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

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

崔紹 辛察 僧彥先 陳龜范

崔 紹

崔紹者,博陵王玄暐曾孫。其大父武,嘗從事於桂林。其父直,元和初,亦從事於南海,常假郡符於端州。直處官清苦,不蓄羨財,給家之外,悉拯親故。在郡歲余,因得風疾,退臥客舍,伏枕累年。居素貧,無何。寢疾復久,身謝之日,家徒索然。繇是眷屬輩不克北歸。紹遂孜孜履善,不墮素業。南越會府,有攝官承乏之利,濟淪落羈滯衣冠。紹迫於凍餒,常屈至於此。賈繼宗,外表兄夏侯氏之子,則紹之子婿,因緣還往,頗熟其家。大和六年,賈繼宗自瓊州招討使改換康州牧,因舉請紹為掾屬。康之附郭縣曰端溪,端溪假尉隴西李彧,則前天理評事景休之猶子。紹與彧,錫類之情,素頗友洽。崔李之居,復隅落相近。彧之家,畜一女貓,常往來紹家捕鼠。南土風俗,惡他捨之貓產子其家,以為大不祥。彧之貓產二子於紹家,紹甚惡之。因命家童,縶三貓於筐篋,加之以石,復以繩固筐口,投之於江。是後不累月。紹丁所出滎陽鄭氏之喪,解職,居且苦貧。孤孀數輩,饘粥之費,晨暮不充。遂薄游羊城之郡,丐於親故。大和八年五月八日發康州官舍,歷抵海隅諸郡,至其年九月十六日達雷州。紹家常事一字天王,已兩世矣。雷州捨於客館中,其月二十四日,忽得熱疾,一夕遂重,二日遂殛。將殛之際,忽見二人焉,一人衣黃,一人衣皂,手執文帖,云:「奉王命追公。」紹初拒之,云:「平生履善,不省為惡,今有何事,被此追呼。」二使人大怒曰:「公殺無辜三人,冤家上訴,奉天符下降,令按劾公。方當與冤家對命,奈何猶敢稱屈,違拒王命!」遂展帖示(「示」原作「雲」,據明抄本改)。紹見文字分明,但不許細讀耳。紹頗畏讋,不知所裁。頃刻間,見一神人來,二使者俯伏禮敬。神謂紹曰:「爾識我否?」紹曰:「不識。」神曰:「我一字天王也,常為爾家供養久矣,每思以報之。今知爾有難,故來相救。」紹拜伏求救。天王曰:「爾但共我行,必無憂患。」王遂行,紹次之,二使者押紹之後。通衙廣陌,杳不可知際。行五十許裡,天王問紹:「爾莫困否?」紹對曰:「亦不甚困。猶可支持三二十里。」天王曰:「欲到矣。」逡巡,遙見一城門,牆高數十仞,門樓甚大,有二神守之。其神見天王,側立敬懼。更行五里,又見一城門,四神守之。其神見天王之禮,亦如第一門。又行三里許,復有一城門,其門關閉。天王謂紹曰:「爾且立於此,待我先入。」天王遂乘空而過。食頃,聞搖鎖之聲,城門洞開。見十神人,天王亦在其間,神人色甚憂懼。更行一里,又見一城門,有八街,街極廣闊,街兩邊有雜樹,不識其名目。有神人甚多,不知數,皆羅立於樹下。八街之中,有一街最大。街西而行,又有一城門,門兩邊各有數十間樓,並垂簾。街衢人物頗眾,車輿合雜,朱紫繽紛。亦有乘馬者,亦有乘驢者,一似人間模樣。此門無神看守。更一門,儘是高樓,不記間數。珠簾翠幕,眩惑人目。樓上悉是婦人,更無丈夫,衣服鮮明,裝飾新異,窮極奢麗,非人寰所睹。其門有朱旗,銀泥畫旗,旗數甚多,亦有著紫人數百。天王立紹於門外,便自入去。使者遂領紹到一廳,使者先領見王判官。既至廳前,見王判官著綠,降階相見,情禮甚厚。而答紹拜,兼通寒暄,問第行,延升階與坐,命煎茶。良久,顧紹曰:「公尚未生。」紹初不曉其言,心甚疑懼。判官云:「陰司諱死,所以喚死為生。」催茶,茶到,判官云:「勿吃,此非人間茶。」逡巡,有著黃人,提一瓶茶來,云:「此是陽官茶,紹可吃矣。」紹吃三碗訖。判官則領紹見大王,手中把一紙文書,亦不通入。大王正對一字天王坐,天王向大王云:「只為此人來。」 大王曰:「有冤家上訴,手雖不殺,口中處分,令殺於江中。」天王令喚崔紹冤家,有紫衣十餘人,齊唱喏走出。頃刻間,有一人,著紫襴衫,執牙笏,下有一紙狀,領一婦人來,兼領二子,皆人身而貓首。婦人著慘裙黃衫子,一女子亦然,一男子亦然,著皂衫。三冤家號泣不已,稱崔紹非理相害。天王向紹言:「速開口與功德。」紹忙懼之中,都忘人間經佛名目,唯記得《佛頂尊勝經》,遂發願,各與寫經一卷。言訖,便不見婦人等。大王及一字天王遂令紹升階與坐,紹拜謝大王,王答拜。紹謙讓曰:「凡夫小生,冤家陳訴,罪當不赦,敢望生回。大王尊重,如是答拜,紹實所不安。」大王曰:「公事已畢,即還生路。存歿殊途,固不合受拜。」大王問紹:「公是誰家子弟?」紹具以房族答之。大王曰:「此若然者,與公是親家,總是人間馬僕射。」紹即起申敘,馬僕射猶子磻夫,則紹之妹夫。大王問磻夫安在,紹曰:「闊別已久,知家寄杭州。」大王又曰:「莫怪此來,奉天符令勘,今則卻還人道。」便回顧王判官云:「崔子停止何處?」判官曰:「便在某廳中安置。」天王云:「甚好。」紹復咨啟大王:「大王在生,名德至重,官位極崇,則合卻歸人天,為貴人身。何得在陰司職?」大王笑曰:「此官職至不易得。先是杜司徒任此職,總濫蒙司徒知愛,舉以自代,所以得處此位。豈容易致哉。」紹復問曰:「司徒替何人?」曰:「替李若初。若初性嚴寡恕,所以上帝不遣久處此,杜公替之。」紹又曰:「無因得一至此,更欲咨問大王,紹聞冥司有世人生籍。紹不才,兼本抱疾,不敢望人間官職。然顧有親故,願一知之,不知可否?」曰:「他人則不可得見,緣與公是親情,特為致之。大王顧謂王判官曰:「從許一見之,切須誡約,不得令漏洩。漏洩之,則終身瘖啞。」又曰:「不知紹先父在此,復以受生?」大王曰:「見在此充職。」紹涕泣曰:「願一拜覲,不知可否?」王曰:「亡歿多年,不得相見。」紹起辭大王,其一字天王,送紹到王判官廳中,鋪陳贍給,一似人間。判官遂引紹到一瓦廊下,廊下又有一樓,便引紹入門。滿壁悉是金榜銀榜,備列人間貴人姓名。將相二色,名列金榜。將相以下,悉列銀榜。更有長鐵榜,列州縣府僚屬姓名。所見三榜之人,悉是在世人。若謝世者,則隨所落籍。王判官謂紹曰:「見之則可,慎勿向世間說榜上人官職。已在位者,猶可言之。未當位者,不可漏洩,當犯大王向來之誡。世人能行好心,必受善報。其陰司誅責噁心人頗甚。」紹在王判官廳中,停止三日。旦暮嚴,打警(「警」原作「驚」,據明抄本改)鼓數百面,唯不吹角而已。紹問判官曰:「冥司諸事,一切盡似人間,惟空鼓而無角,不知何謂?」判官曰:「夫角聲者,像龍吟也。龍者,金精也。金精者,陽之精也。陰府者,至陰之司。所以至陰之所,不欲聞至陽之聲。」紹又問:「判官曰:「聞陰司有地獄,不知何在?」判官曰:「地獄名目不少,去此不遠,罪人隨業輕重而入之。」又問此處城池人物,何盛如是?」判官曰:「此王城也,何得怪盛?」紹又問:「王城之人如海,豈得俱無罪乎,而不入地獄耶?」判官曰:「得處王城者,是業輕之人,不合入地獄。候有生關,則隨分高下,各得受生。」又康州流人宋州院官田洪評事,流到州二年,與紹鄰居。紹洪復累世通舊,情愛頗洽。紹發康州之日,評事猶甚康寧。去後半月,染疾而卒。紹未回,都不知之。及追到冥司,已見田生在彼。田崔相見,彼此涕泣。田謂紹曰:「洪別公後來,未經旬日,身已謝世矣。不知公何事,忽然到此。」紹曰:「被大王追勘少事,事亦尋了,即得放回。」洪曰:「有少情事,切敢奉托。洪本無子,養外孫鄭氏之子為兒,已喚致得。年(「年」上原有「身名」二字,據明抄本刪)六十,方自有一子。今被冥司責以奪他人之嗣,以異姓承家,既自有子,又不令外孫歸本族,見為此事,被勘劾頗甚。令公卻回,望為洪百計致一書,與洪兒子,速令鄭氏子歸本宗。又與洪傳語康州賈使君,洪垂盡之年,竄逐遠地,主人情厚,每事相依。及身歿之後,又發遣小兒北歸,使道體歸葬本土,眷屬免滯荒陬。雖仁者用心,固合如是。在洪淺劣,何以當之。但荷恩於重泉,恨無力報。」言訖,二人慟哭而別。居三日,王判官曰:「歸可矣,不可久處於此。」一字天王與紹欲回,大王出送。天王行李頗盛,道引騎從,填塞街衢。天王乘一小山自行,大王處分,與紹馬騎,盡諸城門。大王下馬,拜別天王,天王坐山不下,然從紹相別。紹跪拜,大王亦遠拜訖,大王便回。紹與天王自歸。行至半路,見四人,皆人身而魚首,著慘綠衫,把笏,衫上微有血污,臨一峻坑而立,泣拜請紹曰:「性命危急。欲墮此坑,非公不能相活。」紹曰:「僕何力以救公?」四人曰:「公但許諾則得。」紹曰:「灼然得。」四人拜謝。又云:「性命已蒙君放訖,更欲啟難發之口,有無厭之求,公莫怪否?」紹曰:「但力及者,盡力而應之。」曰:「四人共就公乞《金光明經》,則得度脫罪身矣。」紹復許,言畢,四人皆不見。卻回至雷州客館,見本身偃臥於床,以被蒙復手足。天王曰:「此則公身也,但徐徐入之,莫懼。」如天王言,入本身便活。及蘇,問家人輩,死已七日矣,唯心及口鼻微暖。蘇後一日許,猶依稀見天王在眼前。又見階前有一木盆,盆中以水養四鯉魚。紹問此是何魚,家人曰:「本買充廚膳,以郎君疾殛,不及修理。」紹曰:「得非臨坑四人乎?」遂命投之於陂池中,兼發願與寫《金光明經》一部。(出《玄怪錄》,《說郛》卷四引作出《河東記》)

崔紹是博陵王崔玄暐的曾孫子。崔紹的祖父叫崔武,曾在桂林作官。父親崔直,元和初年也在南海作官,曾被郡裡任命到端州做官。崔直為政清廉,生活過得很清苦,從不聚斂貪財。所得薪俸除了養家餬口,就都周濟了困難的親朋。他在郡裡呆了一年多,因為得了中風病,臥床不起好幾年。本來就很窮,又得了重病,更是慘淡,死了以後,家裡幾乎只剩四壁,家裡的人們也沒有能力拉他的靈柩回北方故土安葬。崔紹在這種情況下,更是兢兢業業的作人為官,處處傚法亡父的節操而積德行善。當時郡裡有「南越會府」,(是一種同鄉互助性的會館),常常資助一些清貧的官員和淪落的士人學子。崔紹常常為了救燃眉之急迫於凍餓之苦,不得不到「南越會府」中求點幫助。在會府裡結識了賈繼宗,他的外表兄夏侯氏的兒子就是崔紹的女婿,所以崔紹和賈繼宗交往很密,對他家很熟。大和六年,賈繼宗由瓊州招討使改任康州牧(一個州的長官),就薦舉崔紹到州衙裡任掾屬(負責文秘的官)。康州所屬有個縣名端溪,代理縣尉隴西人李彧是前任大理寺評事景休的侄子。崔紹與李彧是的交情,處得很融洽。崔、李兩家住得也很近。李彧家裡養了一隻母貓,常常跑到崔紹家抓耗子。南方當地有種民俗十分討厭,別人家的貓在自己家裡生崽,認為是很不吉利的事。李彧家的母貓在崔紹家生了兩隻貓崽,崔紹十分厭惡,就讓家裡的僮僕把三隻貓拴在一個筐籮裡,弄了些石頭裝在裡面,又用繩子把筐口拴死,扔到了江裡。不到一個月,崔紹的生身母親滎陽人鄭氏去世,按官方的規定父母去世凡有官職的必須解除職務守孝。崔紹解了官更加貧苦了,家裡有好幾輩的孤寡,連喝粥的錢都供不上,常常是吃了早上沒有晚上的。崔紹實在沒辦法,就在廣州一帶到處遊蕩,向親戚朋友們告幫。他於太和八年五月八日從康州出發,走遍了海南的幾個郡,到這年的九月十日到了雷州。崔紹家裡經常供奉的神像,是一字天王,已經供了兩代。崔紹到雷州後,住在旅店裡,當月二十四日突然得了熱病,過了一夜更重了,第二天就死了。臨死的時候,崔紹忽然看見兩個人,一個穿黃衣一個穿黑衣,手裡拿著公文對崔紹說:「我們奉閻王的命令捕你。」崔紹一開始不服,說:「我一輩子淨作好事,從未做過惡,我犯了什麼罪要被你們捉到陰間呢?」兩個鬼卒大怒,說:「你殺害了三個無辜的人,被害人在陰間告了你,天帝都下了公文讓閻羅王審問你,準備讓你為受害人抵命呢,你怎敢自己叫屈,抗拒王命?」說罷展開手中的公文。崔紹見上面的字寫得很清楚,但鬼卒不許他細看。崔紹這時心裡十分害怕,但仍不知道判自己什麼罪。這時,見來了一個神人,兩個鬼卒趕快伏在地上叩拜。神對崔紹說:「你認識我嗎?」崔紹說不認識。神說:「我就是一字天王,你家供奉我多年了,我常常想報答你。現在我知道你遭了難,所以特地來救你。」崔紹一聽立刻跪伏在地下求一字天王相救。天王說:「你儘管跟我走吧,我保你不會有災難。」說罷天王就走了。崔紹緊跟著天王,那兩個鬼卒在崔紹身後押著。他們走過去的是一望無頭的大道,也不知這道是通向哪裡的。走了五十多里。天王問崔紹累不累,崔紹說不太累,還能勉強走二三十里。天王說,快到了。正納悶尋思快到什麼地方時,遠遠看見一個城門,城牆有幾十丈高,門樓很高大,有兩個神人把守著,他們見天王來了,都側身站著行禮,顯出很敬畏的樣子。又走了五里,又看見一個城門,有四個神守著。這四個神見了天王后,也像第一個城門前的神那樣行禮。再走三里多地,又有一個城門,但城門關著。天王對崔紹說:「你先站在這兒等著,我先進城去。」說罷天王就騰空從城上飛過去進了城。過了一頓飯工夫,聽見城門上的大鎖有了響動,城門大開,見有十個神人,天王也在中間,看他們的神色,都很憂慮恐懼。又走了一里地,又見一個城門。城裡有八條街,街道十分寬闊,兩邊種著各種樹木。崔紹認不出來是什麼樹。街上有很多的神人,簡直數不清有多少,都站在樹下。八條街中有一條街最大,順這條街往西走,又有一個城門,門兩旁各有好幾十間樓房,房門都掛著簾子。街道上各種人物都很多,車、轎混雜在一起,車蓋轎篷五彩繽紛。有騎馬的,也有騎驢的,和人世間的街市一模一樣。這個城門,沒有人看守。又過了一道城門,儘是高樓,不記得有多少間,樓上的房門都掛著珠簾翠幕,看得人眼花繚亂。樓上全都是女人,沒有一個男人。她們的衣服十分華麗,佩戴的首飾非常新奇,高貴絢麗是人世上從來沒見過的。每家門上都掛著朱紅的旗或銀粉繪製的彩旗,旗多得數不過來。也有好幾百穿紫衣服的人在城門上來來往往。天王讓崔紹在城門外先站一會兒,自己先走進去了。這時那兩個鬼卒領崔紹來到一座大廳堂上,讓他先見一見王判官。到了大堂前,穿著綠袍的王判官走下台階和崔紹相見,很熱情的接待了他,並向崔紹施禮回拜,問寒問暖,還問一路的辛苦,並請崔紹走上大堂和他一齊坐下說話,還讓人泡茶。過了半天,王判官才看著崔道:「你還沒有生吧?」崔紹不懂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心裡很驚慌。王判官解釋說:「陰間忌諱說『死』字,所以把死叫作生。」說罷就催人快上茶,茶端上來以後,王判官說:「這茶你不要吃,因為它不是人世間的茶。」崔紹正猶豫問,有個穿黃衣的人提了一壺茶來,判官說:「這才是陽間官家用的茶,你可以放心喝了。」崔紹喝了三杯茶以後,判官就帶他去見閻王,手裡拿著一張公文,也不經通報,就進了閻王大殿。崔紹看見閻王正和一字天王對面而坐,天王問閻王說:「我就是為這個人來向你求情的。」閻王說:「有苦主上訴,儘管崔紹沒有親手殺人,但是他親口下了命令,讓別人把受害人殺死在江裡的。」 天王命人傳被崔紹殺害的人上堂。這時有十幾個穿紫衣的鬼卒應聲出了大堂,不一會兒有一個人,穿著色彩斑斕的紫袍,手裡拿著笏板,笏板下有一張狀紙,領著一個女人上了堂,女人後面還跟著兩個孩子,這三個人都是貓頭人身。那女人穿淡色裙子黃衫子。兩個孩子中一個女孩穿著同樣的衣服,一個男孩穿著黑衫。三個告狀的在大堂上哭號不止,說崔紹無緣無故地殺害了他們母子。這時天王對崔紹說:「你趕快答應為他們抄經書作功德,使他們超度!」崔紹由於又慌又怕,竟一時想不起人間常念的佛經都有什麼名目,只記得有一部《佛頂尊勝經》,就忙向那三個貓鬼許願說為他們各自抄寫一卷經文。剛許完願,那三個告狀的貓鬼就消失了。閻王和一字天王就讓崔紹從台階下走上堂來坐下,崔紹忙向閻王拜謝,閻王也施禮回拜。崔紹非常謙恭地說:「我是一個凡夫俗子,犯了罪又有苦主控告,是不該得到寬恕的,沒想到還能生還,這都是大王的恩德,大王還這樣降尊向我還禮,使我實感不安有愧啊!」閻王說:「您的事已經處理完了,就快回人間吧。死生是完全不同的兩界,你是活人,所以我不敢接受你的拜禮。那麼,你是誰家的子弟呢?」崔紹說出自己的姓氏、族系給閻王,閻王說:「你說的如果是真的,那麼我和你還是親家呢。我就是馬總,人世間的馬僕射。」崔紹一聽立刻站起來說:「馬僕射的養子磻夫,就是我的妹夫啊。」閻王問磻夫現在何處,崔紹說他和磻夫分別很久了,只知道他家住杭州。閻王又說:「這次捕你到陰間你不要責怪我,我是奉了上天的命令審你的案子,現在放你還陽吧。」說著回頭問王判官道,「崔公現在什麼地方歇息?」王判官說:「就在我的府裡安置。」天王說:「很好。」崔紹又問閻王,「大王在人間時,德高望重,官位頗尊,現在應該歸入天界,成為仙家。以你這樣高貴的身份,怎麼竟在陰司作官呢?」閻王笑著說:「我這個官職也來之不易啊。我的前任是杜司徒。他對我馬總特別賞識,所以才推薦我擔任了這個陰司的主官,這不是隨隨便便想當就能當得上的。」崔紹又問,「那杜司徒又換了誰的官職呢?」閻王說:「杜司徒是換的李若初來作大王的。因為李若初為政過於嚴酷不夠寬厚,所以上帝才認為他不宜於長期任閻君,就讓杜司徒換了他。」崔紹又說:「我偶然到陰間來一趟也不容易,還想請問大王,我聽說冥府有陽間官吏的名冊檔案,我沒有什麼才能,又身患疾病,回到人間也不敢奢望陞官了。然而我還有些親友,我想知道一下他們的祿數,不知行不行?」閻王說,「別人是絕對不許看的,然而看在你我是親戚的情分上,特別照顧你一下吧。不過我提醒你千萬記住,不許有絲毫洩露。如果你有一點洩露,就會變成啞吧,一輩子不能說話了。」崔紹又問,「不知道我已故的父親是仍在陰間還是已經轉世了呢?」閻王說:「他現在陰司任職。」崔紹哭著請求說:「我想和先父見上一面,不知允許不允許?」閻王說:「他已經去世多年了,按規定不能讓你們見面了。」崔紹只好站起來告辭了閻王,由一字天王送崔紹到王判官的府宅裡,一看,廳堂裡的鋪陳擺設的食用物品都像人間一樣。王判官領著崔紹來到一個廳廊下,那裡又有一個樓房,判官領他進了門,只見滿牆都是金榜和銀榜,上面開列著人間官員貴人的姓名。凡是為將相的,名字都列在金榜上,將相以下的官員都列在銀榜上。還有一塊很長的鐵榜,上面列的是州、府、郡縣的官員姓名。崔紹看到的這三塊榜上的人都是在世的官員,如果去世了,名字就沒有了。王判官對崔紹說:「看看就可以了,千萬回去後別向人說榜上人的官職。已經在位的說了尚不要緊,還沒任命的,千萬不能洩漏,否則就犯了剛才閻王對你的警告。世上的人如果心地善良積德行善,就必會得到善報。如果作惡,那陰司懲罰惡人的法度是非常嚴厲的。」 崔紹在王判官那裡停留了三天,看到一早一晚警戒很嚴,每當有什麼重大事情就會敲擊好幾百面大鼓,但不吹號角。就問判官說:「陰間的各種事都和人間一樣,唯有這光敲鼓不吹號角,是什麼原因呢?」判官說:「這是因為號角聲很像龍吟的原因。龍是金精,金精就是陽氣的精華。而陰曹地府是最陰的地方。這最陰的地方,是絕不能聽到最有陽氣的聲音的。」崔紹又問王判官,「聽說陰間有地獄,不知這地獄在哪裡呢?」判官說:「地獄的名目不少,離這裡不遠。罪人按他們罪過的大小分別進入各種地獄。」崔紹又問這裡的城市怎麼那麼繁華,城裡人怎麼那麼多,判官說這裡是陰間的王城,繁華熱鬧又有什麼奇怪的呢。崔紹又問,「王城裡人多似海,難道其中就沒有犯罪的嗎,他們怎麼不入地獄呢?」判官說,「能夠在王城裡居住的人,都是罪很輕的人,不該入地獄。他們在這裡等待機會,一旦有轉世的機會,就會隨著他們身份的高低而轉世托生了。」崔紹沒死之前,有一個宋州的院官叫田洪,職務是評事,由於獲罪被流放到康州住了兩年,和崔紹是鄰居,兩家幾輩人都互有交往處得很融洽。崔紹離康州出發去海南時,田洪還平安無事,崔紹離康州半月後,田洪就得病死了。因為崔紹還沒回人間,所以根本不知道田洪的死訊。這次崔紹被捉到陰間,竟意外地遇見了田洪。兩個人相見之後,都痛哭起來。田洪對崔紹說:「自和你分別以後,不到十天我就死了,不知你怎麼也突然來到陰間呢?」崔紹說:「我被閻王傳來查問我年輕時的一件事,事情已處理完了,現在就放我回人間。」田洪說,「我有一件小事,想辦托你料理一下。我本來沒有兒子,收養了外孫鄭氏的兒子做我的兒子,已經成為事實了。但沒想到我到了六十歲上自己得了個兒子。現在我被陰司捕來,就是因為怪罪我奪取別人的兒子給自己傳代,以異姓人做為子嗣,又不讓外孫歸回自己本族。現在我正為這件事被追查的很緊,希望你回到人世後,想方設法替我傳個信給我的兒子,讓他趕快讓鄭氏的兒子歸回他的宗族吧。」接著又求崔紹給康州的賈使君捎個信,就說:「我田洪在垂老之年被流放到邊遠的海南,賈使君對我情意深重,事事幫助我,我死後,又料理我的靈柩北歸的事,使我的兒子能扶柩回故土把我安葬,使我的家眷不至於困留在荒涼的僻壤窮鄉。賈使君這樣做,自然是出於仁者的一片熱誠,但我田洪這樣一個鄙陋的俗人實在是擔當不起,就是我如今在九泉之下,也是愧恨終日,覺得無力報答賈使君於萬一啊!」說罷,田洪和崔紹痛哭著告別。崔紹在判官府上住了三天,王判官說:「你該回家了,不可長時間停留在陰間。」一字天王要和崔紹一同回去,閻王送了出來。天王的行李非常多,加上開道的和隨僕們,把整條街都堵塞了。天王駕著一座小山自己走,閻王吩咐給崔紹一匹馬當坐騎,送到城門外,閻王下馬拜別天王,天王卻坐在山上沒下來,只是和崔紹一同和閻王拜別。崔紹跪拜行禮,閻也行了禮,就上馬回去了。崔紹和天王一起往陽間走,半路上,遇見了四個人,都是人身魚頭,穿著淺綠衫,手裡拿著笏板,衣衫上有點點血跡,站在一個大深坑邊上,一邊哭一邊向崔紹說:「我們的性命危在旦夕,馬上就要跌進這個深坑裡,只有你能救我們幾個人的性命。」崔紹說:「我有什麼力量救你們呢?」那四個人說:「你只要答應救我們,這就行了,我們就算得救了。」崔紹說:「我當然答應救你們。」四個人連忙拜謝,又說:「我們的性命已蒙您救了,現在還有個請求,真有點是貪得無厭的奢求了,但我們還是要請求,請您不要怪罪我們。」崔紹說:「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我一定盡力為你們辦。」那四個魚人說:「我們四個人一同向您請求為我們抄一部《金光明經》,我們的罪身就可以獲得超度了。」 崔紹就又答應了,剛說完,那四個魚人就消失了。崔紹回到陽間,來到雷州的客舍,看見自己的屍體還僵臥在床上,用被子蓋著手腳。天王說:「這就是你的肉身,你要慢慢進入你的身子,別害怕。」崔紹按著天王的話,慢慢進入自己的肉身,就活轉來了。甦醒後,問家中的親人,才知道自己死去七天了,只有心和嘴、鼻子尚有一絲暖氣。復活後過了一天多,崔紹還恍恍惚惚覺得天王在眼前。他又看見院子台階前有一個木盆,盆裡用水養著四隻鯉魚。崔紹就問魚是怎麼回事,家裡人說,魚原來是買了準備下廚做菜的,後來您突然得病死去,魚就沒來得及下鍋。崔紹說:「這不就是在陰間向我求救的那四條魚嗎?」就讓人把魚投進池塘裡,並許願為它們寫了一部《金光明經》。

辛 察

太和四年十二月九日,邊上從事魏式暴辛於長安延福裡沈氏私廟中。前二日之夕,勝業裡有司門令史辛察者,忽患頭痛而絕,心上微暖。初見有黃衫人,就其床,以手相就而出。既而返顧本身,則已僵矣。其妻兒等,方抱持號泣,噀水灸灼,一家蒼惶。察心甚惡之,而不覺隨黃衣吏去矣。至門外,黃衫人踟躕良久,謂察曰:「君未合去,但致錢二千緡,便當相捨。」察曰:「某素貧,何由致此?」黃衫曰:「紙錢也。」遂相與卻入庭際,大呼其妻數聲,皆不應。黃衫哂曰:「如此,不可也。」乃指一家僮,教察以手扶其背,因令達語求錢。於是其家果取紙錢焚之。察見紙錢燒訖,皆化為銅錢,黃衫乃次第抽拽積之。又謂察曰:「一等為惠,請兼致腳直送出城。」察思度良久,忽悟其所居之西百餘步,有一力車傭載者,亦常往來,遂與黃衫俱詣其門。門即閉關矣,察叩之,車者出曰:「夜已久,安待來耶。」察曰:「有客要相顧,載錢至延平門外。」車曰諾,即來。裝其錢訖,察將不行。黃衫又邀曰:「請相送至城門。」三人相引部領,歷城西街,抵長興西南而行。時落月輝輝,鐘鼓將動。黃衫曰:「天方曙,不可往矣。當且止延福沈氏廟。」逡巡至焉,其門亦閉。黃衫叩之,俄有一女人,可年五十餘,紫裙白襦,自出應門。黃衫謝曰:「夫人幸勿怪,其後日當有公事,方來此廟中。今有少錢,未可遽提去,請借一隙處暫貯收之。後日公事了,即當般取。」女人許之。察與黃衫及車人,共般置其錢於廟西北角。又於戶外,見有葦席數領,遂取之復。才畢,天色方曉,黃衫辭謝而去。察與車者相隨歸。至家,見其身猶為家人等抱持,灸療如故。不覺形神合而蘇。良久,思如夢非夢。乃曰:「向者更何事?」妻具言家童中惡,作君語,索六百張紙作錢,以焚之。皆如前事,察頗驚異。遽至車子家,車家見察曰:「君來,正解夢耳。夜來所夢,不似尋常。分明自君家,別與黃衫人載一車子錢至延福沈氏廟,歷歷如在目前。」察愈驚駭,復與車子偕往沈氏廟,二人素不至此,既而宛然昨宵行止。既於廟西北角,見一兩片蘆席,其下紙緡存焉。察與車伕,皆識夜來致錢之所。即訪女人,守門者曰:「廟中但有魏侍御於此,無他人也。」沈氏有藏獲,亦住廟旁,聞語其事,及形狀衣服,乃泣曰:「我太夫人也。」其夕五更,魏氏一家,聞打門聲,使候之,即無所見。如是者三四,式意謂之盜。明日,宣言於縣胥,求備之。其日,式夜邀客為煎餅,食訖而卒。察欲驗黃衫所驗公事,嘗自於其側偵之,至是果然矣。(出《河東記》)

太和四年十二月九日,任邊上從事的魏式突然死在長安城延福裡沈氏的家廟裡。他死前兩天的晚上,勝業裡有一個當司門令史的人各叫辛察,忽然得了頭痛病死去了,但心口還有點溫氣。他先是看見一個黃衫人來到他的床前,用手攙著他走出門去。他回頭看躺在床上的自己,已經僵死了。他還看見自己的妻子兒女們抱著自己的屍體號哭,又是噴水又是針灸地在搶救自己。十分驚慌。辛察看到這些情景,心裡挺厭惡,魂就不知不覺地跟著黃衫人走了。到了門外。黃衫人徘徊了很久,然後對辛察說:「你不該到陰間去,如果你能給我二千串錢,我就放掉你。」辛察說:「我向來十分貧窮,上那裡弄這些錢給你呢?」黃衫人說:「我要的是紙錢而已。」於是辛察就和黃衫人又回到屋裡,辛察向他妻子大喊了好幾聲,妻子根本就沒有應聲。黃衫人嘲笑地說,「你這樣辦根本行不通。」說罷就指著一個家中的僮僕,讓辛察用手扶他的後背,然後通過僮僕的嘴說需要紙錢。這下很靈驗,他家裡人果然拿來紙錢燒化了。辛察看見紙錢燒完後,立刻都變成了銅錢,黃衫人就按次序一串一串地把銅錢堆放好,然後又對辛察說:「求你作好事做到底,找個腳夫把這些錢給我送出城去吧。」辛察想了好半天,忽然讓起他家院子西邊一百多步遠,有一個推車拉腳的人,過去也常有來往,就和黃衫人一起來到他家,見大門關著,辛察就敲門。推車人開門後說:「夜這麼深了,你來做什麼?」辛察說:「有位客人要雇你的車拉腳,運些錢到延平門外。」車伕說:「那好吧。」於是他們一起來到辛察家,把那些錢都裝上了車。辛察打算留在家裡不走了,黃衫人又請他一齊送出城去。他們推著錢一起走,經過城西街,到了長興裡又往西南走。這時月亮將落,城樓上的晨鐘轉鼓就要敲響,黃衫人說:「天要亮了,不能再走了,咱們先到延福裡沈家廟裡去吧。」他們又一塊來到了沈氏廟前,廟門也關著。黃衫人前去敲門,不一會兒一個女人來開門。這女人約五十多歲,白襖紫裙。黃衫人向女人陪禮說:「夫人請原諒打擾,我後天有公事,也是到這廟裡來。現在我有些錢,不能馬上帶走,請借廟裡一角地方替我寄存一下,後天公事辦完,我就把錢拿走。」那女人同意了,辛察、黃衫人和車伕就一同把錢搬放在廟的西北角,並在門外找了幾領蘆席把錢蓋上。弄完之後,天已經破曉,黃衫人辭謝拜別走了。辛察和車伕一起往回走。到家後,辛察看見自己的肉身還被家裡人抱著,仍然在針灸搶救,就不知不覺附在身體上甦醒了。過了很久,辛察回想這一段事,覺得又像夢又不像夢,就問家裡人都發生了什麼事。妻子說家裡的僮僕突然中了邪,發出辛察的聲音說讓家裡弄六百張紙做成紙錢,然後燒化。辛察一聽這正是以前他經過的事,十分驚奇。就很快地跑到那車伕家。車伕一見辛察就說:「你來得好,正好給我解解我的夢。我昨天夜裡做了個夢很不尋常,我記得清清楚楚,和你及一個黃衫人運了一車錢到延福裡的沈氏廟中,現在這些事還歷歷在目。」辛察聽後更是又驚又怕,就和車伕一同去沈氏廟。他倆從來沒去過沈氏廟,但都像昨天晚上一樣很自然地就走到了廟前,看到廟的西北角果然有一兩片蘆席,揭開一看,下面堆著一串串紙錢。辛察和車伕都認得昨夜寄存錢的地方,就找那個開門的女人。守門人說,這沈氏家廟只有魏侍御住著,此外再沒有任何人。沈氏有個僕人也住在廟旁,聽說了這件事,又聽辛察和車伕描述那女人的衣服相貌,就哭著說:「那就是我們太夫人啊!」原來那天夜裡五更時分,魏式全家都聽見了敲門聲,偷偷向門外看,卻什麼也沒看見,過了一會又有敲門聲,這樣好幾次,魏式想大概是盜賊,第二天,就報告了縣裡管治安的官員,要求防備被盜賊搶掠。這天夜裡,魏式請客人一同吃煎餅,剛吃完,魏式就突然死了。辛察想起了黃衫人那夜曾說過要到沈氏廟裡辦「公事」,為了驗證一下,就到廟裡偷偷探聽有什麼異常。魏式暴死果然證明了那黃衫人的話,所謂「公事」,就是要抓魏式去陰間。

僧彥先

青城室園山僧彥先嘗有隱慝,離山往蜀州,宿於中路天王院,暴卒。被人追攝,詣一官曹。未領見王,先見判官。詰其所犯,彥先抵諱之。判官乃取一豬腳與彥先,彥先推辭不及,黽勉受之,乃是一鏡。照之,見自身在鏡中,從前愆過猥褻,一切歷然。彥先漸懼,莫知所措。判官安存,戒而遣之。洎再生,遍與人說,然不言所犯隱穢之事。(出《北夢瑣言》)

青城室園山的和尚彥先有些見不得人的隱私。有一次他離開室園山到蜀州去,半路上住在天王院,突然死去。他覺得被鬼卒追捕後被帶到陰間的官府中,鬼卒沒讓他見閻王,先領他去見判官。判官問彥先犯的什麼罪,彥先說什麼也不認罪。判官就拿來一個豬蹄給他,他先是推辭不接,實在不得已低著頭勉強接了,那豬蹄卻變成了一面鏡子。彥先一照,看見自己在鏡子裡,從前作的那些見不得人的醜事都在鏡子裡清清楚楚浮現出來了。彥先十分驚恐,不知該怎麼辦。判官安撫他半天,告戒他今後不許再作壞事,就放他還陽。彥先再生後,到處說他游陰的事,然而對他曾作過的那些壞事卻一字不提。

陳龜范

陳龜范,明州人,客遊廣陵。因事贊善馬潛。一夕暴卒,至一府署,有府官視牒曰:「吾追陳龜謀,何故追龜范耶?」范對曰:「範本名龜謀,近事馬贊善,馬公諱言,故改一字耳。」府公乃曰:「取明州簿來。」頃之,一吏持薄至,視之,乃龜謀也。因引至曹署,吏云:「有人訟君,已引退矣,君當得還也。」龜范因自言:「平生多難,貧苦備至,人生固當死,今已至此,不願還也。」吏固遣之,又曰:「若是,願知將來窮達之事。」吏因為檢簿曰:「君他日甚善,雖不至富貴,然職錄無缺。」又問壽幾何,曰:「此因不可言也。」又問卒於何處,曰:「不在揚州,不在鄂州。」送還家寤。後潛歷典二郡,甚見委用。潛卒,歸於揚州,奉使鄂州,既還,卒於彭澤。(出《稽神錄》)

明州人陳龜范到廣陵遊歷時,被贊善(官名)馬潛留下任職。一天夜裡,陳龜范突然死亡,被帶到陰間一個府衙裡。一位府官看了公文後說,「我要捕的是陳龜謀,你是陳龜范,怎麼被抓來了?」陳龜范說:「我原名就叫陳龜謀,近來在馬贊善手下做事,他忌諱「言」字,所以我的名字就改了一個字。」府官就讓把明州的生死簿取來。不一會一個官員拿來了簿子,府官一查,果然陳龜范原名叫陳龜謀,於是把他領上冥司公堂。堂上的官員說,「有人告你,但現在原告已撤訴,你可以回人間了。」陳龜范聽後說:「我在人間多災多難,又十分窮苦。反正人早晚免不了一死,我既然來了,就不願回去了。」堂官堅持要送他還陽,他又說:「如果非讓我回去,我想知道我將來的命運怎樣?」堂官就替他查看簿子,查到後告訴他,「你日後的命運還不錯,雖然不至於大富大貴,但官還是總有你可作的。」陳龜范又問自己還有多少年陽壽,堂官說:「這個可就不能告訴你了。」又問最後死在哪裡,堂官說他既不死在揚州也不死在鄂州。後來就把他送回了家,陳龜范就復活了。後來馬潛先後在兩個郡當了郡守,很器重陳龜范,一直任用他。馬潛死後,陳龜范被調到揚州,後來又奉命派到鄂州,最後死在了彭澤。

《太平廣記》