郎,賞縑百匹。(出《朝野僉載》)
唐高宗永徽年以後,民間流傳一首歌謠說:「桑條萵女韋也樂。」到了中宗神龍年間,韋後應驗這首歌謠得到了權勢。有個花言巧語諂媚的小人叫鄭愔,他作了十多首以桑條為題目的樂詞獻給韋後。韋後非常高興,提拔他為吏部侍郎。
突厥鹽
唐龍朔已來,人唱歌名突厥鹽。後周聖歷年中,差閻知微和匈奴,授三品春官尚書,送武延秀娶成默啜女,送金銀器物錦綵衣裳以為禮聘,不可勝紀。突厥翻動,漢使並沒,立知微為可汗。突厥鹽之應。(出《朝野僉載》)
唐高宗龍朔改元以來,民間流傳一首名謠的名字叫「突厥鹽」。後來到了武則天的周朝聖歷年間,朝廷派閻知微去和匈奴修好,任命他為三品春官尚書,同時護送武延秀去娶突厥成默啜的女兒,帶去了數不清的金銀綢緞和衣裳作為聘禮。後來突厥又和中原對立,派去的漢族使臣都投降了突厥。突厥人推舉閻知微作為他們的可汗,「突厥鹽」得到了驗證。
封中岳
唐調露中,大帝欲封中岳,屬突厥叛而止。後又欲封,土蕃入寇又停。至永淳年,又駕幸嵩岳。謠云:「嵩山凡幾層,不畏登不得,只畏不得登。三度徵兵馬,傍道打騰騰。」岳下遘疫,不愈,回至宮而崩。(出《朝野僉載》)
唐高宗調露年間,皇帝想要給嵩山封號,由於突厥叛亂而停止。後來又要封,又因為土蕃入侵而停止。到了永淳年,皇帝來到嵩山,當時流傳一首民謠說:「嵩山高有幾層,不怕登不上去,就怕得不到機會攀登,三次兵馬調動打仗,別的道路上車馬不斷。」皇帝在山下就得了病,沒醫治好,回到宮裡就死了。
楊柳謠
唐永淳之後,天下皆唱『楊柳楊柳漫頭駝』。後徐敬業犯事,出柳州司馬,遂作偽敕,自授揚州司馬,殺長史陳敬之,據江淮反。使李孝逸討之,斬業首。驛馬馱入洛,楊柳楊柳漫頭駝,此其應也。(出《朝野僉載》)
唐中宗永淳年以後,天下的老百姓都唱一句流傳的歌謠:「楊柳楊柳漫頭駝」。後來徐敬業出事,先是他出任柳州司馬,接著他偽造皇帝的文書,自己任命自己為楊州司馬,把長史陳敬之殺了,依據江淮一帶造反。朝廷派李孝逸去討伐,砍下了徐敬業的腦袋,用馬馱到洛陽,「楊柳楊柳漫頭駝」,這件事正是這句話的驗證。
黃獐歌
周如意年已來,始唱黃獐歌。其詞曰:「黃獐黃獐草裡藏,彎弓射你傷。」俄而契丹反叛,殺都督趙翽,營府陷沒。差總管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王孝傑前後百萬眾,被賊敗於黃獐谷。諸軍並沒,罔有孑遺。黃獐之歌,斯為驗矣。(出《朝野僉載》)
武則天周朝如意年以來,民間開始流傳唱一首「黃獐歌」,歌詞是「黃獐黃獐草裡藏,彎弓射你傷」。不久契丹族反叛,殺了都督趙翽,營房和都督府都被契丹人佔領。朝廷命令總管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王孝傑四人,前後帶領一百多萬兵馬前去征討,全都被契丹人給打敗了。他們帶領軍隊敗退到黃獐谷,被契丹人徹底消滅,沒有逃脫一支人馬。「黃獐之歌」得到了驗證。
苾挈兒
周垂拱已來,京都唱苾挈兒歌詞,皆是邪曲。後張易之小名苾挈。(出《朝野僉載》)
武則天的垂拱年間,京城裡人們唱一種叫做苾挈兒小調的歌詞,全都是低俗的邪詞,後來武則天的佞臣張易之的小名叫做苾挈。
安樂寺
唐景龍年,安樂公主於(「於」字原本無,據明抄本補)洛州道光坊造安樂寺,用錢數百萬。童謠曰:「可憐安樂寺,了了樹頭縣。」後誅逆韋,並殺安樂,斬首懸於竿上,改為悖逆庶人。(出《朝野僉載》)
唐中宗景龍年間,安樂公主在洛州道光坊修建安樂寺,花費白銀幾百萬兩。當時流傳的童謠說:「可憐安樂寺,了了樹頭縣。」後來唐玄宗誅殺韋後一黨,同時將安樂公主殺了,並將頭懸掛在高竿上,將它貶為「悖逆庶人」。
烏鵲窠
唐神龍已後,謠曰:「山南烏鵲窠,山北金駱駝。鐮柯不鑿孔,斧子不施柯。」此突厥強盛,百姓不得斫桑養蠶種禾刈穀之應也。(出《朝野僉載》)
唐中宗神龍以後,民謠說:「山南烏鵲窠,山北金駱駝。鐮柯不鑿孔,斧子不施柯。」這是突厥強盛,侵犯中原,老百姓無法栽桑養蠶、種莊稼、割麥子的徵兆。
鯉魚兒
唐景龍中謠曰:「可憐聖善寺,身著綠毛衣。牽來河裡飲,踏殺鯉魚兒。」至景雲中,譙王從均州入都作亂,敗走,投洛川而死。(出《朝野僉載》)
唐朝景龍年間的民謠說:「可憐聖善寺,身著綠毛衣,牽來河裡飲,踏殺鯉魚兒。」到了景雲年間,譙王從均州進入京城叛亂,失敗後逃走,跳進洛河裡自殺了。
挽天樞
唐景雲中謠曰:「一條麻線挽天樞,絕去也。」神武即位,敕令推倒天樞,收銅併入尚方,此其應驗。(出《朝野僉載》)
唐朝景雲年間民謠說:「一條麻線挽天樞,絕去也。」等到神武皇帝即位,命令推倒天樞,將製造天樞的銅存放到為皇宮製造刀劍等金屬器物的尚方官署。這件事就是民謠的應驗。
黃犢子
唐景龍中謠云:「黃柏犢子挽紖斷,兩腳踏地鞋紖斷。」六月平王誅逆韋。挽紖斷者,韋欲作亂,鞋紖斷者,事不成。阿韋是黃犢之後也。(出《朝野僉載》)
唐景龍年間民謠說:「黃柏犢子挽紖斷,兩腳踏地鞋紖斷。」六月平王便誅殺了韋後一黨。「挽紖斷」,是韋後要造反作亂,「鞋紖斷」,是說造反不會成功。韋後是黃犢子的後人。駱賓王
唐明堂主簿駱賓王,帝京篇曰:「倏忽搏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賓王后與徐敬業興兵揚州,大敗,投江水而死。此其讖也。(出《朝野僉載》)
唐明堂的主簿駱賓王所做的文章《帝京篇》裡說:「生出翅膀飛快地乘風飛起,突然間掉進波浪沉入泥沙。」駱賓王后來和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失敗後跳到江中淹死,這兩句詩就是預言。
天 後
唐太宗之代,有秘記云:「唐三代之後,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李淳風以詢其事,淳風對曰:「臣據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四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殆將殲盡。」帝曰:「求而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不可廢也。王者不死,雖求恐不可得。且據占已長成,復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四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其餘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更四十年,亦堪御天下矣。少壯嚴毒,殺之為血仇,即陛下子孫無遺類矣。」(出《談賓錄》,明抄本作出《朝野僉載》)
唐太宗的年代,有秘密的記載上寫著:「唐朝開國三代以後,將會有一個姓武的女王代替李家統治天下。」 唐太宗秘密地將李淳風找來,商量如何處理這件事。李淳風說:「我根據玄學推測得出結論,這種徵兆已經形成。這個女王已經出現在陛下的皇宮裡,從現在起不超過四十年,她可以取得天下的統治權,並且開始誅殺皇帝的子孫,幾乎殺光。」太宗皇帝說:「把她找出來殺了怎麼樣?」李淳風說:「這是上天的安排,不應該進行破壞。皇帝的子孫即使不死,也不一定能爭到皇位,況且據我推算這個女子已經長大,就在宮裡,已經成為陛下的家屬。再過四十年,她也會衰老,老了會變得仁慈,不至於將陛下的子孫斬盡殺絕。現在如果殺了她,她還會托生復活,再過四十年,也會取得天下的統治權,那時候她年輕毒辣,現在殺了她所結下仇恨,到時候她會把陛下的子孫殺得一個也不剩。」
閻知微
唐麟德已來,百姓飲酒唱歌,由終而不盡者,號為族鹽。後閻知微從突厥領賊破趙定。後知微來,則天大怒,磔於西市,命百官射之。河內王武懿宗去七步,射三發,皆不中,其怯懦也如此。知微身上箭如蝟毛,銼其骨肉,夷其九族。疏親先不相識者,皆斬之。小兒年七八歲,驅抱向西市。百姓哀之,擲餅果與者,仍相爭奪,以為戲笑。監刑御史不忍害,奏捨之。其族鹽之言,於斯應矣。(出《朝野僉載》)
唐高宗麟德年間以來,老百姓喝酒的時候經常唱歌,歌唱完了而酒還未喝光的,管他叫號為「族鹽」。後來閻知微帶領突厥的軍隊攻破了趙定,最後閻知微被抓來,武則天大怒,將他綁到西市,命令百官用箭射他。河內王武懿宗走到距離閻知微七步遠的地方,連發三箭,都沒有射中,軟弱膽小到如此地步。閻知微身上被射得像刺蝟的毛一樣,並且還割下了他的骨肉,誅殺了他的九族,就連遠親中互相不認識的也都被抓來殺掉。孩子才七八歲,也被抱到西市,老百姓可憐孩子,給他們一些糖果,孩子們互相搶奪,覺得很好玩。監刑御史不忍殺害孩子,請示武則天留下孩子不殺。當初唱的「族鹽」,也就是誅殺姓閻的意思的歌詞,到這個時候得到了應驗。
長孫無忌
唐趙公長孫無忌,以烏羊毛為渾脫氈帽,天下慕之,其帽為趙公渾脫。後坐事長流嶺南。深脫之言,於是效焉。(出《朝野僉載》)
唐朝被封為趙公的長孫無忌用黑羊毛做成渾脫氈帽,天下的人都認為好看,將這種式樣的帽子叫做趙公渾脫。後來他因事獲罪被長期流放在嶺南,用不著再戴氈帽,渾脫這句說得到了應驗。
魏 王
唐魏王為巾子,向前踣,天下欣欣慕之,名為魏王踣。後坐死。至孝和時,陸頌亦為巾子,同此樣,時人又名為陸頌踣。未一年而陸頌殞。(出《朝野僉載》)
唐朝魏王的頭巾,式樣高而朝下折,天下的人都非常喜歡,稱這種式樣的頭巾為「魏王踣」(踣有跌倒、倒斃、滅亡的意思)。不久,魏王被處死了。到了年號為孝和的時候,陸頌也將頭巾折成這種高而且向前倒的樣式,人們又稱這樣的頭巾為「陸頌踣」,不出一年,陸頌也死了。
武媚娘
唐永徽後,天下唱武媚娘歌。後立武氏為皇后。大帝崩,則天臨朝,改號大周。二十餘年,武氏強盛。武氏三王:梁、魏、定等並開府。自余郡五(《朝野僉載》四五作「王」)。十餘人。幾遷鼎矣。(出《朝野僉載》)
唐中宗永徽年代,民間流傳一首叫《武媚娘》的歌,後來皇帝立武媚娘為皇后,皇帝死了以後,武媚娘上朝主持朝政,改國號為大周。武氏家族興盛了二十多年,武氏家族的梁王、魏王、定王同時開建府署,成立辦事機構,還封了五十多個郡王,幾乎全部篡奪了唐朝的江山。
孝 和
唐鹹亨已後,人皆云:「莫浪語,阿婆嗔,三叔聞時笑殺人。」後果則天即位,至孝和嗣之。阿婆者,則天也;三叔者,孝和為第三也。(出《朝野僉載》)
唐高宗鹹亨以後,人們都說:「不要隨便說話,小心阿婆怪罪,三叔聽到時笑死人。」後來果然武則天即位,最後孝和繼承了皇位。阿婆是指武則天,三叔是指孝和,因為他排行第三。
魏叔麟
唐魏僕射子名叔麟。識者曰:「叔麟反語身戮也。」後果被羅織而殺之。(出《朝野僉載》)
唐朝魏僕射兒子的名字叫叔麟,有明白人說叔麟的反語就是身戮(身遭殺戮的意思。因為麒麟是鹿的身子,鹿身,反過來身鹿,鹿戮同音)。後來叔麟果然被編造罪名而殺害。武三思
梁王武三思,唐神龍初,改封德靖王。識者言:「德靖鼎賊也。」果有窺鼎之志,被鄭克等斬之。(出《朝野僉載》)
梁王武三思在唐朝的神龍初年被改封為德靖王,有明白的人說:「德靖鼎賊也」。後來他果然有篡權當皇帝的想法,被鄭克等人殺了。
孫 佺
唐孫佺為幽州都督,五月北征。時軍師李處郁諫:「五月南方火,北方水,火入水必滅。」佺不從,果沒八萬人。昔竇建德救王世充於牛口谷。時謂竇入牛口,豈有還期?果被秦王所擒。其孫佺之北也,處郁曰:「飧若入咽,百無一全。」山東人謂濕飯為飧(音孫),幽州以北,並為燕地,故雲。(出《朝野僉載》)
唐朝的孫佺為幽州的都督。五月的時候,他帶領軍隊向北進攻。軍師李處郁反對說:「五月的時候,南方屬火,北方屬水,火入水必然熄滅。」孫佺不聽,結果損失了八萬人馬。當年竇建德進入牛口谷救王世充,當時有人說:「竇入牛口,怎麼還能回來。」(竇和豆同音)果然被秦王李世民抓住了。這次孫佺往北進軍,李處郁說:「飧如果進入咽喉,不會再保持完整。」山東人將粥飯叫做飧(音孫),幽州以北是當年燕國的土地,所以李處郁這麼說。
張易之
天後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太盛也之的弟弟,李公是說李氏家族太興盛了。
飲酒令
唐龍朔年已來,百姓飲酒作令云:「子母相去離,連台拗倒。」子母者,盞與盤也;連台者,連盤拗盞倒也。及天後永昌中,羅織事起。有宿衛十餘人,於清化坊飲,為此令。此席人進狀告之,十人皆棄市。自後廬陵徙均州,則子母相去離也;連台拗倒者,則天被廢,諸武遷放之兆。(出《朝野僉載》)
唐朝的龍朔年以來,老百姓喝酒的時候作酒令說:「子母相去離,連台拗倒。」子母是指杯子與盤子,連台是說盤子和杯子全都推倒。等到武後永昌中年,羅織罪名陷害人的風氣興起。有十多個宮中的警衛人員在清化坊喝酒,說起了這個酒令,被同席的人告發,十個人全都被處死。到後來,廬陵王遷移到均州,應驗了母子分離。連台拗倒是預示著武則天被廢,武氏家族的人被定罪流放到邊遠地區。
白馬寺
唐神武皇帝七月即位,東都白馬寺鐵像頭,無故自落於殿門外。自後捉搦僧尼嚴急,令拜父母等。未成者並停革,後出者科決,還俗者十八九焉。(出《朝野僉載》)
唐朝的神武皇帝七月即位當皇帝,東都白馬寺內的鐵佛的頭忽然無故自己掉下來落到了殿門外面的地上。從這以後,朝廷開始捉拿和尚尼姑,命令他們和自己的父母家人相認回家,不允許再出家當和尚,新出家的捉住判刑,和尚們被迫還俗的達到百分之八九十。
李 蒙
開元五年春,司天奏玄像有謫見,其災甚重。玄宗震驚,問曰:「何祥?」對曰:「當有名士三十人,同日冤死。今新及第進士,正應其數。」其年及第李蒙者,貴主家婿。上不言其事,密戒主曰:「每有大游宴,汝愛婿可閉留其家。」主居昭國裡,時大合樂,音曲遠暢,曲江漲水,聯舟數艘,進士畢集。蒙問(明抄本「問」作「聞之」),乃逾垣奔走,群眾愜望。才登舟,移就水中,畫舸平沉。聲妓篙工,不知紀極,三十進士,無一生者。(出《獨異志》)
唐朝開元五年的春天,司天監向皇帝報告說,日有星辰在天空形成的天象預示著一場嚴重的災難。皇帝問:「預示著什麼災難?」回答說:「將會有知名人士三十人在同一天無故死亡,今年被錄取的進士,正好等於這個數字。」 今年被錄取的進士李蒙,是公主的女婿。皇帝沒有說明事情的真相,只是秘密地告訴公主說:「每當遇到的遊樂活動或宴會,你要將你的女婿關在家中,不要讓他參加。」公主家住在昭國裡,一天在江上舉行大型的音樂遊玩活動,音樂聲傳得很遠。當時曲江正漲大水,進士們集合在江邊登上連接在一起的好幾條船。李蒙聽到音樂的聲音,從家裡跳過院牆跑了出來,進士們正等著他。他剛上船,船就向江中心駛去。不一會兒,遊船沉沒了,樂器演奏人員,歌女和船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三十名進士全都淹死在江中,一個也沒有救上來。
李進周
天寶中,李進(明抄本「進」作「遐」)周頗有道術,多在禁署。徙居宮觀,於所居院內,題詩不啻千言,皆預紀上皇幸蜀,祿山僭位之事。初亦不悟,後方豁然。略舉一篇云:「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如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貴妃小字阿環,山下鬼嵬字也。(出《抒情詩》)
唐朝的天寶年間,李進周精通預測事物的方術,常在宮內院活動,後來搬到道觀裡。他在他所住的院子裡,題了不下一千句詩。全都預示著太上皇去蜀避難,安祿山叛亂的事。當初看了不理解,事後才明白了,這裡僅舉一首詩作為例子:「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如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楊貴妃的小名叫阿環,山下鬼是個嵬字,預示著楊玉環被縊死在馬嵬驛。
志公詞
劉禹錫曰:「逆胡之將亂中原,梁朝志公大師已贈詞曰,『兩角女子綠衣裳,卻背太行邀君王,一止之月必消亡。』兩角女子安字也;綠者祿也;一止正月也。果正月敗亡。聖矣符志公之寓言也。」(出《劉公嘉話錄》)
劉禹錫說:「叛逆的胡人安祿山將擾亂中原,梁朝志公大師曾有一首詞說:「兩角女子綠衣裳,卻背太行邀君主,一止之月必消亡。」兩角女子是個安字,綠和祿在方言裡同一個音,一和止字加在一起是個正月的正字。安祿山叛亂果然在正月失敗被殺死。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志公大師的寓言詩所作的預測。
李懷光
馬燧討李懷光,自太原引兵,至實(明抄本實作寶)鼎下營。問其地,名埋懷村。乃大喜曰:「擒賊必矣。」(出《國史補》)
馬燧討伐李懷光,從太原帶領兵馬出發,走到實鼎一帶準備宿營休息。馬燧問宿營地的名字,別人告訴他叫埋懷村,他高興地說:「打敗敵兵,擒獲李懷光是必然的事情了!」
王 鐸
唐乾符中,荊州節度使晉公王鐸,後為諸道都統。時木星入南鬥,數夕不退。鐸觀之,問諸星者:吉凶安在?鹹曰:「金火土犯鬥,即為災;惟木當為福耳。」或然之。時有術士邊岡,洞曉天文,精通歷數。謂晉公曰:「惟斗帝王之宮宿,惟木為福神,當以帝王佔之。然則非福於今,必當有驗於後,未敢言之。」他日,晉公屏左右密問,岡曰:木星入鬥,當王之兆。木在斗中,朱字也。識者言唐世嘗有緋衣之讖,或言將來革運,或姓裴,或姓牛。以裴字為緋衣,牛字著人,即朱也。所以裴晉公主,牛相國僧孺,每罹此謗。李衛公斥周秦行記,乃斯事也。安知鍾於碭山之朱乎。(出《北夢瑣言》)
唐僖宗乾符年間,荊州節度使後來當了諸道都統的晉公王鐸,看到木星侵入南斗六星的位置,許多天也沒有退回去,便問星象學家說:「這種現象是吉還是凶?」大家說:「金星、火星、土星侵入南斗星的位置便是災禍,惟獨木星侵入是吉利的徵兆。」王鐸說:「原來如此。」有個叫邊岡的術士,精通利用星象和歷數來推測事物的學問,他對晉公王鐸說:「只有南斗是代表帝王的星宿,並且只有木星是代表吉祥的星宿,所以應當以他們的星象來推測帝王的命運。但是這種星象不代表現在,而是代表將來的變化。只是不敢隨便說出來。」過了幾天,晉公王鐸叫左右的人退下去,單獨秘密地問邊岡。邊岡說:「木星進入南斗六星,是有人要當皇帝的預兆,木在斗中,是個朱字。」還有明白的人說,唐朝曾經有過關於「緋衣」的預言,或者是說將來改朝換代,皇帝或是姓裴,或是姓牛,以緋衣代表裴字,牛字加個人字,就是朱字。所以後來的晉公裴度,相國牛孺,都因為這種傳說和預言遭受過陷害。李衛公斥周秦行紀。也是因為這件事。誰知道這是指碭山的朱溫(滅掉唐朝的梁太祖)呢?
木成文
梁開平二年,使其將李思安攻潞州,營於壺口關,伐木為柵。破一大木,木中朱書隸文六字,曰:「天十四載石進。」思安表上之。其群臣皆賀,以為十四年必有遠夷貢珍寶者。其司天少監徐鴻,謂所親曰:「自古無一字為年號者,上天符命,豈闕文乎?吾以丙申之年,當有石氏王此地者。移四字中兩豎畫,置天字左右,即丙字也;移四之外圍,以十字貫之,即申字也。」後至丙申歲,晉高祖以石姓起并州,如鴻之言。(出《稽神錄》)
後梁太祖開平二年,朝廷命令李思安將軍攻打潞州。軍隊宿營在壺口關,伐木修造柵欄。士兵們破開一根樹幹時,木頭當中有六個隸體紅字:「天十四載石進」。李思安為這件事寫了一個報告送給朝廷,大臣們都向皇帝祝賀,認為十四年必然有邊遠的國家向皇帝進貢珍寶。司天少監徐鴻暗地裡對自己親近的人說:「自古以來沒有以一個字為年號的,天賜祥瑞與天子,作為受命的憑證,還會缺少文字?我認為這預示丙申年,會有姓石的人當皇帝。因為將四字的兩豎移到天字的左右,就是個丙字,將四字的外框的十字貫穿就是個申字。」後來到了丙申年,後晉的高祖石敬瑭開始興起當了皇帝,果然同徐鴻說的一樣。
草重生
初董昌未敗前,狂人於越中旗亭客舍,多題詩四句曰:「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素城。諸侯逐白兔,夏滿鏡湖平。」初人不曉其詞,及昌敗方悟:草重董字;日日昌字;素城越城,隋越國公楊素所築也;諸侯者,猴乃錢鏐,申生屬也;白兔昌,卯生屬也;夏滿,六月也;鏡湖者,越中也。(出《會稽錄》)
當初董昌沒有失敗的時候,有一個狂人在越中旗亭旅店的牆壁上題了四句詩:「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素城。諸侯逐白兔,夏滿鏡湖平。當初人們不知道這句詩的意思,等到董昌失敗了才明白。草重是個董字,日日是個昌字,素城代表越城,因為是隋越國公楊素所建造的。侯指猴是申生屬,代表錢鏐,白兔是卯生屬。夏滿代表六月,鏡湖指的是越中。
唐國閏
偽蜀後主王衍,以唐襲宅建上清宮。於老君尊像殿中,列唐朝十八帝真。乃備法駕竭之。識者以為拜唐,乃歸命之先兆也。先是司天監胡秀林進歷,移閏在丙戌年正月。有向隱者亦進歷,用宣明法,閏乙酉年十二月。既有異同,彼此紛訴,仍於界上取唐國歷日。近臣曰:「宜用唐國閏月也。」因更改閏十二月。街衢賣歷者云:「只有一月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國滅。胡秀林是唐朝司天少監,任蜀,別造永昌正像歷,推步之妙,天下一人。然移閏之事不爽,歷議常人不可輕知之。(出《北夢瑣言》)
偽蜀的後主王衍,在從唐朝世襲得來的宅院的位置修建上清宮,在供奉老君神靈的大殿裡,懸掛了唐朝十八代皇帝的畫像。有能看透事物的人說,供奉唐朝的皇帝,是歸順唐朝的先兆。司天監的胡秀林編製日曆報送給王衍審查批准,將閏月移到丙戌年正月,有個隱士也報送了一本日曆,用宣明法計算,將閏月移到乙酉年十二月,由於出現分歧,兩個人爭論起來。後來仍採用唐朝的曆法,左右親近的大臣對王衍說:「應該採用唐朝的閏月。」所以更改閏月到十二月,在街上賣日曆的人說:「只有一個月」。當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前蜀國滅亡。胡秀林是唐朝的司天少監,後來到前蜀任職,他編製了永昌正像歷,推算的精妙準確天下第一,但是在這次確定閏月的事上沒有算準,因為朝代的變更不是平常人能夠輕易推算出來的。
竹 騮
竹騮者,食竹之鼠也。生於深山溪谷竹林之中無人之境,非竹不食,巨如野狸,其肉肥脆。山民重之,每發地取之甚艱。岐梁睚眥之年,秦隴之地,無遠近巖谷之間,此物爭出,投城隍及所在民家。或穿墉壞城,或自門閾而入,犬食不盡,則併入人家房內,秦民之口腹飫焉。忽有童謠曰:「騮騮引黑牛,天差不自由。但看戊寅歲,楊在蜀江頭。」智者不能議之。庚午歲,大梁同州節度使劉知俊叛梁入秦,家於天水。天水破,流入蜀。居數年間,蜀人又謠曰:「黑牛無繫絆,棕繩一時斷。」偽蜀先主聞之,懼曰:「黑牛者,劉之小字;棕繩者,吾子孫之名也。蓋前輩連宗字,後輩連承字為名,棕繩與宗承同音。吾老矣,得不為子孫之患乎?」於是害劉公以厭之。明年,歲在戊寅,先主不豫,合眼劉公在目前。蜀人懼之,遂粉劉之骨,揚入於蜀江。先主尋崩。議者方知騮者劉也,黑牛者劉之小字,戊寅歲揚骨入於蜀江之應。(出《王氏見聞》)
竹騮是一種吃竹子的鼠類,生長在沒有人煙的深山溪谷的竹林之中,不是竹子它不吃,竹騮的體型大如野貓,肉質肥脆,山裡的居民非常喜歡吃,但是挖地抓竹騮很不容易。岐和梁發生衝突的那一年陝西和甘肅一帶,不論是遠近的山谷岸石之間,竹騮爭先恐後地往外跑,跑到城牆下的壕溝裡和附近的老百姓家裡。它們或是挖洞毀壞城牆,或是從門坎進入居民家裡,狗無法吃盡它們,陝西的老百姓吃夠了竹騮的肉。這時忽然流傳一首童謠說:「騮引黑牛,天差不自由。但看戊寅歲,楊在蜀江頭。」有學問的聰明人也不理解童謠的意思。庚午年,大梁同州節度使劉知俊背叛大梁,帶兵進入陝西,駐紮安家在天水。天水被攻破以後,又流竄進入四川。住了幾年以後,四川又流傳一首民謠說:「黑牛無繫絆,棕繩一時斷。」前蜀的先主王建聽到後害怕地說:「黑牛是劉知俊的小名,而棕繩是我子孫的名字,是按照家譜繼承和接續下去的叫宗然後是承字,棕繩與宗承同音。我老了,不能為子孫留下隱患。於是王建將劉知俊殺了以消除隱患。第二年是戊寅年,先主王建心情不好,一閉上眼睛就見劉知俊在眼前,他很害怕,命令人將劉知俊的骨頭砸碎,扔到了蜀江裡,不久先主王建死了,這時人們才知道,民謠裡的騮是指劉,黑牛是劉知俊的小名,「但看戊寅歲,揚在蜀江頭」是指在戊寅年將劉知俊的骨頭揚到蜀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