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
慕容垂 李勣女 解袱人 漕店人 張琮 劉門奴 閻庚 明崇儼 王懷智 沙門英禪師 陳導 王志 巴峽人 陸餘慶
慕容垂
唐太宗征遼,行至定州,路側有一鬼,衣黃衣,立高塚上,神采特異。太宗遣使問之,答曰:「我昔勝君昔,君今勝我今。榮華各異代,何用苦追尋。」言訖不見,問之,乃慕容垂墓。(出《靈怪集》)
唐太宗征遼的時候,走到定州。路旁有一鬼,穿著黃色的衣服,站在高高的墳墓上面,神采特異。太宗派人問他,鬼回答說:「我昔勝君昔,君今勝我今。榮華各異代,何用苦追尋。」說完不見了。太宗一打聽,才知道這是慕容垂的墓。
李勣女
貞觀元年,李勣愛女卒,葬北邙,使家僮廬於墓側。一日,女子忽詣家僮曰:「我本不死,被大樹之神竊我。今值其神出朝西嶽,故得便奔出。知爾在此,是以來。我已離父母,復有此辱恥,不可歸。幸你匿我,我能以致富報爾。」家僮駭愕,良久乃許,遂別置一室。其女或朝出暮至,或夜出曉來,行步如風。一月後,忽攜黃金十斤以賜,家僮受之。出賣數兩,乃民家所失,主者執家僮以告。洛陽令推窮其由,家僮具述此事,及追取,此女已失,其餘金盡化為黃石焉。(出《孫相錄》,陳校本作出《瀟湘錄》)
貞觀元年,李績心愛的女兒死了,葬在北邙。讓家僮住在墳墓的旁邊。一天,女子忽然告訴家僮說:「我本來不應該死,是被大樹之神偷去的,現在趁著那個大樹之神去朝拜西嶽,所以才能跑出來。我知道你在這裡,就來了。我已經離開了父母,又受到這樣的羞辱,不能回去了,希望你隱藏我,我能使你致富來報答你。」家僮驚愕半天才答應,就另安排了一間屋子。那女子或早或晚地來,行走如風。一個月以後,忽然帶來黃金十斤送給他,家僮收下。拿出去賣了幾兩。才知道黃金是百姓家丟的。失主抓住家僮來告官。洛陽令盤問其中的原委。家僮詳述此事。等到追取的時候,那女子已經不見了。那些剩下的金子都變成了黃色的石頭。
解袱人
江南有數人行船,見岸上兩人,與船並行數里。岸上人云:「暫寄歇息。」船人許之。怪其跳躑上船,其疾如風。須臾,兩人云:「暫至村,各有小袱,且寄船上,慎勿開也。」慇勤戒之,兩人去後,船中一人解袱共看。每袱有五百貼子,似紙,非篆隸,並不可識。共驚,還結如故。俄頃二人回,云:「開訖,何因諱?」乃捉解袱人云:「是此人解。」遂擲解袱上岸,如擲嬰兒。又於村中取人,擁之而去。經數日,一人欲放解袱者,一人不許,曰:「會遣一二年受辛苦。」乃解至富人家。其人家有好馬,恆於庭中置槽,自看飲飼。此時已夜,堂門閉,欲取富人無由。一人云:「此人愛馬,解馬放,即應開門出。」如言,富人果出。一人提之,應手即死。取得富人,遂棄解袱人而去。此家忙懼,唯見此人在,即共毆。縛之送縣,以解袱等事為辭。州縣不信,遂斷死,此人自雪無由,久禁乃出。(出《異聞錄》)
江南有幾個人在行船,看見岸上有兩個人與船並行好幾里。岸上人說:「暫且到船上歇息一下。」船上人同意了。岸上人跳上船來,其快如風。一會兒,兩人說:「暫且到村裡,我們各有個小包袱,先寄放在船上,千萬不要打開。」再三告誡。兩人離開後,船上一個人解開包袱,大夥一齊看。每個包袱有五百貼子,好像是紙,字不是篆隸,都不認識,大伙都很驚訝,依然照樣繫上。一會兒兩人回來了,說:「解開包袱了,為什麼隱瞞?」就抓住解袱人說:「是這個人解開的。」就扔解袱者到岸上,像扔嬰兒一樣。又在村中找來人,相擁而去。過了幾天,一人想放走解袱人,一人不同意。說:「應該讓他受一二年的辛苦。」就到了富人家。這戶人家有好馬,總在院中置槽飼養,自己看管馬的飲食。這時已經半夜了,堂門緊閉,想抓獲富人沒有機會。一人說:「這人愛馬,解開馬放了,他立刻能開門出來。」就像說的那樣,富人果然就出來了,一人抗起他、觸手就死了。抓獲了富人,就丟開解袱人走了。這家慌亂驚恐,只看見這個人在,就一塊打他。綁上他送到縣衙。解袱人就將解開包袱等事做為開脫的言辭。州縣不信,就判他死罪。這人自己雪冤沒有理由。關了很久才放出來。
漕店人
貞觀中,長安城西漕店人,葬父母,凶具甚華。一二年後,忽見亡弟來,容貌憔悴。言為兄厚葬父母之故,被差為林皋驛馬,只承困苦不堪,故來請兄代。兄大驚懼,更多與紙錢,遣努力且作。其後數月,又見弟來雲,只承不濟,兄遂不免去,其兄應時而卒。(出《異聞錄》)
貞觀年間,長安城西漕店人安葬他的父母,祭具非常豪華。一、二年之後,忽然看見他死去的弟弟來了,容貌憔悴。說因為哥哥厚葬父母的緣故,他被差為林皋驛馬。承受困苦,不堪忍受,請哥哥代替他。哥哥大為驚恐,更多地給他紙錢,讓他努力去幹。過了幾個月,又見弟弟來了說承受不了,哥哥不能不去。他哥哥馬上就死了。
張 琮
永徽初,張琮為南陽令。寢閣中,聞階前竹有呻吟之聲,就視則無所見。如此數夜,怪之,乃祝曰:「有神靈者,當相語。」其夜,忽有一人從竹中出,形甚弊陋,前自陳曰:「朱粲之亂,某在兵中,為粲所殺。屍骸正在明府閣前,一目為竹根所損,不堪楚痛。以明府仁明,故輒投告。幸見移葬,敢忘厚恩。」令謂曰:「如是何不早相聞。」乃許之。明日,為具棺櫬,使掘之,果得一屍,竹根貫其左目。仍加時服,改葬城外。其後令笞殺一鄉老,其家將復仇,謀須令夜出,乃要殺之。俄而城中失火,延燒十餘家,令將出按行之。乃見前鬼遮令馬曰:「明府深夜何所之,將有異謀。」令問為誰,曰:「前時得罪於明府者。」令乃復入。明日,掩捕其家,問之皆驗,遂窮治之。夜更祭其墓,刻石銘於前曰:「身殉國難,死不忘忠。烈烈貞魂,實為鬼雄。」(出《廣異記》)
永徽初年,張琮為南陽令。晚上在樓上睡覺,聽到階前的竹子有呻吟的聲音,靠近一看沒看到什麼。這樣過了幾晚,張很奇怪就祈祝說:「有神靈降臨,應該和我說話。」這天晚上,忽然有一人從竹林中走出,相貌很醜陋,上前自我介紹說:「朱粲叛亂時,我在軍中,被朱粲所殺。屍體正好在你府內樓前。一隻眼睛被竹根傷了,不能忍受痛苦。因明府仁義賢明,所以就將來相告。如有幸被移葬他處,不敢忘了你的大恩。」南陽令對他說:「如果這樣,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就答應了。第二天,為他準備了棺材,命人挖掘竹林,果然見到一具屍體,竹根穿過他的左眼睛。為他穿上時新衣服,改葬在城外。後來,南陽令用笞刑打死了一鄉下老人。他的家屬想要復仇,陰謀算計只須南陽令晚上出來,就要殺他。不久,城中失火,漫延燒了十幾家。南陽令想出去巡視火情。就見前幾天那個鬼攔住馬說:「你深夜去什麼地方?將有陰謀。」南陽令問誰幹的?鬼說:「前些時被你得罪的人。」南陽令就又回去了。第二天就緝捕了他的家屬。經過審問都驗證了鬼說的事。就徹底地將他們繩之以法。晚上又祭拜鬼的墓,刻石碑樹在墓前。銘文說:「身殉國難,死不忘忠。烈烈貞魂,實為鬼雄。」
劉門奴
高宗營大明宮,宣政殿始成,每夜,聞數十騎行殿左右,殿中宿衛者皆見焉,衣馬甚潔。如此十餘日,高宗乃使術者劉門奴問其故,對曰:「我漢楚王戊之太子也。」門奴詰問之:「案《漢書》,楚王與七國謀反,漢兵誅之,夷宗滅族,安有遺嗣乎?」答曰:「王起兵時,留吾在長安。及王誅後,天子念我,置而不殺,養於宮中。後以病死,葬於此。天子憐我,殮以玉魚一雙,今在正殿東北角。史臣遺略,是以不見於書。」門奴曰:「今皇帝在此,汝何敢庭中擾擾乎?」對曰:「此是我故宅,今既在天子宮中,動出頗見拘限,甚不樂。乞改葬我於高敞美地,誠所望也。慎無奪我玉魚。」門奴奏之,帝命改葬。發其處,果得古墳,棺已朽腐,旁有玉魚一雙,制甚精巧。乃敕易棺櫬,以禮葬之於苑外,並以玉魚隨之。於此遂絕。(出《廣異記》)
高宗建造大明宮,宣政殿剛剛完成的時候,每到晚上都看見數十名騎馬的人行馳在殿的左右。殿中守夜的衛兵都看見了,衣服馬匹非常整潔,如此十多天。高宗讓術士劉門奴問其中的原因。對方回答說:「我是漢代楚王戊的太子。」門奴質問他說:「按《漢書》的說法:楚王和七國串通謀反,漢軍殺了他,平滅了宗族。怎麼能有遺留的後代呢?」回答說:「楚王起兵時,天子顧念我,放掉就沒殺我,養在宮中,後來因病而死,埋在這個地方。天子可憐我,用玉魚一雙殉葬,現在放在正殿的東北角。史官漏掉了這些事。所以不見於史書。」門奴說:「現在皇帝在此,你怎敢在院中搔擾?」回答說:「這是我過去住的地方。現在既然在天子宮中,行動很受拘束,請求改葬我在高敞美麗的地方,這是我真誠希望的。千萬不要拿走我的玉魚。」門奴向皇帝秉奏了這件事。皇帝命令改葬,挖開這個地方,果然有一古墓,棺木已經腐朽了,旁邊有玉魚一雙,製造很精巧。皇帝下令換了棺材,以禮節把他移葬在宮外,並把玉魚隨葬。此後就沒有鬼出現了。
閻 庚
張仁亶,幼時貧乏,恆在東都北市寓居。有閻庚者,馬牙荀子之子也,好善自喜。慕仁亶之德,恆竊父資,以給其衣食,亦累年矣。荀子每怒庚云:「汝商販之流,彼才學之士,於汝何有,而破產以奉?」仁亶聞其辭,謂庚曰:「坐我累君,今將適詣白鹿山。所勞相資,不敢忘也。」庚久為仁亶胥附之友,心不忍別,謂仁亶曰:「方願志學,今欲皆行。」仁亶奇有志,許焉。庚乃私備驢馬糧食同去。六日至陳留,宿逆旅。仁亶捨其內房,房內有床。久之,一客後至,坐於床所。仁亶見其視瞻非凡,謂庚自外持壺酒至。仁亶以酒先屬客,客不敢受,固屬之,因與合飲。酒酣歡甚,乃同房而宿。中夕,相問行李,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絆(絆原作糾,據《廣異記》改)男女腳。」仁亶開視其衣裝,見袋中細繩,方信焉。因求問己榮位年壽,鬼言:「亶年八十餘,位極人臣。」復問庚,鬼云:「庚命貧,無位祿。」仁亶問何以致之,鬼云:「或絆得佳女,配之有相,當能得耳。今河北去白鹿山百餘里,有一村中王老女,相極貴。頃已絆與人訖,當相為,解彼絆此,以成閻侯也。第速行,欲至其村,當有大雨濡濕,以此為信。」因訣去。仁亶與庚,行六七日,至村,遇大雨,衣裝濕汙。乃至村西,求王氏捨焉。款門,久之方出,謝客云:「家有小不得意,所以遲遲,無訝也。」仁亶問其故,云:「己唯一女,先許適西村張家。今日納財,非意單寡,此乃相輕之義。已罷婚矣。」仁亶等相顧微哂,留數日。主人極歡,仁亶乃云:「閻侯是己外弟,盛年志學,未結婚姻。」主人辭以田舍家,然有喜色。仁亶固求,方許焉。以馬驢及他繼為贄,當日成親畢,留閻侯止王氏,仁亶獨往,主人贈送之。其後數年,仁亶遷侍御史、并州長史、御史大夫知政事,後庚累遇提挈,竟至一州。(出《廣異記》)
張仁亶小時貧窮。常在東都北市寄居。有個叫閻庚的人,是馬牙荀子的兒子,樂善好施。仰慕仁亶的品德,常常偷他父親的錢財來接濟仁亶的吃穿。荀子總是怒罵閻庚說:「你是商販之流,他是才學之士。對你來說有什麼理由破費錢財來奉養他呢?」仁亶聽到這話,對閻庚說:「因為我而連累了你。現在我想去白鹿山,勞煩你相送財物,不敢忘記。」閻庚長期是仁亶形影不離的朋友,心中不忍分別,對仁亶說:「我也正想志於才學,現在打算和你一同去。」仁亶讚許他有此志向,同意了,閻庚就私下準備好了驢馬糧食一同走了。六天後,到了陳留,住在客店。仁亶住在內房,房外面也有床。很久,又來了一個客人,坐在床上。仁亶看他氣質非凡,讓閻庚到外面拿壺酒來,仁亶把酒請客人,客人不敢接受,仁亶堅持請他,就和他一起喝酒。酒喝得很高興,就一同回房休息。半夜,仁亶問他要到哪裡去,他回答說:「我不是人,是地曹。地府令我主持河北一帶婚姻事宜,為男女作合。」仁亶看他的衣服,看見袋中的細繩,方才相信。仁亶就問他自己的官位年壽。鬼說仁亶能活到八十多歲,位極人臣。仁亶又問閻庚的情況。鬼說閻庚命苦,不能做官。仁亶問用什麼辦法能達到好的結果?鬼說:「如果能找到美女許配他,或許能達到目的。現在河北離白鹿山一百餘里的村中王老的女兒,面相極其尊貴。已經許配給別人了,我當解除那個婚約而促成這個婚姻來成全閻侯。馬上走,將到村子的時候,會有場大雨,以此證明我的話。」說完就告別而去。仁亶和閻庚走了六、七天,到村邊遇到大雨,衣服濕了,就到了村西王家,敲門半天,才出來迎接客人,說:「家裡人不順心的事,所以開門遲了,不要見怪。」仁亶問其中的原因?他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先前許配西村張家。今天過嫁妝,無禮嫌少,這是輕視的意思,已經決定解除婚約了。」仁亶、閻庚相視而笑。住了幾天,主人很高興。仁亶就說:「閻庚是我表弟、正當盛年,有志幹才學,沒有婚配。」主人以田舍之家推辭,但面露喜色,仁亶執意相求,主人就同意了,閻庚用驢馬及其他攜帶的東西當作禮物。幾天後成親完畢,仁亶留閻庚在王家,獨自走了,主人送走了他。這之後幾年,仁亶官至侍御史并州長史御史大夫知政事。後來閻庚多次遇到提拔。最後官至一州刺史。
明崇儼
唐正諫大夫明崇儼,少時,父為縣令。縣之門卒有道術,儼求教。教以見鬼方,兼役使之法。遺書兩卷,儼閱之,書人名也。儼於野外獨處,按而呼之,皆應曰:「唯。」見數百人。於是每須役使,則呼其名,無不立至者。儼嘗行,見名流合祔二親者,輀已出郊,儼隨而行,召其家人謂曰:「汝主君合葬二親乎?」曰:「然。」曰:「汝取靈柩,得無誤發他人塚乎?」曰:「無。」儼曰:「吾前見紫車,後有夫人,年五十餘,長大名家婦也。而後有一鬼,年甚壯,寡發弊衣,距躍大喜,而隨夫人。夫人泣而怒曰:『合葬何謂也?』汝試以吾言白汝主君,雲明正諫有言如此。」祔親者聞之,大驚,泣而謂儼曰:「吾幼失父,昨遷葬,決老豎取之,不知乃誤如此。」崇儼乃與至發墓所,命開近西境,按銘記,果得之。乃棄他人之骨,而祔其先人。儼在內言事,及人間厭勝至多,備述人口,故不繁述。(出《紀聞》)
唐正諫大夫明崇儼,年輕時,父親是縣令,有個門卒會道術,崇儼向他求教,他教給崇儼見鬼和驅使鬼的方法,給崇儼書兩卷,崇儼一看,書上寫著人名。明崇儼在野外獨處時,就按書上的人名召呼他們。都回答說:「唯!」見幾百人來到。於是每當驅使他們,就召呼他的名字,沒有不立刻就到的。崇儼有次出行,看到名流之家想合葬二位父母,喪車已出了郊外。崇儼隨之而行,召呼他的家人對他說:「你家主人想合葬二位老人嗎?」回答說:「是這樣。」崇儼說:「你們挖取棺材會不會誤挖了別人的墳呢?」回答說:「不能。」崇儼說:「我剛才看見紫車後面有個夫人,年紀有五十多歲,是個名家婦女。後面有一個鬼,年紀正當壯年,頭髮稀少,衣服破舊,跳躍著很驚喜的樣子跟隨著夫人,夫人哭泣著怒斥他說:『跟我合葬怎麼稱呼啊?』 你把我說的話告訴你家主人,說:明正諫這樣說的。」合葬二老的主人聽到這話,非常驚訝,哭著對崇儼說:「我很小的時候就沒有父親,昨天遷墳,是由老僕辦理的,不知道會錯到這種程度。」崇儼和他們一起來到挖掘墓地的地方,讓挖開靠近西側的地方,按照銘文,果然找到了。於是拋開別人的屍骨而將親人合葬在一起。崇儼在朝內的故事,在民間傳說很多,詳盡地出於口頭流傳,所以就不多說了。
王懷智
唐坊州人上柱國(上柱國三字原空缺,據陳校本補)王懷智,顯慶初年。其母孫氏,及弟懷善、懷表並存。至四年六月,雍州高陵,有一人失其姓名,死經七日,背上已爛而蘇,云:「在地下見懷智,見任太山錄事。」遣此人執筆,口授為書,謂之曰:「汝雖合死,今方便放汝歸家,宜為我持此書至坊州。訪我家,白我母云:『懷智今為太山錄事,幸蒙安太。但家中曾貸寺家木作門,此既功德物,早償之。懷善將死,不合久住。速作經像求助,不然,恐無濟理。』」此人既蘇,即繼書特送其捨。所謂家事,無不暗合。至三日,懷善暴死。合州道俗聞者,莫不增修功德。鄜州人勳衛侯智純說之。(出《法苑珠林》)
唐朝坊州的人王懷智,顯應初年死了。他的母親孫氏和弟弟懷善、懷表還都活著。到了顯慶四年六月,雍州高陵有一個人,忘了他什麼名字,死了七天了,背上已經腐爛又甦醒過來,說他在地下見到了懷智。懷智被任命為太山錄事,讓他執筆口授了一封信,對他說:「你雖然應該死,現在我方便就放你回家,應該替我拿這封信到坊州,找到我家,告訴我母親說:『懷智現在是太山錄事,幸運安泰。只是家中曾借寺廟的木頭做門,這既然是功德之物,就應該早早還給寺廟。懷善快要死了。你不應在他那兒久住。快點供經像救助。不然恐怕沒有救助的機會了。』」這人死而復生後,就帶著書信特意送到他家。所說的家事,無不暗暗符合。到了第三天,懷善暴死。全州道家、俗家聽說了這件事,無不增加修建功德的事。這是鄜州勳衛侯智純說的事。
沙門英禪師
唐法海寺沙門英禪師,具言每見鬼,寺主沙門惠蘭,怪而問焉。英曰:「向秦莊襄王遣人傳語:『饑虛甚,以師大慈,又自有所見,從者二百許人,勿辭勞費也。』吾也報云:『後日曉時書來,(《兩京新記》後日曉食書來作後日晚食當來)專相候待。』」惠蘭便備酒脯之類。至時秦王果來,侍從甚眾,貴賤羅列,坐食甚急,謂英曰:「弟子不食八十年矣。」英問其故,答曰:「吾生時未有佛法,地下見責功德,吾但以放生矜恤煢孤應之。以福薄,受罪未了。受此一餐,更四十年。方便得食。」因指坐上人云:「是陳軫,多為虛詐。」又指二人云:「是白起、王翦,為殺人多,受罪亦未了。」英曰:「王何不從人索食,而自受饑窘也。」答曰:「慈心少,且餘人又不相見。吾貴人,不可妄作禍祟,所以然也。」因指酒脯曰:「寺主將來耶?深耽愧。」臨去時,謂英曰:「甚愧禪師,弟子有物在,當相送。城東門通化外尖塚,是弟子墓。時人不知,妄雲呂不韋塚耳。」英曰:「往赤眉賊發掘,何得更有物在?」鬼曰:「賊將粗物去,細者深,賊取不得。見在。」英曰:「貧道出家,無用物處,必莫將來。」言訖謝去。(出《兩京記》)
唐法海寺僧人英禪師,說他總見到鬼。寺主僧惠蘭,就驚奇地問他?英禪師說:「最近秦莊襄王派人傳話。說他餓得厲害,以我的慈悲心腸,又自有所見,跟隨他的二百多人,都是不辭勞苦的。我已經告訴他了,後天早晨吃飯的時候來,專門等候招待。」慧蘭就準備了酒肉之類的東西,到時秦王果然來了,侍從很多,不分貴賤站到一起,坐下吃飯很急。秦王對英禪師說:「我已經八十年沒吃飯了。」 英禪師詢問其中的原因?回答說:「我活著時候還沒有佛法,在地下被責問到功德之事,我只以放生、體恤孤獨來應付。因為欠缺福德,受罪沒完,今天吃這一頓飯,要過了四十年才能再吃。」就指著座上人說:「這是陳軫,因為太虛偽奸詐。」又指著二人說:「這是白起、王翦,因為殺人太多,受罪也沒完。」英禪師說:「怎麼不朝人索要食物,而自己忍受飢餓呢?」回答說:「好心人太少了,況且其他人又不能見面,我是富貴之人,不能輕易去人間做壞事,所以就到了現在這種地步。」又指著酒肉說:「寺主讓我來,很打擾,非常慚愧。」臨走時對英禪師說:「很對不起禪師,弟子有東西在,應該送給您,城東門通化外尖尖的墳,是我的墓。人們都不知道,胡說是呂不韋墓。」英禪師說:「以前赤眉賊兵挖掘過了,怎麼還能有東西在呢?」鬼說:「賊兵將粗糙的東西拿去了。細軟在裡面,賊兵拿不走,還在。」英禪師說:「我是出家人,沒有用東西的地方,將來也用不著。」英禪師說完,秦王告別走了。
陳 導
唐陳導者,豫章人也,以商賈為業。龍朔中,乃泛舟之楚,夜泊江浦,見一舟溯流而來,亦宿於此。導乃移舟近之,見一人厖眉大鼻如吏,在舟檢勘文書,從者三五人。導以同旅相值,因問之曰:「君子何往?幸喜同宿此浦。」厖眉人曰:「某以公事到楚,幸此相遇。」導乃邀過船中,厖眉亦隨之。導備酒饌,飲經數巡,導乃問以姓氏,厖眉人曰:「某姓司徒,名弁。被差至楚,已來充使。」導又問曰:「所主何公事也?」弁曰:「公不宜見問。君子此行,慎勿以楚為意,願適他土耳。」導曰:「何也?」弁曰:「吾非人也,冥司使者。」導驚曰:「何故不得之楚?」弁曰:「吾往楚行災,君亦其人也。感君之惠,故相報耳。然君須以錢物計會,方免斯難。」導懇苦求之,弁曰:「但俟我從楚回,君可備婚錢一二萬相貺,當免君家。」導許諾,告謝而別。是歲果荊楚大火,延燒數萬家,蕩無孑遺。導自別弁後,以憂慮系懷,及移舟而返,既至豫章,弁亦至矣。導以慳鄙為性,托以他事未辦所許錢,使者怒,乃命從者持書一緘與導。導開讀未終,而宅內掀然火起,凡所財物悉盡。是夕無損他室,僅燒導家。弁亦不見,蓋以導慳嗇負前約而致之也。(出《集異記》)
唐朝陳導是江西人,以經商為業。龍朔年中,他乘船去楚地。夜晚船停在江邊。看見一隻船逆流而來,也停在這個地方。陳導就移舟靠近它,看見一人濃眉大鼻好像官吏,在檢查文書,隨從者有三五個人。陳導因同行而相見,就問他說:「您去哪兒?有幸同住這裡。」濃眉人說:「因為公事到楚地,有幸在此相遇。」陳導就邀請他到自己的船中,濃眉人就隨他過來了。陳導準備了酒菜。酒過數巡。陳導就問他姓名?濃眉人說:「我姓司徒,名弁。被差往楚地,充當使者。」陳導又問:「辦什麼公事呢?」司徒弁說:「你不該問,你這次出來,千萬不要在楚地停留。趕快去別的地方吧!」陳導說:「為什麼?」司徒弁說:「我不是人,是陰間使者。」陳導驚訝地說:「什麼原因不能去楚地呢?」司徒弁說:「我去楚地行布災難。你也是應得災的,感謝你的恩惠,所以才告訴你。但你必須用錢財物品打點,方能免除這場災難。」陳導退切地苦求他。司徒弁說:「只等我從楚地回來,您可準備紙錢一二萬相送,就能免去你家的災禍。」陳導答應,告辭分別了。這年果然荊楚之地起了大火,接連燒了幾萬家,沒有倖存的。陳導自從分別司徒後,因憂慮在心,就乘船回去了。等到了江西,司徒弁也來了,陳導慳嗇成性,藉故其它原因,沒有置辦他許下的錢財。使者生氣了,就讓一個隨從拿封信給陳導,陳導拆開沒有讀完,而家中立刻起了大火。凡是他的財物全部燒光。這晚沒有損害別人家,只燒了陳導家,司徒弁也不見了。這都是因為陳導慳嗇,背叛以前的諾言而造成的。
王 志
唐顯慶三年,岐州人王志,任益州縣令,考滿還鄉。有女美,未嫁道亡,停縣州寺中累月。寺中先有學生停一房,夜初見此女來,妝飾華麗,欲伸繾綣,學生納之。相知經月,此女贈生一銅鏡,巾櫛各一。令欲上道,女與生密共辭別。家人求此物不得,令遺巡房求索,於生房得之。令遺左右縛此生,以為私盜。學生訴其事,非唯得此物,兼留上下二衣。令遺人開棺驗之,果無此衣。既見此征,於是釋之。問其鄉里,乃岐州人,因從父南任,父母俱亡,游諸州學問,不久當還。令給衣馬裝束同歸,以為女夫,憐愛甚重。(出《法苑珠林》)
唐顯慶三年,岐州人王志任益州縣令。任期已滿,將要還鄉。有個女兒很美,未到出嫁就死了。停在縣裡的寺廟中幾個月了。寺中先就有個學生住在別一房裡。天剛黑看見這個女子來,妝色、服飾豪華美麗,想和他擁抱,學生接納了她,相好了一個月。這個女子贈給學生一面銅鏡。衣巾、梳子各一個。縣令王志打算上路。女子與學生暗裡辭別。女子家人找不到這些東西,縣令讓按屋查找,在學生房中找到了這些東西。縣令讓隨從綁上學生,把他當成偷盜之人。學生告訴了他們的事,說:「不但有這些東西,還留下了上下二件衣服。」縣令派人打開棺材檢查,果然沒了這些衣服。既然看見了這些證據,就把學生放了。問他原籍?乃是岐州人,因跟從父親南方任職,父母都死了,他就遊歷各地、增長見識,不久就該回鄉了。縣令給他衣服馬匹,一起還鄉。把他當成女婿,非常憐愛。
巴峽人
調露年中,有人行於巴峽。夜泊舟,忽聞有人朗詠詩曰:「秋逕填黃葉,寒摧露草根。猿聲一叫斷,客淚數重痕。」其音甚厲,激昂而悲。如是通霄,凡吟數十遍。初聞,以為舟行者未之寢也,曉訪之而更無舟船,但空山石泉,谿谷幽絕,詠詩處有人骨一具。(出《紀聞》)
調露年中,有人經過巴峽,晚上停船休息。忽然聽見有人朗誦詩歌:「秋逕填黃葉,寒摧露草根。猿聲一叫斷,客淚數重痕。」那聲非常淒厲,激昂悲越,這樣朗誦了一宿,有幾十遍。剛開始以為行船的人沒有睡覺,早晨一打聽知道沒有其它船停泊,只有空山石泉、谿谷幽絕。誦詩的地方有一具死人屍骨。
陸餘慶
陸餘慶,吳郡人,進士擢第。累授長城尉,拜員外監察。久視中,遷鳳閣舍人,歷陝州刺史、洛州長史、大理寺少府監。主睿宗韞車不精,出授沂州刺史。餘慶少時,嘗冬日於徐亳間夜行,左右以囊橐前行,餘慶緩轡躡之。寒甚,會群鬼環火而坐,慶以為人,馳而遂下就火。訝火焰熾而不煖,慶謂之曰:「火何冷,為我脫靴。」群鬼但俯而笑,不應。慶顧視之,郡鬼悉有面衣。慶驚,策馬避之,竟無患。其旁居人謂慶曰:「此處有鬼為祟,遭之者多斃。郎君竟無所驚懼,必福助也。當富貴矣!」(出《御史台記》)
陸餘慶,吳郡人。進士及第。先後任長城尉、員外監察。武則天久視年間,任鳳閣舍人。歷任陝州刺史、洛州長史、大理卿少府監。主管睿宗韞車不勝任,出任沂州刺史。餘慶年輕的時候,曾於冬天在徐、亳州之間夜晚趕路,僕人帶著行李在前面走,餘慶放鬆馬韁緩行。非常冷,遇到一群鬼圍火而坐。餘慶以為是人,就打馬過去下來烤火。驚訝火焰熾烈而不暖,餘慶對他們說:「火為什麼不暖和呢?給我脫靴子。」群鬼只是附地而笑,不回答。餘慶仔細看他們都有遮面布,十分吃驚,打馬而走躲避他們。竟然沒有後患。旁邊住戶對餘慶說:「這地方有鬼作祟。遇到的人大多死了。您竟然沒被嚇倒,一定有福星相助,必定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